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33.854 KB
  • 2024-11-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33.85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939105728f7bba3575661cdf265344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一(下)期中历史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天辟地”主要是指A.第一次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

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因而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故D符合题意。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故A不符合题意。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是五四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中共二

大上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故C不符合题意。2.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地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D.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地方军阀加入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B项正确。1928年张学良易帜后,国

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A项错误。1937年9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正式形成,但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内部军阀的变化,故CD项错误。3.江泽民指出:“(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

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这种制度”是指中国的在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可知材料所说的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优势,选项D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政权组织形式,材料未涉及,排除选项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材料未

涉及,排除选项B;民主集中制是原则不是制度,选项C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的政党制度,解题关键在于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建立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

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A.改变一些领导人的专制作风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1978年邓小平在工作会议上关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发表讲话,目的是完善法律体系,推进民主法制进程,C项正确;A项不

是最终目的,排除A项;讲话针对的是法律不完备,不是有法不依,排除B项;讲话针对的是一些领导人,而不是民众,排除D项。故选C项。5.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开始

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A.经济特区B.特别行政区C.九二共识D.澳门回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及“1997年之后是什么”等信

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中英街是深圳和香港的分界线,1980年深圳设立为经济特区;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宣布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故B项正确。经济特区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

经济管理方法,与材料强调特别行政区不符,排除A。“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强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相关信息,与澳门无关,排除D。6.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

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在此,丘吉尔认为A.全面“冷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

“冷战”是一场投有硝烟的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946年“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题干反映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

A项正确;B、C、D三项都没有从题干中体现,故排除。考点:当代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争霸·铁幕演说7.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战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

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B.北约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答案】D【解

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使得东西欧经济上造成了分裂。同时,西欧经济的紧密联系促进了一体化进程,D项正确。A项是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与欧洲分裂关

系不大;B项是军事政治组织;C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故选D项。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8.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由此可见,戴高乐()

A.想摆脱美国对西欧的控制B.对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不满C.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满D.反对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二

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希腊和法国在经济、外交方面被迫依附于美国,随着欧洲国家的发展,它们要求独立自主,摆脱美国的控制,而不做美国的卫星国,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法国想摆脱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A项正确;戴高乐上述言论仅仅体现了对美国控制的不满,无法推测他对两极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共同体的态度,排除BCD项。故选A项。9.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被外国记者问起该如何处理国民党政府与世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时说:“国民党这个家当的不怎么样

,烧的饭人民群众不爱吃呀!我们得另起炉灶。”毛泽东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B.拒绝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断绝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答案】D【解析】【

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是“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故D符合题意;“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属于“含义”,题目考查的是“目的

”,故A不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BC不符合题意。10.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

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解析】【分析】A项

应发生于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应开始于1949年建国以后,C项应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由题目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急增的信息可知,此现象打破了建国初期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故本题应选D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详解】11.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

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D.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答案】C【解析

】【详解】材料中“某些党国精英”即苏联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把自己变成资本家”“抛弃旧体制”反映了苏联党的领导人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材料的观点表明了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错误的指导思想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终结,可见苏联解体

的原因是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民主化和斯大林模式,故AB项排除;材料仅反映党的领导人指导思想的错误,并非关于社会阶层的分化,故D项排除。【点睛】“某些党国精英”即苏联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把自己变成资本家”“抛弃旧体制”是关键信息

。12.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动荡的国际局

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原有两极格局下掩盖的民族和地区问题纷纷出现,而世界处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的未来少了

一种确定性。因此材料大意是指“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3.《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

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神农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百谷”,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

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D项错误。14.《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

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知牛耕……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

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可知,该地区从不知牛耕,到开始注重田器,反映了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排除C项;该地以射猎为业,并不

能反映农民意识的落后,排除D项。故选B项。15.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租佃关系占据社会主导地位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有田园山地的人家,一定要把地界标明,由此可见宋朝封建士大夫阶层对于土地问题的重视;宋朝时土地兼并激烈,地主阶级广占土地的现象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士大夫阶层对田界问题的重视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士大夫阶层对田界问题的重视,没有

涉及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租佃关系的地位,而是强调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土地买卖的信息,而是强调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C项错误。16.北宋天圣五年

(1027年),宋廷明确规定:今后“私下分田客”当每年收田毕日,可不必取得主家凭由,商量去住,各取稳便。这说明宋朝时期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开始出现租佃经营C.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D.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佃户“每年收田毕日”“可不必取得主家的

凭由”“各取稳便”,说明这一时期佃农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租佃关系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B项不符合题意;雇佣关系出现于明代中后期,时间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1

7.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表明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答案

】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说明南方的税收在全国所占比例已经超过北方,实际上反映了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不对,中国经济重心

在宋朝完成南移;C不对,夸大了京杭大运河的作用;D不对,的.在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后已经有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因此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济重心南移。18.历史学家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

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田庄手工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通过工匠服役,生产皇室、官僚和政府工程所需产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

彩,是假性商品经济,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民营手工业面向市场,不是假性商品经济,也不能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政治财政色彩,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不为皇室、官僚生产所需产品,与直接劳役自给不符,C项错误;田庄手工业主

要供给田庄内部使用,不为皇室、政府工程提供产品,D项错误。19.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之,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

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了苏州A.人们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产业工人罢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大意:苏州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朝不保夕。有

工作就能活下去,没工作就会死。臣所看到的,一个染坊停止工作会有数千染工流散,一个机房停止工作又会有数千人流散,这些人也都是自食其力的良民啊。由材料中可见一个染坊大约有数千名染工,机房也有数千名织工,这些染工和

织工都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受雇于染坊和机房,这是雇佣关系的体现,表明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提到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在染坊和机房做工的人,他们有工作就能够生存下去,并非流离失所所致,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官员与商人的勾结

,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材料中只提到染坊和机房都有雇佣工,但并未提及他们使用机器,更未提及因使用机器而使工人失业,且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中.国尚无机器生产,故D项不符合题意。20.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学大师

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辗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C.沿街开铺的街市D.地方自治的市镇【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把握住

唐代商业发展状况,即可直接判断能得出正确答案。根据“长安城”,即排除AD两项;C项“沿街开铺的街市”,不符合唐代时期商业发展史实。当时对市场的管理,还是实行比较严格的政策,B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对市场的严格

管理21.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A.浙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B.苏州米价低于其他地区C.江西与湖广之间米粮贸易兴盛D.农作物的种植出现商品化和专业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江西、湖广出

现农作物的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趋势,产量大幅度提高,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无法推测出“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的原因是浙西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也没有反映出各地米价的对比,故B项不符合题意;这一现象反映的是浙西与江西、湖广

之间米粮贸易的兴盛,故C项不符合题意。22.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记江南民谣:“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诗句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的雇佣关系B.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C.江南

农业精耕细作状况D.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解析:材料中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农民种麻采桑,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故B项正确;诗句主要反映江南经济作物的种植,而非粮食作物,与精耕细作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江南经济的区域分工,故D项错误。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

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

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从政治、经济、技术、思想文化方面说明了西欧抢先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A项正确;“启蒙运动”与材料“宗教动力”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揭示

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基础,不是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殖民扩张是伴随新航路开辟而进行,排除D项。故选A项。24.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

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以后英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这说明16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崛起25.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

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时间:1830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至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基本

完成,因而才有题中“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的说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及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26题26分,第27题24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2008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

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在联系是什么?(3)指出材料二中5个自治区的名称。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4)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5)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主

要内容。【答案】(1)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2)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了真正的体现。(3)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意义:这一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

望,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4)状况:实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5)主要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解析】【详解】(1)从“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信息概括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从“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各国民族的共同繁荣”的信息概括目的。(2)材料一主要是说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材料二中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

县”都是少数民族实行自治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证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被落到实处,说明我们的民族关系正如原则一样,是“平等、团结、互助”的。(3)第一小问,材料二中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少数民族实行自治的机

构,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结合所学,目前我国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五大自治区。第二小问,从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作用、对民族关系间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作答。(4)我国在处

理民族关系问题上一直坚持的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这一原则取得了重大成果。解答本问时,可从这一政策的影响方面作答。(5)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27.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

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

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

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美)查尔斯·默

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必

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材料四(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

日夕治丝。——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

点。(4)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答案】(1)主要经济形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

给自足。(2)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的出现;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的出现;理财专家的出现等。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3)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

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4)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或答: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状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

为古代中国。主要经济形式:根据“牛郎织女传说”内容和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它的单位、分工、农产品的用途,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分工方式是男耕女织,农产品的主要用途

是自给自足。【【小问2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宋朝时期的中国。因素主要包括:根据材料二中“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可知,出现汇票;根据“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可知,政府

担保银行票据;根据“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可知,专业经纪人的出现;根据“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可知,批发和零售的形式;根据“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可知,专业经理的出现;理财

专家的出现。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技术上,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经济上,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小问3详解】本题为特点类

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信息:根据材料三中“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及“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可知,市镇经济因为明清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市镇商品生产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新特点:根

据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可知,商业市镇兴起;结合所学白银货币化相关知识可知,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结合所学明清农产品流通的相关知识可知,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结

合所学明清商人群体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区域性商帮出现。【小问4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新现象:根据材料四中“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可知,出现了雇佣关系。状态:结合所

学可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极为缓慢。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