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压轴卷(一)(T8联盟)历史含解析【武汉专题】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594.170 KB
  • 2024-10-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压轴卷(一)(T8联盟)历史含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压轴卷(一)(T8联盟)历史含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压轴卷(一)(T8联盟)历史含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压轴卷(一)(T8联盟)历史含解析【武汉专题】.docx,共(12)页,594.17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373f3670580409c341c393edef95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卷历史试题(一)命题学校:华师一附中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请”,没有土地买卖。到了战国时期,土地买卖的记载已较多,如《史记》载赵括之母言:“今括一旦为将……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一变化说明A.土地兼并现象趋向

激烈B.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C.封建小农经济尚未确立D.铁器工具得到普遍使用2.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所反映的秦律中,有一条律令规定:隶臣之妾与其子分家后,谎称其子不是隶臣,那么,这女子将受到“完”刑的处罚。这表明秦朝A.严格维护社会等级B.强化家

国同构观念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重视规范官员行为3.西汉时期佛教最初传播于中原还是西域,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看,佛教传播并未经过西域的中介。《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未记载佛教在西域诸国传播的情况,而上述诸书的西域传记却是根据张骞、班勇

等人的报告写成的,但已知的西域佛教文化遗址未超过公元2、3世纪。这表明A.文化遗址发掘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汉时期中原早于西域传播佛教C.文物材料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D.历史研究需要结合多种视角探讨4.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变化评述如下:这一变化出

现于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5.明代万历年间,南直句容知县陈干王到任之后,发现有“各上司数十年未了卷宗,其中有势不能完者,有吏书留为骗人者”。时人对此不无感叹,“夫以文吏之守而裁

以迂儒之见,天下受其弊多矣”。据此可知,明代A.内阁职权下移妨碍行政事务B.政治体制僵化导致权力失衡C.州县政务滞怠影响行政效率D.中央集权削弱制约社会治理6.1862年初,李鸿章统帅淮军到达上海,与西人接触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于匈奴”,极力避免淮军与“外国人掺杂

”。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叹服西方练兵制器“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的这一转变随着士族的消亡,他们那套治国之道也渐被忘却和遗落了。一个新阶级士大夫阶级出现了。他们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并通过了科举考试,已做好准备

,决心承担起重塑中国传统的责任。他们在政治、意识形态、哲学文化、文学、艺术、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与那些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强大的经济力量结合在一起。A.有利于近代化的转型B.反映了崇洋媚外的士人心理C.导致洋务运动的开展D.说明清政府已放弃闭关锁国7.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

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虽逝,但“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的上述言论旨在A.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B.悼念中山先生的不幸离世C.保障北伐战

争的顺利进行D.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8.1940—1941年,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国际宣传委员会、海外工作委员会,主动向海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事迹。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还多次邀请美国记者斯特朗、美军观察组成员等参与延安当地的活动。上述举措A.巩固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B.力图争取国

际社会的援助C.改变了美国对中共的态度D.意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9.据统计,1951—1957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研究当时A.农业经济的恢复状况B.农村集体化运动的进展C.人民政权的迅速巩固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0.1991—1995年全国个体

经济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B.社会经济结构日益完善C.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D.计划管理调控成效突出11.1935年,在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板,从中可见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

王国实行的是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据此,下列解释最恰当的是A.古希腊文明成就比其他文明更为优越B.古希腊民主制的源头在两河流域C.亚洲文明深刻影响着欧洲文明的发展D.两河流域文

明历史悠久成就辉煌12.有学者描绘某个时代,“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繁荣,也不仅是古典学识的再现,更表现在意大利人在地中海明媚阳光照耀下对新生活的憧憬:新兴中产阶级的出现促使人们享受现世;大学、知识和哲学的发展启迪了人

的心智;广泛地认识世界开阔了人的心灵”。这个时代A.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自由主义正在兴起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D.理性主义日益盛行13.在法国大革命中,各政权都要求法国公民说法语,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并建立了公立小学来教授法语;在革命过程中还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这些举措旨在A.加

强资产阶级政府集权性B.消除封建割据以维护统一C.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D.增强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14.19世纪前期,英国确立了"委托立法"制度。到19世纪后期,“委托立法”的范围日益广泛,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授权内阁或某一行政

部门去制定具体的施行细则,因此当时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立法机关的“第三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议会对内阁负责B.政府行政权力膨胀C.政治民主化完善D.代议制度受到冲击15.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

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这一变化反映了A.苏联政权正面临着巨大危机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C.社会主

义过渡方式出现调整D.市场经济体制重新确立16.1959年,印度同时开工的鲁尔克拉、杜加普尔、比莱钢铁厂都是年生产能力达百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厂,对西德、英国和苏联的援助依赖性较强。同时,印度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有限,严重依赖进口。一位美国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尼赫鲁时代的工业

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国际事业。”由此可知,当时印度A.工业化进程困难重重B.成为冷战双方争夺的焦点C.切实践行不结盟政策D.政策的制定出现严重失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大一统”思想与边疆治理】(14

分)材料一大一统思想中的夷夏观,其发展变化,与适应以儒家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相一致。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化外主义”的治边观,与此相应地也逐渐形成了自秦汉以后“羁縻而治”的治边思想。儒家坚持“天下大同”的家国观,坚持“有教无类”,将教化与礼、仁相结合

,构成礼教的基本要义;儒家在政治上主张“和为贵”,礼教本身也包含着和平主义的特征,儒家所倡导的用夏变夷的民族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邵方《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材料二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政策简表:——摘编

自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中“夷夏观”的内涵。(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8分)18.【近代铁路的兴办与发展】(12分)材料一从铁路以知识形态传入中国

开始,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真正起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其间有过7次讨论争论、7次铁路试办、7次列强的实验性活动、7个人不同的作用(李鸿章、张之洞的努力,刘锡鸿、徐致祥的反对,奕訴、奕讓的支持,慈禧的决策),最后才有芦汉铁路的“定计兴办”。在皇室

游玩铁路的兴建过程中,订购7辆车和7里长的铁路轨料,动用700名工匠建设路基,第二期延长时又订购的是7里长的铁路轨料。——摘编自朱从兵《晚清皇室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起步》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中国的铁路修建正在起步,里程数不多,干线尚未建成,但铁路的重要

性已被朝野体认,衰败的中央与崛起的地方对铁路修建权的斗争导致了集权能力的颓丧与帝制国家的倾覆。一战中德国战败,德国权益被日本接管……日资随即大规模进入,遂成一枝独大之势,北洋政府的铁路外债主要向日本举

借。一战结束后外部势力重返中国,中国主权呈瓜分之势,中国的路权与路政复遭严重侵夺,地方实力派借助列强之力控制地盘,对抗北洋政府,攫取和瓜分铁路收益,遂使北洋政府对铁路失去控制,中央建制沦为空壳。铁路与其说成就了国家,不如说肢解了国家。国民党

形式上统一全国至抗战爆发时止,铁路的修建、铁路的专业化和国家对之实行全面管理才勉强有了所谓“黄金十年”的气象。南京政府对铁路的财政、政治与人事的控制能力有所增强,铁路线的规划向着对其统治造成威胁的地区延伸,具有很强的政治集权、地方控制和国家统

一的政治色彩。——摘编自陈明明《铁路与中国现代国家的重建运动》(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兴办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修建铁路的影响。(6分)19.【经济政策与工业革命】(14分)材料一英国重商主义对经济的许多干预行为,或是国家与市场共谋的结果

。一系列促进国内外贸易的措施,使英国商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以伦敦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体系,海外市场不断向外扩展。以国家为后盾的商业扩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增长,市场的庞大需求成为技术变革特别是机器发明的动因。积极推进海外探险和殖民活动,

建立特许贸易公司,开拓世界市场,垄断对外贸易。不惜发动商业战争,向当时垄断大洋和殖民贸易的西班牙、荷兰及其竞争对手法国发起挑战,成功崛起。——摘编自李新宽《对英国重商主义国家干预体系的历史考察》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

后期,德国实行了以“新重商主义”而出名的大规模国家干预政策,为德国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大国创造了条件。在内政和外交上促进企业家的经济活动,便成了国家的指导方针。如果说随着邮电和铁路的国有化,国家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并且扩大了国家自身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

重要位置,那随着社会立法、严格的保护关税立法和出口奖励制度等的继续实行,国家就为德国经济繁荣创造了重要的基本条件。德国政府进一步担负起工业和社会福利的责任,并且确实比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做得更为成功。—摘编自仇海燕《论近代德国的国家干预经济政

策》(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重商主义与工业革命的联系。(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新重商主义”的特点及作用。(8分)20.【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2分)材料当立足于西方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潮流,以强制性方式突入中华大地

、裹挟着“天朝上国”踏入“现代化”发展轨道的时候,中西文化发生剧烈冲突,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汹涌而来、表现强势的西方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能否救亡图存的质疑声中,“国粹派”“西化派”“折中派”的主张与应对策略泾渭分明。客观上,起始于鸦片战争和“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构想行动,使绵延久远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刚刚启程的中国现代化在相互对视中,共同进入一条既要互为助力又难免间有阻滞、既要协调促进又必然存在矛盾的历史通道之中。历经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在抵御外辱、保国保种的历史任务面前,中华传统文化的功能作用渐显不支,中国现代化清理路障、辟出通道的努

力亦显坎坷。——摘编自商志晓《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自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卷历史试题(一)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DCC

ADB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DBCA1.【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化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的记载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土地买卖是土地兼并的前提,至于土地兼并现象是否趋向激烈,材料无法判断,A项错

误。战国时期,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确立,C项不符合史实。D项本身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2.【答案】A【解析】“隶臣之妾与其子分家后,谎称其子不是隶臣",结果这女子将受到“完"刑的处罚,这说明秦朝法律严格维护社会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与家国同构观念、私有财产均无关联,B、C两项排除。

隶臣之妾不是政府官员,D项错误。3.【答案】D【解析】材料从语言学、文献、考古角度说明了佛教与西域的关系,但未提及西汉时期佛教在中原传播的情况,因此西汉时期佛教究竟最初传播于中原还是西域,不得而知,D项正

确,B项错误。“西域佛教文化遗址未超过公元2、3世纪”属于已知的,还有很多未知的文化遗址有待发掘,而文献记载由于社会环境、个人立场等因素,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材料并不能说明文化遗址发掘比文献记载更可靠,也不能说明文物材料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A、C两项错误。4.【答案】C【解析】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

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

确立;同时,两宋时期儒学复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取得突出的成就,故C项符合题意。魏晋时期与“通过了科举考试”不符,A项错误。隋唐时期与“决心承担起重塑中国传统的责任"不符,B项错误。"士大夫阶级"并非出现于明清时期,D项错误。5

.【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明代官僚政治下州县政务的滞怠,行政效率低下已经成为痼疾,没有自主权的州县官,欲革不成,欲罢不得,只有任其糜烂下去,故C项正确。“内阁职权下移”"权力失衡”“中央集权削弱”材料均无从体现,A、B、D三项错误。6.【答案】A【解

析】材料表明,李鸿章到达上海与西人接触后,对西人的认识出现了由鄙视西方技术到叹服西方技术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近代化的转型,是理性的认识,故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1862年初”,结合1861年洋务运动即已开启,可知C项因果逻辑错误。《南京条约》的签

订,说明清政府已放弃闭关锁国,D项错误。7.【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国民革命兴起后毛泽东高度肯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北伐战争尚未开始,C项错误。8.【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向海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事迹,并邀请美国记者斯特朗、美军观察组成员等参与延安当地的活动,其目的是争取国际社会中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支持中国抗战,故B项正确。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1月,与“1940—1941年”不符,A

项错误。美国对中共的态度材料并没有体现,C项排除。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以及中国持久抗战的结果,D项错误。9.【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了1951—1957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农

业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的发展进程,体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展,故B项正确。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通过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促使农业经济恢复、人民政权巩固,A、C两项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于1958年,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材料背景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最终确定了积极发展私营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呈现出加速的势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也逐渐发挥作用,故C项正确,D项错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变单

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A项观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经济结构,B项错误。11.【答案】D【解析】在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之前,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就出现了与之相似的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王国

实行的是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说明古希腊文明历史不如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悠久,A项错误。材料并未论及古希腊民主制的源头所在何处,B项错误。材料并未论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受到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的影响,C项错误。12.【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文艺复

兴时期的意大利追求现世的享乐,肯定人的价值、人性的高尚和尊严以及歌颂自然的人性获得认同,故A项正确。自由主义兴起于工业革命时期,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仍然处于专制君主的统治之下,C项错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日

益盛行,D项错误。13.【答案】D【解析】根据"法国大革命”"要求法国公民说法语""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可知这些举措旨在反对外来干涉,唤醒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加强资产阶级政府集权性”,A项错误

。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并不存在封建割据,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各政权”不相符合。14.【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19世纪后期,随着“委托立法”制度的发展,英国议会的立法权逐步为内阁所控制,议会的权力和作用缩小

,行政机关的权力不断膨胀,故B项正确。A、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材料不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15.【答案】C【解析】“1920年9月"“1921年3月”,列宁在不同时间阐述关于粮食问题的变化,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政策出现了由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推行,缓解了危机,巩固了政权,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始于斯大林执政时期,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持续时间并不长远,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废除,苏联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项错误。

16.【答案】A【解析】“对西德、英国和苏联的援助依赖性较强”"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有限,严重依赖进口”"尼赫鲁时代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国际事业”,说明独立后印度的工业化建设存在多种不足,这反映了当时印度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故A项符合题意。欧洲是冷战双方争夺的焦点,B项错误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印度工业化的政策制定情况,D项错误。17.【答案】(1)内涵:“化外主义"的治边观(或"羁縻而治”的治边思想);"天下大同"的家国观;和平主

义,用夏变夷的民族观。(6分)(2)特点:治理方式灵活多样;尊重传统,在继承中发展;重视运用经济、文化等手段加强边疆对华夏文明的认同;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互为补充;元以前因俗而治的特征突出,元明清时期一体化趋势更为

明显。(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历史意义: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基本的疆域版图。(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解析】(1)“内涵”,根据材料一可以直接提

取出"化外主义"的治边观,“羁縻而治”的治边思想,“天下大同”的家国观,和平主义,用夏变夷的民族观等内容。(2)“特点”,根据“羁縻府州”"都护府"等可以看出边疆治理的灵活性、多样化;根据"并一海内,以为郡县”"赋役税收‘比之

内地’”"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等可以看出边疆内地一体化趋势;根据“汉承秦制”,以及羁縻统治的多次出现,可以看出边疆治理政策具有延续性、继承性;根据“移民垦殖”"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可以看出运用经

济、文化等手段加强边疆对华夏文明的认同;综合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边疆内地一体化趋势更加显著。"历史意义",根据“移民垦殖,加强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可以得出促进边疆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根据"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加强中

央对边疆的控制管理”,可以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边疆治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中国基本的疆域版图。18.【答案】(1)特点:曲折性;列强介入与干预;重要人物的作用;铁路兴办认识存在不足

。(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2)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建立。(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2分)【解析】(1)根据"7次讨论争

论、7次铁路试办、7次列强的实验性活动、7个人不同的作用”可以总结出兴办铁路的曲折性;根据“7次列强的实验性活动”可以看出,在此期间列强有明显的介入与干预;根据“李鸿章、张之洞的努力,刘锡鸿、徐致祥的反对,奕訴、奕讓的支持,慈禧的决策”,可以看出晚清政府的实

权派掌握着近代中国铁路的兴办权;根据“在皇室游玩铁路的兴建过程中,订购7辆车和7里长的铁路轨料,动用700名工匠建设路基,第二期延长时又订购的是7里长的铁路轨料”可知,兴办铁路并不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而是为了统治阶级的享乐,

有明显的认识上的缺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兴办铁路与近代化的关系;根据"一战结束后外部势力重返中国,中国主权呈瓜分之势,中国的路权与路政复遭严重侵夺”可以看出,铁路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焦点,进而激化了民族矛盾;根据“南京政府对铁路的财

政、政治与人事的控制能力有所增强”可以看出,铁路的修建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建立。19.【答案】(1)联系:重商主义促进英国商业繁荣、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

重商主义带动技术的突破和生产方式的革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动因;重商主义促进国内外贸易发展及争夺商业霸权和世界市场获胜,为工业革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重商主义推动农业和工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进而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程。(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2)特点:政府对

经济进行干预和控制。(2分)作用:有力地扶植了私人垄断资本,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德国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和有利于迅速赶超先进国家的国内产业发展战略;社会立法、严格的保护关税立法和出口奖励制度,增强了民族的聚合力和经济竞争力;政府担负起社会福利的责任,有利于缓解社

会矛盾,维护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使德国成为一个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强国。(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解析】(1)抓住"一系列促进国内外贸易

的措施,使英国商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以伦敦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体系,海外市场不断向外扩展""以国家为后盾的商业扩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增长,市场的庞大需求成为技术变革特别是机器发明的动因”等概括作答。(2)“特点”抓住“

大规模国家干预政策”概括作答。"作用”抓住"为德国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大国创造了条件。在内政和外交上促进企业家的经济活动,便成了国家的指导方针”"随着社会立法、严格的保护关税立法和出口奖励制度等的继续实行,国家就为德国经济繁荣创造了重要的基本条件”等分析作答。20

.【答案】示例:论题:传统文化可以推动现代化的发展。(2分)论证: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无法抵御西方工业文明的打击,在经历一系列屈辱之后,中国人开始了学习西方的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到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再到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但屡屡受挫。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也日渐式微,甚至出现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现象。(4分)虽然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救国御侮之路历经坎坷,但这并不能归咎于传统文化。相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挥着

巨大作用。例如,传统文化倡导的责任担当,促使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孜孜不倦探求救国真理;传统的气节思想,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促使中国取得了抵抗侵略的最终胜利;传统文化倡导的诚信理念,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传统的中医药,在发现青蒿

素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5分)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化的作用取决于我们怎样去选择和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推动现代化的发展。(1分)【解析】首先,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介绍了近代以来,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地位日渐式微

。然后,结合近些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国家提倡“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民间也兴起一股国学热,传统文化大有复兴之势。最后,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拟定论题,并结合上述知识背景予以表述论证。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

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