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3(解析版).docx,共(21)页,921.45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903651f2e559b64ea5973ba2016adf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3(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待测组织样液中,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现象最明显的是()A.梨匀浆B.葡萄匀浆C.白萝卜匀浆D.鸡蛋清稀释液【答案】D【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
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梨匀浆、
葡萄匀浆、白萝卜匀浆都富含可溶性还原糖,它们所含蛋白质都较少,而鸡蛋清稀释液富含蛋白质,所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现象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故选D。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C.氨基
酸、核苷酸、丙酮酸D.淀粉、脂肪、胆固醇【答案】D【分析】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糖类物质是由C、H、O组成;脂类物质中脂肪和固醇是由C、H、O组成,磷脂是由C、H、O、N、P组成。【详解】A、胆固醇和脂肪酸的组成元素相同,均是C、H、O,脂肪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A错误;B、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组成是元素是C、H、O,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B错误;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是C、H、O、N,核苷酸
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丙酮酸的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D、淀粉是糖类,脂肪和固醇属于脂质,组成元素均是C、H、O,D正确。故选D。3.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彻底水解的产物不包括(
)A.氨基酸B.胸腺嘧啶C.核糖D.磷酸【答案】B【分析】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RNA。2、DNA与RNA在组成上的差别是:一是五碳糖
不同,二是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的碱基是A、T、G、C,RNA的碱基是A、U、G、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详解】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成分有RNA和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氨基酸、磷酸、核糖、碱基(
A、U、C、G),不包含胸腺嘧啶(T),B正确。故选B。4.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后进入宿主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刺突蛋白的组成元素至少包含C、H、O、NB.刺突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刺突蛋白在病
毒的核糖体中合成D.较高浓度的酒精可破坏刺突蛋白的空间结构【答案】C【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
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
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为C、H、O、N,所以刺突蛋白的组成元素至少包含C、H、O、N,A正确;B、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刺突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刺突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的,C错误
;D、较高浓度的酒精可破坏刺突蛋白的空间结构,使其与宿主细胞的受体不能识别,D正确。故选C。5.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糖、葡萄糖属于单糖B.乳糖、蔗糖属于二糖C.淀粉、糖原属于多糖D.核糖、壳多糖属于六碳糖【答案】D【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详解】A、果糖是五碳糖,葡萄糖是六碳糖,两者都属于单糖,A正确;B、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两者都是二糖,B正确;C、淀粉
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两者都是多糖,C正确;D、核糖属于五碳糖,D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答案】D【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为结合水;绝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流动,为自由水,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活动。
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比较少,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很多无机盐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参与细胞中各种生命活动,当某些无机盐含量过多或过少时,生物体可能出现相应病症。【详解】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有些水还直接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如有氧呼吸,A错误;B、
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形式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而液泡中的水属于自由水,B错误;C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能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
衡,也能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Mg2+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C错误、D正确。故选D。7.在0.5%的蔗糖溶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A.人口腔上皮细胞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D.蛙的红细胞【答案】B【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质壁分
离的原理就是渗透作用。【详解】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也没有原生质层,无法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B、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以及复原现象,B正确;C、洋
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细胞,无中央大液泡,所以不会发生渗透作用失水,也就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D、蛙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也没有原生质层,无法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B。8.如图为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该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包括()A.需要载体蛋白协
助B.需要提供能量C.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D.受温度条件的影响【答案】C【分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气体分子和一些脂溶性的小分子可发生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钾离子出神经细胞和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借助于载体进行顺浓度梯度转运
;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和能量的小分子运输方式一般为主动运输。【详解】图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需要能量和载体,且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故该运输方式特点不包括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其中能量的产生和载体的活性都受温度的影响,C符合
题意。故选C。9.ATP是细胞的能量“货币”,在细胞中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有关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连续脱下3个Pi,释放大量能量B.ATP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提高温度可以加快水解C.ATP和ADP的相
互转化都需要酶参加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答案】C【分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
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有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ATP和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详解】A、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只能脱去一个磷酸,A错误;B、高于
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加快水解,B错误;C、ATP水解需要ATP水解酶的催化,ATP合成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能量是不可逆的,D错误。故选C。10.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天竺葵进行正常光合作用时突
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O2的含量降低B.C3的含量升高C.C5的含量升高D.ATP/ADP比值下降【答案】C【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
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
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
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详解】A、突然停止光照,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氧气降低,A正确;BC、突然停止
光照,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NADPH和ATP生成停止,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短时间内其来源不变,最终导致C3的含量升高,五碳化合物的生成受阻,来源不变,C5的含量降低,B正确,C错误;D、突然停止光照,ATP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D正确。故选C。11.晴朗的夏日,在一株健壮的天竺葵
上部,选择两个位置、大小及生理状况相同的完整叶片并标记,清晨和傍晚各摘取其中的一个叶片,测得干重分别为m、n,m与n的关系是()A.m=nB.m<nC.m>nD.无法确定【答案】B【分析】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详解】植物
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清晨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故清晨叶片的干重低于傍晚叶片的干重,即m<n。故选B。12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B.有丝分裂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C.分裂间期完成后DNA含量加倍D.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
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比分裂期长。【详解】A、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A正确;B、有丝分裂可分为连续的四个
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B正确;C、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分裂间期完成后DNA含量加倍,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D。13.下图为某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阶段的3个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A.甲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甲乙丙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各不相同C.乙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开D.丙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独立的染色体【答案】B【分析】分析图甲: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丙: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由图丙减数分裂后期细胞均等分裂,因此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图甲为减数分裂II后期,因此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A错误;B、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从图中可以观察到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乙细胞为有丝分裂,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为减数分裂I后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C、同源染
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一对染色体,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随着着丝粒分裂而分离,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非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离,C错误;D、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正在发
生的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故选B。1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B.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C.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D.细
胞分化仅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答案】C【分析】1、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
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B、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停止
分裂,B错误;C、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C正确;D、细胞分化是历经了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不仅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D错误。故选C。15.有一个小麦品种能抵抗霜冻(A),但易感锈病。另一小麦品种能抵抗锈病(B),但不能经受霜冻。这两纯合品
种小麦杂交,F2中既能抵抗霜冻又能抵抗锈病的小麦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A.1/16B.1/9C.1/3D.1/4【答案】B【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两纯合小麦杂交,F1为双杂合子(AaBb),F1自交得F2,F1的配子共有16种组合,产生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其中既能抵抗霜冻又能抵抗锈病的小麦(A-B-)占后代总数的9/16,能稳
定遗传的纯合子(AABB)占后代总数的1/16,在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中占1/9。故选B。16.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表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杂交组合后代性状红花Ax白花B全部
为红花二红花C×红花D红花:白花=3:1A.红花A的基因型为RrB.红花为显性性状C.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答案】B【分析】分析题表可知: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
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二的亲本都为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由此可知,A为RR,B为rr,C为Rr,D为Rr。【详解】A、分析题表可知: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二的亲本都为
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由此可知,A为RR,A错误;B、分析题表可知: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B正确;C、分析题表可知: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
,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二的亲本都为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由此可知,A为RR,B为rr,C为Rr,D为Rr,故C和D的基因型相同,C错误;D、分析题表可知: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
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二的亲本都为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由此可知,A为RR,B为rr,D错误。故选B。17.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能发生“转化”的一组是()A.把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B.把活的R型菌注射到小鼠体
内C.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D.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答案】D【分析】由肺炎链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
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A、把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细菌能直接繁殖,但不发生“转化”,A错误;B、把活的R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细菌能直接繁殖,但不发生“转化”,B错误;C、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细菌不能
繁殖,也不发生“转化”,C错误;D、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S型菌体内的“转化因子”(DNA)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正确。故选D。18.tRNA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tRNA功能的叙述错
误的是()A.储存遗传信息B.结合氨基酸C.转运氨基酸D.识别密码子【答案】A【分析】RNA分为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此外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详解】A、储存遗传信息的是D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及DNA病毒)或RNA(RNA病毒),A错误;B、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tRNA可结合氨基酸,B正确;C、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并将氨基酸置于相应的位置,C正确;D、tRNA能通过其上的
反密码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识别密码子,进而可将氨基酸置于相应的位置,D正确。故选A。19.下列关于基因表达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
性状C.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答案】D【分析】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包括: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过程。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详解】A、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其一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
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B、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其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此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
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D错误。故选D。20.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了基因突变B.能够无限增殖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D.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答案】C【分析】癌细胞的特
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扩散转移。【详解】A、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
增殖,B正确;CD、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于分散和转移,C错误,D正确。故选C。2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是一套非同源染色体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C.三倍体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D
.六倍体产生的配子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答案】B【分析】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详解】A、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故一个染色体组是一套非同源
染色体,A正确;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产生的配子种含有2个染色体组,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三倍体,C正确;D、六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
色体组,其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B。22.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A.①B.④C.①③D.②④【答案】A【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
)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
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①双亲正常,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定不是伴性遗传,①正确;②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②错误;③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
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③错误;④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④错误。故选A。2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
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突变与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
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C、突变与基因重组等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A。24.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倍体育种可以提高产量B.杂交育种较简便,但一般耗时长C.
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D.诱变育种可获得新基因,且突变率较高【答案】D【详解】多倍体育种能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A正确。杂交育种较简便,但一般耗时长,B正确。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获得新基因,但突变率较低,D错误。25.某种观赏
植物的花色与叶形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红花窄叶植株与白花阔叶植株杂交,F1全为红花阔叶,F1自交,在F2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9:3:3:1。则F2中红花阔叶的基因型有()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D【分析】在F2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9
:3:3:1,符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结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双显性中基因型有4种。【详解】F1全为红花阔叶,F1自交,在F2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9:3:3:1,说明两对基
因在两对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F2中红花阔叶的基因型是A_B_,基因型为2×2=4种,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0分)26.(9分)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
,请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的②表示_____,它是组成该结构的_____。③表示_____,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依据是_____。(2)在低温下,结构②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②结构特点是_
____。(3)在物质通过该结构,③起作用的是上图的_____(填“a”或“b”)方式。(4)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①]_____有关。(5)若该膜是线粒体内膜,那么③可能是_____;若该膜是类囊体膜,则最能体现该膜的功能的是膜上有吸收光能的色
素。用纸层析法提取出来的四种色素在滤纸上从上到下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的色素分别是_____。【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蛋白质细胞膜外侧有糖蛋白(2)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b(4)糖蛋白(5)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胡萝卜素、叶绿
素a【分析】据图分析:①为糖蛋白,②为磷脂双分子层,③为蛋白质;a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为主动运输。【详解】(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
、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图中的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是组成该结构的基本支架。③表示蛋白质,细胞膜的外侧有糖蛋白,内侧无,据此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面和外侧面。(2)在低温下,结构②磷脂双分子层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②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特点是
具有流动性。(3)由图可知,a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b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因此在物质通过该结构时,③(蛋白质)起作用的是上图的b方式。(4)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①(糖蛋白)有关。(5)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该膜是线粒体内膜,那么③可能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
酶,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实验中,四种色素在滤纸上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27.(8分)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下
图表示葡萄糖在细胞中被利用的过程,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ATP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填细胞呼吸类型),该过程包括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2)人体剧烈运动后会因一种物质的大量积累而导致肌肉酸胀乏力,该物
质是________,其产生的场所是肌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3)水淹麦田,小麦会出现烂根现象,主要是因为小麦根细胞缺乏_____________,丙酮酸分解产生了_____________对小麦根系造成伤害。
(4)为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O2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给酵母菌提供18O2。18O2在线粒体的_____________(填场所)参与反应,生成化合物______________,18О转移到该化合物中。【答案】(1)有氧呼吸①②(2)乳酸细
胞质基质(3)氧气酒精(4)线粒体内膜H2O(水)【分析】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1)人体内ATP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有氧呼吸,
包括图中过程①(第一阶段)和过程②(第二、三阶段)。(2)剧烈运动导致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肌肉酸胀乏力,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3)烂根的原因是根细胞缺乏氧气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小麦根系造成了伤害。(4)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物是水。
28.(8分)如图为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相应的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细胞中,由结构⑧参与构成的结构有______(填图中序号),它们共同构成该细胞的________系统。(2)该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共有的
结构有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3)将该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会出现先皱缩后逐渐恢复并膨胀的现象,该过程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功能具有__
______________性密切相关。(4)若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其分泌的激素为________,与该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答案】(1)①③④⑥⑦生物膜(2)②④③(3)一定的流动性选择透过(4)胰岛素②③⑥⑦【分析】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等构成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详解】(1)图中⑧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离不开此结构,参与构成的图中结构有[①]
核膜、[③]高尔基体、[④]细胞膜、[⑥]内质网、[⑦]线粒体,它们共同构成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该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共有的结构有[②]核糖体和[④]细胞膜。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③]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
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3)细胞皱缩,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之后逐渐恢复是因为细胞吸收了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吸水,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4)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
为胰岛素,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②③⑥⑦。29.(10分)下列图表示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和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1)①过程发生的时
间主要是在_________期,场所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2)X链碱基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Y链碱基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3)镰状细
胞贫血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_性遗传病,从根本上说,该病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Ⅱ6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要保证Ⅱ9的子代不患此病,
从理论上说,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分裂前的间细胞核(2)CATGUA(3)常隐基因突变(4)Bb1/8BB【分析】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直接病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根本病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1
)①过程表示DNA复制,主要发生在间期,包括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控制血红蛋白形成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故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2)分析题图可知,正常的局部序列为CTT//GAA,异常的序列为X//GT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X链的碱
基序列为CAT。分析正常血红蛋白的表达过程可知,CTT所在的DNA链为转录的模板,故X链为转录的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Y链碱基序列为GUA。(3)结合遗传系谱图分析,图中I3、I4正常,他们的女儿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4表现正常,故控制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镰状细胞贫血发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即发生基因突变。(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显示Ⅱ6和Ⅱ7的儿子患病(bb),说明Ⅱ6和Ⅱ7的基因型都是Bb,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1/4×
1/2=1/8。Ⅱ9的基因型为bb,要保证其后代不患病,则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不含b基因,因此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BB。30.(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等人从活的S型茵中抽提D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等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放入培养液中进行悬
浮培养。实验结果证明,只有DNA组能够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材料二: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中,以五边形纸片代表五碳糖,以圆形纸片代表磷酸基团,以长方形纸片代表含氮碱基,用订书针作为连接物。制作一个含1
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离体细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主要应用了哪些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五边形代表的五碳糖是_______(填“脱氧核糖”或“核
糖”),长方形代表的碱基有___________种。(3)制作的DNA分子模型中,基本骨架是由__________交替连接形成的,两条链上配对碱基之间的连接物代表_____________键,碱基对位于双
链的______________(填“外侧”或“内侧”)。(4)若某同学制作的DNA分子模型的一条链中代表A的纸片3张、代表T的纸片4张,则该DNA分子模型中代表G的纸片有______________张。【答案】(1)把DNA和蛋
白质等分开研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细菌培养和分离技术(2)脱氧核糖4(3)脱氧核糖和磷酸氢内侧(4)3【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
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1)探究D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等物质谁是遗传物质,则需要把DNA和蛋白质等分开研究,这是实验的关键。本实验需要用分离和提纯技术将物质分开,需要培养细菌,所以该实验用到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细菌培养和分离技术。(2)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
氧核糖,碱基有四种分别是A、T、G、C。(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DNA的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碱基对位于双螺旋的内侧。(4)DNA分子有10个碱基对,则一条链中A、T之和为7,则G、C之和为3,则DNA双链中G=C=3个。31.(7分)茶尺蠖(茶尺蛾的幼虫)是
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请回答问题:(1)E病毒对茶尺蠖具有较高的致病力。研究E病毒对生活在甲、乙两个不同地域茶尺蠖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对甲、乙两地茶尺蛾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如图2。①据图1分析,
_____地的茶尺蠖对E病毒更敏感。②图2显示,两地茶尺蛾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由于长期_____隔离导致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别,使得甲、乙两地茶尺蛾颜色深浅和_____存在差异。(2)基于上述研究,推测甲、乙两地茶尺蛾
为两个物种。为验证推测,将甲、乙两地的茶尺蛾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注:羽化是指由蛹发育为成虫的过程①据表可知,与组合一、组合二相比,组合三受精卵数量、卵孵化率均_____;茶尺蠖以茶树的叶为食,且食量较大,组合三中幼虫到化蛹的时间短,使蛹的重量_____,羽化率低,最终导致F1个体数量
下降,且出现畸形。②组合三中F1雌雄比例失调,羽化时间不同步,难以配对,不能产生F2,说明两地茶尺蛾出现了_____。③上述分析结果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推测。【答案】(1)甲地理体型大小(2)显著降低减轻生殖隔离支持【分析】生殖隔离指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
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①从图1看出,甲地死亡率比乙地高,所以甲地的茶尺蠖对E病毒更敏感。②由于甲乙两种处于两个不同的地域,二者存在地理隔离,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所以导致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别,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茶尺蛾颜色深浅
和大小不同。(2)①从表格中看出,组合三受精卵数量、卵孵化率均显著降低;组合三中幼虫到化蛹的时间短,所以蛹的重量减轻。②F1雌雄比例失调,羽化时间不同步,难以配对,不能产生F2,因此出现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③由于两个物种出现了生殖隔离,所以支持甲、乙两地茶尺蛾为两个物种的推论。【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题干进行作答。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