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红楼梦》第37回赏析课件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35)页,434.21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ce14e4412fb9ce1ebeec85a20c66e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概括主要情节。2、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3、通过章回选读分析诗歌与人物命运的关系。课前检测1【情节梳理填空】这年贾政被派到别处做官,因此宝玉更是
任意旷荡,虚度光阴。一天,忽然收到探春的一幅花笺,邀请他与薛、林等建一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大家兴奋之极,纷纷取个别号助兴,钗、黛、探分别叫做蘅芜君、潇湘妃子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大家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七律诗,
限韵,结果怡红公子宝玉压尾,而薛、林技高一筹。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令宝玉稍感不满。当晚宝玉忽然想起诗社应该有湘云参加才更有趣。第二天大早便催贾母派人接了她来。湘云初到时写的两首海棠诗就让大家赞叹惊服。兴奋之余
,湘云要做东道再开一社。幸亏帮宝钗帮忙计划,才能顺利实施。当晚,湘云就同宝钗在蘅芜苑安歇,商定做菊花诗。课前检测2【海棠诗社的主要成员及创作】诗社的第一次集会有社员七人,分别是李纨、宝玉、黛玉、宝钗、迎春、探春
、惜春。第二次集会又加入了湘云,有社员八人,这八人是海棠社的主要成员。李纨自告奋勇担任社长,主持社务,点评诗作;迎春、惜春为副社长,分别负责出题限韵、誊录监场。“定于每月初二、十六两日开社,风雨无阻,除这两日外,其间
如另有兴致的,亦可择日加一社”。海棠诗社的第一次集会由探春做东,咏白海棠开篇,探春、宝钗、宝玉、黛玉各作一首《咏白海棠》。第二日下午赶来的湘云,依韵又和了两首,共六首。课前检测3【众人的诗社别号】宝玉(怡红公子)黛玉(潇湘妃子)宝钗(蘅芜君)李纨(稻香老农)探春(蕉下客)迎春(菱洲)惜
春(藕榭)后来湘云取别号为(枕霞旧友)【注意】:取别号,是摆脱俗世伦理身份,以独立的个性进入文学创作的世界。题解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原回目贾探春住处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所组成的诗社,并开了第一社咏海棠,故名海棠社薛宝钗的居所宝钗和湘云商
议诗题,最后拟定菊花诗,总共凑了十二个题目,不限韵,商议妥当情节内容划分第一部分(1-4):宝玉收到探春来信,邀请他与薛、林等建一诗社。第二部分(5-7):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大家纷纷取别号助兴,李纨自荐为掌坛,大家议定以“白海棠”为题
作限韵七律诗。第三部分(8-18):探春、宝、黛、钗、湘云作诗,薛、林技高一筹,李纨评含蓄浑厚的宝钗诗为首,令宝玉稍感不满。第四部分(19):湘云在宝钗的蘅芜苑安歇,二人夜拟菊花题十二个。涉及人物简介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省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时候就已经亡故,由叔叔婶婶养育。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史湘云是一个生性豪爽、不拘小节、心直口快的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女性。但她毕竟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于史家经济拮据,也没有过上贵族小姐娇生惯养的生活;经史湘
云的判词中推测,她最后嫁了一位才貌俱佳的郎君,但夫婿很快亡故,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涉及人物简介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宝玉的堂姐。出身尚存争议,常见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则说是贾赦前妻所出、贾政之妻所出、贾政所收养女等等。红学界普遍认为是曹雪芹多次删改未定稿而造成的
疏误。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累金凤事件),她不追究。绣橘、探春、平儿设法要替她追回并惩处下人她却说:“宁可没有了,
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一年后),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一载赴黄粱”),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涉及人物简介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
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
了王善保家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赵姨娘,造成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该有丧礼费却高过身为姨太太赵姨娘的家眷
,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贾探春虽受良好教育,因系奴婢所生,又因赵姨娘生了个儿子,所以得不到太太重用,继而不认没有背景的亲娘及其亲戚,维护太太的利益,得到太太认可。虽在凤姐病假期间暂执权杖发动大观园改革,但权力有限,为时
已晚,难以挽回贾府颓势。抄检大观园时,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她的命运结局融入海疆戡乱这条重要的朝政主线,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躲过抄家一劫。当海疆靖寇凯旋,她得以回京省亲。涉及人物简介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宁国府中贾珍的胞
妹。她父亲贾敬在书中开场就年岁已高,在道观中沉溺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书中惜春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去世,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王夫人身边长大。她有着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撵走尤氏同
意原谅的丫环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便剃发为尼,缁衣乞食。涉及人物简介李纨金陵十二钗之一,字宫裁。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亦系金
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文本解读诗歌与人物
形象和命运的关系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探春第一句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第三句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
面泣涕”。第四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林黛玉薛宝钗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
标准的品德。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第三句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第四
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湘云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第二句写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
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第三句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第四句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
云夫妇生活的短暂。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文本解读·探春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韵)(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
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翻译: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似不胜风力,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
丽的影痕。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文本解读·探春【诗歌解读】探春这首诗可以看作她本人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回)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再如探春的诗中“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使人联想她风筝谜语中“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见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
语)作者每写及探春命运时,总用风筝暗喻,她的判词前有两人放风筝,第七十回探春的软翅凤凰风筝被风刮走,这首谜语又是说的风筝。这首诗亦暗示探春的命运犹如断线风筝,将要远嫁他乡。文本解读·宝钗咏白海棠(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翻译:珍重芬芳的花姿在白天也关上院门,提着水罐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秋阶上有洗去粉红色的淡雅的姿影,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
朵没有露珠泪痕?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文本解读·宝钗•【诗歌解读】•“珍重芳姿昼掩门”,恪守封建妇道的写照。李纨自荐掌坛作社长,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这与她“珍重芳姿”是吻合的。“淡极始知花更艳”,如古诗云“凝脂洗尽见天真”。
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洗出姻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即丈夫不归,孤寂冷落。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文本解读·黛玉咏白海棠
·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翻译:半卷湘妃竹帘半掩着门,白海棠,你高洁白净,该是碾冰为土以玉为盆来栽培你。你偷来梨花花蕊的三分洁白,又借得傲雪梅花一缕香魂。你像月
官中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又像秋闺中哀怨的少女在擦试泪痕。娇羞怯怯默默无言衷肠无处诉,我倦倦倚在西风窗下不觉日已昏。文本解读·黛玉【诗歌解读】首句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
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显出诗人慧心。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
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与宝钗的白海棠诗相同,她们都在诗中表现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与宝钗之矫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即风流别致。文本解读·宝玉咏白海棠(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翻译:海棠花素淡的姿容映照着层层的院门,繁枝上花朵盛开像团团白雪铺满花盆。似刚刚沐浴才出的杨贵妃如冰清雪冷,像捧着心口皱着眉的西施白玉作精魂。晨风吹不散那点点
哀愁,夜雨又增添了一抹泪痕。独自斜倚着画栏象是在默默思念,砧声清冷笛声哀怨送去落日黄昏。文本解读·宝玉【诗歌解读】宝玉的这首诗寓意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
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额。“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第三回书中宝玉送黛玉的“顰颦”的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冰作影”是形容宝钗
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晓风不散愁千点”,是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宿雨还添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悲哭。最后两句似乎是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好。我们这样分析这首诗,不是说宝玉已经预知了未来,而是说曹雪芹为
宝玉拟作这首诗时,有意暗示了这些内容。文本解读·湘云白海棠和韵二首(湘云)其一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情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翻译:其一似神仙在昨夜里忽然降临京都之门,又似如传说般的种得了蓝田玉一盆。本来是神话中的霜
神青娥偏爱寒冷,并不关那为爱情而死的倩女要离魂。秋日里的密云从哪里捧来洁白冰雪?雨水浸溃又使她增添了隔宿的泪痕。可喜的是诗人吟咏唱和从不知疲倦,怎肯令你寂寞孤独地度过清晨黄昏!文本解读·湘云白海棠和韵二首(湘云)其二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
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翻译:其二蘅芷香草萦砌盘阶连接着萝薜缠绕的园门。白海棠啊你既适宜种在墙角也适宜栽在盆。你难于找到知音是因为你是那样喜欢洁净,秋天就要到来我为你悲哀神伤简直要断魂。你白如凝脂就象那玉烛在风里
滴干了眼泪,身上还留有皎洁月光被水晶帘隔破的斑痕。深藏在内心的衷情啊要向嫦娥倾诉,无奈那寂静的长廊上却又夜色昏昏!文本解读·湘云【诗歌解读】第一首里的“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隐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宝钗;“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
魂牵梦绕的林黛玉。第二首里,为“悲秋”而“断魂”的是林黛玉。被“晶帘”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水中月”、“镜中花”之类关于宝、黛爱情的判词。相对的,花难寻偶、玉烛滴泪等句,也像是隐指宝钗未来的“寡居”生活。湘云的诗说了宝钗,又说了黛玉,也就等于说了她自己。虽然我们
已无法知道曹雪芹如何写她的结局的具体情节,但“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词已说明了她的结局同样是凄惨的。她将像黛玉那样为婚姻悲剧而哭泣,像宝钗那样过孤寂无着的生活。文本解读·总结黛玉:风流别致、才华横溢、孤高自赏、哀愁
深情宝钗:含蓄浑厚、矜持自信、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宝玉: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离经叛道探春: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远嫁他乡、命运不济湘云:心直口快、性情豪爽、婚姻悲剧、结局凄惨当堂练习基础练习一、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适值宝玉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2)“海棠诗社”社长是探春。(×)(3)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斑竹又称湘妃竹,黛玉住的是多竹的潇湘馆,而且她又爱哭,所以大家都叫她“潇湘妃子”。(√)(4)“海棠诗社”的成员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
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李纨。(√)基础练习二、选择题(1)以下哪两位的“咏白海棠”诗中有“心”字?(C)A.宝玉.黛玉B.黛玉.宝钗C.探春.宝玉D.宝钗.探春(2)“咏白海棠”是谁的主意?(D)A.黛玉B.
宝钗C.宝玉D.李纨(3)宝钗和湘云一起商议了多少个菊花题?(D)A:7个B:9个C:10个D:12个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①仙人②缝缟袂③,秋闺怨女拭啼
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注】①月窟:月中仙境,月宫。②仙人:嫦娥。③缟袂:白绢做的衣服。此诗颔联中“偷来”、“借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案:①“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②“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
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诱人。③二词配合,巧用拟人,见姿见态,见色见韵,显出诗人慧心。阅读练习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宝玉听说,便展开花笺看时,上面写道: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
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
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阅读练习(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与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3分)A.花笺:jiān,书信B.新霁:jì,雨后初晴C.盘桓:héng,徘
徊D.棹雪:zhào,划动(2)阅读探春的书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三条古人写书信的基本格式(6分)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答案:①信件开头有敬称、②正文中大量使用谦称、
③信件结尾有祝辞或敬语(概括出一条得2分,满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