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469.5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20)页,46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a62fb91caa004d8117a1a7780cd3fd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卷(考试范围:以必修一为主。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据此

可知,通过这一“分”“合”,西周A.开始重视宗法血缘关系B.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C.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D.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依据宗法制实行分封,一定程度上拓展国家疆域和巩固了统治,故选D项;宗法血缘关系在西周前就得到了重视,

排除A项;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专制主义体制,排除B项;分封制下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排除C项。故选D。2.鲁国,周朝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下列对鲁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姬姓封国中位居最东

②春秋晚期孔子诞生于该国③根据同姓不婚原则,晋鲁两国可通婚④稷下学宫因位于鲁国国都稷门而得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鲁国位于姬姓封国最东边,孔子是鲁国人,因此选项A正确;晋国和鲁国都是姬姓,因此③错误,选项C排除;稷下学宫

位于齐国,排除④,选项B、D排除。3.如图为元代的疆域图,下列对于如图中所示地点叙述错误的有①位于浙江行省,中日《马关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1872年陈启源在此创办继昌隆缫丝厂③所在的行政区包括西藏和新疆、青海部分地区④所在的行政区

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内容可知,①是杭州,在《马关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而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是在广东南海;③所在的行政区不包括新疆地区;④所在的行政区是

中书省直辖的“腹里”。综上所述,②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C。4.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有叛人而无叛吏是指秦朝,秦朝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避免了周朝地方割据的局面的重演,但因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有叛国而无叛郡是指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朝廷;故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否

定分封制,故A项错误,C项正确。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但材料肯定的是郡县制,没有涉及宗法制的信息,B项错误。世官制属于官员世袭制度,与材料肯定郡县制不符,D项错误。【点睛】理解“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的内涵,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柳宗

元肯定郡县制。5.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胶澳租界条约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清政府于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宁波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同时中国割让香港岛

予英国,故答案为C。《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排除B;《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

战争与《南京条约》6.口号能反映一个时代的主题。下列出现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口号有①“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④“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新四军是抗战时期中共南方游击队的称呼,因此①正确,②中明确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③提出抗日口号,因此选项B正确;④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藐视,因此选项A、C、D排除。7.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某

次战役结束后的检讨中承认,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战役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此次战役是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华东

地区”“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可知,这次战役是战略决战,根据地点可以判断这是淮海战役,选项D正确;选项A、C均不是华东地区;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排除B。8.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下列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史

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共发表“八一宣言”②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③中共满洲省委组建抗日联军④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上海抗日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八一宣言

”发表时间是1935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是在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组建抗日联军是在1936年,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是在1932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序有误,排除。9.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以《同蒲路上的爆破队》为题报导:“北战场上全面的游击战争

展开以后,日寇全凭控制交通线来维持少数城镇和据点,支撑它无法取胜的侵华战争。势不可挡的游击战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破坏日军赖以运兵和解决后勤补给的交通线。”下列军事行动与该报道反映的战术相似的是A.淞沪会战B.平

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同蒲路”可知,该军事行动主要活动地区为华北地区,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百团大战,选项C正确;淞沪会战地点不在华北,排除A;平型关大捷并未破坏交通线,

排除B;枣宜会战地区不在华北,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同蒲路和破坏交通线判断这是中共在华北地区的军事行动,结合所学可判断这是百团大战。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发生于1949年的是①颁布《共同纲领》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③内蒙古

成立区域自治机构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发表《共同纲领》,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选项A正确;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③错误,排除B、C;“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是1953年12月,④错误,选项D排除。【点睛】基础题,准确记忆1949年重大历史事件即可。11.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新时期针对台湾问题,大陆曾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两岸共同努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该文件是A.《告台湾同胞书》B.《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C.“九二共识”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

话,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主要内容是: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该文件是《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选项D正确;1979年元旦,中国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停止自1958年以来解放军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选项A与题干描述内

容不符,排除;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高度概括了1979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形势、台湾局势和国际形势、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

主张,该讲话内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九二共识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12.据统计,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美元提高

到1957年的7.67亿美元。这一贸易额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万隆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B.日内瓦会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密切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

中国在亚非国家中的认可度提升,因此与这些地区的贸易额上升,选项A正确;日内瓦会议并未涉及亚非地区,排除B;苏联、东欧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与题干中亚非地区指的国家不一致,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

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

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答案】A【解析】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选A。1978年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排除B;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故排除C;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是在1

97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决定,故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D。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

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该记忆的东西要记准记牢。14.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200020062010

201120122013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7.752.3165.3185.8213232.3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10.535135.8210.2246.4270.3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

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

”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其进出口的是数额都逐渐增加,故①符合题意;中国与中亚国家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进出口额的增加体现出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充满活力,故③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进出口是属于贸易领域的,与

金融合作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②;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有利于稳定自己区域内的经济秩序,但不能说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故排除④。点睛:数据表格类题目,首先要看清表格是关于什么的数值,里面各栏的数值分别是哪一方面,然后要对表格中的数值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最后可以得出有关信息。

这是关于数据表格类题目做题的基本步骤,这一题也不例外。15.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失”的是①公职选举②众多妇女和

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雅典民主制度的“失”指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实施的范围是

有限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奴隶更是被排斥在其范围之外,故选D;①③是属于雅典民主制的“得”,故需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

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

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16.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

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A.贵族垄断立法权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答案

】A【解析】万民法是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与公民法相比,它更加简洁高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B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鼓足垄断立法权是在公民法出现的早期,而不是万民法

实行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说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

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ABCD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17.“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这一重要共识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投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

低,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即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所以答案选A,B项出现在1981年,C项在2008年得以实现,D项发生在2005年。考点:现代中国政治与祖国统一•一国两

制理论与实践•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名师点睛】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①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②80年代以来,“通邮、通航、通商”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③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④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而继续奋斗》,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⑤2002年,“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⑥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18.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

,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①内阁对议会负责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体现了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体现了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

意,即可召开会议”体现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故①②③正确;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说法错误,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排除BCD项。19.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

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C

.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答案】D【解析】据材料“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

争,故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故B选项错误;立法与行政之争,属于三权分立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与联邦制的相关知识,学生容易将联

邦制和三权分立等概念混淆从而错选C选项,复习和考试训练中应该加强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0.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率先打破了中世纪的迷雾。“三杰”指的是A.莎士比亚薄伽丘达芬奇B.薄伽丘彼得拉克莎士比亚C.彼得拉克薄伽丘马丁.路德

D.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指的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故选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不是文艺复兴三杰,排除ABC。故选D。21.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

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

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提到,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主张得民心,后者主张爱民,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故B正确。两者都属于战国时期,故A错误。材

料未涉及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故C错误。儒家思想没有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故D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荀子思想2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

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它是A.《三国演义》B.《红楼梦》C.《水浒传》D.《西游记》【答案】B【解析】【详解】清朝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通过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故B项正确;ACD都与“大历史境界”“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不符,故排除ACD三项。23.下为欧洲文艺复兴地图。图中某地被誉为“

鲜花之城”,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这里也哺育了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的文学大家和创作出“神秘的微笑”等传世名作的艺术巨匠。该地位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鲜花之城”指的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

计建设的奇迹。薄伽丘、达芬奇都是此地人。由地图信息可知,该地位于①,故A正确;②是罗马,③是德国的科隆,④是法国的巴黎,故BCD错误。24.2014年1月,上官婉儿的墓志全文在《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其中记载她曾强烈反对韦皇

后支持下的安乐公主当“皇太女”。但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皇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A.墓志与史书记载都存在主观性B.史书记载没有任何客观性C.考古发现是唯一真实的证据D.文献和实物二重证据更可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墓志全文”与“史书记载”都是人为加工过的,都带有一定的主观

性,A项正确;B项史书记载没有任何客观性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考古发现是重要证据,但并不是唯一真实的证据,排除;D项文献和实物二重证据更可信,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所以选A二:非选择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

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一定会就一些事关中华民族美好前景的重大事务达成重要共识,比如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等。——2015年11月8日新华网报道材料三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1)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何种地方行政制度?图二与图一相比,有何进步意义?(2)

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有两次合作,简要说明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答案】(1)图一:分封制;图二:郡县

制;图三:行省制。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含义:坚持一个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第二次国共合

作中,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3)特点:中央集权,不实行分封制和世官制,平政守法。观点:肯定秦始皇的功绩。【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分封制,图二反映的是郡县制,图

三反映的是行省制。郡县制比分封制进步之处结合所学内容从加强中央集权和打破贵族政治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九二共识的含义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从领导北伐和抗日战争的方面进行作答即可。(

3)根据“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等内容可知“秦制”建设的特点主要有加强中央集权,不实行分封制和世官制等。根据“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可知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肯

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26.材料一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

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

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材料二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

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

“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

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

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2)根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答案】(1)成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

,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立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2)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

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3)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详解】(1)成效:根据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

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等史实,说明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

取得的成效。立场:根据材料一中“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等亚非会议公报的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立场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一致,即一切国

家都有权自由选择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2)诉求:根据材料二中“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在现代世界的

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是,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背景:根据材料二中“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复杂

的国际形势”及“万隆十项原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亚非国家提出上述诉求的时代背景为,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3)表现:根据材料三中“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

的‘一条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有,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27.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国

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摘自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材料二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没有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

不会出现……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材料三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

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

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主要内容,并指出助推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

动力和政治保障是什么。(3)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

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答案】(1)原因: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法律保障:《权利法案》。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

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动力和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度。(3)表现: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风险大。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中“1

7世纪结束之际”、“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来源的变化、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方面指出原因。(2)法律保障: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

了《权利法案》,是造成“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主要内容:结合《权利法案》的内容相关所学进行概括说明即可。动力和保障: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所学可知,助推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3)表现:依据材料二中“产业工人一般每

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信息可从工作时间长、

劳动强度高、工资低和风险大等方面概括其表现。抗争与探索:依据问题中“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和1847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等方面简述抗争与探索。28.材

料一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

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材料二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

足感。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熙帝保卫边

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据《清史》等整理材料三奴隶贩子把从各地绑架、诱拐或交易来的黑人押解到这里,男人、妇女和孩子分开关押,然后在

院内进行买卖。成交的奴隶很快就会被买主装上贩奴船运走,从不耽搁。……正面底部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直通后门,后门外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手足被枷锁铐住的奴隶就从这里被赶上船,贩卖到异国他乡。因此,这座门又称作“不归之门”。——《历史》选修6(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

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2)阅读上述材料二,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3)指出材料三所描述的建筑物

的名称及其建造者,说明以它为标志的地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答案】(1)职能: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保和殿: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经验:因地制

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2)认识:选择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选择②: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搅汉族文士,缓和矛盾。选择③: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

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选择④: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3)名称及其建筑者:奴隶堡;荷兰殖民者。原因:具有警示意义的世

界文化遗产;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殖民主义罪恶的历史见证。【解析】【详解】(1)职能:结合所学可知,木兰围场是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是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每年除夕,皇帝在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

。成功经验:结合所学可知,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因地制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2)认识:材料二中反映了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四点,即平定内乱、民族政策、抵御外辱、内政举措,从这四点中任选一点答出康熙帝的作为及自己的认识即可。(3)名称及其建筑者:依据材料三中“奴隶贩子把从各地绑架、诱

拐或交易来的黑人押解到这里”、“正面底部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直通后门,后门外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描述的建筑物是戈雷岛的奴隶堡,其建筑者是荷兰殖民者。原因:依据材料三中“手足被枷锁铐住的奴隶就从这里被赶上船

,贩卖到异国他乡”信息结合所学从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殖民主义罪恶的历史见证等方面说明原因。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