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2.87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8d50274e1469ec981c270b1dde0c35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嘉陵一中高一上期10月月考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单选题部分总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于()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极高压、极高
温环境下的核聚变反应,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D符合题意;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属于太阳大气,环境条件不能产生核聚变反应,不是太阳的能量来源地,排除ABC。故选D。2.地球上的很多自然地理现象都和太阳有关,以下哪种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
)A.磁暴B.极光C.雨雪天气D.日冕物质抛射【答案】C【解析】【详解】雨雪天气是对流层大气中发生天气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C正确;太阳活动强烈时,容易对地球带来影响,如磁暴、极光,日冕物质抛射属于日冕层发生的太阳活动,ABD错误。故选C。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中最
低的一级是()A.地月系B.可观测宇宙C.银河系D.太阳系4.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答案】3.A4.B的【解析】【3题详解】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其中最低一级的是地月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读图可
知,M天体是地球轨道内侧的行星,因此可能是水星或金星,B正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A错误;木星、火星、土星是地球轨道外侧的行星,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24年6月2日6时23分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6月3日,月表取样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石头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下图分别示意月球背面与月球正面。完成下面小题。5.对“嫦
娥六号”与地面间通信干扰最大的是()A.日冕物质抛射B.云雾C.太阳辐射D.流星6.与正面相比,月球背面()A.在地球上可以看见B.地形更加崎岖C.受地球引力影响大D.不被太阳照射7.“石头版”五星红旗需克服的月球恶劣环境条件主要是()A.风沙天气
肆虐B.流水侵蚀强烈C.大气压强过大D.昼夜温差巨大【答案】5.A6.B7.D【解析】【5题详解】“嫦娥六号”主要通过无线电短波与地面通信,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其发生时发出大量带电粒子流,会影
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嫦娥六号”与地面间通信,A正确;云雾、太阳辐射不会发出带电粒子流,因此也不会对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影响,BC错;流星是一种天文现象,不会对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影响,D错。故选A。【6题详解】据图可知,月球正面地势较为平坦,月球背面多环形坑,地形更加崎岖,
B正确。分析可知,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公转周期保持一致,使得地球上始终只能看到月球近地一侧,即月球正面,A错误;月球正面受到的地球引力较大,月球背面受到的地球引力较小,C错误;当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背面可被太阳照射到,D错误。故选B。【7题详解】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气温较高,夜晚没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巨大,D正确。月球表面没有长期稳定存在的液态水,无流水侵蚀,B错误。月球无大气层,因此也没有大气运动,也就是没有风,A错误;月球无大气层,无大气压强,C错误。
故选D。【点睛】月亮自转和公转周期是一样,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生物及其对应的地质时代正确的是()A.珊瑚—古生代B.海绵—中生代C.藻类—新生代D.三叶虫—古生代9.图
示生物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B.海生脊椎动物C.两栖类D.爬行类动物【答案】8.D9.A【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生物为三叶虫,是地球表面出现最早的甲壳动物,是早古生代的代表性动物,D正确,
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古生代,A正确,BCD错误。故选A。的,在【点睛】三叶虫是一类已经灭绝了的节肢动物,全身明显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
等的三片——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三叶虫在2.5亿~2.7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突然灭绝,一般认为,三叶虫的灭绝可能与海洋环境的突然变化有关。三叶虫化石发现于世界各地,是划分古生代寒武纪地层的重要化石,也是古生代地层中最
为常见的化石之一。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82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随后,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如下图)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11.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特殊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量和体积小B.日地距离适中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D
.自身不发光【答案】10.D11.B【解析】【10题详解】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属于地球所在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由于地球不属于河外星系,所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也不属于河
外星系,D符合题意。故选D。【11题详解】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特殊行星,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与其相关的自身原因有:日地距离是中国,地球表面形成了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了适宜人类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A错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自身都不发光,所以这是地球普通性的表现,不是地球特殊性的成因,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为: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空间。自
身条件为: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12.岩石圈包括()A.地壳和软流层以上B.地壳上部C.地幔全部D.软流层【答案】A【解析】【详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也就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据科学家考证,辽宁北票发掘的“辽宁古果”的果枝化石(如图),生
存年代为距今1.45亿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据此完成“辽宁古果”的果枝化石最可能形成于()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前寒武纪【答案】B【解析】【详解】题意表明,辽宁北票发掘的“辽宁古果”的果枝化石,生存年代为距今1.45亿年,应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
6600万年),B正确;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排除A;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排除C;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至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期,排除D。故本题选B。14.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
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是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源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太阳源源不断地以太阳辐射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部分到达地球表面,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成为二者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通过生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生物生存提供所需能量,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地球上火山爆发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与太
阳辐射无关,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5.古生代某一时期,地球陆地上遍布着大面积的“森林”。构成“森林”的植物大部分是()A.海生藻类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答案】D【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海生藻类分布于海洋中,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B错误;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C错误。故选D。16.地壳的平均厚度是()A.7千米B.
17千米C.35千米D.65千米【答案】B【解析】【详解】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平均厚度大于海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M天体可能是()A.水星B.火星C.木星D.土星18.图示箭头
体现了行星的()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同质性【答案】17.A18.B【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太阳与地球轨道之间有两个行星轨道,分别应是水星和金星,因此图中天体M可能是水星,C正确;火星、木星和土星都是位于地球轨道外
侧的行星,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图中箭头表示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其中M和地球轨道上方向一致,因此箭头显示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具有同向性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系是一个以太
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的共同特征。19.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
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答案
】D【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面,即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地壳―
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2年6月26日,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图左)。这是北美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几近完好无损的猛犸象木乃伊,令所有专家都激动不已。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20.研究表明,猛犸象(图右)毛皮和脂肪层很厚。推测其生存时期的气候条件()A.寒冷B.炎热C.干旱D.温暖21.猛犸象繁盛时期()A.裸子植物繁盛B.海洋蓝藻开始出现C.被子植物繁盛D.陆地低等植物出现22.在发现猛犸象木乃伊的地层中,科考人员还可能发现()A.三叶虫化石B.可开采的
铁矿C.恐龙化石D.哺乳动物化石【答案】20.A21.C22.D【解析】【20题详解】根据材料“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加拿大纬度高,毛皮和脂肪层具有御寒的功能,毛皮和脂肪层很厚,意
味当时气候寒冷。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结合地质年代表,猛犸象繁盛时期为第四纪,第四纪所在的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C正确;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海洋蓝藻出现在元古宙,B错误;陆地低等植物出现在
古生代,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结合地质年代表,猛犸象繁盛时期为第四纪,为新生代,因此,哺乳动物化石较多
,D正确;三叶虫化石在古生代地层,A错误;可开采的铁矿在前寒武纪地层中,B错误;恐龙化石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地层中,C错误;故选D。【点睛】地质时期生物的演化发展简史大概是:原始的蓝细菌、藻类—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动物群
—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命爆发,三叶虫等原始节肢动物繁盛—半索动物出现,鱼类出现,腔肠动物繁盛,海洋节肢动物开始衰落,头足类、腕足类出现—泥盆纪植物登陆,之后节肢动物登陆,鱼类登陆—两栖动物及原始爬行动物出现—爬行动物繁盛,海洋中鱼类繁盛,陆地
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繁盛,菊石繁盛,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绝灭,爬行动物衰落,菊石绝灭,裸子植物衰落,原始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人类出现。23.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海里的游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
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D.左右摇晃【答案】C【解析】【详解】当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的人、海里的游鱼都会先感到上下颠簸。由于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所以海里的游鱼不会感到左右摇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震发生时产生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其中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通过固态;在相同的介质中,纵波的速度均大于横波。24.下列有关生物演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一裸子植物一海生藻类
一被子植物B.海洋无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C.脊椎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一爬行动物D海生藻类一蕨类植物一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答案】D【解析】【详解】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先后出现动物发展的初
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等)、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恐龙等)、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后出现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蕨类植物等)、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由此判断,按老到新的年代顺序应是海生藻类一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海洋无脊椎动
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ABC错误,D正确。故选D。北京时间2023年4月22日凌晨2点,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SOHO卫星)监测到一次伴随M1.7级太阳耀斑的全晕日冕物质抛射(简称CME),并引发了
持续12小时大地磁暴,这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以来最强的大地磁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依次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A.光球层色球层B.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光球层D.色球层辐射区26.此次太阳活
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还有()A.欧洲、北美的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B.太阳辐射增强,促进植物光合作用C.地球磁场受到扰动,无线电信号中断D.大气运动受干扰,太阳风增强【答案】25.B26.A【解析】【25题详解】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这三层上的太阳活动依次为太阳黑
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结合材料“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SOHO卫星)监测到一次伴随M1.7级太阳耀斑的全晕日冕物质抛射(简称CME)”,出现了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太阳活动,依次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和日冕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26题详解】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出现最强的大地磁暴,除此之外,耀斑、太阳风还引起欧洲、北美的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A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增强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出现
“磁暴”现象,而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因此无线电信号中断不是地球磁场受到扰动导致的,C错误;大气的运动与太阳辐射有关,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
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图为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
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图中①圈层()A.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B.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C.是由氮气和氧气等组成的复杂系统D.陆地厚度较大、海洋较小28.能正确表示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圈层关系的是()A.B.C.
D.【答案】27.A28.C【解析】【27题详解】据图可知,①圈层为大气圈,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A正确,C错误。大气圈不规则,B错误。地壳的厚度在陆地较大、海洋较小,大气圈不具有该特点,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大气圈、②是水圈、③是生物圈、④是岩石圈。③圈层(生物圈)涉及到①圈层(大气圈)的下部、②圈层(水圈)的全部和④圈层(岩石圈)上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很薄的一个圈层,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
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9.火山熔岩阻塞河道,形成了五个相连的堰塞湖,因其形如串珠,故得名五大连池.如图,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
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题。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①圈层是地壳、②圈层是地幔,③圈层是外核,④圈层是
内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对应的是②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30.枫树湾距离丹东12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秋季,其独特的枫叶景观,灿烂似锦,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生物圈【答案】D【解析】【详解】题意表明,枫树湾森林覆盖率达97%,森林可以通过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属于生物圈,故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生物圈,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31.太阳能路灯:依靠太阳能工作,只要有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太阳能路灯就能工作。因其不污染环境,而被称为绿色环保产品。下列关于太阳
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量来自于太阳表面的核聚变反应B.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C.太阳辐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D.太阳辐射强的地方气温一定比较高【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辐射能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选C。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有关
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太阳辐射是()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
能量来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3.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增加上海市的旅游资源数量C.减少煤炭、石油的使用量D.减少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干扰【答案】32.C
33.C【解析】【32题详解】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①正确;太阳活动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②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正确;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来自于地球内部,和太阳辐射无关,④不符合题意。C正确,排除ABD。故选C。【33题详
解】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太阳能的使用量,减少煤炭、石油的使用量,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减轻环境污染,C正确;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利用,并没有减少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错。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并非为了发
展旅游业,所以与增加上海市旅游资源数量关系不大,B错。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故选C。【点睛】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太阳源源不断地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出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大气层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单位:小时),它与白昼长度、云量和地形等条件有关。如下图为我国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34.我国年日照时数()A.南方多,北方少B.东部多,西部少C.西北多,东南少D.高原多,盆地少35.成
都与上海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势C.昼长D.云量【答案】34.C35.D【解析】【34题详解】由图可知:我国年日照时数北方多,南方少,A错误;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且结合图可知,年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西北多,东南少,因此C正确,B错误;不同区域的
高原与盆地无法比较,如塔里木盆地日照时数较多,四川盆地日照时数较少,D错误。故选C。【35题详解】成都与上海两地纬度接近,昼长也接近,因此A、C错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都相对比较低平,B错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容易
扩散,云量大,阴雨天气多,成为全国年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D正确。故选D。【点睛】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高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纬度较低;污染轻,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第II卷(
非选择题)二、综合题(两道大题每空1.5分,共计30分)3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属于_____(天体类型)。(2)图中C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__,D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
___。(3)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它与其他七颗行星在绕日公转时具有____性、____性、____性。(4)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____行星。(5)图中虚线是哈雷彗星
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它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____年。(6)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其它原因有大气层的保护,地球运动速度适当等。(7)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星和____星轨道之间
。【答案】(1)①.太阳②.恒星(2)①.地球②.火星(3)①.同向性②.共面性③.近圆形(4)巨(5)2062(6)日地距离适中(7)①.火星②.木星【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主要考查天体与天体系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方面的知识,难度较小,主要是以识记性的内容为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材料进行分析即可,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可知该图为“
太阳系示意图”,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C行星位于八大行星公转轨道,由内向外第三个轨道上,根据八大行星由内向外“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
王星和海王星”的排列顺序,可知C为地球;D天体位于由内向外第四个轨道为火星。【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时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形,三大运动特征。【小问4详解】E在第五轨道上,根据八大行星由内向外“水星、金星、地球、火
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排列顺序,可知E为木星,属于巨行星。【小问5详解】据材料可知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它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是76年后,为2062年。【小问6详解】据图可知地球位于由内向外第三个轨道上,离太阳既不是很近,
也不是很远,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适中,从而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适中,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小问7详解】据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DE之间,根据八大行星由内向外“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排列顺序,可知D为火星,E为木星。37.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
指出图中A、B各代表的地震波:A____,B____。(2)描述在2900千米处,A波和B波发生的变化。A波____,B波____。从而发现了D____(界面)为不连续面。(3)C面以上为____,C面和D面之为____,D面以下为____。【答案
】(1)①.横波②.纵波(2)①.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②.速度突然下降③.古登堡面(3)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解析】【分析】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A波传播速度较慢,为横波;B波传播速度较快,为纵波。【小问2详解】图中显示,在2900千米处,A波突然消失,B波速度突然下降,说明该界面上下介质不同,从而发现了D界面(
古登堡界面)为不连续面。【小问3详解】C面为莫霍界面,C面以上为地壳;D面为古登堡面,C面和D面之间为地幔;D面以下为地核。【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