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课时练34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ocx,共(8)页,387.96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9812db10b2517cb9863677d7e470cc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二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时练34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狂刷小题·分层练[基础·达标练]1.[2022·安徽省安庆市期末考试]“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春秋时期孔子提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周文化人本色彩逐渐加强B.神权政治色彩得
到淡化C.神权遭到王权冲击D.中华文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2.《荀子·王制》中说:“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
当,犹将无益也。”这主要体现出荀子主张()A.平政爱民需要礼贤下士B.执政要以人为本C.重视人民群众利益D.尚贤是治国之本3.[2022·山东省济南市期末考试]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迎新,清明节踏青,端午节挂艾草,中秋节赏月,
重阳节登高。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是()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敬天保民D.厚德载物4.[2022·广东清远考试]董仲舒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架,融合法家、黄老、墨家、阴
阳五行等诸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思想体系。该体系后来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新的官方意识形态。促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政治需要B.神学体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呼唤思想变革D.黄老之学无力应对新的社会问题5.[2022·山东省菏泽市期中考试]《礼记·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今贤文》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二者皆可用以强调尊重()A.文化
的互补性B.文化的同一性C.文化的排他性D.文化的多样性6.[2022·广东佛山期末考试]下图为位于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编磬,其形制属于春秋以来中原常见的曲折型石磬,这反映了()A.华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B.岭
南文化的优越性和包容性C.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D.文化重心随着经济重心南移7.[2022·山东济南考试]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A.中国古代
文化呈现多元性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湖流8.[2022·山东省烟台市期中考试]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
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A.科举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B.“中体西用”思想成效显著C.制度变革的条件已经成熟D.民族危机引发观念更新[高考·适应练]9.[2021·湖南卷,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
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10.[2020·江苏卷,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11.[2020·浙江卷1月,8]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
一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12.[2019·海南卷,1]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13.[2019·江苏卷,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
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素能·培优练]14.[2022·山东省济南市期末考试]《礼记·冠义》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期,而后
礼文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曰:冠者,礼之始也。这反映了冠礼()A.兼具审美和教化功能B.强化家国一体理念C.是华夏族男子成人礼D.为贵族集团所专享15.西周末年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礼记》中说:“和,故百物
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和”与“序”的追求()A.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促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C.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D.反映出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16.[2022·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期中考试]《
礼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孔子认为:“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崇尚()A.以人为本B.群体利益C.家国情怀D.礼乐秩序17.[2022·山东省联合考试]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
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这反映了当时()A.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B.中国思
想文化宽容开放、兼容并包C.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D.各家学派各执己见,适应集权需要18.[2022·山东省菏泽市期中考试]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这现象
()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B.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C.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D.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19.[2022·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考试]佛教传入中国,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统治者开展灭佛运动,
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了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A.儒学实现突破,彰显文化自信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商品经济发展,价值观念改变D.佛教颠覆传统观念,不为社会重视2
0.[2022·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考试]唐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这表明当时()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B.
中外文化互相借鉴C.西方文明领先世界D.文化交流内容广泛21.下面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鸦片战争后了解世界《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求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泰西新史
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20世纪初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科学启蒙《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B.西学理念逐渐深入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D.民族意识逐渐强化课时测评·提能力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山西省怀仁市
期中考试]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2.[2022·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西汉学者董仲舒一方面宣扬“君权神授”,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于天子的统治;另一方面又提
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董仲舒的思想自相矛盾B.董仲舒的思想是服务于加强君权的需要C.董仲舒的思想有制约君权的成分,是民主思想D.董仲舒希望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自圆其说3.[2022·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期末考试
]汉初黄老之学继承了先秦道家宽大、自然、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等理论,同时还吸收了儒墨学派经常探讨的仁义、道德、贤能、知识等概念。影响其思想内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环境的变迁B.统治阶层的态度C.生产力发展水平D.思想自身的演变4.[2022·山东省菏泽市期
中考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A.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B.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C.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5.
[2022·广东省清远市期末考试]宋代民间艺术家元俊、文惟一等创造了无数生动的石刻造像,佛和菩萨形态端庄且具有士人气息,供养人、力士夸张有度,各有特征。经变故事造像中,大多是现实生活的片段与劳动生产的场景,朴
实健康、微妙入神。据此可知,宋代雕塑艺术()A.以佛文化为主要创作题材B.主要代表集中在乡村艺人间C.回归自然追求艺术的本真D.兼具人文情怀和世俗化特征6.[2022·山东省潍坊市期中考试]在历史上,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一批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慷慨赴国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
祥、“闻鸡起舞”的祖逖、“不辱君命持节牧羊”的苏武等均为其中的典范。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是()A.建功立业B.知常达变C.精忠报国D.孝悌忠信7.[2022·山东省烟台市期中考试]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
表内容可知,两者都()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A.关注“人伦物理”B.倡导心外无物C.主张“格物致知”D.强
调社会责任8.[2022·山东省滨州市期末考试]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作者强调()A.六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B.官学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承C.真相随着时
间推移逐渐显现D.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9.[2022·广东省梅州市期末考试]美国学者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传承这
样的文化遗传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查普曼意在强调()A.很多神话故事在历史上往往是难于考证B.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中华文明改造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D.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10.[2022·山东省德州市
期末考试]古人对炎帝、黄帝的祭祀很早且延续不断。战国时秦国祭祀四帝: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炎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托黄帝以明正朔,如北魏自称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这反映出,对炎、黄二帝的崇拜()A.保持了中原地区政治经济
优势B.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D.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11.[2022·山东省青岛胶州市检测]《高丽史》中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958年)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
自此文风始兴。”材料表明()A.科举制度促进了朝鲜社会发展B.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D.中华文明对朝鲜影响较大12.[2022·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茶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符号之一。4~7世纪,
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以上对待中国茶的不同态度说明了()A.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B.同一物种接受度的地域差
异C.东亚文明的开放性与欧洲文明的保守性D.近代交通便利在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13.[2022·山东省六校联合考试]敦煌莫高窟中所存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塑像,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键陀螺艺术陀螺样式;而中唐时期的胁侍菩萨塑像则肤色白净,
表情随和,保留唐代平民的两片螺圆形发髻。这种变化反映出()A.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B.隋唐文化的开放包容C.儒学主流地位的丧失D.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14.[2022·山东省德州市期中考试]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
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15.[2022·
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考试]读明末相关著作及内容介绍汤若望译《远镜图说》介绍望远镜的制法和机械原理邓玉函、王征合译《远西奇器图说》和王徵《诸器图说》论述机械的制造方法和机械原理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介绍西方农田水利,讲述水利知识及水利器械的构造与原理这些著作的出现,说明()A.传统科技总
结性著作出现B.士人普遍形成开放观念C.四大发明影响西方近代科学D.西方科技知识引入中国16.[2022·山东省潍坊市期中考试]公元1704年,罗马教皇克莱芒十一世向中国的教会与信徒发布了七条禁约,内容包括禁止教堂悬挂带有“敬天”
字样的匾额,禁止基督徒祀孔、祭祖,禁止教徒家中供奉牌位等。这些禁约()A.传播了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B.折射出中西文化冲突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阻断了东西方的交流二、非选择题17.[2022·河南省天
一大联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精神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人文),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构成伦理,人与人关系的强制化构成政治,伦理政
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纲领。儒学一开始便是一种佐军治国的体系,历代儒士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主张经世致用,务求实效,儒学这种作风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化。儒家关心的是现实的人事,提倡以刚健有为的精神从
事于人事,对天命鬼神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理性态度。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意识非常强,突出地表现为对古代圣贤的崇拜和对传统经典的迷信。材料二自汉武帝确立儒学在社会思想中的独尊地位以后,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经过千
百年的强化和浸透,儒家思想不仅为统治者、知识界和思想文化界普遍接受,且深入到下层百姓思想中。——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经纬、鄢良、朱建平《中国古代文化与医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8分)(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精神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基本精神的原因。(6分)18.[2022·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四大发明”概念的前身“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
家、实验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由此又引起难以计数的变化”,培根的论述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兴起注入了力量。三百四十余年之后,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作出
了这样的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42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
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如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已经普及到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当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言,被全国人民引以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
—摘编自张恒涛《中国“四大发明”是外国人“总结”的》围绕材料,结合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