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9)页,65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35896d6bb44795aca05dc508e6cef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检测试题(一)高一化学2020.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O—16N—14Na—23Mg—24Fe—56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不属于低碳经济的是()A.太阳能发电B.火力发电中C.推广节能灯D.发展核电【答案】B【解析】【详解】A.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经济,故A错误;B.火力发电用煤做燃料,增
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属于低碳经济,故B正确;C.推广节能灯,能节约用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经济,故C错误;D.核电是清洁能源,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经济,故D错误;故答案为B。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
正确的是A.CH4分子的球棍模型: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氮气的电子式:D.水分子的结构式:【答案】D【解析】【分析】球棍模型是以线代表共价键,连结以球型表示原子的模型图。【详解】A.所示为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B.所示为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第三电子层应为6电子;C.氮气的
电子式中两个N原子还应各有一对孤对电子。D.水分子为V型结构。3.某种氨原子的符号为157N,该原子的中子数是()A.15B.7C.8D.14【答案】C【解析】【详解】某种氨原子的符号为157N,该原子的质量数为15,质
子数为7,则中子数是15-7=8,故答案为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O与3O互为同位素B.2HO与2DO互为同位素C.168O、178O、188O互为同素异形体D.32CHCHOH−−与33CHOCH−−互为同
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详解】A.2O与3O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H2O和D2O是由氢元素和O元素组成化合物,结构相同,为同种物质,其中H和D是同位素,故B错误;C.168O、178O、188O是氧元素的
三种不同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等,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D.32CHCHOH−−与33CHOCH−−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D。5.根据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
置无法确定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B.电子层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电荷数【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无法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故A选;B.主族元素所在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故B不选
;C.主族元素所在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故C不选;D.根据主族元素所在周期数和族序数,可确定其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即核电荷数,故D不选;故答案为A。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水沸腾汽化B.水加热到1500℃开始分解C.氯化钠加热至熔化D.Na
OH固体溶于水【答案】B【解析】【详解】A.水沸腾汽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A错误;B.水加热到1500℃开始分解,破坏的是分子内的H-O键,B正确;C.氯化钠加热至熔化,破坏的为离子键,C错误;D.NaOH固体溶于水,破
坏的为离子键,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7.下列过程放出热量的是A.冰的融化B.水的分解C.浓硫酸稀释D.硝酸铵溶于水【答案】C【解析】【详解】A.冰的融化需要吸热,A不选;B.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需要吸热,B不选;C.浓硫酸稀释放热,C选;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D不选;答
案选C。8.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铝与氯气的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正确;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故
B错误;C.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铝与氯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
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9.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KClB.NaOHC.2HOD.4CH【答案】B【解析】【详解】A.KCl
中只有离子键,故A错误;B.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正确;C.H2O中只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D.CH4中只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故答案为B。10.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
共价键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答案】C【解析】【详解】A、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A正确;B、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原子晶体,B正确;C、例如金属汞常温下是液
体,不正确;D、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D正确。所以答案选C。11.已知M2+有2个电子层,则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2周期0族B.第2周期Ⅷ族C.第2周期ⅡA族D.第3周期ⅡA族【答案】D【解析】【详解】M2+离子有2个电子层,则M原子的质子数为12,是M
g,所以M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ⅡA族,故D项正确。答案选D。12.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A.HXB.H2XC.XH3D.XH4【答案】D【解析】【详解】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为H2XO3,则X的最高正价为+4价,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低化合价为−4价,形成的氢化物为XH4,答案选D。【点睛】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知元素的最高正价,根据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则可知最低负价。13.下列过程与下图一致的是()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B.
钠与水的反应C.碳酸钙高温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活泼金属和水、酸反应置换出H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C.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aCO3分解生成CaO和CO2是吸热反应,C项符合题意;D.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①金属与水或者与酸产生氢气的反应,如Na,K与H2O
,Al,Mg,Zn与HCl;②大多数化合反应;③中和反应;④所有的燃烧反应;⑤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Ba(OH)2·8H2O和NH4Cl;③盐类的水解反应等。14.用铁片与1mol·L-1
H2SO4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B.改用18mol·L-1硫酸溶液反应C.不用铁片,改用铁粉D.加热【答案】B【解析】【详解】A.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铁可以和硫酸铜发生置换,置换出来的铜和铁构
成铁铜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A不选;B.如果改用18mol/L的浓硫酸和铁反应,铁在浓硫酸中常温下会发生钝化,不生成氢气,故B选;C.改用铁粉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C不选;D.温度升高,可以使速率加快,故D不选。故选B。【点睛】影响化
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等。18mol/L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虽然比1mol·L-1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但是浓硫酸的性质和稀硫酸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铁和浓硫酸是不能生成氢气的。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aMgA
lB.热稳定性:23HClHSPHC.N、O、F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D.P、S、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A.Na、Mg、Al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MgAl
,故A正确;B.P、S、Cl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3HClHSPH,故B正确;C.N、O、F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则
N、O、F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C错误;D.P、S、Cl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则P、S、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故答案为C。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
每小题3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6.实现下列变化时,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石英和干冰的熔化B.食盐和冰的熔化C.碳酸氢钠和水的分解D.食盐和烧碱的熔化【答案】D【解析】【详解】A.石英是原子晶体、干冰是
分子晶体,石英和干冰熔化时分别破坏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克服作用力不同,故A错误;B.食盐是离子晶体、冰是分子晶体,食盐和冰熔化,前者破坏离子键、后者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克服作用力不同,故B错误;C.碳酸氢钠是离子化合物、水是共价化合物,碳酸氢钠分解
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而水分解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所以克服作用力不同,故C错误;D.食盐和烧碱都是离子晶体,都存在离子键,食盐和烧碱的熔化都只破坏离子键,故D正确;故答案为D。17.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非金属性强的事实
是()A.2HS的水溶液中通入2Cl后出现黄色浑浊B.3HClO的酸性比23HSO的酸性强C.HCl水溶液的酸性强于2HS水溶液的酸性D.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答案】A【解析】【详解】A.由氯气与H2S的水溶液反应生成S,可知Cl2的氧化性
比S强,则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故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而H2SO3不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形成氢化物,且氢化物越稳定,但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无关,故C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最外层电子
数的多少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A。18.下列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热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H2→H+H的变化需要吸收能量C.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若某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
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铝热反应发生时需加热到一定温度,但它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属于放热反应,A、C错;破坏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B正确;若某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
错。答案选B。19.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1是放热反应B.过程2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氢能源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是一次能源D.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答案】B【解析】【详解】A.过程1是光
催化下H2O分解为H2、O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B.过程2的原电池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正确;C.氢能源不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是以其他形式的能源转化产生的,是二次能源,C错误;D.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但由于氢气发生原
电池反应能量转化率高,燃烧产物可作为产生氢气的原料,无污染,因此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20.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25mol(L•s)-1B.v(B)=0.6mol(L•s)-1
C.v(C)=0.3mol(L•s)-1D.v(D)=0.4mol(L•s)-1【答案】A【解析】【详解】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数值不同。要比较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种物质表示。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
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有()()()()1322ABCD===。所有用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A表示;A.11(A)=0.25molLs−−;B.()()13AB=,有110.6mol(A)31Ls−−=,用A表示的速率11(A)=0.2molLs−−
;C.(A)(C)12=,有110.3mol(A)21Ls−−=,用A表示的速率11(A)=0.15molLs−−;D.(A)(D)12=,有110.4mol(A)21Ls−−=用A表示的速率11(A)=0.2molLs
−−;综上反应速率最快的为A项;本题答案选A。21.如图为锌铜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锌片为负极,且锌片逐渐溶解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C.铜为正极,铜不易失电子而受到保护D.溶液中阳离子向
Cu极移动,且Cu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中的铜锌原电池可知,Zn活泼,则Zn作负极,Cu作正极,发生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H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以
此来解答。【详解】A.Zn作负极,则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锌片逐渐溶解,故A正确;B.Zn作负极,Cu作正极,则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B正确;C.由发生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H2↑,Cu不反应,铜为正极,Cu不易失电子而受到保护,故C正确;D.原电池工作
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Cu电极移动,且Cu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D。22.N2+3H2一定条件2NH3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最大限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2、H2不再化合B.N2、H2
、NH3浓度不再变化C.N2、H2、NH3的质量相等D.N2的转化率为100%【答案】B【解析】【分析】合成氨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达到平衡状态。【详解】A.此反应是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由于化学平衡是一动态平衡,所以氮气和氢气化合成氨气的同时,氨气也会分解成氮
气和氢气,故A不选;B.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氮气和消耗的氮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氢气和氨气也是如此,所以氮气,氢气,氨气的物质的量及浓度都不再变化,故B选;C.平衡时,氮气、氢气、氨气的质量不再改变,但是质量不一定相
等,故C不选;D.此反应是可逆反应,氮气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不选。故选B。23.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N2和气态水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
式中正确的是A.1/2N2H4(g)+1/2O2(g)=1/2N2(g)+H2O(g)△H=+267kJ·mol-1B.N2H4(g)+O2(g)=N2(g)+2H2O(g)△H=-133.5kJ·mol-1C.N2H4(g)+O2(g)=N2(g)+2H
2O(l)△H=-534kJ·mol-1D.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答案】D【解析】【详解】0.25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N2和气态水放出133.5kJ
热量,则1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N2和气态水放出133.5kJ×4=534kJ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答案选D。2
4.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一个裸露的质子,X和Z处于同一主族,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Q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W的最内层电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分别与X、Z、W形成
的化合物都不止一种B.原子半径:rQ>rW>rZ>rY>rXC.化合物XQ和ZQ中化学键的类型不同D.W的一种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一个裸露的质子,X是
H;X和Z处于同一主族,因此Z是Na;W的最内层电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因此原子序数是2+8+6=16,W是S,则Q是Cl;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Q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1=6,则Y是O,据此解答。【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Y、Z、W、Q元素分别为H、O、Na、S、Cl。则A、Y与X可形成H2O、H2O2;Y与W形成SO2、SO3;Y与Z形成Na2O、Na2O2,A正确;B、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Z>rW>rQ>rY>rX,B
错误;C、化合物XQ和ZQ分别是HCl和NaCl,其中化学键的类型分别为共价键和离子键,C正确;D、W的一种氧化物即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D正确。答案选B。25.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10s后,该反应停止进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ZgXgYg+垐?噲?C.在t1时刻,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反应前10s内,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9moL/Ls【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l0s后,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v(正)=v(逆)≠0,故A错误;B.由图象可以看出,由图表可知,随反应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X、Y是反应物,Z是生产物,l0s后X、Y、Z的物质的量为定值,不为0,反
应是可逆反应,且△n(X):△n(Y):△n(Z)=(1.20-0.41)mol:(1.00-0.21)mol:1.58mol=1: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化学方程式为X(g)+Y(g)垐?噲?2Z(g),故B错误;C.在t1时刻之
后,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大,反应向正反应进行,t1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D.10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Z)=1.58mol210Ls=0.079moL/(L•s),故D正确;故答案为D。三、填空题(
共40分)26.(1)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①煅烧石灰石②木炭燃烧③酸碱中和④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2)2BeCl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与3AlCl化学性质相似。由此可推断2BeCl的化学键
是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其在固态时属于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晶体。【答案】(1).①④(2).②③(3).共价键(4).分子晶体【解析】【详解】(1)①煅烧石灰石是
吸热反应;②木炭燃烧是放热反应;③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④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④,放热反应的是②③;(2)BeCl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与3AlCl化学性质相似,说明BeC
l2为分子晶体,可知BeCl2的化学键是共价键。27.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4KM
nO,(4KMnO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C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3)若要证明
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3CaCO,C中加_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若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答案】(1).锥形瓶(2).防
止倒吸(3).22Cl2I2ClI−−+=+(4).NaOH(5).23NaSiO(6).饱和3NaHCO【解析】【分析】(1)仪器B为锥形瓶,有缓冲作用的装置能防止倒吸;(2)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可以用碱液吸收氯气;(3)元素的非
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HCl能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要除去HCl,可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详解】(1)仪器B为锥形瓶,有缓冲作用的装置能防止倒
吸,则干燥管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2)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则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但是
氯气能和NaOH反应生成无毒的钠盐,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要证明非金属性C>Si,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
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由此知碳酸酸性大于硅酸,所以非金属性C>Si,所以C中应该盛放Na2SiO3溶液;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HCl能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所以在将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之前除去HCl,可以用饱和的NaHCO3溶液,则
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NaHCO3溶液的洗气瓶。2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问题: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1①2②③④3⑤⑥⑦⑧⑨(1)表中⑧元素单
质可用作________。(2)③、④、⑧的原子半径最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3)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4)②、③、④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弱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回
答)(5)②和③按原子数1:2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该晶体气化的过程中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为________。(6)③和⑧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该晶体属于________晶体(填“离子”、“分子”
、“原子”)。(7)元素⑤、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互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半导体材料(2).F(3).NaOH(4).4CH(5).(6).分子间作用力(7).共价化合物(8).原子(9).()223AlOHNaOH
NaA1O2HO+=+【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O,④为F,⑤为Na,⑥为Mg,⑦为Al,⑧为Si,⑨为Cl;(1)⑧为Si,在元素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半径减小,据此进行分析;(3)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4)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5)②和③按原子数1:2形成的化合物为CO2,据此书写电子式;CO2为分子晶体,据此进行分析;(6)③和⑧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据此进行分析;SiO2是原子晶体;(7)元素⑤、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
aOH和Al(OH)3,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详解】(1)Si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常见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芯片;(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半径减小,故③、④、⑧的原子半径最小是④,即为F;(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
性越强,金属性越强,故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⑤,即为NaOH;(4)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故C、O、F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HF,最弱的是CH4;(5)②和③按原子数1:2形成的化合物为CO2,电子式为;CO2为分子晶体,故该晶
体气化的过程中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6)③和⑧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该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SiO2是原子晶体;(7)元素⑤、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和Al(OH)3,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29.甲醇用途日益广泛,越来越引起商家的关注,工业上甲醇的合成途径多种多样。在2L密闭容器内,400C时反应:()()()23COg2HgCHOHg+H0,体系中()nC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01235()()nCOmol0.0200.0110.0080.0070.007(1)图中表示3CHOH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2)用2H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2vH
=________()mol/Ls。(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a.CO与2H的浓度保持不变b.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每消耗31molCHOH的同时有2molHH−形成(4)已知常温常压下1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2CO气体和液态水放出22
.68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3CHOH与2O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图中3CHOH从________(填A或B)通入。b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答案】(1).b(2).0.006(3).a,c(4).()3
3CHOHl2+()()222OgCOg2HO=+(1)1ΔH=-725.76kJmol−(5).A(6).-22O2HO4e4OH−++=【解析】【分析】(1)CH3OH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平衡时物质的量为CO物质的量的变化量△n(CO);(2)根据
v=ct计算v(C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3)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4)1g甲醇的物质的量为132/molgg=132mol,已知常温常压下1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
22.68kJ的热量,则1mol甲醇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22.68kJ×32=725.76kJ;(5)CH3OH与O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形成的是原电池反应,甲醇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详解】(1)CH3OH是产物,随反应进行物质的量增大,平衡时物质的量
为CO物质的量的变化量△n(CO),图表中CO的物质的量0-3s变化=0.02mol-0.007mol=0.013mol,所以图象中只有b符合,故答案为:b;(2)0~2s内CO物质的量变化=0.02mol-0.008mol=0.012mol,v
(CO)=0.012mol22Ls=0.003mol/(L•s),v(H2)=2v(CO)=0.006mol•L-1•s-1;(3)a.CO和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知,混合物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密度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
正确;d.每消耗1molCH3OH的同时有2molH-H形成,表示反应逆向进行,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答案为ac;(4)1g甲醇的物质的量为132/molgg=132mol,已知常温常压下1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CO2气体
和液态水放出22.68kJ的热量,则1mol甲醇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22.68kJ×32=725.7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3CHOHl2+()()222OgCOg2HO=+(1)1ΔH=-725.76kJmol−;(5)电子由a流向b说明a为
负极,b为正极,CH3OH与O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H3OH从A通入,B通入氧气,b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