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x,共(9)页,829.82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7696c8ccf32724eb22d1ce861771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上)期末考试高2025届历史试题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2.试题总分90分3.试卷页数8页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最优选项。)1.“巴”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大虫、大蛇。古代长江三峡一带建立起来的国家之所以以
“巴”为号,这里的人也被称为巴人,相传与巴人最早的祖先是后照,而后照的祖先是人首蛇身的伏羲有关。这一现象反映出()A.中华文明在交融中发展B.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化C.南方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中原文明统一南方文明2.甲骨文是镌
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向上天祈祷或者祭祀的卜辞。这表明,商朝时期()A.文字尚未成熟B.层层分封等级森严C.带有神权色彩D.天子权力高度集中3.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市。各国统治者居住的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其
规模早已超过了西周礼制规定的“王城方九里”的限制。这些商业城市不仅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由此可推知()A.分封宗法已经崩溃B.农业获得重大发展C.重农抑商遭到废除D.政局稳
定国富民强4.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①兼爱、非攻、尚贤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隆礼重法④不学礼,无以立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5.下图
是秦朝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铸钱。秦朝钱母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规范混乱的货币市场C.巩固国家政权的统一D.结束民间铸币的混乱
6.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他们的事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原因是都蕴
含着()A.耕读传家的理想B.家国天下的情怀C.格物致知的探究D.无为而治的理念7.魏晋时期,麦、菽等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
济地位也日益提高。该现象()A.有利于南方统一北方B.反映出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消除了区域间的差异D.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8.下表是部分唐诗摘录,由此可知()诗人诗句出处王建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雨过山村》罗隐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
西室女工劳。《绣》颜仁郁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农家》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9.唐初,三省以尚书省为首,尚书令地位极高,较难控制其权力。唐太宗继位后,因
为他曾任尚书令一职,“其后人臣莫敢当”,其官职时有空缺,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职衔。唐高宗在位时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尚书令地位的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B.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C.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D.中央集权不断地强化10.下
表为宋与少数民族和议表。导致宋朝出现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和议名称两国关系岁币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宋称辽主为弟30万宋夏庆历和议(1044年)夏受封为夏国主25.5万宋金绍兴和议(1141年)宋向金
称臣50万宋金隆兴和议(1164年)宋称金主为叔40万宋金嘉定和议(1208年)宋称金主为伯60万A.放弃以战争手段解决边患B.改革失败导致的财政困难C.奉行崇文抑武的统治方针D.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11.在宋代,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
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时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这反映出宋代()A.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B.门第等级观念的淡化C.经济发展推动婚姻自主D.社会成员身份的平等12.学者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
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说明行省()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C.使君主专制权力达到顶峰D.实现对地
方的“因俗而治”13.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疆域图。该时期中央对西藏治理的措施是()A.和亲与会盟B.设立宣政院C.设盟旗统治D.设驻藏大臣14.明朝宋应星屡试不第,后来他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
,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他在该书序言中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此书的命运折射出当时()A.文化专制的同时又重视科学B.经世致用已成为社会共识
C.传统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社会进步和转型的艰难性15.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因害怕华洋杂居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居住,这就是“租界”的前身。其后美、法两国竞相效法。上海租界
的形成()A.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使清廷丧失对地方的控制力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16.1872年,在容闳的推动下,清廷派遣留学生之事得以实行,留学年限为15年。幼童赴美留学后,不少留
学生脱下长袍穿上西装,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社交活动,有些学生甚至剪掉发辫。这背离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的初衷。1881年,留美幼童被强行提前召回。这一史实反映了()A.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道路困难重重B.旧式官僚体制受到严重冲击C.守旧势力强大导致洋务运动失败D.封建思想的藩篱被彻底打破17.1889年,
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
轻用急激剧烈手段”。由此可知,康梁的思想()A.充分保证了人民主权B.兼具了改良与革命色彩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之路1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
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的探索。下面不属于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建立了
共和政体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D.推动了移风易俗19.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中国政况,著名学者杨荫杭发出“今日之时局,五代之时局也”的感叹,时论也将北京政府视为世界政治史上“最无权能之政府”。这个某一时期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
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北洋政府时期20.据不完全统计,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截至1915年12月,遍布全国各省区的实业团体达107个。到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达16957家。1918年,全国工厂资本数达1.5
亿元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③官僚资本的崛起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劳动界》创刊号上写道,“既然是劳工神圣,既然是人工如此重要,为什么大家都说做工的人是下等
社会,不做工的人反而是上等社会呢?”陈独秀意在()A.总结五四运动的经验B.唤醒工人阶级斗争意识C.壮大中国共产党力量D.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实现22.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共先后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大多都失败了。但一些起义部队在数省边界地区的偏僻农村坚持下来。针对当时
党内一些人产生“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在1930年1月写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B.敌后抗日根据地C.国民党统治区域D.解放区中共民主政权
2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他在书中称誉“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在中外进
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斯诺在书中赞誉的事件是()A.五四运动B.西安事变C.红军长征D.抗日战争24.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4年亲自书写卷轴:“贵市(重庆)人民迭次在猛烈空中轰炸之下,坚毅镇定,屹立不挠。此种光荣之
态度,足证坚强拥护自由的人民之精神,绝非暴力主义所能损害于毫末,君等拥护自由之忠诚,将使后代人民衷心感动而永垂不朽。”罗斯福的态度是基于()A.重庆人民有效牵制了侵华日军的主力B.重庆人民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经济基础C.敌后
抗日根据地的重庆人民浴血奋战D.重庆人民为抗战付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二.材料阅读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对待民族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唐太宗曾说过: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初,边患严重,太宗重点武力打击突厥贵族侵扰,同时在其他民族地区实施羁縻政策。羁縻政策的主要体现是建立羁縻府州制度。即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数量,加封本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官职,但是必须由中央任命。唐朝
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结构、文化习俗等方面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羁縻政策的另一组成部分是纳贡宿卫制度。即将少数民族贵族子弟送入唐朝,接受唐王朝的正规学校教育,接受汉文化,并给予一定官职。只要他们入京宿卫期满就可以回去。这样唐朝为
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人才,使少数民族对唐政府心存感激。——摘编自程陈《唐宋两朝民族政策的比较》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主义。对内反抗封建专制压迫,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和压迫,争取国家的自强自立,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据焦润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唐朝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表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材料二清代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干预源
于传统儒家的“养民”和“聚民”思想,其目标是赈恤农民、维持农业生产和平抑价格,具体包括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买卖粮食)等六类行为。国家对这六类行为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方式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在乾隆朝前后已形成定
制,并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正式制度,对粮食市场产生了长远影响。——摘编自胡鹏、魏明孔《养民与聚民:清代粮食市场中的国家调控(1644—18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相较于前代,宋元时期粮食供需关系趋势
出现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中期粮食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历史意义是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
性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体行动,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知识分子,而且有极大热情的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城市居民以及农民群众。如此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果缺少有序的组织引导是难以开展起来的。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表现的爱国主义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
意识的真正觉醒。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1)根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体
现中国人民“整体性觉醒”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现实意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