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临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97.000 KB
  • 2024-09-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临夏州临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4)页,9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c89202f404ac99f7ad3d529107c20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甘肃省临夏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商王往往杀死大批战俘和奴婢来祭神。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C.

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等信息,可以看出商朝政权充满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自己的王权,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是表明商王利用神权来强化王权,不是神灵主

导商朝的人事,故A项错误;题干中无法体现祭神是生产力落后所导致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商朝阶级矛盾发展状况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C。2.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

赢、姒、妊、妘、娮、姚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压迫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赢、姒、妊

、妘、娮、姚等,这些姓氏带有女字偏旁,姓氏与女性有关,中国古代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故选D。3.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表中有资格继承周天子王位的是A.AB.BC.CD.D【答案】A【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

正妻所生的第一子,故A项正确;其他不是嫡长子,排除。4.”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新型的国家形态“主要是指秦朝()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

度D.确立皇帝制度【答案】A【解析】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垂直管理到地方,故A正确;B、C和D均包含于A项内容中。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其中皇

帝制度是核心。5.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

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理解。根据题干中“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

夫亦世其官”,可知是分封制下世袭的贵族垄断政权,体现贵族政治的特点,而秦朝以后“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无世禄之臣”,可知是郡县制下皇帝任命的官员不世袭、无领地,完全听命于皇帝,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综合材料可知体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

项正确。题干没与体现神权政治、血缘政治,排除AB;中国古代不是城邦国家,排除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6.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

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说法不是材料

强调的内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下列关于这种

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朝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B.朝议是一种民主决策形式C.朝议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D.朝议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

都交给群臣讨论”可知大臣之间互相商议,群策群力,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提高了执政水平,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秦始皇让大臣进行讨论,听取大臣意见,但决策权最终掌握在皇帝手中,属于君主专制,并非民主,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材料“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体现国家最

高决策权归皇帝,但朝议对皇帝的权力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结合所学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制度的知识分析解答。8.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

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答案】D【解析】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故选D。9.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

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铸币权收归中央与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次实现了国家统一的是秦朝,排除B;铸币权收归中央

不会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C;材料“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可知,表明汉武帝铸造货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10.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

,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材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皇帝权力得到强化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

“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变化削弱了相权,从而使皇权进一步加强,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六部制依然存在,故A项表述错误;材料并没有关于行政效率的论

述,无法得出此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地位上升,并不能说明它们的决策权的扩大,故D项错误。故选C。11.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曾说:“中国古代的体制,不在长期停滞,妙在最富有弹性”

。那么最能体现这种冲破世袭特权,官僚高度流动的弹性的制度是A.确立三省六部制B.确立王位世袭制C.创立中央集权制D.开创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政治制度,体现

不了官僚高度流动的弹性的特点,故排除A项;王位世袭制体现的就是世袭特权,故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一系列制度,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科举制通过考试选官,扩大了官僚队伍的社会基础,有利

于打破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推动官僚队伍的高度流动,故选D。【点睛】科举制通过读书考试做官,将做官的门槛大大降低,因此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和官僚队伍的流动。12.“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宋朝考试实行糊名法,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有所减少”的信息,B错误;据材

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代和唐代都重视进士科,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的信息,D错误。1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

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则…”“王公贵族…不得向

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官员为了挥霍而对百姓搜刮,即防止官员权力的滥用,故D项正确;材料中仅从禁止官员酒店吃喝和王公贵族“取食味于四方”两方面内容,不能得出“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形成严密的反

腐机制”“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故ABC排除。14.“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B.使地方保持

相当大权力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代的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是中央侵入了地方”可知行中书省是中央权力在地

方的外延,这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的权力,故D项正确,B项错误。行省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限制皇权,故A项错误。削弱地方的权力不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故C项错误。1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可以知,A中明太祖时,废中书省,权归六部,尽管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但没有说明其职责,故A错

;C只是说仁宗时内阁有了票拟权,并没有说内阁大臣变成宰相,C错;材料中根本没有涉及内阁和六部的关系,D不符合材料;而成祖时,“简翰林院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故B项符合。【考点定位】必修一※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朝内阁制。16.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7.明代嘉靖中期,内阁官员

“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宰相,压制六卿(六部尚书)矣”。这表明当时A.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B.内阁严重威胁皇权C.内阁与六部互相牵制D.内阁官员权势很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六部

在明太祖废除宰相后,成为直接隶属于皇帝的机构,地位高,而内阁可以压制六部,这表明内阁官员权势较高,故D项正确。内阁与六部不是隶属关系,排除A。材料不能得出皇权的相关信息,内阁事实上并不能威胁皇权,故排

除B。材料不能看出互相制约,只能看出内阁对六部的压制,故排除C。18.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

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

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皇权至高无上,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

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说明A.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B.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答案】A【解析】【详解】密折制度表面上看是皇帝对少数官员的信任而采用的告密制

度,实际上皇帝通过此举可以进一步了解地方官的情况,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政治权力加强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皇帝先接受各级官吏的建议再作出决策,不能表明决策的开放性,排除B;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故C错误;皇帝通过“密折”是对地方官员

管理的了解,是对地方官员控制加强的表现,其目的不能说是对人民控制镇压的表现,故D错误。20.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久远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目的地是A.法国B.英国C.希腊D.罗马【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了解欧洲最久远的文明”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去

希腊,因为古希腊文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故C项符合题意;英国、法国和罗马发展都晚于古代希腊,不符合“欧洲最久远的文明”的题干要求,故排除A、B、D三项。故选C。2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

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是平等公正的民主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过于泛滥的民主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答案】C【解析】柏拉图强调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

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是“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说明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过于泛滥,与公平公正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强调民众直接参与国家的问题,故B项错误;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是过于泛滥的民主,故C项正确;材料更多的是指出雅典民主泛滥的问题,没有体现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故D项错误。22.伯利克里为了鼓舞雅典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而采取的措施是A.发放工资B.发放生活津贴C.发放观剧津贴D.让妇女参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统治时期,为了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雅典公民发放“观剧

津贴”,故D项正确;伯利克里时期为了保证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向参政的公民发放生活津贴,不是工资,故排除A、B两项;在古代雅典公民具有参政权,但妇女不属于公民,故D项错误。故选C。23.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

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C.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D.父子关

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可以解决财产权上的矛盾。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

马法的目的【名师点睛】罗马法的本质及影响:(1)罗马法的实质: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是奴隶制的法制体系。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是“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2)世界性的法律影响: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

,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于罗马法。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了。24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

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答案】B【解析】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呆板、教

条)的特点25.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

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答案】D【解析】题中的“审判官或仲裁官”,在罗马习惯法汇编《十二铜表法》中,是罗马贵族才能担任的职务,他们因受贿而司法舞弊要处死刑,实际上是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A、C两项只是自然法的精神

原则并且在题中不能体现;B项的“充分保护”错误,《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

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

,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

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请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2)材料二中赵普认

为唐末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根据赵普的对策,概括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有何不同。【答案】(1)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2)地方藩镇割据。派遣文官出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分化地方长官事权;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赋税转运到中央;将领只有统

兵权,没有调兵权,枢密院只有调兵权,没有统兵权;抽调精兵充实禁军。(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书决策机构之一,元朝的中书省总揽中枢行政权力。元朝的中书省权力更大。【解析】【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制定

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其中大型工程归尚书省下的工部负责,所以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2)根据“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得出地方藩镇割据。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派遣文官出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分化地方长官事权;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赋税转运到中央;将领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枢密院只有调兵权,没有统兵权;抽调精兵充实禁军等。(3)根据“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并结

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的中书省是中书决策机构之一,元朝的中书省总揽中枢行政权力。元朝的中书省权力更大。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公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断材料二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材料三居住在雅典的大批外国人,在经济和其他方面也享受到了公元前5世

纪中期雅典扩张的好处,但要获得公民权并不容易。理论上讲,只有父母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有公民权。——摘自马克尧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1)材料一中的“全体公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二、三加以回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请简要说明雅典民主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和实质【答案】(1)不是。雅典的公民是有范围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不享有公民权,不属于公民。(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实质:奴隶主贵族的专制统治。【解析】【详解】(1)根据“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居住在雅典的

大批外国人,在经济和其他方面也享受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扩张的好处,但要获得公民权并不容易”可知“全体公民”指的不是全体雅典人,因为雅典的公民是有范围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不享有公民权,不属于公民。(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雅典民主制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雅典民主制的

实质少数奴隶主贵族的专制统治。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

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300盎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材料二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稳压器”,罗马法正是在一波波社会矛盾斗争中逐渐走向完善的。正如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所说:“罗马法制文明的进

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这部法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罗马法制文明建设是怎样“循序渐进”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的影响【答案】(1)《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条文清晰,内容广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

利益;但它毕竟是一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循序渐进:从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民法大全》,最终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影响:在当时起了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有利于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其影响确实是超越

了时间、地域与民族的范围,具有永恒价值,尤其是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罗马法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解析】【详解】(1)法律一问,根据材料第3、5和8表的规定,

可知是出自于《十二铜表法》。评价一问,根据所学知识,要从这部法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来思考:进步性,可以从是成文法的起点、为后世法律奠基、一定程度限制了贵族特权、一定程度保护了平民利益等方面回答;局限性,主要从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不能做到真正

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角度回答。(2)罗马法制文明建设的“循序渐进”一问,根据所学的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相关知识,可以依次答出从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民法大全》,最终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影响一问,结合所学的罗马法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从进步性的角度回答:可以从对当时的政治统治的巩固、对社会矛盾的缓和、对后世的近代国家的影响等角度回答;从局限性的角度回答:可以从罗马法的实质和不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的角度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