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一语文(原卷版).docx,共(6)页,27.68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9f58fc0f2f8046b7732e34e2edfc6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一语文(原卷版)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卷面占3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歉逊.(xùn)呜咽.(yè)心不在焉锲
.而不舍(qì)B.斑斓.(lán)咀嚼.(jué)不以为然妇孺.皆知(rú)C.默契.(qì)亘.古(gèng)慷慨淋漓深恶.痛决(wù)D.污秽.(huì)丰饶.(yáo)不可捉摸鞠躬尽粹.(cuì)2.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本册第一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名人的风采。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有卓越的科学家,有可敬的作家、诗人、学者,有杰出的政治家。他们有的
曾经长时间鲜为人知....,也有人年轻有为家喻户晓;他们有人锋芒毕露....、字字铿锵,而有人则深藏不露、随和谦逊。但就是这些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光耀四射,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首当其冲....
,奋不顾身。他们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可歌可泣....。A.鲜为人知B.锋芒毕露C.首当其冲D.可歌可泣3.下面语段划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①为了发扬和继承雷锋精神,3月15日,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团委、学生处组织了以“爱心传递.,真情永驻”为主题的爱心义卖活动。②大约中午12点25分左右,各个班级就张罗开了。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班级板块的设计与布置,义卖会场整齐有序。田径场上,人头攒动,各班同学热情高涨。③一阵阵嘹亮悠长的吆喝声,一件件
洋溢爱心的拍卖品呈现在我们眼前。师生们把整个操场汇聚成欢乐的港口,爱心的海洋。展台上义卖品琳琳满目,不仅有闲置的学习用品、书籍,还有手工艺品,毛鐵绒具等。④同学们自制的手工艺品、手绘卡,亲自修剪的绿植、“拍立得”现拍照片
等新卖点,作为今年义卖的宠儿,充分影显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A.①B.②C.③D.④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①夕阳西下,朔风凛冽,整个塔群十分凄凉。②我去时,有几座已经坍弛,还没有修复。③塔呈圆
形,状近胡芦,外敷白色。④过河有一片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⑤莫高窟门外,有一条河。A.⑤④③①②B.②①③⑤④C.⑤④②③①D.⑤④③②①5.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明节按公历算是每年4月5日前后.此时天气转暖,“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B.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忠而被谤,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还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莒蒲、斗百草、驱"五毒"等。C.《资治通鉴》是北
宋司马迁组织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2D.文言文中有对他人的爱称,如:“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
”为爱称。6.综合运用(共6分)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决定开展“爱我中华,爱我国家”系列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1)【爱国诗句还原】为了宣传需要,各班教室准备张贴一些爱国诗句,请你依次补全下列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①位
卑未敢忘忧国,。②,何须马革裹尸还。③,八千里路云和月。④一身报国有万死,。a三十功名尘与土b双鬓向人无再青c事定犹须待阖棺d只解沙场为国死A.①—b②—c③—a④—dB.①—c②—b③—a④—dC.①—c②—d③—b④—aD.①—c②—d③—a④—b(2)【网络
评论跟帖】最近朋友圈内流传着两张辛丑年的照片,一张拍摄于1901年,是历史上《辛丑条约》签订现场,清政府被迫同英美日等11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辛丑条约》。另一张是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安
克雷奇战略对话”现场。面对美方的无理指责,中方慷慨陈词,硬核回击。时隔120年,两个甲子轮回,美国仍是那个美国,但中国却早已不是那个中国了。这两张照片流传的同时,朋友圈内网评如潮,请你也写下一句你的评论。(2分)(3)【爱国故事分享】4月9日
(下周星期五)下午1:30,年级将在学校影剧院二楼举行2020级“爱国故事分享会”,请你以年级学生会主席小杰的身份去邀请武建谋校长来参加,请写下你对武校长说的话。(2分)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8分,每
空1分)(1)草树知春不久归,。.杨花榆荚无才思,。《晚春)(2),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⑶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⑷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由己及人,想到许多闻
听笛声的游子,一定都会跟自己一样唤起浓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二、阅读与鉴赏。(共43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共8分)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合钟①,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西南③四五峰。【注】①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②霁(jì
):雨后转晴。③西南:有版本作“东南"。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和《春夜洛城闻笛》一样都是七言绝句。B.本诗的题旨在“望”字,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在写所望之景。3C.首句独具匠心,用“溪上闻钟”既点出“柏林寺”,又勾起舟中人的登山之念
。D.诗歌第二句中的“微”和“深”字表现了柏林寺非常偏僻而且荒凉,营造出孤寂悲凉的氛围。E.诗歌笫三句以“青”为山着色,由山带出云,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第四句中“四五”则显出山峰的错落参差之美。9.清代陆次云在《唐诗善鸣集〉中称赞本诗的最后一句“画出西南四五峰”是"天然笔意”
,此句中的“画”字意蕴无穷。请你分析“画”字的妙处。(4分)(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0〜13题.(共10分)【甲】初,权谓呂蒙曰:“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字。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吴复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
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伤感,故泣耳。”师恻然③曰:“欲书可耳!”原曰:“欲而.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④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邴原泣学》有剧改)【注解】①孤:幼年死去
父亲。②中心:内心里.③恻然:怜悯,同情。④苟:如果。10.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博士”一词在甲文中指的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它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学位的最高一级。B.甲文
中“结友而别”的“而”与乙文中"欲而无钱资"中的“而”都是连词,都表示顺承关系。C.成语“刮目相待”出自于甲文,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也称刮目相看。D.甲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而乙文中“郁原少孤”中的“孤”则是
指幼年死去父亲。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B.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C.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D.孤者易
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13.吕蒙和邴原在就学之前的学习态度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三)阅读下面的记叙
文,完成14-17题。(共19分)访兰贾平凹⑴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座院就有了百十4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
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⑵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髙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馥郁,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⑶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
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4)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5)我说:“这里的好。”(6)“怎么个好呢?"⑺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8)“是味儿
好像不同吗?”(9)“是的。”(10)“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她方就有两个味?”(11)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12)“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呀。”(13)“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14)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15)“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
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16)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饨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17)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
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谄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18)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14.请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生长环境外形气质人们的态度盆栽兰草院内盆中②媚俗④野生兰草①叶纯花纯③不被
欣赏15.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⑵段划线句子有何作用?(4分)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
误的两项是()(4分)5A.本文托物言志,通过对盆栽兰草和野生兰草的对比,进而由兰到人,点明文章主旨:人活在世上,应像野生兰草一样,不为世俗所改变,不谄媚逢迎,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节操。B.文章开篇设置悬念,既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使得行文有起伏,并为下文“访兰”蓄势。
C.第(4)—(15)段的父子对话,既照应开头,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又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为后文揭示主旨作铺垫。D.“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野生兰草的崇
敬之情,也体现了“我”对大自然美景的怜惜和热爱之情。E.作者用大量笔墨生动具体地描绘兰草的外形,还重点写了野生兰草的生存环境和父子间的对话,目的是要突出兰草的美不仅仅是外表的,更重要的是本质的美、品格的美。17.如果将文章的标题“访兰”换成“赏兰”好不好?为什么?(3分)18.请结合【链接材
料】和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子“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谈谈环境和个人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4分)【链接材料】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由来已久,而清代尤以为甚。到了晚清,贪官比蝗虫还多,代代成阵,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生“历官十四省
,统兵四十万”的林则徐,由淤泥而不染,始终清正廉洁,他不仅以政绩辉煌而闻名天下,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该得了民心。(四)名著阅读(共6分)阅读从《骆驼祥子》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24・25题。【片段一】看着自已的肚
子,她简直连炕也懒得下,作菜作饭全托付给了小福子,自然那些剩汤腊水的就得教小福子拿去给弟弟们吃。这个,就费了许多。饭菜而外,她还得吃零食,肚子越显形,她就觉得越须多吃好东西;不能亏着嘴。她不但随时的买零七八碎的,而且嘱咐祥子每天给她带回点儿来,祥子挣多少,她花多少,她的要求随着他
的钱涨落。(A)【片段二】最后,她嗓子已哑,只低喚着“妈哟!妈哟!”收生婆没办法,大家都没办法,还是她自己出的主意,教样子到徳胜门外去请陈二奶奶——顶着一位蛤蟆大仙。陈二奶奶非五块钱不来,虎妞拿出最后的七八块钱来(B):"好样子,快快去吧!花钱不要紧!等我好了,我乖乖的跟你过日子!快去吧!"【片
秋三】虾蝶大仙说话老声老气的,而且有些结巴:“不,不,不要紧!画道催,催,催生符!”"童儿"急忙递过黄锦纸,大仙在香苗上抓了几抓,而后沾着唾沫在纸上画。(C)画完符,她又结结巴巴的说了凡句:大概的意思是虎妞前世里欠这孩子的
债,所以得受些折磨。祥子昏头打脑的没甚听明白,可是有些害怕。【片段四】她去了有一点钟,跑回来,她已喘得说不上来话。扶着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说出来: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着,并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块,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
去,那就得几十块了。“祥哥!你看怎办呢?!”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D)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619.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正面刻画了虎妞是个好
吃懒做之人,她仗着怀孕,丝毫不体谅祥子,不懂得祥子拉车的辛苦,因此从侧面体现了祥子精神上的痛苦。B.“最后的”三字,足见旧社会中国的下层劳动人民家境的悲苦。C.文段语言诙谐讽刺,正面描写陈二奶奶装神弄鬼
.病人危在旦夕,她明明已无法医治,但为了钱财还行欺骗之术。D.祥子放任难产的虎妞不管,任其“等死”,写出了祥子对虎妞的冷漠绝情。20.结合上面的片段,请你谈谈片段四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中的“愚蠢”和“残忍”应该如何理解。(4分)三、写作
与表达.(50分)21.片段作文(10分)田径场上,初一年级的拔河比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热精高涨,加油声此起彼伏。请对班上一位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的选手进行具体描写,要求:1.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2.至少用一处比喻;3.条理清晰;
4.不超过200字。22.大作文(40分)《孙权劝学》一文中,在吕蒙学识进步后,鲁肃惊叹:“卿令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你是不是也像鲁肃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艰睛,注意到了身边人的变化呢?请以“他不一样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出
现真实的班级、姓名等;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3.不少于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