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728.866 KB
  • 2025-02-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品解析】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品解析】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品解析】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品解析】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共(16)页,728.86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7005e252e43fe8211b151a6c6375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高一地理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甲、乙、丙三个国家出生率和死亡率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丙国的人口死亡率高于甲国,下列原因最可信的是A.丙国老年人口比重较大B.丙国疾病流行C.丙国人口的生活质量较低D.丙国发生了战争2.与乙国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是A

.B.C.D.【答案】1.A2.D【解析】【分析】【1题详解】丙国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老年人口比重较大,而受自然规律影响,老年人口死亡率较高,故丙国的人2口死亡率高于甲国,A可信。现代医疗水平高,丙国疾病流行可能性小,B不可信。丙国可能是发达国家,人口的

生活质量较高,C不可信。国际上没有大规模战争,丙国发生了战争可能性小,D不可信。故选A。【2题详解】乙国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是过渡型。与乙国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是年轻型,图D符

合,D对。图A有人口老龄化问题,A错。图B、图C老龄化严重,B、C错。故选D。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为()A.我国青少年人口数量在下降B.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下降C.我国人口出生

率较低D.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4.针对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应采取的措施为()A.取消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B.鼓励外来移民C.实施更加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D.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答案】3.C4.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及人口问题。【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0~1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能反映出我国人口出生率较低,C正确;由于人口的总量未知,因而并不能说明我国青少年数量在下降,故A错;图示我国15~64岁的人口比重上升,由于我国人口总量也在上升,所以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上升,故B错;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现代型,故D错。选C。【4题详解】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因而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D正确。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暂时不能取消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也不能鼓励外来

移民。A、C说法不科学;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全国已开放二胎政策,C不符合实际;故选D。3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5.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6.下列各国中,近百年来人口发展情

况与左图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7.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A.ⅠB.Ⅰ和ⅡC.ⅡD.Ⅲ【答案】5.D6.C7.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5题详解】图示④之前,人

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数,即人口数量增长,④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则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④时期,人口数量达到顶峰。故选D。【6题详解】左图所示国家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故判断为德国。故选C。【7题详解】德国经济发展水平高,故城市化水平高,处于Ⅲ阶段。故选D。读“某国总

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小题。48.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9.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

自然因素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8.D9.D【解析】【分析】【8题详解】图中数据表示该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并没有显示男女性别情况,故不能表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A错。将各年龄段人口数量相加,外来移民人口少于本国人口,B错。根据各年龄段人口数量,老年人口远低于青年人口,C错

。移民迁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D对。故选D。【9题详解】迁入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说明迁移目的主要是务工、经商。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D对。迁入的老龄人口占比重小,人口老龄化不是主要原因,A错。材料不能体现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B、C错。故选D

。【点睛】图中数据表示该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不能表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将各年龄段人口数量相加,外来移民人口少于本国人口。移民迁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迁入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说明迁移目的主要是务工、经商。5读2008年我国东部甲、乙两城市人口抽样调

查表,回答下列各题。10.下列说法与表格数据相符的是A.乙地人口死亡率偏低B.死亡总人口数是甲小于乙C.由于老龄化明显两城市人口数量都在减少D.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两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11.右图中能代表甲地人

口年龄构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0.A11.C【解析】【10题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先要计算出两地各年龄段的死亡人口数量,再计算当地的人口死亡率,不能将表中的死亡率简单相加。可以计算出,甲地人口死亡率0.885,乙地人

口死亡率是0.857,乙地人口死亡率偏低,A对。死亡总人口数是甲大于乙,B错。乙地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到10﹪,没有老龄化问题,C错。生活水平提高,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的原因,D错。【11题详解】根据表格,甲地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15﹪,右图中能代表甲地人口年龄构成的可能是③,C对。①、②两地老龄人口比重太高,不符合,A、B错。④地没有人口老龄化问题,D错。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612

.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情况优越B.矿产资源更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更丰富13.上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2.

C13.B【解析】【12题详解】北方地区土地面积、矿产资源、草场资源条件均不如西北地区优越,但是,经济、技术水平高,对资源利用效率高,故答案选C。【13题详解】青藏地区耕地资源较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人口迁移并不能有效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提高科技

水平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养活较多的人口,有利于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故答案选B。读某地区城市规划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4.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A.平原B.山区C.高原D.丘陵15.图中信息显示,城市的服务功

能A.沿铁路线较强B.沿干道较强C.沿环路较强D.区域内一样强7【答案】14.A15.B【解析】【14题详解】该城市的地域形态为集中式,地域结构是同心圆结构,属于集中紧凑布局,应位于地形平坦的地区,故答案选A。【1

5题详解】图中显示城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干道两侧,说明城市的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故答案选B项。读某城市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6.该城市的地域形态是A.团块状B.组团式C.条带状D.放射状17.形成该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河流B.地形、河流C.交通、地形D.资源、河流【答案】16

.C17.B【解析】【16题详解】图中,该城市的功能区沿河流或交通线分布,地域形态是条带状,C对。团块状各功能区分布集中,A错。组团式多分布在山谷或河流交汇处,围绕某一中心形成几个功能区,B错。放射状地域形态主要是功能区沿放射状道路发展,D错。【17

题详解】该城市分布在黄河谷地中,受地形限制,主要的功能区沿河流两岸分布。形成该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河流,B对。交通线城市形成后发展的,不是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A、C错。资源不是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D错。点睛:该城市位于黄河谷

地中,受地形限制,主要的功能区沿河流两岸分布,地域形态是条带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河流。交通线城市形成后发展的,对城市形态有影响,不是主要因素。读不同城市就业空间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18.丁城市属于A.单核心模式B.多核心模式

C.同心圆模式D.扇形模式19.影响图中丙城市就业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有①能源②交通③地形④气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8.B19.C【解析】【18题详解】D城市有几个第三产业集中分布区,形成了多个核心区,空间结构属于多核心模式,B对。单核

心模式如图B,第三产业只有一个集中区,A错。同心圆模式如图A,产业结构呈同心圆状,C错。扇形模式如图C,功能区呈扇形,D错。【19题详解】影响图中C城市就业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能有交通、地形,功能区沿交通线发展工,或

受地形限制,只能朝一个方向发展,②③对,B对。能源、气候不是城市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①④错,A、C、D错。读下图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0.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A.初级阶段B.加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21.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9D.轨道交通的发展22.城市发展到后期,城市中心便会衰退。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为了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实行了城市复

兴计划——再城市化。下列措施符合再城市化措施的是A.采取行政手段,将人口迁入大城市B.发展纺织、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D.改善城市中心环境,发展城市旅游业【答案】20.B21.C22.C【解析】【20题详解】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加速阶段,人口

产业向郊区移动,城市规模扩大,郊区城市化,B对。初级阶段人口产业向城市集中,A错。逆城市化阶段对应阶段Ⅱ,C错。再城市化阶段是指老城区的重建,D错。【21题详解】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

化,乡村或小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质量较好,C对。城市内部经济水平仍在增长,A错。乡村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低于城市,B错。轨道交通的发展主要布局在城市内,D错。【22题详解】城市发展到后期,城市中心便会衰退。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为了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实行了

城市复兴计划——再城市化。符合再城市化措施的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改善中心区环境,C对。采取行政手段,将人口迁入大城市,不合理,A错。发展纺织、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加重环境污染问题,B错。城市中心地价最高,是商业区适宜位置

,不适宜发展城市旅游业,D错。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完成下列各题。23.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青壮年死亡率降

低,健康水平下降1024.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答案】23

.B24.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23题详解】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B正确。【2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

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B正确。流动人口增加,不会导致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单位:%)。下图为“甲省及我国人口抚养比统计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5.下列

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合理的是()A.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完全成正相关关系B.总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完全成负相关关系C.甲省的少儿抚养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甲省老人抚养比的变化幅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我国总抚养比有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可能

是()A.人口出生率下降B.年轻劳动力人口数减少C.老龄化趋势明显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答案】25.D26.A11【解析】【25题详解】少儿和老人都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依据人口抚养比概念,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都成正相关关系但不能说“完全”;图中信息表明甲省的少儿抚养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26题详解】依据人口抚养比概念,总抚养比有下降说明非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或劳动年龄人口增多,而图中信息表明,我国老人抚养比在上升,即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故只有A选项符合条件。下表为四个不同国家的城市人口

比重的变化,据此回答问题。27.近20年中,上述四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28.①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①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②③④三

国大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②③④三国发达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②③④三国低【答案】27.B28.B【解析】【27题详解】②国1992年与1970年的比重差值最大,说明发展最快,据此选B。【28题详解】表格显示,①

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即①国城市化水平低,说明非农业人口比重小,农业人口比重大,二三产业比其他三国相对占比小,人口增长率不可能比②③④三国低。逆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进程的后期,现在①国城市化水平低,不可能进入该阶段,选B。左图表示某城市及其郊区的各类土地利用方

式付租能力,右图是该城市空间结构简图。回答下面小题。29.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12花卉区的分别是()A.a和bB.a和cC.a和dD.b和c30.根据左图中地租水

平的高低,综合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印染厂、水果批发市场、星级宾馆在右图中相适宜的布局位置是()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⑤④D.①②⑤【答案】29.C30.A【解析】【29题详解】商业区对交通通达度要求高,付租能力最高,位于市中心,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表示商业区

是a。b是居住区,c是工业区,d是花卉区,e是小麦种植区。C正确。A、B、D错。【30题详解】根据图中地租水平的高低,综合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印染厂有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下游,①处不污染城市水源。③处污染水源,

B错。水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适宜布局在城郊,地价较低,⑤地价高,C错。且需要有便利交通,④处适宜。②处距城市远,人们购物不方便,D错。星级宾馆等级高,付租能力强,没有污染,适宜布局在市区,⑤处交通便利,购物方便,A对。二、综合题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_城市(填代号),原因是什,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___。C城市位于______地貌上。(4)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工业,在其发

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13母F注在图中。【答案】(1)BC平原地形;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2)矿产资源丰富(3)铁路运输,气候干旱河口三角洲(

4)钢铁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旅游(在B、C、D、E四个城市的铁路交会处标F)【解析】【详解】(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B、C城市,原因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或河口地区,平原地形,水源充足,水运交通便利。(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3)A城市位于荒漠地区,矿产丰富,水源短缺,有铁路相通。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铁路运输、气候干旱。C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地貌上。(4)D城

市附近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适于发展钢铁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E城市位于风景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旅游。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在B、C、D、E四个城市的铁路交会处可能会再

形成一座城市,标F字母。32.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1)甲图E—F阶段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图中a代表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国家,其城市化特点有哪些?若b、c两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则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曲线。(3)从图中

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1950年以后,城市化速度。【答案】(1)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优良,加上高速公

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吸引久居大城市的居民向乡村小城镇迁移(2)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3)晚低快【解析】【详解】整体分析:E—F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减少,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逆城市化现象。产生原因与城市环境、乡村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展有关。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有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14象。(1)甲图E—F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减少,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优良。高

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吸引久居大城市的居民向乡村小城镇迁移。(2)图中a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发达国家,其城市化特点有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若b、c两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则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c曲线,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3)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1950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快。33.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下图中我国某市30年来(1980-2009)城市化的过程(1)据材料说出该市城

市化过程的主要标志。(2)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图中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分析原因。【答案】(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2)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

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解析】【详解】(1)图中城市化过程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2)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

向,河流下游。图中化工厂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34.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1)分析图A,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

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2)分析图B,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图C,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___。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F.青藏高原G

.刚果盆地H.加拿大东南角【答案】(1)平原(或平原、盆地)(2)①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②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3)南美(4)低平中低沿海(5)ACEH【解析】【分析】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特征。【详解】(1)根据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

原或盆地中的平原地区。原因是平原地区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2)根据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海洋16面积大,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自然环境恶劣,至今无人定居。(3)根

据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40%的大洲中,有亚洲、非洲、南美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和沿海地区的趋向性。(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属于世界人

口稠密区的地区是恒河平原、西欧平原、朝鲜半岛、加拿大东南角,A、C、E、H对。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气候闷热潮湿,美国阿拉斯加气候寒冷,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不适宜人类居住,B、D、F、G错。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