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746.526 KB
  • 2024-10-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746.52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99a03a9ad4b64059ebd79f777f4fc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学年浙南名校联盟10月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

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含氮碱

基和磷酸基团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C.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D.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结构物质;糖类中的单糖均为还原性糖;动物单糖

有核糖、葡萄糖、脱氧核糖和半乳糖,动物单糖有核糖、葡萄糖、脱氧核糖和果糖。【详解】A、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组成,A错误;B、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B正确;C、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

架的,C正确;D、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大分子物质,其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A。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可以被纤维素酶彻底分解B.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一般是低等植物细胞C.蓝细菌在生

物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通过纤维素酶仅能分解掉一部分

,A错误;B、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一般是低等植物细胞,B正确;C、蓝细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附着光合色素的光合膜,但是无叶绿体,C错误;D、细胞核不是细胞器,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甘蔗含糖量很高,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B.色素易溶

于层析液中,在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利用层析液提取色素C.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样液与本尼迪特试剂需先混匀,再置于热水浴中D.制作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答案】C【解析】【分析】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

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2、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显色反应;(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详解】A、甘蔗富含蔗糖,是非还原糖,甘蔗不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A错误;B、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用层析液分离色素,B错误;C、还

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先将样液与本尼迪特试剂混匀,再进行水浴加热,可出现显色反应,C正确;D、玉制作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因为需要进行漂洗将解离液洗去,以防解离过度,D错误。故选C。4.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如图所示,依据中心法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的完成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B.HIV的逆转录酶是由病毒自身合成的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

DNA上D.科学家可以通过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⑤表示RNA的复制过程,其中逆

转录和RNA的复制只发生在并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A、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需要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然后再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外壳,即至少要通过图中

的④②③环节完成,A正确;B、HIV的逆转录酶是由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C正确;D、由于艾滋病病毒只有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然后在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因此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抑制艾滋病病毒

的增殖进而治疗艾滋病,D正确。故选B。【点睛】5.分别属于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的亲缘关系甚远,但因为栖居于相似的水体环境中,最终演化成具有相似形态特征或构造的生物,这种现象称为趋同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趋同进化过

程中,现代海豚种样和古代鱼龙种群的基因频率都会发生定向改变B.趋同进化时环境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种群C.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构造,因此不存在生殖隔离D.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生活的环境使它们产生了适应水生环

境的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基因库:一定时间内一个物种全部个体所拥有的全部基因。【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在趋同进化的过程中,现代海豚种群和古代鱼龙种群的基因频率都会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B、趋同进化时环境

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B错误;C、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虽然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构造以适应水生环境,但仍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水生生活环境不会使生物产生变异,生活的水体环境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D错误;故选A。6.下到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有水、无机盐、激素、氨基酸和尿素等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细胞外液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都

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A、只要是位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有水、无机盐、激素、氨基酸等,A正确;B、内环境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B正确;C、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理化性质包括细胞外液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C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D。7.下列对神经

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中有支持细胞(胶质细胞),数目比神经系细胞更多B.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C.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D.神经元胞体膜表面能接收其他神经元树突末梢

的信息的的【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

详解】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系细胞(神经元)和支持细胞(胶质细胞)所组成,胶质细胞数目比神经系细胞更多,A正确;B、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B正确;C、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

C正确;D、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能接收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信息,D错误。故选D。8.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B.刺激后突触a的

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播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兴奋在突触前、后神经元间的传递有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主动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有关【答案】C【解

析】【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的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

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传递存在延搁现象。【详解】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一定的电位差主要是K+外流所致,A错误;B、刺激

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C、刺激后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动作电位,但其释放的神经递质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说明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C正确;D、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而不是

通过主动转运,D错误。故选C。9.TRPs通道蛋白可被胞内的脂质PIP2激活,引起Ca2+内流(见下图),进而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最终产生痛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RPs通道蛋白介导的疼痛产生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TRPs通道开放会

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化C.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的运输方式属于易化扩散D.降低胞内PIP2含量为研发止痛药物提供了新思路【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运输方式: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

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

。【详解】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TRPs通道蛋白介导的疼痛产生过程并没有涉及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A错误;B、结合题图和题意可知,TRPs通道开放会引起Ca2+内流,进而促进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B正确;C、从

图中可以看出,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顺着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易化扩散,C正确;D、结合题图和题意可知,痛觉的产生是因为胞内的PIP2与PIP2位点特异性结合,导致TRPs通道蛋白打开,引起Ca2+内流,进而促进神经递质释放,

最终产生痛觉,因此降低胞内PIP2含量为研发止痛药物提供了新思路,D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B.抗体是一种由记忆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蛋白

质C.激素对生命活动有的起催化作用,有的起调节作用,有的参与反应D.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中【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之后激

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或重新利用。浆细胞(效应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详解】A、神经递质的本质

通常不是蛋白质,神经递质和非蛋白质激素都不是由核糖体合成,A错误;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B错误;C、激素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既不起催化作用,也不组成细胞结构,C错误;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属于信息分子,抗体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三者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D

正确。故选D。11.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下丘脑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的调控B.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变化时,图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

射弧,则①⑦分别为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D.如果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除了促进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外,还可以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详解】A、该图示中下丘脑既是神经调节的中枢又是内分泌腺,因而可以说明下丘脑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图中②表示下丘脑受大脑皮层的调控,A正确;B、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除了促进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外,还可以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

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故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的内分泌腺不一定是胰岛,B错误;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①传入神经元,下丘脑为神经中枢,⑦为传出神经元,传出神经

末梢及其支配的内分泌腺为效应器,C正确;D、如果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故⑥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可引起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④促甲状腺激素的减少,D正确。故选B。12.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信号分子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B.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C.人体内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D.雄性激素通过

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从而起调节作用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不断产生激素,从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4)微量和高效: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激素浓度

都很低。【详解】A、图甲中信号分子A和细胞膜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信号分子B不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信号分子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A正确;B、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随体液运输,不能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B错误;C、人体内生长激素是多肽类激素,雄性激

素是固醇,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C正确;D、图中雄性激素和细胞质受体结合,最终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D正确。故选B。13.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

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高血压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可能偏高B.ACEI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C.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

敏感性可能恢复D.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答案】ACD【解析】【分析】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机体产生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详解】A、高血压患者因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

而血糖升高,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高,A正确;B、题意显示,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结合A项分析可知,该糖尿病是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所以ACEI可通过调节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治疗“高血压糖

尿病”,B错误;C、ACEI能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促进细胞加速对血糖的利用、储存和摄取,使血糖下降,即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恢复,C正确;D、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

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D正确。故选ACD。14.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

识别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特征: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②癌细胞的形

态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监

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详解】A、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若被“覆盖物”覆盖,则人体的免疫细胞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也就无法将之清除,A正确;B、若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丢失,会造成人体T细胞无法识别肿瘤,发生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B正确;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

某种产物,继而出现“免疫逃逸”,则可推测该产物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而产生免疫逃逸,C错误;D、若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D正确。故选C。15.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然而皮肤的任何破损都有可能使病原微

生物进入体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破损时,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B.受损伤部位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使受损部位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C.吞噬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许多细菌表面共同存在的组分D.当病毒进入体内并侵染细胞时,

白细胞会产生α、β和γ干扰素对抗病毒感染【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详解】A、皮肤和黏膜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破损时,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A正确;B、损伤的细胞会

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使受损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导致受损伤部位的皮肤发红,B正确;C、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该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许多病原体表面共同存在的组分,C正确;D、α和β干扰素由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产生,γ干扰素则是由白细胞产生的,D错误。故选D。16.

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和乙细胞的起源相同,但二者中的DNA不相同B.细胞乙是效应B细胞,它能分裂、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抗体的结合物D.细胞甲为

B细胞,需要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图细胞乙分泌抗体可知,该过程为体液免疫,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等,吞噬细胞能够将形成的沉淀等

吞噬消化,所以细胞丙为吞噬细胞。【详解】A、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甲细胞和乙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同一个体细胞的DNA相同,A错误;B、效应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增殖能力,B错误;C、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能力,C

错误;D、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起作用,D正确。故选D。17.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与淋巴细胞无关B.过敏反应是针对各种抗

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

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过敏反应需要淋巴细胞参与,如浆细胞,A错误;B、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B错误;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来

自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而B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正确;D、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D错误。故选C。18.从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的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B.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上胚

轴切段的尖端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

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对于无关变量的控制,通常是相同且适宜。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幼嫩部位,在成熟部位进行的是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的极

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转移,该过程不受光照的影响。【详解】A、分析图示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因变量为上胚轴切段是否生长。实验中虽有单侧光,但未能证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A错误;B、实验

中上胚轴切段没有尖端,未能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B错误;C、实验中未设置上胚轴切段倒置的实验组,因此不能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C错误;D、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置含有生长素的

琼脂块的切段生长,放置空白琼脂块的切段不生长,证明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D正确。故选D。【点睛】19.研究表明,赤霉素(GA)与生长素(IAA)在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具有相似的效应,二者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A.在促进生长方面,GA和IAA表现为协同作用B.GA可以通过促进束缚型IAA释放出游离型IAA而增加生长素的浓度C.GA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IAA则直接参与细胞生长D.GA可通过多种途径使

得游离型IAA的含量保持较高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该图表示赤霉素、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协调作用机理,①GA通过促进IAA合成的前提物质色氨酸的形成,进而促进植物细胞合成游离状态的IAA合成而促进植物生长;②

GA促进束缚型IAA转化成游离型IAA,而促进植物生长;③GA还可以通过降低了IAA氧化酶的活性,阻止IAA的分解,从而延长IAA作用的时间,可见GA和IAA在促进生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GA能通过促进游离型IAA的含量进

而促进生长,可见,在促进生长方面,GA和IAA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B、由图可知,GA可以通过促进束缚型IAA释放出游离型IAA而增加生长素的浓度,这说明束缚型IAA可能具有平衡植物体内IAA浓度的作用,B正确;C、GA可能通过影响

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对生长素的含量做出调节,从而促进生长,而IAA作为激素,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生长,C错误;D、由图分析可知,GA可通过多种途径使得游离型IAA的含量保持较高水平,进而促进生长,D正确。故选C。20.植物生命

活动除了直接受化学物质的调节之外,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原产于热带地区的玉米适应短日照条件,在从热带地区引种至温带地区时,基因组的表达可能会发生改变B.冬小麦的正常开花离不开春化作用,实验室夏季种植冬小麦时,可合理使用冷库,调节冬小

麦的开花C.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对植物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但二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D.光照可调节植物体内有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

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解】A、光照条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与热带地区相比,温带地区夏季日照时间较长,原产于热带的玉米更适应短日照条件,因组的表达可能会发生改变,A正确;B、某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

温才能开花,可用冰箱模拟冬小麦正常开花受到的冬季低温的影响,B正确;C、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与植物激素并非相互独立地发挥作用,C错误;D、光照对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可调控植物细胞的分化

,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刺激作用于体表的_________,产生的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到_______

___,其调节腺垂体产生__________,促进腺体A的分泌激素,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3)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____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活动增强,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膜

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答案】(1)①.冷觉感受器②.下丘脑③.促甲状腺激素④.甲状腺(2)①.抗利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3)①.胰岛B②.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③.神经—体液④

.细胞膜上【解析】【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

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小问1详解】体表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到下丘脑,其调节腺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

素,促进腺体A的分泌激素,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甲状腺。【小问2详解】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内环境水分丢失,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作用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抗利

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的作用。【小问3详解】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因此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说明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受神经调节的支配,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发挥作用,需要细胞膜上受体的识别。22.某科研小组测定了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并检测了两种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所示两种水稻叶片色素中,叶绿素1表示的是_____

___________。(2)色素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吸收___________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3)为了研究叶绿体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

法分离细胞器,则该溶液的pH与渗透压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4)为研究转基因水稻是否适合在旱田环境中生长,该小组又进行了干旱胁迫对其净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经干旱胁迫处理后,水稻叶肉细胞细胞液的浓度_

________,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_。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光饱和点降低,从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而该转基因水稻不适合旱田环境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1)叶绿

素a(2)①.红光和蓝紫②.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3)pH应与细胞溶胶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相同(4)①.变大②.增强③.干旱胁迫条件下,为减少水分散失,植物气孔关闭,从外界吸收CO2减少,造成碳反应中C3的还原减少,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或NADPH)和ATP减

少④.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不能积累有机物,导致不能正常生长【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转基因水稻和野生型水稻的呼吸速率相同,但是转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要高于野生型水稻。图乙:植物绿色部分中,叶绿素a含量比叶绿素b含量高,据野生型水稻的色素含量来看叶绿素1是叶绿素a,叶绿素2是

叶绿素b,转基因水稻明显增加的是叶绿素a的含量。【小问1详解】图乙中,由于植物绿色部分中,叶绿素a含量比叶绿素b含量高,据水稻的色素含量来看,叶绿素1是叶绿素a,叶绿素2是叶绿素b。【小问2详解】用层析液分离图乙所

示两种叶绿素时,在滤纸条上扩散较慢的是叶绿素2(叶绿素b),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光合作用分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因此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小问3详解】将正常叶

片置于适量的溶液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为了防止细胞器吸水涨破及过酸、过碱等被破坏,所用溶液应满足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小问4详解】给予干旱胁迫处理后,水稻叶肉细胞水分减少,细胞

液的浓度会变大,细胞的吸水能力会增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为减少水分散失,水稻叶片的气孔关闭,从外界吸收的CO2减少,造成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少,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或NADPH)和ATP减少,导致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降低

。由图示可知,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不能积累有机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故转基因水稻不适合在旱田环境中生长。23.乳腺癌细胞在肺部增殖形成肿瘤的过程称乳腺癌肺转移。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某些乳腺癌患者癌细胞中高表达的Lin28B特异性影响乳腺癌肺转移,并对

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1)在乳腺癌肺转移前,乳腺癌细胞脱落的碎片携带癌细胞特异性抗原。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在_________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_________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

胞,进一步识别并杀死转移到肺部的肿瘤细胞,实现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2)为研究Lin28B高表达对乳腺处肿瘤生长及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乳腺癌细胞和高表达Lin28B的乳腺癌细胞,将其分别注入甲、乙两组正常小鼠的乳腺中,35天后检测小鼠

乳腺中肿瘤的体积和重量,90天后检测小鼠中乳腺癌肺转移率,结果如下表。组别肿瘤体积(mm3)肿瘤重量(g)肺转移率(%)甲组2731.800乙组2651.7460%实验结果表明在乳腺肿瘤处高表达Lin28B对乳腺处肿瘤的生长及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3)上述实验中乙组小鼠在

移植乳腺癌细胞21天后,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增多。抗体A为正常小鼠体内的抗体,抗体B特异性结合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可清除中性粒细胞。选用小鼠做如下①②③④四组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实验中选用的抗体A不能与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实验结果说明在Lin28B高表达条

件下,中性粒细胞只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具有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4)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环境中,中性粒细胞可转化为抗肿瘤N1表型或促肿瘤N2表型。研究发现乳腺肿瘤处Lin28B高表达时,肺部的中性粒细

胞向N2表型转化,使中性粒细胞表面的PD-L2表达增加,PD-L2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从而使得免疫系统不能清除乳腺癌细胞,癌细胞在肺部大量增殖。基于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乳腺肿

瘤处高表达的Lin28B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_________。【答案】(1)①.细胞因子②.增殖分化③.免疫监视(2)对乳腺肿瘤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提高了乳腺癌肺转移率(3)①.)中

性粒细胞(乳腺癌细胞)②.②组肺部癌细胞位点显著低于①组,④和③组肺部癌细胞位点无显著差异(4)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肺部发生N2转化的分子机制或细胞水平的变化(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

功能:一、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二、免疫自稳: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三、免疫监视:即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小问1详

解】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同时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使其释放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在两者的作用下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识

别并杀死转移到肺部的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小问2详解】甲组的乳腺中注入了乳腺癌细胞,乙组的乳腺中注入了高表达Lin28B的乳腺癌细胞,结合表格可知,甲乙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差别不大(或比甲小),但是乙组的肺转移率很高,因此高表达Lin28B不影响肿瘤的生长,但是能促进乳腺癌肺转移

。【小问3详解】抗体A为正常小鼠体内的抗体,结合题干及图2结果(①③组注射抗体A的中性粒细胞没有变化)可知,抗体A不能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结合图2结果可知,②组在第14天注射抗体B,中性粒细胞被抗体B结合,其肺部癌细胞位点数明显

少,而④组是第35天注射抗体B,中性粒细胞被抗体B结合,其癌细胞肺部癌细胞位点数与①③两组一样,说明在Lin28B高表达条件下,中性粒细胞只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具有促进乳腺癌肺转移。【小问4详解】基于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促进乳腺

癌肺转移的机制”,新的研究方向为: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肺部发生N2转化的分子机制或细胞水平的变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24.果蝇的正常翅(D)对短翅(d)为显性,D、d位于常染色体上。抗杀虫剂(E)对不抗杀虫剂(e)为显性

,E、e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将一只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与一只短翅不抗杀虫剂雄果蝇杂交,F1的表裂及数量如下表:回答下烈问题:F1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正常翅抗杀虫剂雄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雄402399401398(1)只考虑翅型性状,F1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翅型基因与杀虫剂抗性基

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2)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选择杀虫剂抗性性状不同的果蝇,通过一次杂交确定E、e所处染色体的位置,应从F1中选择______进行杂交,得F2,观察F2的表型,并统计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①若F2雌雄中均为

正常翅抗杀虫剂:短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3:1:3:1,则_____。②若F2_____,则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D、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③若F2_____,则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结果表明,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随机交配获得子代后施加杀虫剂,子

代中纯合短翅抗杀虫剂的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答案】(1)①.Dd②.若D(d)和E(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子代也可出现结果中的性状分离比(2)①.正常翅抗杀虫剂雄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②.则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D、d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③.雌雄中正常翅抗

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2:1:1④.正常翅抗杀虫剂雌:短翅抗杀虫剂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雄:短翅不抗杀虫剂雄=3:1:3:1(3)1/28【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小问1详解】果蝇的正常翅(D)对短翅(d)为显性,正常翅雌果蝇与一只短翅雄果蝇杂交,后代都是正常翅,则亲本基因型为DD×dd,则F1为Dd。亲本抗杀虫剂雌果蝇与一只不抗杀忠剂雄果蝇杂交,后代抗杀虫剂与不抗杀虫剂

的比例为1:1,则抗杀虫剂亲本为杂合子,不抗杀虫剂亲本为隐性个体,则无论D(d)和E(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还是非同源染色体,子代也可出现结果中的性状分离比,所以翅型基因与杀虫剂抗性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

问2详解】通过一次杂交确定E、e所处染色体的位置,可通过选择隐性雌与显性雄进行杂交的方式,则可选择F1中的正常翅抗杀虫剂雄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进行杂交,得F2,观察F2的表型,并统计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

、交叉互换)。①则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D、d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正常翅抗杀虫剂雄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的基因型为DdEe×Ddee,则杂交后代F2雌雄中均为正常翅抗杀虫剂:短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3:1:3:1。②若E、e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且与D、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dEe×Ddee,DdEe只能产生DE、de两种配子,Ddee产生De、de两种配子,则F2雌雄中正常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2:1:1。③若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则正常翅抗杀虫剂雄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基因型为DdXEY×DdXeXe,则F2表现型记比例为正常翅抗杀虫剂雌:短翅抗杀虫剂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雄:短翅不抗杀虫剂雄=3:1:3:1。【小问3详解】结果表明,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XEXe×ddXeY,

F1基因型为DdXEXe、DdXeXe、DdXEY、DdXeY,只考虑抗虫,F2基因型2XEY、6XeY,XEXE、4XEXe、3XeXe,则抗虫个体只有2XEY、XEXE、4XEXe,抗虫雌性纯合体为X

EXE为1/7,只考虑Dd,F1Dd自由交配,子代短翅dd为1/4,则子代中纯合短翅抗杀虫剂的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1/4×1/7=1/28。25.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

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回答下列问题:(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______反射。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

用1000mL清水与1000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_____________。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______

____。(3)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其中减压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神经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

行分析与讨论。材料与用具: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生理盐水、刺激电极、麻醉剂等。(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实验兔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①完善实验思路:I.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

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______湿润神经。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______,测定血压,血压下降。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______,分别测定血压,

并记录。IV.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用于记录Ⅲ、IV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预测的血压变化填入表中。③分析与讨论: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有什么生理意义?_______

_____。【答案】(1)①.条件②.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2)①.曲线A②.淡盐水(3)①.生理盐水②.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③.减压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④

.切断减压神经,刺激中枢端,血压上升,刺激外周端,血压不变。切断迷走神经,刺激中枢端,血压不变,刺激外周端,血压上升⑤.长跑过程中,运动员血压升高,通过减压反射使血压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解析】【分

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

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小问1详解】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是后天学习和训练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长跑过程中,大量

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因此运动员会感到口渴。【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饮用清水的曲线,判断的依据是:饮用清水后,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为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应引用淡盐水,以同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离子。【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则实验可通过刺激剪断后的中枢端和外周段,然后通

过血压的测定进行比较,结合实验材料可设计实验思路如下:①完善实验思路:I.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神经,以保证其活性。Ⅱ.用

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段,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IV.对迷走神经

进行重复Ⅲ的操作。②预测实验结果:由于减压神经被切断,刺激中枢端,兴奋仍可传出,则预期结果是血压上升。刺激外周端,兴奋不能传入,血压不变。对迷走神经进行实验,结果相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