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692.190 KB
  • 2024-10-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692.19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9661e450c54a2debabf8e7dc8b572d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A9协作体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

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距今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遗址有百余座半地穴式房址,占地3万余平方米,主体部分被一圜状壕沟围绕。房址大多圆角方形,无门道,圆形灶炕居

中,一些房址内还设炕穴,并有多例室内挖墓埋人的现象。下列项中,对该遗址解读正确的是()A.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的例证B.该地居住形式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C.为人们提供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D.该地居民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兴隆洼遗址“有百余座半地穴式房址,占地3万余平方米,主体部分被一圜状壕沟围绕。房址大多圆角方形,无门道,圆形灶炕居中,一些房址内还设炕穴”,它为人们提供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C项正确;兴隆洼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聚落遗址,排除

A项;干栏式房屋是远古时代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排除B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7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会使用磨制石器,会用耒耜和种植水稻,排除D项。故选C项

。2.下图是云冈石窟露天大佛像。对此,日本学者大村西崖评价道:“观其雄伟样貌与姿态,既非中国风,亦非印度风,岂非拓跋族理想之大又夫平!”这一评价强调了()A.佛教在北魏时期完成了本土化B.北魏皇帝积极支持佛教的发展C.佛教成为维系北魏政权的支柱D.北魏精神与佛教艺术交汇

融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观其雄伟样貌与姿态,既非中国风,亦非印度风,岂非拓跋族理想之大又夫平!”可知,云冈石窟露天大佛像体现了兼容并蓄的外貌特征,这反映了北魏时期中华文化与佛教文化交汇融通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佛教在北魏时

期完成了本土化的信息,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北魏皇帝积极支持佛教发展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佛教成为维系北魏政权的支柱,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3.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众多医学著作中,有一部被称为

“中国钦定药典的结集创举,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这部著作是()A.《黄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钦定药典的结集创举,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部国家制定的药典,即《唐本

草》,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是药典,排除A项;B项是一部医书,排除B项;D项是明朝李时珍的著作,不是国家制定的,排除D项。故选C项。4.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集中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A.民本思想B.天人合一C.家国情怀D.

厚德载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分析得出,这体现的是家国情怀,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张载关心家国,未体现民本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天人合一,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厚德载物,排除D

项。故选C项。5.顾炎武对寻章摘句的“俗儒之学”十分鄙弃,他不屑于做玩弄辞章的“文人”,对天文、地理、九经、诸史、河漕、兵工、山岳、风俗、吏治、财赋、典礼、制度、文物,莫不加以精究。由此可见,顾炎武()A.崇尚个性自由B.

重视学术的社会担当C.批判孔孟儒学D.继承心学的治学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文、地理、九经、诸史、河漕、兵工、山岳、风俗、吏治、财赋、典礼、制度、文物”可知,这些都是某一方面的具体学问,故“不屑于做玩弄辞章”,追求具体学问,具有求实的治学取向,关注社会,B项正

确;材料看不出“个性自由”,排除A项;材料批判的是“做玩弄辞章的‘文人’”,而不是孔孟儒学,排除C项;心学追求的是致良知,侧重于去达到圣贤境界,而顾炎武崇尚学术的现实性,排除D项。故选B项。6.江苏吴江盛泽在明弘治初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嘉靖间“居民百家”“以绫绸为业,始

称为市”;明末“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清康熙中期则发展到“居民万有余家”;乾隆时,“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此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A.市镇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B.丝织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C.市镇的功能得到不断完善D.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形成【答案】A【解

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据题意可知,明清时期,江苏吴江的盛泽从一个普通村落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市镇,说明当时的市镇经济发展较

为迅速,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盛泽镇的发展,不能说明丝织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盛泽是从普通村落发展成为繁华的市镇,是市镇经济法发展的表现,并不是市镇的功能在完善,排除C项;仅根据一个盛泽镇的发展不能说明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7.城市是一

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某同学整理了古今中外城市发展史的相关知识后,形成了以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有()①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②元朝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被外国旅行家誉为“

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③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随后在城市的楼房住宅中普及。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在伦敦问世,文革时期传入中国。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的是杭州,

②错误;19世纪60年代地铁出现,北京地铁在1965年开工,④错误;其他均正确,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8.1865年,上海南京路开始使用煤气灯,这是上海使用煤气路灯的开端。时人记载初

见煤气照明的情形道:“树竿置等所以照道,皆自来火,由地道出,光焰绝明,彻夜不灭。”“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材料表明()A.煤气灯因洋务运动出现在中国B.上海民众对新事物的充分认可C.煤气灯成为城市主要照明工具D.上海城市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答案】D【解

析】【详解】煤气灯在上海使用,说明当时上海城市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D项正确;煤气灯出现在上海的原因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民众对于煤气灯使用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当时城市照明工具列举对比,无法得出当时煤气灯是主要照明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9.轮船招商局是中国

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商人合股出资、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它的成立,打破了外国公司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这表明轮船招商局()①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②是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③“实业救国”中由民族资本家创办④发行股票并商品

市场上流通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序幕的

是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建,①不符合题意;轮产招商局是轮船运输企业,所以它的创建是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②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不是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③不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并在商品市场上在的进行了流通,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诉可知,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选B项。10.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判断()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1988年,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建成,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1989年,海南省航空公司成立并成为国内首家股份制航空公司。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中国首条

高速铁路。A.中国立体交通体系得以建立B.改革开放助推交通发展C.中国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第二D.现代交通便利全球化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水路、铁路等发展迅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体交通,

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全球化进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尼罗河自古就是埃及文明的源头,它对埃及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古代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以下

关于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尼罗河流域是大麦、小麦的原产地②古代埃及灌溉农业发达,水利工程的兴修使尼罗河变害为利③根据尼罗河的水文变化和农业生产,古代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④利用尼罗河的特产植物莎草,古代埃及人发明了造纸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埃及灌溉农业发达,水利工程的兴修使尼罗河变害为利;根据尼罗河的水文变化和农业生产,古代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②③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

和豆类作物,①项不符合题意;造纸术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④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2.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中,记载了著名的洪水故事,神试图将人类毁灭,众人通过方舟得以逃生。该神话传说与下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

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由题干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古代西亚史诗《吉尔伽美什史》中记载了洪水故事。B项正确;①

是古埃及,没有史诗,排除A项;③是阿拉伯地区,没有史诗,排除C项;④是古印度,有史诗但不是最早的,排除D项。故选B项。13.拜占庭帝国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曾描述查士丁尼皇帝时期某一建筑杰作道:“那金碧辉煌的穹顶看起来不像是落在砖石结构实体上,而是从天上悬挂下来覆盖这个空间。虽然人们

认真地察看每一边,皱着眉头观察每个细节,但还是不能理解能工巧匠们的杰作,但人们离开那儿时总是深受震撼。”这座建筑()A.初为伊斯兰教的教堂B.以罗马式的穹顶风格而闻名C.坐落于首都巴格达城D.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项单类型选择题。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

质题。据题干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这座建筑技术堪称一流。D项正确;这座建筑初为基督教教堂,排除A项;这座建筑是以拜占庭建筑风格,排除B项;坐落于君士坦丁堡,排除C项。故选D项。14.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

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有()①创造了玛雅文字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③发明数字符号“0”④创造人首飞牛石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

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包括玛雅文字和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数字符号“0”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飞牛石雕是古代两河

流域的文明成就,与印第安人不符,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5.《战痘记》是一部人类与天花病毒战斗的历史纪录片。以下对各集篇名解读正确的是()A.“肆虐的天花”影响区域局限在欧亚大陆B.“人痘接种术的故乡”指的是尼罗河沿岸C.“人痘变牛痘”介

绍了英国人詹纳的发明D.“锁进‘魔瓶’的天花”发生于17世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6年,英国医生詹纳意外发现挤牛奶的女工得了牛痘后不再患天花,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伴随人口的大量迁移,疾病也传播到了美洲

等地区,排除A项;人痘接种术最早起源于中国,排除B项;“锁进‘魔瓶’的天花”发生于20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6.在不同的地区与历史时期,运河开凿的经济价值、军事作用和政治意义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色。下列对运河开凿价值的分析,正确的有()A.灵渠——沟通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维护了国

家统一B.巴拿马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C.米迪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D.苏伊士运河——缩短了西欧与南亚、东亚间的航行距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不同时期的世界文明。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所学可知,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

因此能缩短西欧与南亚、东亚间的航行距离,D项正确;灵渠就在南方,沟通的中湘江与漓水,不是南北方,排除A项;巴拿马运河在美洲,沟通的是太平洋与大西洋,排除B项;米迪运河缩短的是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距离,排除C项。故选D项。17.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现代科学的力量大大加快了向距离挑战的速度

。以下近现代交通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飞机②高速公路③高速铁路④汽船A.④②①③B.④①②③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工业革命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船是第一次工业

革命成果,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高速公路,最早的高速铁路当属日本1964年开通的东海道新干线,按照时间先后顺序,④①②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此后他还指出:近代西方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民族主义。这些思想()A.使华夏民族认同感开始形成B.为维新变法营造了舆论氛围C.抵制

了西方殖民者文化侵略D.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近代西方民主民族思想的广泛传播,梁启超提出和使用“中华民族”一词,这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

意识,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华夏民族认同感在此之前就已出现,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早已失败,排除B项;梁启超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未体现抵制西方殖民者文化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19.1

927年前,焦作已拥有矿工5000余人,开辟出马市街、福中街、中原街等多条街道。车站附近建有道清铁路局、铁路办事处、机厂、车房、公园、医院、员司住宅等,多西式建筑。1931年前,焦作被单独划为一区,称焦市,人口

已达万人。1933年前,人口又增至15000余人。同一时期,其街道亦增至20余条。据此可知()A.铁路交通决定城市的空间格局B.城市是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点C.城市化推动城市规模逐渐扩大D.城市工业使工人阶级发展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焦作已拥有矿工5000余人,开辟出马市街、福中街、中原街等多条街道。车站附近建有道清铁路局、铁路办事处、机厂、车房、公园、医院、员司住宅等,多西式建筑。”等信息可得出,随着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

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增强,C项正确;铁路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中西融汇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的人口并不都是指工人,排除D项。故选C项。20.有学者说:“从公元前7世纪到前2世纪,希腊人凭借其积极的商贸活动使地中海水域内的各个地区的社

会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他们还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道德和哲学思考。希腊人的文化传统也对地中海区域、欧洲等地区带来了深远影响”。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是()①以殖民的方式向地中海地区扩大影响②苏格拉底致力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探讨③神话和戏剧

等启迪了西方文学的创作④希腊字母成为欧洲字母文字的唯一源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希腊人以殖民的方式向地中海地区扩大影响,可佐证材料中的“从公元前7世纪到前2世纪,希腊人凭借其积极的商贸活动使地中海水域内的各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故①正

确;苏格拉底致力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可佐证材料中的“他们还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道德和哲学思考。”,故②正确;希腊的神话和戏剧等启迪了西方文学的创作,可佐证材料中的“希腊人的文化传统也对地中海区域、欧洲等地区带来了深远影响”,故③

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除希腊字母外,拉丁字母也是欧洲字母文字的源头,④错误,排除B项;④错误,排除C项;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1.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修建了由罗马南下通往重镇卡普亚(今意大利境内)的第一条大道—“阿庇亚大道”,到公元2

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道已有372条之多,这些大道以罗马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扩张促进了交通发展B.道路系统是其建筑最主要特征C.交通发展维系了帝国稳定D.经济联系的

加强推动交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罗马修建了由罗马南下通往重镇卡普亚(今意大利境内)的第一条大道……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可知,到罗马帝国时期,大道数量明显增多而且辐射到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罗马人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为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修建了通往各地道路,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罗马建筑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重在强调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没有说明交通发展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推动交通发展的原因是罗马的对

外扩张,而非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D项。22.6世纪末,拜占庭史料首次以“桃花石”(Taugast)指称中国。此后,该称呼广泛出现于阿拉伯、突厥等语言文献。关于“桃花石”这一名称的源流,学界部分观点如下表。由此可见()观点学者理由“拓跋”说【法】伯希和“桃花石”(Taugas

t)乃拓跋(thak-bat)的译音,用以指代北魏“唐家”说【法】夏德根据现存突厥暾欲谷碑碑文,桃花石(tabghag)为“唐家”(Togus)之转音,意即唐朝“汉人”说【元代】李志常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其师丘处机在阿力麻里(今伊犁),见当地人“喜曰

:‘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A.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学者的主观认识B.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C.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D.学术研究既要有史料依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答案】D【解析】【详解】本

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拜占庭。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从材料中的各学者的看法可得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考证了“桃花石”的由来,

这说明学术研究既要有史料依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不能听信一家之言,D项正确;历史诠释确实需坚守客观立场,但其总会带有一些学者的主观认识,历史诠释,历史解释本身就是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排除A项;历史研究要论从史出,而不是以论带史,排除B项;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

如无实证,可搁置争议,但不能自圆其说,排除C项。故选D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题17分,第24题18分,第25题16分,共51分)23.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合院是古代中国北方平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上以东南西北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北的正房高大敞亮,通风好,冬暖夏凉,最适宜居住,是长辈的居室,也是家庭成员们集中活动的地方,

俗称“上房”。院子东西各建厢房,是晚辈的住处。后院的北边建后罩房,安置女眷、女佣或用作储藏室,所谓“深闺藏秀”。主院、跨院、别院或花园之间,通常都筑墙来限隔,又有随时能够启闭的门来连通,以适应中国传统家族中的分房,有维持着分房不分家的传统习惯。——摘编

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二:宋以来,农民们也被卷进了流通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他们生产超过自己消费、为了销售的物产,或者相反的,从别人那里购买自己没有生产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个行为不是在自己的村庄内部、左邻右舍之间进行,而是在更为广

域的,通过专门做些生意的商人进行。由此,在农村地域出现了进行交易的恒常性设施。其小规模的一般在陆路的等街道两边或者是船停泊地出现的商业集落。——[日]宫本一夫等《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材料三: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

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的工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

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化的无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北方古民居的设计理念。结合所学,分析世

界各地民居建筑形制差异较大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集镇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影响。【答案】(1)理念:遵循严格的等级

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因素: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2)原因:政治稳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升;草市规模发展扩大。影响:对于地方文化和政治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3)特点:发展较早,带有自发性和不平衡性;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城市化发展具有盲目性。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理念:根据“院北的正房高大敞亮,通风好,冬暖夏凉,最适宜居住,是长辈的居

室”、“院子东西各建厢房,是晚辈的住处。后院的北边建后罩房,安置女眷、女佣或用作储藏室”得出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世界各地民居建筑形制差异较大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经

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习俗有关。的【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原因:根据“农民们也被卷进了流通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他们生产超过自己消费、为了销售的物产,或者相反的,从别人那里购买自己没有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政治稳定,农产品商品化程

度加深,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升;草市规模发展扩大。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对于地方文化和政治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村镇就变成小城

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得出是发展较早,带有自发性和不平衡性;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根据“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化的无

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得出城市化发展具有盲目性。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等

社会问题的出现。24.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共和国是贵族专政,适用习惯法,贵族垄断着立法权和司法权。平民形成了一股足以和贵族相抗衡的力量,双方斗争非常激烈。公元前5世纪中叶,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提高平民政治

经济地位以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压迫,并以三次“撒离运动”向贵族施压。公元前454年,元老院设置由贵族及平民各5人组成的10人法典编纂委员会,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经森图里亚会议(公民大会)批准,称《十二铜表法》。——摘编自高攀《古代中西方成文法典之比较——以〈法经〉

与〈十二铜表法〉为例》材料二:阿拉伯文化不是对单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又继承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文化,它是许多民族文化在伊斯兰教社会中融合而成的。因此,阿拉伯文化是一种“综

合文化”……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如文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根据霓枫的《阿拉伯文化的综合与继承》等资料整

理材料三: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

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未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

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

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1)阅读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制定过程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十二铜表法》对古罗马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阿拉伯文化

的传入使“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以利玛窦的贡献为例,说明其对中国文化的“补开辟所

未有”。【答案】(1)特点:平民与贵族共同参与制定法律;借鉴国外(或希腊)法制的先进经验;立法程序比较规范。影响: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2)地位: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

流的桥梁(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得1分)。说明:故事集《天方夜谭》传入欧洲后,对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有影响: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对欧洲的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是《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传入欧洲后被译为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百科全书;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利于推动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3)认识: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贡献;说明: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使用了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直锐钝角等汉语数学概念,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刊印《坤舆万国全图》,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秋分点类的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平民形成了一股足以和贵族相抗衡的力量,双方斗争非常激烈。”得出平民与贵族共同参与制定法律;根据“并派人

赴希腊考察法制”得出借鉴国外(或希腊)法制的先进经验;根据“公元前454年,元老院设置由贵族及平民各5人组成的10人法典编纂委员会”得出立法程序比较规范。影响:根据所学,可从限制贵族特权、规范社会行为、为后世提

供借鉴等角度概括。【小问2详解】本题是列举说是有类的材料分析题。地位:根据“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桥梁。说明:根据所学,概括阿拉伯融合东西方文化而形成的成就即可,如故事集《天方夜谭》传入欧洲【后,对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有影响: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对欧洲的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是《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

全书,传入欧洲后被译为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百科全书;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利于推动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等。【小问3详解】本问是影响说明类的分析题。认识:根据“对此,徐光启、

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可得出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贡献;说明:根据具体的史实,可得出他们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使用了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直锐钝角等汉语数学概念,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结合所学可得出他们刊印《坤舆万国全图》,向中国人展现了世

界的整体轮廓。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自筑铁路是振兴民族经济,与外商争利的重要手段,迫于舆论压力,清政府对铁路也从刚开始的拒办转为筹办,于1881年,修建了9.7千米的唐胥铁路。1890年帝俄加紧对东北掠夺,为了保卫东北,清政府准备把唐胥铁路延

伸到山海关,再由山海关经锦州扩展到沈阳,直到吉林。1905年,英俄两国争夺中国华北路权,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修建京张铁路。——吴启迪《中国工程师史》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电气时代的到来揭开了市内铁路发

展史的新篇章。1879年,德国建立起第一条电力铁路。1881年,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柏林交付使用。同年巴黎也出现有轨电车。1888年弗吉尼亚首府里士满建成美国第一个大规模的电车系统。此后,欧美许多大城市也相继出现

有轨电车。随着技术进步,有轨电车很快演变为无轨电车。1887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开始修建12英里长的城市铁道。1893年芝加哥建成第一条高架电气铁路,1897年波士顿建成第一条地铁,1904年纽约建成第一条地铁线。欧洲的伦敦(1899年)、巴黎(1900年)、柏林(

1902年)也先后建成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道。城市电车、地铁的出现以及随后汽车的问世,结束了城市交通中的“公共马车时代”。——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材料三汉口交通近代化简表时间大事记1858

年《天津条约》规定汉口开埠,此后到1910年进出汉口港的航船达4000艘次。1886人力车现身汉口租界,很快受到人们青睐,迅速普及,充当市内交通运输年的主力军。1903年英国人带来了汽车,出现了出租汽车商行,后来随着汉口街道建设的展开,汽车出租商行迅速增加。1

905-1907年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粤汉铁路动工修筑,实现了南北铁路大沟通,孙中山总结:“武汉者……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1929年开始运营公共汽车,开办了三条路线,设置

运营调度时刻表(精确到分秒),把汉口的老城区和新城区连接起来。上海至汉口段开通航空线路,民用航空运输业逐步发展起来。——据《近代中国交通变迁与城市兴衰研究》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政府修筑铁路的原因,并分别指出唐胥铁路与京张铁路在中国交通史上的地位。(2)参考材料一

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和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交通与城市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答案】(1)原因:民间修筑铁路的呼声高;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地位: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

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2)示例观点:汉口交通近代化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阐释:晚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京汉、粤汉铁路的修建,推动了汉口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汉口市内公共汽车业的发展,推动汉口新老城区的发展

。汉口城市发展推动交通近代化。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汉口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汉口开埠客观上促进航运业的发展。20世纪初汉口街道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市内汽车出租业的发展。因此,近代中国交通的变迁折射出城市的发

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类、评价类分析题。时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第一小问是原因,由材料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自筑铁路是振兴民族经济”可知,民间修筑铁路的呼声高;结合所学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是地位:结合所学可知,

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务阐释题。时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近代西方。这个题属于开放式试题。首先,阅读材料和拟定论题。如由材料三“汉口交通近代化简表”可得出论题:汉口交通近代

化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其次,结合近代中国交通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史实,如京汉、粤汉铁路的修建、航运业的发展、汽车出租业的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近代中国城市化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

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