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答案.pdf,共(5)页,281.1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a20ca905551d39d38f6433236b3c9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生物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D【解析】孟德尔杂交试验选择了严格自花
授粉的豌豆作为材料,而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纯合度,因此,自然条件下豌豆经过连续数代严格自花授粉后,大多数都是纯合子,D正确。2.【答案】C【解析】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
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
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C正确。3.【答案】C【详解】A、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
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C、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C错误D、由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杂合桔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2∶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4.【答案】B【解析】A、F1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不满足对F1基因型
的推断;B、F1的基因型都是AaBbDd,满足对F1基因型的推断;C、F1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不满足对F1基因型的推断;D、F1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不满足对F1基因型的推断;故选B。5.【答案】B【解析】已知一条染色体先通过扭环,之后再与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移
接。移接之后的染色体,一条上除包含原有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外,还含有同源染色体上扭环部位的基因,而另-条染色体上会缺失扭环部位的基因,故选B。高一生物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6.【答案】C【解析】C、c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前期,该时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核DNA数目是a
时期细胞中的2倍,而染色体数目与a时期的细胞相同,C错误;D、d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显然在d时期一般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7.【答案】C
【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可知,酒窝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设相关基因为A、a,则有酒窝为AA和Aa,无酒窝为aa,据此分析作答。A、结合题意可知,甲为有酒窝男性,基因型为AA或Aa,丙为有酒窝女性,基因型为AA或Aa,若两者均为Aa,则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可能为aa,表现为无酒窝,A错误;B、乙为无酒窝
男性,基因型为aa,丙为有酒窝女性,基因型为AA或Aa。两者婚配,若女性基因型为AA,则生出的孩子均为有酒窝;若女性基因型为Aa,则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1/2,错误;C、乙为无酒窝男性,基因型为aa,丁为无酒窝女性
,基因型为aa,两者结婚,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均为aa,表现为无酒窝,正确;D、甲为有酒窝男性,基因型为AA或Aa,丁为无酒窝女性,基因型为aa,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aa,则甲的基因型只能为Aa,是杂合子,D错误。8.【答案】B【解析】分析柱形图:果
蝇M与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3:1,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关于翅型的基因型均为Aa(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子代灰身:黑檀体=1:1,同时灰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b×bb
(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B/b);子代红眼:白眼=1:1,红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W/w),故亲本关于眼色的基因型为XWXw×XwY或XwXw×XWY。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因为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故N基因型为AaBbXWXw或AaBbXWY,则M的基因型对应为AabbXwY或AabbXwXw。【详解】AB、根据分析可知,M的基因型为AabbXwY或AabbXw
Xw,表现为长翅黑檀体白眼雄蝇或长翅黑檀体白眼雌蝇,A正确,B错误;C、N基因型为AaBbXWXw或AaBbXWY,灰体红眼表现为长翅灰体红眼雌蝇,三对基因均为杂合,C正确;D、亲本果蝇长翅的基因型均为Aa,为杂合子,D正确。9.【答案】D【解析】艾弗里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
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说明转化因子是DNA。题干中利用酶的专一性,研究“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详解】A、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要足够长,以使底物完全水解,
A错误;B、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若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不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C错误;D、S型细菌有荚膜,菌落光滑,R型细菌无荚膜,菌落粗糙。步骤⑤中,通过观察菌落或
鉴定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出现S型细菌,D正确。高一生物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10.【答案】C【解析】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共4个,有I、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而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属于着丝点分裂,其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B错误;C、DNA分子是双链结构,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共2条链,所以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
+l-2,正确;D、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2a)/2个,错误。11.【答案】B【解析】A、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数量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56%,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数量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4%,互
补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比值相等,A正确;B、根据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比例不能确定每条链中鸟嘌呤与胞嘧啶所占的比例,两者不一定是等分的,B错误;C、α链中胸腺嘧啶所占的比例是1-56%-28%=16%,则占双链中的比例是16
%÷2=8%,C正确;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α链中的G与β链中的C配对,α链中的C与β链中的G配对,同理A与T也是一样,因此若α链中(G+C)/(A+T)=14/11,则β链中(A+T)/(G+C)=11/14,D正确。12.【答案】B【解析】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但没有揭示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B、摩尔根的果蝇眼色伴性遗传实验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且性状分离比符合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因此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C、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
,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D、格里菲斯实验结论是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理由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菌混合后出现了活的S型细菌,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
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3.【答案】AB【解析】甲: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共10个荧光点,且荧光点小,均分为两个区域并相对集中在一条线,说明丙中有两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5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共20个荧
光点,分为四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末期。A、由分析可知,图丙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A错误;B、图甲细胞中染色体正在联会,B错误;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C正确;D、由分析可知,图中细胞的分裂顺序为甲→乙→丙→丁,
D正确。14.【答案】ACD【解析】1、分析系谱图可知:Ⅳ12正常女性和Ⅳ13患病男性婚配,后代中男性有患病和正常两种情况,且短指(趾)症为显性遗传病,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常染高一生物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色体显性遗传
病的发病特点:(1)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2)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为患者,但绝大多数为杂合子;(3)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患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4)连续传递,即通常连续几代都可能有患者。【详解】A、假设患病基因用A/a表示,Ⅳ12和Ⅳ13婚配,若患病基因在X
染色体上,则亲代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中不会有患病男性,故该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常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B、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图中患病个体中Ⅰ1个体为患者,其基因型为A_,因Ⅰ2个体为正常人,基因型为aa,其后代Ⅱ1为杂合子,故不确定Ⅰ1个体是不是杂合体,也可能是纯
合体其他患病后代有正常个体,故其他患病个体都是杂合子,B错误;C、Ⅳ12正常女性和Ⅳ13患病男性婚配,其后代Ⅴ2个体为患者,其基因型为Aa,和正常人Ⅴ1婚配,Ⅴ1基因型为aa,则后代VI1是患者的概率为1/2,是患病男性的概率为
1/4,C正确;D、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群体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相当,D正确。1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
C脱去氨基变为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M中只发生一次”,所以M细胞含有T-DNA,且该细胞的脱氨基位点由C-G对变为U-G对。N是由M细胞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没有DNA的丢失,由于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
条染色体上,所以M细胞含有T-DNA,因此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详解】A、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原料为脱氧核苷酸(A、T、C、G),A正确;B、N植株的一条染色体中含有T-DNA,可以记为+,因此N植株关于是否含有T-DNA的基因型记为+-,如果自交,则子代中相关
的基因型为++∶+-∶--=1∶2∶1,有3/4的植株含T-DNA,B正确;C、M中只有1个DNA分子上的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所以复制n次后,产生的子细胞有2n个,但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的只有1个,所以这种细胞
的比例为1/2n,C正确;D、如果M经3次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有8个,由于M细胞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所以是G和U配对,所以复制三次后,有4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C-G,3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A-
T,1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U-A,因此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3/8,D错误。16.【答案】BD【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某真核细胞中miRNA抑制W基因表达的示意图,具体过程是miRNA基因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miRNA,miRNA经过初
步加工后从核孔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进一步加工后形成miRNA蛋白质复合物,miRNA蛋白复合物转移到了W基因的mRNA上,进而抑制了W基因的翻译过程。【详解】A、miRNA前体是含有茎环结构,因此miRNA前体中含有氢键,A正确;B、miRNA与
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RNA中不含T,B错误;C、RNA上核糖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在细胞质加工miRNA使其茎环消失可能是切断了一段核苷酸链,与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有关,C正确;D、据图可知,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miRNA蛋白复合物
直接与W基因mRNA结合所致,miRNA蛋白复合物是由mi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加工后形成的,D错误。高一生物参考答案第5页(共5页)三、非选择题(60分)17.(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答案】(1)(第一)极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
全,此空2分)(2)③④8(3)c①②(4)雄雄花中花粉数量远大于雌花中卵细胞的数目,更容易观察到不同时期的减数分裂(此空2分)。18.(10分,每空2分)【答案】(1)母亲(2)1/2(3)1/8或1/4(4)C因为DMD是伴X隐性遗传病,张某儿子的致病基因只能来
自于母亲,不可能来自于张某,而软骨发育不全是常染色体遗传,其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亲。19.(10分,每空2分)【答案】(1)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对(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孩子的每一对同源染色
体必定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孩子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4)因为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均含有相同的DNA,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体外可以扩增DNA)20.(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1)翻译复制+RNA(2)RNA蛋白质ATP(3)否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通过胞吞作用一起进入宿主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于蛋白质还是RNA(此空2分)(4)异亮氨酸(此空2分)自右向左(此空2分)21.(17分,除
标注外每空2分)【答案】(1)TTtdd、ttDD(2)两对B组F2的性状分离比为13:3,而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即等位基因T/t,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3)1/27/13(4)思路:取基因型
为ttdd的可育株与水稻Q杂交,观察后代植株的育性。(此空3分)预期结果:若后代全是雄性不育植株,则Q基因型是TTdd;若后代出现可育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且比例为1:1,则Q的基因型为Ttdd。(此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