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2021届高三2月线上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共(9)页,356.10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ff262e5f264966c60918e7f1ce8b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达市第七中2021年2月高三年级线上测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1.我国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于9月23日(秋分日)日落后3小时30分钟(北京时间21时58分),对当地地理纬度进行测定,方法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若观测地位于洞庭湖畔,要想知道该地的地理坐标,除了
材料提供的信息外,还需要测出()A.北极星的仰角B.树的高度C.地形的起伏D.北极星到地平面的距离2.观测者面前小路的延伸方向是()A.南北向转为东西向B.西北—东南走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C.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转为东南—西北走向2.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
口增长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1~2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2.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A.老龄人口增加B.人口数量增加C.人才外流严重D.用工成本上升3.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
尼亚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1.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A.降水多B.高差大C.温差小D.热量多2.M处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C.灌丛带D.热带草原带4.下图为山西传统村落(居民以窑洞为主)数量在
不同坡向的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从图中看,北坡和西北坡村落数量较多,与南坡和东南坡差别很大,下列原因分析合理的是()A.北坡和西北坡地形条件比南坡和东南坡好B.北坡和西北坡光照条件较好C.北坡和西北坡处于迎风坡,降
水量大于南坡和东南坡D.南坡和东南坡的热量条件较好2.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测()A.该区域南坡植被生长好于北坡B.该区域民居冬季主要处于冬季风背风坡C.村落周围绿树成荫,四季常青D.北坡村落建筑比南坡更需要防寒5.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
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A.雾霾加剧B.持续升温C.大风降温D.对流雨盛行2.图示时段最可能在()A.1月B.4月C.6月D.8月3.灌水法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由于该方法可以()A.增强地面反
射B.削弱大气逆辐射C.增加土壤肥力D.提高土壤比热容二、材料分析题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其高低主要受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影响。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下图示意某区域位置,该区域家具生产历史悠久并拥有众多享誉
世界的品牌。(1)甲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250毫米,降水天数达235天。请分析原因。(2)分析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3)简述该地区发展家具制造业的优势条件。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
肥岛效应”。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未完全退化前,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
漠的过程。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1)简述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2)描述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的强弱变化,并从水源补给角度说明灌丛化阶段肥
岛效应强度变化的原因。(3)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8.【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不丹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尚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与我国经贸往来却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下图是不丹简图和不
丹某处景观图,据此回答问题。张先生近期打算赴不丹考察经贸项目并与朋友一起开展登山活动,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张先生在登山活动中应准备哪些装备,请你提出适当建议。9.【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塔里木河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河流,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水循
环河流,下图为该河不同河段在20世纪流量变化图。据图文材料分析塔里木河流量的变化可能会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参考答案1.答案:1.A;2.B解析:1.当地经度可以通过材料中的时差计算。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半球某地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和当地纬度正好相等,
所以测出北极星的仰角即可得出该地纬度,获得当地地理坐标。故选A。2.因为观测者朝向北极星,所以面向正北方,面前小路的延伸方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转为东北一西南走向。故选B。2.答案:1.C;2.D解析:1.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率的理解和读图能力。读图可知,1960-2015年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正值,劳动人口数量一直增加,至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劳动人口数量不再增加,达到最高值。2015年后,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劳动人
口数量逐渐减少。所以C正确。2.本题考查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影响。从图中可知,未来10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劳动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劳动力供给可能会跟不上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导致用工成本上升,D项符合题意。从图
示信息中,只能得出未来10年劳动人口的数量变化,得不出老龄人口增加、人口增加的结论,因此A、B项不符合题意。劳动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会使人才外流减少,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3.答案:1.B;2.D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个
数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高差大,水热条件变化大。2.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基带是热带草原带。4.答案:1.A;2.D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山西,居民以窑洞为主,窑洞的建设对地形的要求较高,北坡和西北坡村落数
量较多,而南坡和东南坡村落数量相对较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北坡和西北坡地形条件比南坡和东南坡好,A正确;南坡和东南坡为阳坡,也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光照、热量条件均更好,降水量也较北坡和西北坡大,BC错;如果从热量条件考虑聚落分布,南坡和东南坡的
热量条件较好应属于南坡和东南坡的优势,则南坡和东南坡的村落数量应该更多,与材料信息矛盾,排除D。故选A。2.该区域北坡村落数量多,同时,北坡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冷空气的影响大,而南坡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相对
较小,所以北坡村落建筑比南坡更需要防寒,B错,D正确;该区域气候偏干旱,降水相对较少,北坡为阴坡,土壤蒸发较小,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大,植被生长可能好于南坡,A错;山西地处我国北方地区,植被不可能四季常青,C错。故选D。5.答案:1.C;2.B;3.D解析:1.由材料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或是冷高压影响。受冷锋过境影响,会形成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C正确。冷锋过境,雾霾会被大风吹散,空气质量升高,A错误。冷锋带来降温,B错误。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水汽含量很少,
且气温较低,对流雨不明显,D错误。故选C。2.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比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就是春季,中纬度地区升温
明显。B正确。故选B。3.水的比热容较大,灌水法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导致夜晚冷却较慢,气温较高,可以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D正确。增强地面反射、削弱大气逆辐射都会使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下降,不符合题目的要求,AB错误。增加土壤肥力,并不能起到降低地面热量的散失,C错。故选D。6.答案:
(1)位于西风带,带来丰富水汽;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多气旋活动;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明显。(2)降水量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四周陆地上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3)森林茂密,原料丰富;地处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家具生产历史悠久,工
艺先进;工人素质较高。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区域自然、经济特征。甲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南部地区,该地年降水量大的原因可以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位于西风带,从大西洋带来丰富水汽;地处60°N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多气
旋活动;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明显。(2)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其高低主要受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影响。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需从降水、蒸发、淡水注入、海域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波罗的海周围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
候为主,降水量多;波罗的海位于50°N以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波罗的海四周陆地上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3)波罗的海周围地区发展家具制造业的优势条件从原料、市场、生产工艺、劳动力素质等方面
进行分析。该地森林茂密,原料丰富;地处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家具生产历史悠久,工艺先进;工人素质较高。7.答案:(1)灌丛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减少蒸发,(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灌丛凋落物(及冠
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2)肥岛效应先增强后减弱。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肥岛效应增强。(3)增加水量补给:①适时适量引水灌溉灌丛;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减少水量支出:①修剪灌丛,缩小冠面(
减少蒸腾量);②控制灌从生长数量;③铺设草方格,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解析:(1)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
可以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可以减少蒸发,因此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因此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2)据图分析可知,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荒
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先增强后减弱。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因此肥岛效应增强;而沙漠化阶段,灌丛退化为沙漠,肥岛效应减弱。(3)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应从增加水量补
给或减少水量消耗等角度分析。例如适时适量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证生态用水。据材料可知,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因此可以修剪灌丛,缩小冠面,从而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从而减少生长用水量,控制
灌从生长数量;还可以在灌从冠下及灌丛间铺设草方格,改善地表性状,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8.答案:不丹地形多高大陡峭山地,攀爬难度大,应准备专业的登山鞋;山高坡陡易滑倒坠落,应准备头盔和救援绳索;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应准备防寒衣物;空气稀薄,应准
备氧气袋和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太阳辐射强,应准备防晒霜;高山冰雪覆盖,反射阳光,应准备护目镜;地形复杂且沿途有原始密林易迷路,应准备导航和通信设备。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气候方面:不丹大部分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昼夜
温差大,应准备防寒衣物;太阳辐射强,应准备防晒霜;高山太阳辐射强,冰雪覆盖,反射阳光,应准备护目镜;空气稀薄,应准备氧气袋和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降水较多,天气多变,需要准备雨衣;地形方面:多高大陡峭山地
,攀爬难度大,应准备专业的登山鞋;山高坡陡易滑倒坠落,应准备头盔和救援绳索;植被方面:地形复杂,原始森林多,易迷路,应准备导航和通讯设备。9.答案:塔里木河水质盐化(矿化度变高);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衰败(湖泊相继干涸,部分绿洲消失),沙漠化进程加快(或土
地沙化严重);河流供给来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灾害性天气大幅增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相关内容。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生物等自然要素进行分析。具体体现在某一种自然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也跟着改变。从图中可以看出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减少,对水文方面的影响体现在:
塔里木河水质盐化(矿化度变高);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的影响体现在:天然植被衰败(或湖泊相继干涸,部分绿洲消失,绿色走廊濒临毁灭),沙漠化进程加快(或土地沙化严重)。对生物的影响体现在:河流供给来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影响体现在:灾害性天气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