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池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上)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答案.pdf,共(6)页,368.88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6dd11acec168e18530ed1c787b6f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生物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葡萄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A错误;与糖类相比,脂肪C、H比例大,O比例小,因此,等质量的脂肪比葡
萄糖氧化分解耗氧量多,B错误;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发生在脂肪细胞中,C错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性,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2.【答案】A【解析】囊泡膜属于生物
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囊泡可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B错误;细胞核中转录生成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与囊泡运输无关,C错误;囊泡运输主要依赖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3.【答案】A【解析】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A正确;在强酸
环境下,溶菌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活,B错误;溶菌酶盐析出絮状沉淀,兑水后絮状沉淀会消失,其空间结构不变,这是其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造成的,C错误;溶菌酶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酶水解而失去疗效,因此不可以口服,D错误。4.【答案】B【解析】运输离子通道蛋白和水通道蛋白不
是同一种蛋白质,A错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与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B正确;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受体蛋白不能运输物质分子,但是通道蛋白和受体蛋白都具有特异性,D错误。5.【答案】C【解析】糖酵解是糖类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都是糖类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即EMP途径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B正确;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无能量的释放,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只产生于糖酵解阶段,C错误;糖酵解产生的[H]可在有氧条件进入线粒体,在有氧呼
吸的第三个阶段被利用,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D正确。6.【答案】D【解析】ct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凋亡、坏死或分泌产生的DNA片段,A正确;ctDNA携带着肿瘤特异性的基因突变,因此通过ctDNA可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B正确;同一肿瘤患者ctDN
A的含量与肿瘤进展、药物疗效、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C正确;染色体病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不能利用血液中的ctDNA进行诊断,D错误。7.【答案】C【解析】①为有丝分裂,会发生核膜和核仁的周期性变化,A错误;②过程为脱分化,不会发生遗传物质的丢失,B错误;干细胞再分化形成神经细胞的过
程中,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图中各细胞内tRNA的种类相同,D错误。8.【答案】B【解析】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A正确;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
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在细胞周期,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比较短,间期呈染色质状态,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末期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C正确;染色体易位后,一条染色体
上的基因减少,另外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增多,从而使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在一起,所以可以使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基因的总数有可能不变,D正确。9.【答案】B【解析】小麦无性别分化,因此,小麦也无性染色体,A错
误;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F1表现为无芒,说明无芒对有芒为显性,F1自交获得F2,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无芒∶有芒=3∶1,据此可知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若要检测F1的基因组成,需要用测交来完成,即可将F1与有芒小麦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确定F1的基因型,
若后代中无芒∶有芒=1∶1,则可确定F1为杂合子,B正确;F2无芒小麦中纯合子占13,C错误;自然界中,与有芒小麦相比,无芒小麦易被鸟类摄食而减产,从而导致无芒基因的频率降低,这种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10.【答案】C【解析】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则有角公羊的后代中雌性均为有角,与题意不符,显然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亲代的基因型为AA×Aa,且基因型Aa雌性表现无角,雄性表现有角,B正确;无角雌羊的基因型为Aa或aa,
无角雄羊的基因型为aa,无角羊相互交配后代可能出现有角雄羊,有角雌羊的基因型为AA,与无角雄羊(aa)交配,后代雌性表现无角,雄性表现有角,C错误;要判断该雌羊的基因型是Aa还是aa,需要选择无角公羊与之多次杂交,产生足够多的后代,观察后代的雄羊角的表现,从而得出结论,若后代中有有角公羊出现
,则说明该雌羊为Aa,否则为aa,D正确。11.【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发生在雄性动物的曲细精管中,核DNA相对含量为C的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精子,A错误;核DNA相对含量为2C的细胞为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其细胞内含有1条、0条或2条X染色体,B错误;曲细精管
中核DNA为4C的细胞有的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的处于有丝分裂,但这些的细胞中一定有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或者交叉互换或两者都发生。而题干是少精症小鼠,从图中可以看出1C的细胞数目大约是原来的23,即
相当于次级精母细胞比原来少了13,所以一定可以发生减数分裂,C正确;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突变小鼠曲细精管中核DNA相对含量为4C的细胞数目基本不变,核DNA相对含量为2C的细胞增多,说明突变小鼠的精子发生过程被
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即精子形成过程被阻滞在次级精母细胞时期,D错误。12.【答案】D【解析】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多样性,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产生不同的基因组合,这些都是导致有性生殖的生物后
代,其基因组合具多样性的原因。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往往是很低的,DNA分子复制差错会导致出现子代从未有的新性状,这不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故选D。13.【答案】C【解析】根据杂合宽
叶雌株与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12为宽叶雄株,12为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叶雄株,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含有基因b的花粉致死,由杂
合宽叶雌株的表现型可判断宽叶对狭叶为显性,A错误;由于含有基因b的花粉致死,因此,该群体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B错误;纯合宽叶(XBXB)与狭叶(XbY)植株杂交,后代雄株为宽叶(XBY),C正确;群体中无狭叶雌株,D错误。14.【答案】A【解析】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
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A错误;图中沉淀物中放射性高,而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说明该实验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因此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32P,B正确;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是DNA,C正确;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利用细菌体内的场所、原料等完成半保留复制,因
此,细菌裂解后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存在放射性,D正确。15.【答案】C【解析】分析系谱图可知,图中父母双亲正常但其儿子4号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凝胶电泳法得到的患者家系带谱可知,3号为显性纯合子(不可能是杂合子),4
号为隐性纯合子,1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因此,该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B错误。因为1号和2号都为杂合子,所以不管生男孩女孩,正常的概率都是34,患病概率为14,正常男孩概率为34×12=38,C正确。根
据题意可知,是由于基因突变致溶酶体中有关酸性水解酶缺陷,导致机体中相应的生物大分子不能正常降解而在溶酶体中贮积,引起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障碍,因此可通过基因诊断,也可以在孕早期直接检测绒毛,或检测羊水中中酶的活性,但B
超检查通常是观察胎儿外貌的技术,不能检测酶活性和基因组成,D错误。16.【答案】C【解析】基因的命名者为丹麦科学家约翰逊,A错误;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与嘧啶碱基所占比例相等,各占50%,因此,基因突变不会
导致嘌呤碱基所占比例发生改变,B错误;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会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基因通过半保留复制使亲子代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D错误。17.【答案】B【解析】DNA分子的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解旋酶能使DNA两条螺旋的双链逐步打开,A错误;DNA聚合酶催化子代DNA合成时需要母链提供模板,B正确;多起点双向复制可以提高复制的速率,C错误;由于DNA甲基化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
白质相互作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甲基化修饰DNA链会直接停顿复制叉,D错误。18.【答案】A【解析】核糖体与mRNA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A正确;RNA聚合酶与基因特定位点结合,启动基因转录过程,B错误;tRNA与氨基酸结合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
的,C错误;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肽链,D错误。19.【答案】D【解析】HCV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A错误;HCV不是逆转录病毒,B错误;+RNA中嘌呤所占比例与-RNA中的嘧啶所占比例相同,C错误;阻断病毒的传播即切断传播途径,因而可降低其所致疾病
的发病率,D正确。20.【答案】C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4页(共6页)【解析】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A正确;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二倍体植物的单倍体植株长势弱小,高度不育,B正确;四倍体水稻花药直接培育成的植株含有两个染
色体组,仍为单倍体,C错误;二倍体的单倍体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D正确。21.【答案】D【解析】化学物质诱发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直接观察到,A错误;诱发突变能明显提高突变率且能短时间改良生物品
种,但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可疑致癌物可能诱导组氨酸依赖型细菌发生回复突变,C错误;观测指标是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而且菌落数越多,表示致癌物导致的相应回复突变发生的频率越高,D正确。22.【答案】B【解析】色盲为X染
色体隐性遗传,双亲正常,其女儿正常,其儿子可能患病,A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正确;冠心病为多基因遗传病,其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C错误;猫叫综合征为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
起的遗传病,其双亲染色体可能正常,D错误。23.【答案】B【解析】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小,A错误;甲、乙两区域的岩羊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B
正确;环境的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导致甲、乙两区域的岩羊种群的基因库形成差异,但不是完全不同,C错误;甲区域的岩羊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乙区域岩羊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D错误。24.【答案】C【解析】
左图突变型I是2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右图突变型II是2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易位到Z染色体上,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突变型Ⅰ可以产生0Z、0WA、aZ、aWA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B错误;突变型I测交,即aOZWA与aaZZ杂交,
其后代的基因型为aOZZ、aOZWA、aaZZ、aaZWA,表现型为白茧雄蚕和绿茧雌蚕,因此子代可根据性状来判断性别,C正确;突变型II能产生0Z、0Za、AZ、AZa四种配子,突变型I、II杂交,由于子代16种组合中有
4种因含2条缺失染色体不能发育,因此,白茧雄蚕所占的比例为216-4=16,D错误。25.【答案】B【解析】单体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组成为n和n-1两种配子,其自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2n、2n-1、2n-2,比例为1∶2∶1,A正确;单体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组成为n和n-1两
种配子,而缺体2n-2减数分裂产生的产生染色体组成为n-1的配子,B错误;正常白花的基因型为aa,单体的基因型为AA或A0,两者杂交后代全红花或红花∶白花=1∶1,C正确;依据不同染色体的缺体所表现出的不同性状,可以
将基因定位于某号染色体上,D正确。26.【答案】(除特殊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叶片CO2的吸收量表示细胞呼吸释放和外界环境吸收(2)葡萄糖和水(或葡萄糖、水和丙酮酸)缺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3)基本相同(1分)不大(1
分)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5页(共6页)【解析】(1)根据表格中净光合速率的单位可知,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叶片CO2的吸收量表示。在不同光质LED灯照射下,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参与黄瓜暗反应的CO2一部分自身细胞呼吸提供,一部分
从外界环境吸收。(2)在无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只能进行细胞呼吸,其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的分解。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由于无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黄瓜夜晚虽然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3)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对黄瓜幼苗的的光质处理。改变光质比例后,
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低或升高,而不同光质的组合照射结果胞间CO2浓度都是近300μmol·mol-1,对胞间CO2浓度影响不大。27.【答案】(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有丝分裂后期③④次级卵母细胞(2)不是该细胞没有发生联会和形成四分体,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该
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合理即可,2分)B所在的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未分离导致(2分)(3)将成熟雄蛙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添加了适宜浓度异黄酮的水体中饲养,对照组在正常水体中饲养,检
测并比较两组雄蛙产生精子的数量(每个知识点1分,4分)【解析】(1)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为有丝分裂前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
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的③④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于细胞④细胞质发生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而该细胞为有丝分裂前期
。或由于该细胞没有发生联会和形成四分体,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移向同一极,则会产生ABB型配子。(3)见答案。28.【答案】(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1)普遍磷酸、核糖、A、G
、C、U核糖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2)DNA的一条链RNA聚合翻译(3)前体mRNA(Pre-mRNA)的剪切位点(2分)【解析】(1)snRNA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存在,说明snRNA具有普遍性。snRNA被彻底
水解的产物有磷酸、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等。由于U1~U7类型的snRNA的核糖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U1~U7类型的snRNA有差别。(2)m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的。snRNA功能异常会影响翻译过程而阻碍蛋白质的合成。(3)编
号U1的snRNA某区域与人工合成的小核苷酸结合后,就不能剪切mRNA前体,说明snRNA需要与mRNA前体结合才能执行功能;如果Pre-mRNA特定位点出错,编号U1的snRNA也不能完成剪切。要
完成剪切需要snRNA与Pre-mRNA碱基互补配对。29.【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1)一(1分)F2中高茎∶矮茎=3∶1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6页(共6页)(2)817(3)16(4)基因突变或高茎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整条
或部分缺失(3分,答出1点给1分,答染色体变异不给分)【解析】(1)由于F2中高茎∶矮茎=3∶1,所以该植物的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高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由于F2中紫花∶白花=9∶7,说明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相关基因用B、b和C、c表示。F2中高茎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C_,其基因型有2×2×2=8(种)。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为316B_cc、316bbC_、116bbcc,由于对于株高而言,高茎纯合子占13。因此F2白
花植株中纯合子占37×13=17。(3)由于该植株为闭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完成受粉,即自交。让F2中高茎植株(基因型为13AA、23Aa)自交,后代中矮茎植株占23×14=16。(4)现用矮茎紫花植株与高茎白花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发现F1中只有一株表现为矮茎紫花(记
作植株A),其余均表现为高茎紫花,说明F1高茎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Cc,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OBbCc(O表示不含有A所在染色体或A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因此推断F1中植株A的产生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高茎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整
条或部分缺失。30.【答案】(除特殊注明外,每空2分,共8分)(1)X染色体上(1分)交叉遗传(1分)(2)Q2-Q是(3)群体发病率较高、常表现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单基因遗
传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根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传递特点可知,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传给女儿,这在遗传上叫做交叉遗传。(2)若该病致病基因用XB来表示,男性中患者为Q,则XB基因频率为Q,Xb基因频率为(1-Q),根据遗传平衡公式可知,女
性中纯合子患者XBXB为Q2,杂合子患者XBXb为2Q(1-Q),患病纯合子所占比例为Q2Q2+2Q(1-Q)=Q2-Q。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于卫生组织的干预,XB降低,基因频率改变,所以发生了进化。(3)多基因遗传病是由两对及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常表现家族聚集现象、群体发病率较高、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