【文档说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22)页,39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c948a0bfa81ddad3cf9c8deae2a99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学情监测(三)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38题,每题2分,总分76分)1.洪武三年,明太祖读(孟子),大发脾气,下令国子监撤去孔庙中的孟子牌位,之后又组织人手将所谓“大逆不道”的话语悉行删除,并规定“课士不以命题,科
举不以取士”。孟子的主张中最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的是A.“仁政”B.“民贵君轻”C.“性本善”D.“君舟民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最有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
”,因为这与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想法是相悖的,有可能动摇明朝的统治,因此是明太祖所不能容忍的,故选B;仁政是指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实行仁政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因此A项不是最有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的主
张,排除;性本善是孟子关于人性的一种判断,它不会危机明朝统治,因此C项不是最有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的主张,排除;君舟民水是荀子的主张,而非孟子,排除D。2.如图是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护臂。该护臂工艺精美、文字激扬、意蕴丰富
,它体现了A.国际贸易的兴盛B.“三纲五常”的流行C.天人感应的观念D.“三教合一”的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由东汉蜀锦护臂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它体现的是天人感应的观念,C项正确;一个护臂不能体现国际贸易的“兴盛”,A项错误;护
臂上没有“纲常”相关信息,B项错误;五星出东方,无关佛、道思想,“三教合一”的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科
技发展推动理学发展B.理学思想影响传统科技C.理学思想依据客观规律D.沈括开启北宋理学之源【答案】B【解析】【详解】由沈括“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可知,北宋时期理学思想影响到了传统科技研究,B项正确;材料中是沈括用理学观念研究自然科学,而不是科学的观点在理学中的应用
,A项错误;材料中科学借用了理学,不是理学借鉴的客观规律,C项错误;开启北宋理学的是周敦颐,沈括是科学家,不是理学家,D项错误。4.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
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说明王夫之A.热切呼唤政治变革B.彻底否定儒家思想C.积极倡导学习西方D.强调物质运动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从“人
性的丰富……”,到要让“六经”以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焕发新生,说明了王夫之持着物质的运动和发展观念,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A项错误;希望担负起让“六经”开生面的责任,说明了其对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历史使命感,B项错误;王夫之的
观点中没有提及对西方的认可和赞赏,C项错误。5.智者学派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他们认为“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他们的主要观点是A.认识你自己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即知
识D.强调真理和理性【答案】B【解析】【详解】由“智者学派”认为,“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可知其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B项正确;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和强调真理和理性都是苏格拉底的观点,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人的主观,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智者学派最
主要的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6.《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的巅峰之作,以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该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理性主义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民主主义【答案】C
【解析】【详解】由“莎士比亚”,“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结合所学可知,其时代精神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C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A项错误;禁欲主义是文艺复
兴反对的观点,B项错误;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要求,D项错误。【点睛】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7.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写道:“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存方式,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世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韦伯的精神最能体现()A.知德合一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社会契约【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世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得出其反对禁欲主义,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以得出其所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故B说法正
确;知德合一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强调知识即美德,与材料无关,故A不正确;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与材料无关,C不正确;社会契约强调的是按照人的意志来组建政府,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8.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
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作者意在强调A.理性思维带来自信自主B.天主教统治的极权蒙昧C.启蒙运动中的极端倾向D.思想启蒙阻碍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从
启蒙运动的目标和结果严重对立,世界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结合所学可知,作者在强调启蒙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项正确;材料所说的灾难,不是“自信自主”,A项不符合题意;作者所谓启蒙运动“胜利”导致的灾难,不能启蒙前的教权和蒙昧,B项错误;作者没有全面否定启蒙运动,而是辩证评
价,认为其在进步时有不足,D项错误。9.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下列启蒙时代的著作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伟人著作制度设计A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王权至上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C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D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暴力革命共和制度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在史实和评价上符合“启蒙时代”,著作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相对应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的奠基人孟德斯鸠,B项正确
;马丁路德领导宗教改革,反封建同时,没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设计,A项错误;卢梭和康德的著作,强调了对民主和理性的理论分析,不符合“制度设计”的要求,CD两项错误。10.《归来没有统帅》传记记述了欧洲一
航海家的事迹,这名“统帅”的航海证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的完整水域。这名“统帅”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D【解析】【详解】由《归来
没有统帅》,欧洲航海家,通过其航海“证明地球表现……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结合所学可知,这位航海家是麦哲伦,D项正确;其他三人不能满足未归来和环球航海的条件,ABC三项错误。【点睛】环球航海时,麦哲伦死于菲律宾的
械斗中。11.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的转让现象,农业资产者获得了贵族手中的土地。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西欧物价平均上涨了两倍到两倍半。这一现象被称为A.商业革命B.圈地运动C.工业革命D.价格革命【答
案】D【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以后物价出现了价格上涨,这是价格革命的表现,故答案为D。材料反映的是物价上涨,而不是商业革命,A错误。圈地运动没有涉及到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问题,B错误。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开始的。C错误。12.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
人在亚洲海城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对该地的殖民统治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它还是唯一能合法地与日本进行贸易获活动的欧洲国家。”它是A.法国B.英国C.荷兰D.西班牙【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荷兰在17世纪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故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东印度公司是1
7世纪荷兰组建的具有国家职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商业公司,故C项正确;法国为欧洲大陆国家,在18世纪与英国殖民角逐中失败,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殖民霸主,即日不落帝国,排除B项;西班牙于1588年与英国海战中失败,海上殖民霸主
地位衰落,排除D项。13.1863年,英国一家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不洁空气造成疾病,失去了两个孩子。发生此事件的原因可能是A.蒸汽机的使用B.内燃机的使用C.发电机的使用D.汽车的使用【答案】A【解析】【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造成污染空气,故选A;内燃机出现在186
3年之后,即19世纪七八十年代,排除B;发电机是一种清洁能源,故可能性较小,排除C;汽车在1886年才出现,排除D。14.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
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摩根现象”的实质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厂制度的形成C.生产关系的调整D.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
全国钢产量的65%”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摩根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殖民扩张和掠夺,故A项排除;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排除;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排除。【点睛】“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是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垄断。15.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
。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类似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这表明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手工纺织部门日益萎缩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从“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存在洋纱洋布
畅销,土纱土布滞销的现象,可知我国的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D项正确;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A项错误;洋纱洋布属于商品输出,不是资本输出,B项错误;手工纺织部门日益萎缩只是材料的一部分,C项不符
合题意。16.1886年贵州青溪铁厂开始筹办,它是贵州第一个官商合办、为军火工业服务的近代民用钢铁企业,但最终因资金、管理等问题归于失败。下列与该企业类型相同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发昌机器厂C.开平煤矿D.福州船政局【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它是贵州第一个官商
合办、为军火工业服务的近代民用钢铁企业”来看,青溪铁厂应当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与开平煤矿类型相同。故答案为C项。A、D项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B项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均排除。17.民国初年,天津有一首歌谣唱道:“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普通家常用品,均有国货代
替。非系本所自夸,敢请枉驾试此。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请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国货因价廉物美比洋货更具竞争力B.中国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国人认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前提D.当时提倡国货与抵制日货有关【答案】D【解析】【详解】民
国初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从材料中的“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来看,当时提倡国货与抵制日货有关,故答案为D项。材料宣扬的是国货与爱国的关系,不是价廉物美,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
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们对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排除C项。18.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
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
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C项,依据时间信息“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可知此时国民政府正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C项正确。A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
4-1918年。故B项错误。D项,民国二十五年是1936年,这时全面抗战还没有爆发,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19.抗战后,宋子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过去,一方面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另一方面,创办中纺、中蚕公司等垄断企业。这
A.促进了国民党战争的胜利B.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新生C.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挤压了民族工业生存空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继承统制体系”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自由经营,而宋子文创办的垄断企业,
会加大官僚资本的竞争优势,这些均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打击民族工业会进一步孤立国民政府,加速其失败,A项错误;政府和官僚资本的打压,会加速民族资本的破产,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萎缩,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
。【点睛】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起阻碍作用。20.苏维埃政府曾经有法令规定:国家要对全部存粮实行平均主义分配,不交出余粮者被宣布为人民敌人。与此法令有关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
式D.全盘集体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国家要对全部存粮实行平均主义分配,不交出余粮者被宣布为人民敌人”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苏维埃政府在农业方面实行的余粮收集制。苏维埃政府在内战时期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
集制,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了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以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但在执行过程中,农民必需的口粮和种子粮也予以征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
取代余粮收集制,与题意不符;全盘集体化是苏联模式在农业方面的表现,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与材料中“存粮”、“余粮”等信息不符,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1.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
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1921年,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针对材料所述现象,苏俄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在苏俄多省爆发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问题相关,为此,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1929年之后开展的,C项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开始于1956年,D项错误。【点睛】新经济政策是以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核
心的。22.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国政府在2007年版《<1945—2006年俄国现代史>教师手册》中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的性);戈尔巴乔夫——坏(毁灭了国家)。”下列与之相对应的说法是A.斯大
林的好是指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B.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大量种植了玉米C.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废弃部门管理体制D.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承认市场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的好是指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废弃部门
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改革失败,苏联解体,故D项错误。23.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初,他一直在思考改革,从何改起?戈尔巴乔夫心里没数。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考,他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但是,禁酒运动却遭到质疑和反对
,到1988年便寿终正寝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他A.着力改善民生B.重点发展农业C.改革方向未明D.放弃计划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从“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初……心里没数”到改革措施失败,从本质上说明了他对改革没有正确的方向和思路,C项正
确;“禁酒运动”从本质上说不只是民生问题,并且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AB两项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的禁酒运动不是市场经济,不能体现其从本质上要放弃计划经济,D项错误。24.有学者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运
行情况作了统计调查,发现发展较好的是如下产业:廉价百货、烟酒业、娱乐游戏产业与博彩业。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经济困境中人们寻求慰藉B.罗斯福新政增强人们信心C.工业革命后经济自由竞争D.技术革命时产业结构调整【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发展较好的产业类型,结合所学可知,在大危机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慰藉的需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的统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罗斯福新新政尚
未发挥作用,B项错误;从时代背景上看,自由放任政策已经破产,C项错误;材料中提供的产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不是新兴科技,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D项错误。25.据《美国通史》记载:仅纽约一市,1931年记录
在案的饿死街头事件,就有2000起;1932年,纽约《晚画报》报道了一系列饿死人的事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歉收B.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C.产业结构调整挫伤农民积极性D.通货膨胀引发粮食价格上涨【答案】B【解析】192
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很多人濒临破产。这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相对于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过剩导致的,因此材料反映的“饿死街头事件”的原因是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故答案为B项。这场危机的爆发不是由于农产
品减少,而是产品过剩,排除A、C项;危机爆发时粮食价格下跌,排除D项。26.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实行美元贬值C.限制价格水平D.推行福利制
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但不利于进口,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国际市场的斗争更加激烈,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因此选B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7.《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
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他意在强调高福利A.脱离社会实际B.引发道德危机C.导致经济衰退D.缓和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指的是福
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即财政负担过重,劳动积极性衰退等引起的经济衰退,C项正确;福利国家制度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改善劳资关系等,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A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会影响劳动积极性,但不会引发“道德危机”,B项错
误;这里强调的是福利国家制度的缺陷和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28.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汨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元能创造“超级特权”始于A.布雷顿
森林体系的形成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制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得美国有了“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的“超级特权”,A项正
确;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稳定和控制欧洲,并没有使美元取得超级特权,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分别成立于1994年、1995年,与题中1965年戴高乐的认识无关,CD两项错误。29.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某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
教育事业等。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世界银行成立之初,主要是资助西欧国家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后来主要转向向发展
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故答案为C;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不会对中国实行经济贷款,故排除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主要是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会员国国际收支平衡,故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主要致力于国际
贸易,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30.有学者评价某国际多边贸易协定:它存在于几乎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美苏争霸和对抗的冷战时期,“与其说是其缔约各方精心设计的独特国际法杰作,不如说是缔约各方为了实现国际贸易关系的最低法治而不得已采取的政治上的权宜之计。”该
协定A.客观上创造了自由贸易的环境B.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统一标准C.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D.建立了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评价某国际多边贸易协定”“它存在于几乎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美苏争霸和对抗的冷战时期”“为了实现国际贸易关系”等信息可以
判定这一协定是1947年签订的《关贸总协定》,它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统标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
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建立了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故排除D。31.“申根区”是指履行1985年在卢森堡申根镇签署《申根协议》的26个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对于国际旅行者而言,该区域内的各个国家之间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
这反映了当今世界A.人口迁移自由无限制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C.国家主权被消解殆尽D.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26国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内”对“国际旅行者”,“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结合所学可知,申根区的出现反映了欧
洲为代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集团化”得到发展,D项正确;申根区是对“国际旅行者”而言而不是对人口迁移所说,A项错误;这是一个旅行自由的协议,与政治多极化无关,B项错误;协议对成员国某一方面加强合作,不能反映当今世界国家主权被消解殆尽,C项错误。32.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表明A.反全球化已成为各国主流民意B.美国等西方大国要调整规
则重新分配利益C.维护国家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D.只有发达国家才是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些现象表明美国等
国要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各国主流民意”;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任何国家只能顺应这种潮流,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3.如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主要反
映了A.农业合作化群众性显著B.人民公社运动不得人心C.大跃进运动民众热情高D.包产到户强化家庭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从《劝父亲入社》图片中,家庭成员的活动,结合所学可知,广大群众参与和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
动发生在1958年,BC两项不符合题意;《劝父亲入社》指的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包产到户的家庭生产,D项错误。【点睛】合作化运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34.下表为建国初期工农业
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据此可知,当时中国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B.工业化导致农业迅速发展C.综合国力已接近发达国家D.国家的战略决策富有成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工农业产值有所增长,体现出国家制定的“一化三改”的路线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故D项正确。但不能说明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A项排除。“工业化导致农业迅速发展”这一因果关系不成立,故B项错误。建国初期,我国的综合国力还无法与发达国家匹敌,故C项错误。35.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
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这里“正确的政策措施”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B.“农业合作化”的政策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某次饥荒是1
959-10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1年底,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出现好转,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政策结果,故C正确;A是建国初期一五计划;B属于建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改革;D是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36.(家国情怀——经济体制改革的
探索)2014年,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由于群众的“积极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初突破始于A.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推行B.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安徽农民自发迈出的改革步伐,属于人民群众的“积极探索”。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是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措施,不是群众的“积极探索”,排除B、
C、D项。37.下图为中国1978—2015年就业人口比例变化柱状图,这反映了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国家重视产业结构调整C.国有企业改革充满活力D.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答案】B【解析】就业人口的变化往往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材料信息显示,从1978-201
5年我国农业就人口比例中下降,工业及第三产业就业人中比例上上升,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效,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国民经济比例应该渐趋合理,而不是失调,故排除D项。38.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
是“中国新区3.0”,而对比雄安,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下列有关“深圳和浦东的崛起之路”说法正确的是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B.它们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C.它们都是多层次对外开放
格局形成的关键步骤D.深圳特区是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答案】C【解析】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第一步,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它们都是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关键步骤。故答案为C项。A项“第一步”说法错误,排除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浦东的开发开放是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排除D项。二、材料解析题:(共两大题,每题12分,总分24分)39.道德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思想家们对其有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极为倡导
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摘编自杨荣国《中国古代思
想史》材料二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三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
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日知录》(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的品德。这样的道德观集中体现了
孔子哪一思想主张?(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和阳明学说的特色。(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倡导的道德观。(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道德观的认识。【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克已复礼为仁的思想主张。(2)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特色:倡导个性解放
,不受儒家思想的束缚。(3)区分亡国与亡天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经世致用”,(4)认识:儒学中的勤政爱民、任人唯贤、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解
析】【详解】(1)品德:由材料“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归纳为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并且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思想主张:由材料“克己、礼让、克己、礼让……仁恕等诸美德”并结合所学可知,它反映的是孔子克已复
礼为仁的思想主张。(2)主张:由材料“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可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特色:由材料“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可归纳为倡导个性解放,不受儒家思想的束缚。(3)由材料“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归纳为区分亡国与亡天下;由材料“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归纳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由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可归纳为主张“经世
致用”。(4)认识:结合所学可从继承发展的角度谈谈古代道德观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40.全球化使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命运也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
0年前后,即全球化1.0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
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材料二“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就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
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随着全球化及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
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摘自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材料三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
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摘自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
的思想贡献》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1492年作为全球化开端的依据。(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试举其中两项发明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3)据材料二
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4)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答案】(1)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等(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贫富差距的加深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4)照亮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大的感召力【解析】【详解】(1)依据:由材料一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是从1492年开始的,结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相关史实,得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
全球化的影响。(2)发明: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中,找到“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相关的史实,列举“新交通工具的创制”、“电讯事业发展”等任意两个例子加以说明。(3)问题:从材料三中所述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
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一方面是发达国家依仗优势进行的掠夺,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复杂。实质: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其
实质就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4)意义:从材料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等信息回答即可。【点睛】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真正的世界历史,世界日益走向了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