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1.160 MB
  • 2024-11-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1.16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0fe56d5cb2f2b08fa495c07cee9c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第一学月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I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1.下列四种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蓝细菌B.酵母菌C.变形虫D.新型冠状病毒【答案】A【解析】【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

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详解】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BC、酵母菌、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BC错误;D、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D错误。故选A。2.下列关

于细胞中无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B.结合水相对含量多的细胞抗寒能力强C.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无机盐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只有少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骨骼和牙齿的成分CaCO3等。无机盐的作用有:①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②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缺钙时哺乳动物会抽搐。③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④维持正常渗透压,即水盐平

衡。【详解】A、自由水的作用: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种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

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A正确;B、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B正确;C、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仅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正确;D、无机盐具有构成复杂

化合物,维持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的作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D。3.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有()A.a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B.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C.若a为核糖,则由

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四种【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核苷酸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五碳糖,b表示核苷酸,m表示含氮碱基,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a是五碳糖,属于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糖,但不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A错误;B、若m为

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B正确;C、若a为核糖,则b是核糖核苷酸,由b组成的核酸是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错误;D、m是含氮碱基,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胞生物,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5种,分

别是A、T、C、U、G,D错误。故选B。4.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科学家在进行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家运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不同大小的细胞器B.科学家运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

有流动性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过程中运用了统计法D.孟德尔探究遗传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答案】C【解析】【分析】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通

过推理和想象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说(解释),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详解】A、科学家运用差速离心法,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开始的离心速率比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

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A正确;B、科学家运用红色荧光染料和绿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C错误;D、孟德尔探究遗传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

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

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C。5.如下图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不可以表示洋葱根尖细胞B.含

有核苷酸的细胞器有①、②、⑨C.图中只有②、④不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D.若该图表示神经细胞,则不应具有①、⑥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①是叶绿体,②是核糖体,③

是内质网,④是细胞壁,⑤是细胞膜,⑥是液泡,⑦是高尔基体,⑧是细胞核,⑨是线粒体。【详解】A、该图中有①叶绿体,不能表示洋葱根尖细胞,A正确;B、含有核苷酸的细胞器有①叶绿体、②核糖体、⑨线粒体,B正确;C、图

中只有②核糖体、④细胞壁不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C正确;D、若该图表示神经细胞,则不应具有①叶绿体、④细胞壁、⑥液泡结构,D错误。故选D。6.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⑤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B.能进行

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为②④C.观察活细胞中的④可以用藓类叶为材料D.①与③之间可以通过囊泡进行转化【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高尔基体,②为线粒体,③为内质网,④为叶绿体,⑤为核糖体。【详解】A、⑤为核糖体,其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如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但是没有核仁,A错误;B、②线粒体

和④叶绿体都能进行能量交换,前者能将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后者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C、观察④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的下表皮细胞,原因是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C正确;D、①高尔基体与③内质网之间通过囊泡进行转化,这体现了生物膜的

流动性,D正确。故选A。7.如图表示反应物A在无催化剂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产物P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离开细胞后无催化作用B.若将酶变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C.酶在作用时可以为反应提供的能量为acD.由图中

可知,酶降低的活化能为ac段【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ab段表示酶催化该反

应时降低的活化能,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详解】A、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只要其空间结构不被破坏,离开细胞后仍有催

化作用,A错误;B、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B正确;C、酶发挥作用时不可以为反应提供的能量,其作用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降低的活化能为ab,C错

误;D、由图可知,酶降低的活化能为ab段,D错误。故选B。8.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A.在盐胁迫下,Na+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C.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为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故其不具有特异性【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钠离子通过

转运蛋白A运入细胞,而钙离子可抑制该过程,钙离子能通过转运蛋白B运入细胞,胞内钙离子增多会促进钠离子通过转运蛋白C运出细胞。【详解】A、据图可知,在盐胁迫下,Na+出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C的协助,该过程需要H+提供的势能,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B、据图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ATP,

说明H+在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会影响H+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情况,而Na+的排出需要H+提供势能,故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B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表

示促进,而—表示抑制,结合图示可知,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C正确;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而不能转运其它离子,说明其仍有特异性,D错误。故选D。9.哺乳动物红

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网织红细胞不再具有细胞分裂能力B.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C.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D.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表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

命历程,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详解】A、图中看出,网织红细胞中不含有细胞核,所以不再具有细胞分裂能力,A正确;B、造血干细胞为正常的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

,B正确;C、成熟红细胞衰老后,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不能发生基因的表达,C错误;D、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D正确。故选C。10.据图判断叙述错误的是()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限制BC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是酶量C.温度导致了曲线Ⅰ和Ⅱ的反应速率不同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

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A、AB段随着底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说明影响因素是底物浓度,A正确;B、BC段底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不变,限

制因素可能是酶的数量和活性,B正确;C、底物浓度相同时,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不同是温度的不同,C正确;D、通过比较三条曲线可知,三个温度中37℃是最适,但没有研究其他温度条件,不能判断该酶促反应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D。11.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e→e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

期B.动物细胞在e→a时期完成中心粒倍增C.高等植物细胞在c→d时期出现赤道板的D.高等动植物细胞在d→e时期形成子细胞的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

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按顺时针方向,ea为间期,ab为前期、bc为中期,cd为后期,de为末期,因此e→e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正确;B、e→a为间期,间期可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动物细胞还可进行中心粒的复制,B正确;C

、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C错误;D、d→e为末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间凹陷而缢裂,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D正确。故选C。12.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

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心体和线粒体参与图1所示细胞的形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

体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所有

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3:图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

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粒)的分裂。分析图4: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

染色体:DNA=2:1但这种情况不存在。【详解】A、图1各染色体的着丝点(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该细胞中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且有丝分裂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图2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图,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

共有8条染色体,A正确;B、图3中BC段染色体处于复制后状态,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对应;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减半,是由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粒)分裂造成的,B正确;C、图4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C正确;D、图4中a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

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应处于后期,可对应图3中的CD段;4中c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G1期和末期,可对应图3中的A以前、D以后的线段,D错误。故选D。13.小鼠的体色受

复等位基因A1(黄色)、A2(黑色)和A3(灰色)控制,且A1纯合时胚胎致死。现有两只黄色小鼠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灰色=2∶1,取F1的灰色小鼠雌雄交配,F2中既有灰色小鼠,又有黑色小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三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

显隐性关系为A1>A3>A2B.亲本的杂交组合为A1A3×A1A3C.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色∶黑色=3∶1D.黄色小鼠与灰色小鼠杂交,后代可能有三种体色【答案】B【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

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据题分析可知,两只黄色小鼠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灰色=2∶1,因此黄色对灰色为显性;F1中灰色小鼠雌雄交配,F2中出现了黑色小鼠,因此灰色对黑色为显性,即三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1>A3>A

2,A正确;B、由题可推测,亲本的杂交组合为A1A2×A1A3,B错误;C、F1中灰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2A3,雌雄交配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2A2:A2A3:A3A3=1:2:1,表型及比例为黑色:灰色=1:3,C正确;D、基因型为A1A2的黄色小

鼠与基因型为A2A3的灰色小鼠杂交,后代中三种体色均会出现,D正确。故选B。的14.某种鸟类的羽毛颜色十分丰富,主要与常染色体上4个复等位基因(B1、B2、B3、b)有关,基因B1、B2、B3表现为共显性,分别控制红色、黄色和绿色(共显性的两个基因表现为两种颜色,如基因型B1B2表现为红

黄相间),b为隐性基因,控制白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鸟类羽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该鸟类关于羽色的基因型理论上有6种C.两只雌雄鸟杂交,子代最多有4种表型D.复等位基因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

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相

对应的位置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详解】A、羽色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B、该鸟类关于羽色的基因型理论上有10种,B1B1、B2B2、B3B3、bb、B1B2、B1B3、B1

b、B2B3、B2b、B3b,B错误;C、两只雌雄鸟杂交,子代最多有4种表型,如基因组合B1b×B2b,子代基因型为B1B2、B1b、B2b、bb、表型为红黄相间、红色、黄色和白色,C正确;D、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

变的结果,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故选C。15.如图为遗传图解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杂种”“纯合子”描述的是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或基因型B.“高茎”“矮茎”是株高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或表现型C.①过程遵循分离定律D.图中的“1:1”只

可指F1的表现型比,不可指基因型之比【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种(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P:Dd×dd,F1中遗传因子组成Dd:dd=1:1,高茎:矮茎=1:1。【详解】A、“杂种”“纯合子”

描述的是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种(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A正确;B、“高茎”“矮茎”是豌豆株高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C、①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体

现了分离定律的实质,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D、P:Dd×dd,F1中遗传因子组成Dd:dd=1:1,高茎:矮茎=1:1,“1:1”既可以指F1的表现型比,也可以指基因型之比,D错误。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55分)16.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

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八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请回答:(1)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________________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豌豆人工杂交实验的方法是母本去雄→__________

______→人工传粉→套袋;(2)孟德尔在揭示遗传定律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在体细胞中它________________存在,而在配子中________________;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

_____________。(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桶内不同颜色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

在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自花传粉、闭花授粉②.套袋(2)①.遗传因子②.成对③.成单④.随机的(3)①.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②.雌性和雄性配子③.受精作用【解析】【分析

】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成功的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豌豆具有稳定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的籽粒较多,便于数学统计。豌豆的生长周期较短,方便种植培育。在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实验中,需要对母本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因为豌豆是两性花,且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套袋可以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小问1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孟德尔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的步骤:母本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套袋。【小问2详解】孟

德尔在揭示遗传定律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又不会在传递中消失。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存在的遗

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小问3详解】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性亲本的生殖器官和雄性亲本的生殖器官,桶内不同颜色彩球分别代表亲本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两个桶中不同彩球

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的受精作用。【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17.H+-ATP酶是胃壁细胞膜上参与H+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同时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它能不断将胃壁细胞内的H+运输到膜外胃腔中,对胃酸的分泌及胃的消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

义,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M1-R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当它接受外界信号后,通过Ca2+激活H+-ATP酶活性,ATP水解释放的______使载体蛋白磷酸化,导致载体蛋白的______发生变化,从

而完成H+的跨膜运输。(2)据图分析,胃壁细胞内H+浓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胃腔,理由是______。(3)综上可以体现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①.蛋白质##糖蛋白②.磷酸基团③.空间

结构(2)①.小于②.胃壁细胞的H+运输到胃腔需要ATP,表明该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3)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

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小问1详解】M1-R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糖蛋白),能够识别

信号;ATP水解时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使载体蛋白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胃壁细胞的H+运输到胃腔需要ATP(H+-ATP酶能催化ATP水解),表明该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则胃壁细胞的H+浓度小于胃腔。【小问3详解】分析题图,细胞膜能够识别信号,且可以控制H+等进

出细胞,故可体现其具有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18.某生物兴趣小组在0.03%的CO2浓度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c点时,植

物甲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物乙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2)b点时,限制植物乙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3)若在c点时,突然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植物甲的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______,ATP、NAD

PH的含量将会______。(两空均填“不变”“增加”或“减少”)(4)根据图像我们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甲、乙两植物生长快慢的关系,原因是______。【答案】(1)小于(2)光照强度(3)①.减少②.增加(4)①.不能②.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

物的生长快慢不同【解析】【分析】分析图:光照强度为0时,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测得的CO2释放量为植物的呼吸速率,植物乙的呼吸速率>植物甲的呼吸速率;a和b点分别为植物甲和植物乙的光补偿点,植物乙的光补偿点>植物甲的光

补偿点;c点植物甲和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点植物乙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小问1详解】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c点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植物乙的呼吸速率更大,则植物甲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小于植物乙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小问2详解

】b点为植物乙的光补偿点,限制植物乙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小问3详解】c点时,突然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植物甲的叶绿体中CO2被C5固定成C3的过程减弱,而C3还原的过程不变,因此C3含量会减少。C3含量减少,则C3还原消耗的

ATP和NADPH减少,使得ATP、NADPH的含量将会增加。【小问4详解】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生长速度取决于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据图分析光照强度大于5,植物乙生长比甲快;光照强度小于5,植物乙生长比甲慢,光照强度等于5时,甲乙生长速率相同,因此不清楚具体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无法判断

甲、乙两植物生长快慢的关系。19.如图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有关图解。甲图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该细胞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

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甲图所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数量关系对应于乙图的________段,对应于丙图的________。甲图中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2)乙图中AB段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

_____________,与此时期变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3)一般情况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此时期处于乙图中的________段,对应丙图中的_______。(4)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_______期。【答案】(1)①.每个着丝粒

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②.DE③.A④.0(2)①.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核糖体、线粒体(3)①.有丝分裂中期②.BC③.B(4)前和末【解析】【分析】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

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

;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小问1详解】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对应于乙图的DE段,对应于丙图的A,甲图中没有染色单体。

【小问2详解】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是细胞的物质准备阶段。由于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提供能量需要线粒体参与,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所以与此时期变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线粒体。【小问3详解】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

,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染色体数目清晰,形态稳定。此时期处于乙图中的BC段,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与DNA数量关系=1∶2,对应丙图中的B。【小问4详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直接向内凹陷,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由细胞板形成细胞壁。故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前期和末

期。20.某植物的花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基因A和B是红花(深红花或浅红花)出现的必需基因。种植中发现,深红花和白花性状均可稳定遗传,而浅红花性状总是不能稳定遗传。深红花品系(甲)和白花品系(乙)植株杂交,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8

:7。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从分子水平分析,F1浅红花比亲本红花颜色浅的可能原因是:F1浅红花色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与亲本红色花植株相比,由于相关基因数目不同,导致其花瓣细胞中____

____少于亲本,合成的红色物质也少于亲本,因此颜色要浅。(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判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白花植株能稳定遗传的原因是:________。F2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2种花色的植株占F

2的比例为________。(3)若在另一条染色体上,还存在色素合成抑制基因D,当基因D存在时,均表现为白花,若某白花植株自交,子代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2:13,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4)甲品系与乙品系杂交产生的F1中,偶然出现一株白花品系,

若该白花植株是由于红花基因(A/a、B/b)或色素合成抑制基因(D/d)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所致,请设计两个实验,探究是哪种基因发生了突变。方法一:让该白花植株________,若子代中________,则说明是红花基因突变所致

;若子代中________,则说明是色素合成抑制基因突变所致。方法二:让该白花植株_______,若子代中________,则说明是红花基因突变所致,若子代中_______,则说明是色素合成抑制基因突变所致。【答案】(1)①.自由组合②.AaBb③.酶含量(2)①.5②.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中至少有一

对花色基因隐性纯合,没有同时具有基因A和B,所以其自交后不能产生同时有A和B的红色或浅红色后代③.0(3)AaBBDd或AABbDd(4)①.自交②.均为白花③.有白花、深红花和浅红花(或不都为白花)④.与深红花品系(甲)植株杂交⑤.均为浅红花⑥.有白花、浅

红花和深红花(或不都为浅红花)【解析】【分析】基因A和B是红花出现的必需基因,深红花和白花性状均可稳定遗传,而浅红花性状总是不能稳定遗传。深红花品系(甲)和白花品系(乙)植株杂交,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8:7,由此可知,深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AABB,浅

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16AABb、2/16AaBB、4/16AaBb,白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小问1详解】根据F2中性状分离比和为16,为9:3:3:1的变形可知,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

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浅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深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与亲本红色花植株相比,由于A和B基因数目不同,导致其花瓣细胞中酶含量少于亲本,合成的红色物质也少于亲本,因此颜色要浅。【小问2详解】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分别为AAb

b、Aabb、aaBB、aaBb、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中至少有一对花色基因隐性纯合,没有同时具有基因A和B,所以其自交后不能产生同时有A和B的红色或浅红色后代,因而能稳定遗传。F2植株自交,后代

不会出现2种花色的植株。【小问3详解】当基因D存在时,均表现为白花,某白花植株自交,子代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2:13,由此可以得出子代深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AABBdd,则亲代白花植株产生配子ABd的概率应为1/4,由此可知亲代白花植株必须含有A和B,但又表现为白色,所以亲代白

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小问4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