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5)页,355.37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a43bc864364c193ced275ecef61a34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种群和群落1.(2023·湖南三模)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本地物种的多样性,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某湿地公园草本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统计草本植物种类,及早发现有害杂草并防止其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该公园草本植物取样需
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B.比较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密度,即可确定该公园草本植物的优势种C.该湿地公园从湖心区至近岸区不完全相同的植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该公园不同区域草本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往往不同,需采用
不同的取样方法2.(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一模)人类过度捕捞和兴修水利大坝是野生鱼类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2020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当年11月工作人员就在长江宜昌江段检测到了极濒危物种野生鳤鱼,并立即对其投喂饵料进行人工繁育
。下图为某调查时间段鳤鱼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调查期间,鳤鱼的种群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B.饵料是影响鳤鱼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水利大坝阻断野生鳤鱼等洄游鱼类
的洄游路径,会造成河流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D.野生鳤鱼与另一种鱼食性、觅食生境相同,说明它们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相同3.(2023·山东日照一模)种群生理性调节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个体处于紧张状态
,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一方面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受阻,死亡率升高;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出生率降低。反之,种群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节,可使种群数量上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
的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B.社群压力下降时,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C.生理性调节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4.(2023·湖南邵阳第二中学三模)南山总面积152平
方公里,23万亩草山连成一片,是典型的高山苔地草原风光。从山脚到山顶,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带状特点,依次是竹海、原始森林、灌木、草山,四季各不同。南山已建成为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正在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春季和夏季,南山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
发生改变B.南山从山脚到山顶的植株分布状态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为调查南山上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大小应根据其分布状况调整D.南山旅游业发展后,游客的活动可能会改变南山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5.(2023·湖南岳阳模拟)小熊猫
和大熊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小熊猫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藓,捕食小鸟或鸟卵以及其他小动物、昆虫等,尤其喜食带有甜味的食物,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其99%的食物都是竹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收割理论”并结合资料可知,小熊猫的存在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箭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小熊猫的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D.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种内竞争激烈,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繁殖机会大,这属于协同进化6.(2023·四川南充三模)由于全
球变暖等生态问题,珊瑚虫失去体内共生藻类或藻类失去体内色素,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称为“珊瑚礁白化”。大规模白化后,珊瑚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可能被大型藻类取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大规模白化后该生态系统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B.调查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某种珊瑚虫的种群密
度可以用样方法C.珊瑚虫体内的共生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物质和能量D.大规模白化后,食珊瑚鱼类数量可能减少,植食性鱼类丰富度可能增加7.(2023·湖北模拟)在自然界中,物种的竞争能力并非全为严
格线性排序,如图a所示。如果每个物种的竞争优势随着资源或生长阶段发生变化,就会形成促进物种共存的非传递性竞争,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a图bA.在图a的传递性竞争环境中,种间生态位分化能促进物种共存B.图b中的非传递性竞争能促进物种
A、物种B、物种C在同一生态位中共存C.传递性竞争可能会导致环境中的物种丰富度降低D.处于非传递性竞争中的物种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个值上考点2生态系统、人与环境8.(2023·湖南模拟)湖泊生态系统是流域与水体生物
群落、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与不断演化的产物。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甲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①②表示呼吸作用B.图中C和E都表示该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流入分
解者的能量F和G都属于甲营养级同化量中的能量D.图中甲营养级与乙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H)/B×100%9.(2023·吉林长春模拟)千百年来,大兴安岭森林一直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兴安岭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兴安岭的林木郁闭度较高
,林下光线弱,多为散射光,不利于阳生草本植物的生长B.森林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因该生态系统较稳定,没有系统外的能量输入也可以维持其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大兴安岭
森林的形成是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由环境和群落内部的生物共同决定的10.(2023·山东临沂二模)研究表明,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作出防御反应,该反应对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的影响远高于直接捕杀。研究者利用无人
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探究其对不同密度的某种鼠类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无人机对该种鼠类增长率的影响可知,无人机模拟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利用无人机进行的生物防治主要利用了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C.捕食风险加剧了低
密度组的种内竞争,更多能量用于防御,导致繁殖力降低D.对高密度组鼠害的防治,应在直接捕杀的基础上再施加捕食风险11.(2023·湖南长沙模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植树造林、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态足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B.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C.植树造林时在人工林中增加植物种类,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D.“
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理念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12.(2023·湖南常德一中模拟)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过度流入造成严重污染,研究人员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生态修复并建成了人工湿地公园,既实现了污水净化,同时又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场所。(1)在生
态修复过程中,“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体现了群落各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结构。这样的分布使不同种群的重叠较小,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2)生态修复后,湖泊水清鱼肥,带来了经济效益。为合理地利用渔业资源,研究人员对
湿地内湖泊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构建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模型(数值代表能量,单位为kJ)。①流入湿地内湖泊中的总能量为。湖泊中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②捕鱼时网眼的
大小会对湖泊中鲢鱼种群的(填种群数量特征)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对鲢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时,首捕时用大网眼渔网捕捞80条并标记,重捕时用小网眼渔网捕捞825条,其中小鱼(不能被大网眼渔网捕到)725条,带标记的鱼5条,则湖泊中鲢鱼数量约为
条。③养鱼时,需要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鱼的放养量,才能保证鱼的持续高产,这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为。B组能力提升练1.(不定项)(2023·山东潍坊模拟)科学家在研究某些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时发现,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
利的,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如企鹅B.传染病、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阿利氏规律可用于指导珍稀动物的易地
保护D.种群密度的增加可能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因为群聚具有保护自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2.(2023·湖南师大附中三模)种间关联是不同物
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通常是由群落生境的差异影响了物种的分布而引起的。若将群落均匀分成若干样方,两个物种出现在同一样方中的概率较高,二者为正关联,反之则是负关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和竞争
往往会导致负关联B.互利共生往往会导致正关联C.物种之间的关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关联、负关联的物种之间均存在信息传递3.(2023·湖南二模)某地大力发展蚯蚓秸秆养家禽、秸秆种菇、菌渣养蚯蚓等生态农业。下列关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
,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B.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从而实现少消耗、多效益的特点C.“蚯蚓养家禽”模式中,蚯蚓体内的能量被家禽同化后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D.建立生态农业,可以将秸秆作饲料喂家禽,家禽粪屑培
养食用菌,提高第一、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4.(2023·湖南模拟)坪、费两湖是内陆连接洞庭湖的过水性湖泊,水域面积大,水产资源丰富,作为河蟹饵料的各类水草、水生底栖动物、浮游节肢动物等资源极其丰富,被当地发展为河蟹养殖基地。下图为坪
湖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坪、费湖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图示食物网中包含的成分外,还缺少的成分是。流经该养殖湖泊中的能量是指;在食物网内部碳元素以的形式传递。(2)
研究人员从费湖底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酵母菌,并对酵母菌进行培养和计数。在完成培养后,研究人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上,并在显微镜下计数。若计数了16个中方格中的4个,共有63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3个,则
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个/mL。(3)在河蟹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定期不断地做好肥水培藻工作,补充藻类等有益浮游植物的营养,该做法的目的主要是。养殖河蟹的池塘中的常见水生植物有伊乐藻、苦草和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可以作为,为
河蟹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又可以在河蟹蜕壳时作为隐蔽物,防止河蟹遭受其他敌害生物的侵袭;还能吸收,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苦草能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疯狂生长,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4)螺类除了可以被河蟹食用,还能起到一定的改善养殖水体
水质的作用,并对苦草等的生长有影响。科研人员研究了纹沼螺对苦草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据图可知,纹沼螺的存在对苦草的生长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强度大小与有关。5.(2023·北京西城二模)珊瑚礁是生物多
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为更好地保护珊瑚礁,开展了下列研究。(1)珊瑚虫体内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虫黄藻,虫黄藻为珊瑚虫提供光合产物,珊瑚虫将其通过产生的CO2提供给虫黄藻。(2)除了从共生的虫黄藻获取营养和能量外,珊瑚虫在有些情况下也会捕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此时珊瑚共生体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3)不同含碳物质的碳元素中稳定同位素13C含量不同。13C值是追踪生物食源的常用指标,相关物质的13C的来源及13C值如下图1(虫黄藻和珊瑚虫的13C分别用13Cz和13Ch表示)。图1注:13C值=[(13C样/12C样-13C标/12C标
)/(13C标/12C标)]×1000,样=样品,标=标准物质。虫黄藻和珊瑚虫的13C含量会因其营养来源发生变化,虫黄藻光合作用强度越高,13Cz值越大;珊瑚虫从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获取的能量比例越大,13Ch值就越。(4)分别从珊瑚礁区1和礁区2随机采集珊瑚,检
测虫黄藻密度和13Cz值,结果如下图2、图3(Δ13C值=13Ch值-13Cz值)。图2图3①由图3结果可知,礁区1的珊瑚虫从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获取的能量比例很小,作出判断的依据是。②请解释珊瑚共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
生存策略。(5)珊瑚礁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多种价值。下列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珊瑚礁可以保护海岸线免受强风巨浪侵蚀B.珊瑚礁中的生物可以作为制造药品的原料C.珊瑚礁优美的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D.虫黄藻吸收CO2有利于碳循环的稳定C组专项命题培优练1.[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回
收政策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如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协调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C.有别于自然生态系统,“无废化生态
社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2.[碳中和](2023·湖南长沙模拟)碳汇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请回答以下问题。(1)碳汇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碳循环具
有的特点。森林动物捕食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外一部分用于。(2)若管理不善发生森林火灾,森林也可能成为一种碳排放源。在热带—亚热带广泛种植的桉树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易受林火干扰。科研人员以桉树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反映各组分在光合作用中
固碳能力的差异)的影响,结果如下:①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和增加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②分析题图可知,林火
干扰减少了植被总的碳密度,其中重度林火造成的乔木碳密度变化幅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灌木碳密度;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但是林火干扰能提高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其
主要原因是。答案:【A组基础对点练】1.B解析对该公园草本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法,要尽量做到随机取样,对草本植物取样时需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A项正确;优势种的确定不仅要考虑该物种的数量,还要考虑其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故不能只根据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密度确定该公园草本植物的优
势种,B项错误;湖心区至近岸区不完全相同的植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项正确;由于该公园不同区域的地形不同,草本植物的生长、分布往往也不同,故需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D项正确。2.C解析由图示可知,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即增长率大于0且稳定不变,故该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A项错
误;饵料是食物,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项错误;水利大坝阻断野生鳤鱼等洄游鱼类的洄游路径,会造成河流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C项正确;两种鱼占用的空间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可能不一样,因此它们的生态位不一定相
同,D项错误。3.C解析由题意可知,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当社群压力下降时,一方面生长激素增加,生长代谢加快,死亡率降低;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生殖,出生率升高,B项正确。种群的生理性调节不
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项错误。密度制约因素是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是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以及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故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
素,D项正确。4.B解析春季和夏季的环境不同,故南山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A项正确;南山从山脚到山顶的植株分布状态是由地形变化引起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项错误;为调查南山上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样方大小应根据其分布状况调整,C项正确;南山旅游业发展后,游客
的活动可能会改变南山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南山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项正确。5.A解析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小熊猫的捕食面广,
其存在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项正确;箭竹林中的箭竹属于种群层次,箭竹高低错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错误;小熊猫的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C项错误;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大熊猫进化过程中发生激烈的种内竞争不
属于协同进化,D项错误。6.A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大规模白化后该生态系统发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项错误;珊瑚虫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故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项正确;共生藻类含有光合色素,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为珊瑚虫提供物质和能量,C项正确;大规模白化后,因食物减少,食珊瑚鱼类数量可能减少,由于珊瑚虫白化后可能被大型藻类取代,植食性鱼类(捕食大型藻类)丰富度可能增
加,D项正确。7.D解析在图a的传递性竞争环境中,某些物种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从而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种间生态位分化减少了物种之间的竞争,能促进物种共存,A项正确;图b中的非传递性竞争没有体现某种物种占绝对的优势,而是相
互抑制,从而能促进物种A、物种B、物种C在同一生态位中共存,B项正确;传递性竞争会出现某些物种占绝对优势,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你死我活”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环境中的物种丰富度降低,C项正确;处于非传递性竞争中的物种种群数量会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稳定在一个值上,D项错
误。8.A解析图中B表示甲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①②表示呼吸作用,A项正确;图中C表示甲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乙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项错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G属于甲营养级同化量中的能量,能量F属于甲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C项错误;图中甲营养级与乙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
递效率为E/B×100%,D项错误。9.C解析根据题意“大兴安岭森林一直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可知,大兴安岭的林木郁闭度较高,林下光线较弱且多为散射光,不利于阳生草本植物的生长,A项正确;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
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项正确;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果没有能量的输入,则不能维持稳定,即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项错误;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群落演替是由环境和群落内部的生物共同决定的,D项正确。10
.C解析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A项正确;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的生态信息主要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B项正确;捕食风险可明显降低低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进而减弱低密度种群的种内竞争,其能量更多用于防御,从而导致繁殖力降低,C
项错误;由直方图可知,捕食风险对高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降低作用不显著,应在直接捕杀的基础上再施加捕食风险,D项正确。11.B解析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
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项正确;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缩小人类的生态足迹,B项错误;植树造林时在人
工林中增加植物种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项正确;“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理念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D项正确。12.答案(1
)水平生态位(2)①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16.1②年龄结构13200③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1)“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这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空间
上的分布使群落种群的生态位重叠较小,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2)①根据题干信息“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过度流入造成严重污染,研究人员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生态修复并建成了人工湿
地公园”可知,流入湿地内湖泊中的总能量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73+1651=3124(kJ),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1.9kJ,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01.9÷3124)×100%≈16.1%。②捕鱼时网
眼的大小会影响捕到的鱼的大小,会对鲢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80×825)÷5=13200(条)。③养鱼时,合理确定鱼的放养量,保证鱼的持续高产,这能够帮助人们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组能力提升练】1.ACD解析集群生活的动物在最适种群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种群密度时都可能降低存活率,所以阿利氏规律多见于某些集群
生活的动物,如企鹅,A项正确;传染病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气候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项错误;根据阿利氏规律,低于或高于最适种群密度都可能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故可用于指导珍稀动物的易地保护,C项正确;由于群聚具有保护自
身、发现资源或调节小气候或微环境条件的能力,故虽然种群密度的增加可能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D项正确。2.A解析竞争往往会导致负关联,捕食往往会导致正关联,只有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才会增多,A项错误;互利共生是
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受益,因此两个物种出现在同一样方中的概率较高,会导致正关联,B项正确;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物种之间的关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项正确;正关联、负关联的物种之间均存在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项正确。3.C解析该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
整体原理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A项错误;生态农业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改变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B项错误;蚯蚓体内的能量被家禽同化后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C项正确;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不属于自身的同化量,将秸秆作饲料喂家禽,家禽粪屑培养食用菌,提高的是生产者的能量利用率,D项错误。4.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水草和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以及饲料中的化学能(含碳)有机物(2)振荡摇匀2.4×108(3)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为河蟹等动物提供充足氧气植物性饵料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4)促进纹沼螺密度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网中的成分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流经该养殖湖泊中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碳元素在食物网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2)对酵母菌计数时,由于大多数酵母菌沉淀在试管底部,因此需要振荡摇匀后,再进行计数。台盼蓝不是细胞需要的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因此台盼蓝不会进入活细胞中,即活细胞不会被台盼蓝染液染色,能被台盼蓝染色的是死细胞。故4个中方格中活菌数为60个,则0.1mm3稀释液中酵母菌活菌的
数目为60/4×16=240(个),稀释100倍后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240/(0.1×10-3)=2.4×106(个·mL-1),则稀释前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2.4×106×100=2.4×108(个·mL-1)。(3)在河蟹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定期不断
地做好肥水培藻工作,补充藻类等有益浮游植物的营养,可以使有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为河蟹等动物提供充足氧气,有利于河蟹的生长繁殖。水生植物可以作为食物,为河蟹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即植物性饵料;又可以在河蟹蜕
壳时作为隐蔽物,防止河蟹遭受其他敌害生物的侵袭;还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苦草能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疯狂生长,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4)由图可知,随着纹沼螺密度的增加,苦草相对生长率、叶片数和株高都在增加,因此纹沼
螺的存在对苦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强度大小与纹沼螺密度有关。5.答案(1)细胞呼吸(2)生产者和消费者(3)小(4)①礁区1的Δ13C值接近于0②在共生的虫黄藻光合作用较强、密度较高的水体,珊瑚共生体以虫黄藻光合作用为主
要能量来源(自养为主);在共生的虫黄藻光合作用较弱、密度较低的水体,珊瑚共生体通过提高摄取浮游生物的比例补充能量供给(增加异养比例)(5)AD解析(1)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可产生CO2,所以珊瑚虫将其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提供给虫黄藻。(2)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珊瑚
虫在有些情况下也会捕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所以珊瑚共生体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3)虫黄藻和珊瑚虫的13C含量会因其营养来源发生变化,虫黄藻光合作用强度越高,光合产物越多,13Cz值越大;浮游生物的13C值为-13‰
,虫黄藻光合产物的13C值为-7‰~-14‰,浮游生物的13C值较小,珊瑚虫从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获取的能量比例越大,13Ch值就越小。(4)①由图3结果可知,礁区1的Δ13C值接近于0,所以礁区1的珊瑚虫从海水中浮游生物获取的能量
比例很小。②珊瑚共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策略是:在共生的虫黄藻光合作用较强、密度较高的水体,珊瑚共生体以虫黄藻光合作用为主要能量来源(自养为主);在共生的虫黄藻光合作用较弱、密度较低的水体,珊瑚共生体通过提高摄取浮游生物的比例补充能量供给(增加异养比例)。(5)珊瑚礁可
以保护海岸线免受强风巨浪侵蚀,体现了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A项符合题意;珊瑚礁中的生物可以作为制造药品的原料,体现了直接价值,B项不符合题意;珊瑚礁优美的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体现了直接价值,C项不符合题意;虫黄藻吸收CO2有利于碳循环的
稳定,体现了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D项符合题意。【C组专项命题培优练】1.B解析“无废化生态社区”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基本原理,A项错误;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
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B项正确;“无废化生态社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项错误;“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2.答案(1)全球性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
命活动(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以及未被利用)(2)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碳释放(碳排放;CO2释放量)碳存储(碳储存;CO2吸收量)②大于一定的自我调节灾后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解析(1)碳汇造林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体现了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动物捕食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以及未被利用)。(2)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
上升,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建筑及生活环境等;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减少碳的排放可以使大气中CO2增加变缓,另外增加碳存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CO2转变为有机物)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②
结合图示可知,与未火烧林相比,重度林火(第四组直方图)造成的乔木碳密度变化幅度大于灌木碳密度;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影响的差异不显著;灾后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
因此林火干扰能提高草本植物的碳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