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河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1.195 M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山河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山河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山河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山河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22)页,1.19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86105ccc03d032aa1ec4fb53b251b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河联盟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物质不属于天体的是()A.发射升空的人造卫星B.星云

C.陨石D.行星际物质【答案】C【解析】【详解】宇宙中的恒星、星团、星云、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以及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等通称天体。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一

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天体的某一部分,如果是则不是天体。发射升空的人造卫星属于卫星的一种,属于人工天体,A不符合题意;星云是宇宙中物质的

基本存在形式,属于天体,B不符合题意;陨石已经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C符合题意;行星际物质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属于天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夜观天象,夜空中绝大部分是恒星,我们肉眼感觉不到它们运动的原因()A.太阳光照差异B.自身发

光变化C.地球大气影响D.距地球非常遥远【答案】D【解析】【详解】夜观天象,夜空中绝大部分是恒星,所有的恒星都在高速运动,由于所有的恒星都离我们地球非常遥远,恒星在一年里运动的距离比起恒星和地球的距离来显得极其微小,所以在地球上不容易观察出其运动,因此我们肉眼感觉不到恒星运动的

原因是距地球非常遥远,D符合题意;太阳光照差异、自身发光变化、地球大气影响,与我们肉眼感觉不到恒星运动无关,排除A、B、C。故选D。这是在广西野外考察拍下的照片,所谓“鬼斧神工筑溶洞,钟乳倒立显奇功。石笋石柱齐捧场,万千姿态尽其中。”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侵入岩B.

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4.关于洞内钟乳石形成主要外力作用,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流水沉积—风力侵蚀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图中显示,当地拍摄的洞中有钟乳石、石笋、石柱,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

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为主)分布区,因此图中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C符合题意;按成因分类,石灰岩不属于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排除A、B、D。故选C。【4题详解】钟乳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

成的石钟乳形态碳酸钙沉淀物。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被溶解的碳酸氢钙又变成固体岩石,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钟乳石,因此洞内钟乳石形成主要外力作用是

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B正确;洞内钟乳石形成与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无关,因此A、C、D错误。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

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5.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A.保护

植被B.减缓坡度C.节约耕地D.缩短距离【答案】B【解析】【详解】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在相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公路长度,降低公路的平均坡度,因此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为了减缓坡度,B

符合题意;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延长了公路长度,占用的土地更多,因此不是为了保护植被、节约耕地和缩短距离,排除A、C、D。故选B。6.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地质时期是()A.新生代前期B.中生代末期C.古生

代末期D.太古代末期【答案】C【解析】【详解】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低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C符合题意;新生低前期和太古代末期不是生物物种大灭绝时期,且太古代末期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还没有产生,排除A、D;中生代末期,恐龙和50%以上的无

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这个地质时期不是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时期,排除B。故选C。7.下列气候区,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A.热带雨林B.热带沙漠C.温带大陆性D.寒带苔原【答案】A【解析】【详解】从干燥的

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和生物风化逐渐增强,风化壳(风化产物残留原地)逐渐加厚,因此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区,A符合题意;热带沙漠、温

带大陆性、寒带苔原等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植被生产力较小,导致化学和生物风化较弱,因而风化壳较薄,排除B、C、D。故选A。下图为钱塘江水系示意图,总自然落差1240米。“一江清水送杭城,一艘游轮到衢州”,2020年5

月16日,杭衢钱塘江诗路之旅成功首航。游轮从杭州滨江站启航,沿钱塘江上溯衢州。完成下面小题8.影响沿途所见自然地理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河流C.地形D.植被9.“一江清水送杭城”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

性10.该航道开通产生有利影响是()A.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大宗货物运输B.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就业C.有利于衢州市人口向外迁移D.缓解杭州市人口生态环境压力【答案】8.C9.A10.B【解析】【8题详解】钱塘江沿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从

气候类型和整体特征来看,沿途气候相似,不是影响沿途所见自然地理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排除A;沿途为同一条河流,虽然水文特征在不同河段有差异,但对沿途自然地理景观差异影响不大,不是影响沿途所见自然地理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钱塘江水系总自然落差124

0米,钱塘江沿岸不同河段地形起伏差异较大,使得沿途自然地理景观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地形是影响沿途所见自然地理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C符合题意;沿途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从整体上沿途植被类型差异不大,因此植被不是影响沿途所见自然地理景观差异的主

导因素,排除D。故选C。【9题详解】“一江清水送杭城”反映了河流上、下游地区相互联系组成有机整体,上游植被保护和恢复良好,水土流失减弱,则下游的河流含沙量小,水源清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A符合题

意;“一江清水送杭城”并不能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区域性、开放性,排除B、C、D。故选A。【10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2020年5月16日,杭衢钱塘江诗路之旅成功首航,游轮从杭州滨江站启航,沿钱塘江上溯衢州。由此可知,该航道属于旅游线

路,它的开通能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沿途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当地就业,B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该航道属于旅游线路,不是货运线路,不会促进大宗货物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排除A;该航道的开通能带动沿线地区旅游

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减小衢州市人口向外迁移的“推力”,增加“拉力”,排除C;该航道开通不会减少杭州市的人口总量,因此对缓解杭州市人口生态环境压力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B。【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

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读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对流层大气增温直接能量来源()A.①B.

②C.③D.④12.日落时漫天红霞的成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反射B.折射C.散射D.吸收13.地面有新雪,会导致()A.①减弱,④增强B.②减弱,③增强C.①增强,④减弱D.③增强,④减弱【答案】11.D

12.C13.C【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其中①、②属于短波辐射,③、④属于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吸收短波辐射的能力弱,但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强,因此对流层大气增温直接能量来源不是太阳辐射,排除①、②,即排除

A、B;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向外辐射的能量,是大气损失的能量,因此③不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直接能量来源,排除C;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地面向外辐射过程中,会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物质强烈吸收而使得大气增温,因此④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直接能量来源,D符合题意。故选D。【12题详解】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

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根据散射定律,日落时太阳光线从地平线附近射来,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掉,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日落时我

们看到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因此日落时经常出现漫天红霞,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的结果,C符合题意;反射、折射、吸收与日落时漫天红霞的成因无关,排除A、B、D。故选C。【1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太

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有新雪,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可达84~95%,因此会导致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强,即①增强;新雪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即②不变;新雪会使得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小,地面获得的能量减少

,从而导致地面辐射减少,即④减弱;新雪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能量减弱,则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减弱,即③减弱。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具有选择性。臭

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2)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如一般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3)散射:如白天、黎明、黄昏明亮的天空;晴天天空呈蔚蓝色。读“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

(单位:百帕)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15.就气压状况而言,甲属于()A.气旋B.反气旋C.低气压D.高气压16.图中锋线附近锋面类型及可能出现降水的区域是()A.冷锋、③B.冷锋、④C.暖锋、③D.暖锋、④【答

案】14.C15.C16.D【解析】【14题详解】在等压线分布图中,风速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图中四地中,③地等压线最为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为风的原动力,因此③地风速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闭合,气压由四周向中

心递减,且在等压线弯曲程度较大的区域产生了锋线,因此就气压状况而言,甲属于低气压系统,C正确,D错误;气旋和反气旋是就气流状况而言的天气系统,应气流状况而言,甲应为气旋天气系统,A、B错误。故选C。【16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锋线附近低压槽由低气压中心向偏东方向延伸,形成的

锋面类型应为暖锋,或根据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的旋转方向(顺时针)判断,该锋面由北向南移动,而南半球北面为暖气团、南面为冷气团,因此该锋面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应为暖锋,排除A、B;锋面雨往往是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凝结成云致雨,因此暖锋雨往往出现在锋前,根据图中暖锋移

动方向(自北向南),图中③位于锋线后侧、④位于锋线之前,因此可能出现降水的区域是④,排除C,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锋面气旋中,由气压中心向偏西方向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冷锋,由气压中心向偏东方向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暖锋,南北半球锋面类型相同,但移动方向相反。锋面气旋中的

雨区,在北半球一般出现在锋线北侧,在南半球一般出现在锋线南侧。野外进行登岛求生训练,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左图为获得集水装置示意图,右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水汽输送、径流B.

蒸发、下渗、水汽输送、径流C.蒸发、降水、径流D.蒸腾、蒸发、水汽输送、径流18.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A.2点前后B.6点前后C.14点前后D.18点前后19.目前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

因是()A.效率低B.破坏环境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答案】17.C18.C19.A【解析】【17题详解】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液态海水变为水汽,体现了水循环的蒸发环节;塑料薄膜上的水滴凝结下落,体现了水循环的降水环节;凝结的水滴汇集到集水器,

体现了水循环的径流环节,因此C符合题意;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排除A;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没有体现下渗和水汽输送环节,排除B;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没有体现蒸腾和水汽输送环节,排除

D。故选C。【18题详解】该集水装置获取淡水主要依靠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差,气温差越大,蒸发和凝结的水越高,获得的淡水越多,因此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应是膜上和膜下气温差最大时。读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可知,在2点前后、6点前后、14点前后、18点

前后四个时间段中,14点前后膜下和膜上气温差异最大,因此这个时段是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图示获取淡水的集水装置是在野外进行登岛求生训练时所用获取淡水的方式,如果大规模使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获取淡水,受时间变

化、天气变化影响大,产量有限,时效性差,因此目前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效率低,A符合题意;图示获取淡水的集水装置利用自然原理,对环境破坏影响不大,排除B;图示获取淡水的集水装置利用材料简单,成本不高,排除C;图示获取淡水的集水装置原理

简单,不存在技术不成熟问题,排除D。故选A。【点睛】水循环环节及类型:水循环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根据水循环发生领域不同,分为海洋循环、陆地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下列各

题20.根据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地形条件好D.气候适宜21.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A.向西扩展B.向北扩展C.向南扩展D.向东扩展【答案】20.B21.D【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图示城市主要分布于河流和交通干线交汇处,为交

通枢纽地,故交通便利。故答案选B项。【21题详解】本题考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根据图示由于受京珠高速公路经过的影响,故判断该城市市区可能逐渐向靠近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沿线发展,由此判断向东发展,故答案选D。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完

成下面小题。22.从经济效益上看,最适宜布局钢铁工业基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23.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北风B.西南风C.南风D.东风【答案】22.C23.D【解析】【22题详解】从经济效益上看,图中③地临近铁矿,铁矿原料的运输成本较低,③地临近铁路和公

路,交通便利,便于运输能源和产品,运输成本相对较低,③地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因此经济效益较好,③地是最适宜布局钢铁工业基地的地点,C符合题意;与③地相比,①地远离铁路和铁矿,运输成本较高,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不是最适宜布局钢铁工业基地的地点,排除A;与③地相比,②地远离铁矿,原料

运输成本较高,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不是最适宜布局钢铁工业基地的地点,排除B;与③地相比,④地位于城市中心,地价昂贵,建设成本高,且离铁路和铁矿较远,运输成本较高,导致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不是最适宜布局钢铁工业基地的地点,排除D。故选C。【23题详解】图中显示,该城市的工业区位于西南郊区和

西部郊区,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西南郊区和西部郊区应位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如果当地的主导风向为北风,②地工业区的大气污染物对西侧部分居住区有一定污染,题意表明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因此当地主导风为北风

的可能性不是最大的,A不符合题意;如果当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而③地和②地工业区位于城市居住区的上风向,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污染严重,题意表当地功能区布局合理,因此当地主导风为西南风的可能性不大,B不符合题意;如果当地的主导风向为南风,而③地工业区位于城市居住区的上风向,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污染严重

,题意表当地功能区布局合理,因此当地主导风为南风的可能性不大,C不符合题意;如果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风,则③地和②地工业区位于城市居住区的下风向,或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影响最小,工业区布局最合理,因此当地主导风为东风的可能性最大,D符

合题意。故选D。【点睛】从环境角度来看,城市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市外缘;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下面表格为2011年世界各大洲城市化水平(%),完成下面小题24.城市化主要动力()A.城市人

口数量增加B.社会经济发展C.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劳动力就业率提高25.与其他大洲相比,2011年拉丁美洲这种城市化特征称为()A.滞后城市化B.虚假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逆城市化【答案】24.B25.B【解析】【24题详解】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

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促使城市化不断发展,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越低,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符合题意;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只是城市化的表现,不是动力

,排除A、C;城市劳动力就业率提高,只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之一,不是主要动力,排除D。故选B。【25题详解】表中信息显示,拉丁美洲城市水平达79.1%,比发展中国家集中的亚洲(45.0%)和非洲(39.6%)高,比发达国家集中的欧洲(72.

9%)和大洋洲(70.7%)还高。而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明显出现了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和农业相应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城市化,甚至是无工业的城市化。因此,其他大洲相比,2011年

拉丁美洲这种城市化特征称为虚假城市化,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虚假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和农业相应发

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城市化,甚至是无工业的城市化。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其居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也使很多居民在实现地域转换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

转换。美国37°N以南地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被称之为“阳光地带”。下图是美国两个时期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老年人迁入甲、乙两地,主要是因为()A.甲地冬季晴暖,适合老人生活B.甲地

经济发达,吸引老人就业C.乙地夏季凉爽,适合老人避暑D.乙地冬季温和,适合老人过冬27.2000-2004年,部分人口迁入丙、丁两地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优美、空气洁净B.经济较发达,有更多就业机会C.土地便宜、房价较低D.交通发达、生活便捷【答案】26

.D27.C【解析】【26题详解】老年人身体相对虚弱,不适宜较寒冷的冬季,美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冬季比较寒冷,材料信息表明,美国37°N以南地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被称之为“阳光地带”,因此老年人迁入甲、乙两地,主要是因为乙地冬季温和,适合老人过冬,D符合题

意;读图可知,甲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温暖湿润的盛行西风影响,气候相对暖和,但降水较多,冬季不具有晴暖特征,排除A;甲地经济发达,但老人已经退休,就业对老人吸引力不大,排除B;

读图可知,乙地位于低纬度,夏季太阳辐射较强,气温高,不具有夏季凉爽的特征,也不适合老人避暑,排除C。故选D。【27题详解】读图可知,丙、丁两地地处内陆地区,两地属于新开发或较晚开发地区,两地属于中小城市,土地便宜、房价较低,生活成本较低,因此2000~2004年,吸引部分人口从

沿海大城市迁入丙、丁两地,C符合题意;2000年以后,美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完成产业升级,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因此丙、丁两地环境优美、空气洁净,吸引人口迁入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此环境优美、空气洁净,不是2

000~2004年部分人口迁入丙、丁两地的主要原因,排除A;与沿海大城市相比,丙、丁两个内地中小城市不可能经济更发达,有更多就业机会,排除B;与沿海大城市相比,丙、丁两个内地中小城市不可能交通更发达、生活更便捷,排除D。故选C。【点睛】影响人

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读“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8.甲、乙、丙涉及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A.大气圈土壤圈水圈B.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C.土壤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土壤圈生物圈29.不属于防治土壤污染措施的是()A.科学污水灌溉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施用化学改良剂D.净化饮用水【答案】28.

A29.D【解析】【28题详解】根据图中土壤污染物转移路径中各环节的逻辑关系判断,农药化肥施用后,一部分挥发进入大气,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灌溉污水和固体废物一般直接进入土壤,因此甲应为大气,乙应为土壤,图中丙环节指向饮用

水和水生生物,因此丙应为水体,因此甲、乙、丙涉及地球圈层分别为大气圈、土壤圈、水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29题详解】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业废水可能是无毒的,但与其他废水混合后,即变成了有毒废水,利用污水灌溉农田时,必

须符合《不同灌溉水质标准》,如不符合,则必须进行处理后,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用于灌溉农田,因此科学污水灌溉可预防土壤污染,A不符合题意;以合理选择不同农药的使用范围、喷施次数、施药时间以及用量等,使之尽可能

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因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预防土壤污染,B不符合题意;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因此施用化学改良剂可治理土壤污染,C不符合题意;净化饮用水与防治土壤污染没有关联,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土壤污染预防措施

:科学地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合理使用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土壤污染治理措施:土壤污染物质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

们的吸收;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状况,能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从而降低污染物危害程度;改变耕作制度,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换土和翻土。下图为浙江省20

00年、2010年、2016年的人口年龄构成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30.2000年到2010年,浙江省人口A.出生率提高B.增长率提高C.劳动年龄人口增多D.老龄化加重31.2010年到2016年,造成浙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迁入增多B.产业结构优化C.生育政策调整D.基础设施完善【答案】30.D31.C【解析】【30题详解】读图可知,2000年到2010年,浙江省0-14岁人口比重减小,说明出生率下降,增长率下降,A、B错误;15-64岁比重略降低,由于人口基数未知,不能确定劳动年龄人口增多,C错误;65岁

以上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加重,D正确。故选D。【31题详解】2010年到2016年,浙江省0-14岁人口比重没有进一步下降,65岁以上人口比重略有降低,老龄化略有缓解,造成浙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逐步放开二胎的生育政策调整。故选C。32.兰州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该新区将建设

成为科学发展新区、生态示范新区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兰州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是()A.高新技术产业B.文化创意产业C.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D.生态环保产业【答案】C【解析】【详解】题意表明,兰州新区将建设成为科学发展新区、生态示范新区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和生态环保产业符合兰州新区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新区、生态示范新区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区,应是重点发展的产业,A、B、D不符合题意;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不符合兰州新区发展为生态示范新区的目标方向,因此高耗能、

高污染的产业不属于兰州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C符合题意。故选C。如图是口罩生产工艺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33.2020年2月,新冠疫情十分严峻,中国很多企业快速转向生产口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技术B.市

场C.政策D.劳动力34.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罩加工厂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属于()A.商贸联系B.科技联系C.信息联系D.生产协作联系【答案】33.B34.D【解析】【33题详解】2020年2月,新冠疫情十分严峻,国内和国际

防疫需求大量口罩,而原有口罩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中国很多企业快速转向生产口罩,由此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B符合题意;口罩生产对技术要求不高,技术不是影响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口罩的因素,排除A;政策对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口罩有一定的影响,但政策是在口罩市场需求的基

础上制定的,因此政策不是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口罩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C;劳动力条件在疫情期间并不没有大的改变,不是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口罩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B。【34题详解】读图可知,口罩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各道工

序由若干个具有生产联系的工厂来完成,图中显示,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罩加工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联系,它们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属于生产协作联系,D符合题意;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罩加工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商贸联系,但

主要是生产协作,排除A;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罩加工厂的技术要求都不高,它们之间的科技联系和信息联系相对较少,排除B、C。故选D。【点睛】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能源)、土地和水、市场、交通、劳动力和技术、环境、政策和基础等。35.下表为某县各学段的学校数量(单位:所)

,能够解释上述现象的地理学理论是()A.地租理论B.区位理论C.中心地理论D.推拉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表格信息表明,不同的教育单位可以看成提供不同服务的中心地,由于维持大学正常存在的门槛人口高,因此在该县内只能存在1所大学,由于维持小学和幼儿园正常存在的门槛人口低,

因此在该县内可以存在60所左右的小学和幼儿园,这是中心地理论对各学段学校数量不同的合理解释,C符合题意;地租理论主要解释城市功能分区现象,区位理论主要解释产业布局现象,推拉理论主要解释人口迁移现象,这些理论不能合理解释题中现象,排除A、B、D。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

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欧洲局部区域图材料二:小麦长日照作物(每天8至12小时光照),适合生长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1)与极光相关的是来自太阳外部大气层的(太阳活动),甲、乙两地更容易看到极光的是地。(2)地质时期第四纪由于全球气候(

填“变暖”或“变冷”)导致图中湖泊深受(外力作用)影响而广布。(3)地热资源按照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属于。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4)举例说明丙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图示国家的区域发展阶段为,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6)乙岛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是,从气候角度分析乙岛小麦种植区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答案】(1)太阳风;甲(2)变冷;冰川作用(3)矿产资源;地处板块交界(张裂)处,地壳运动活跃(4)丙洋流流经沿岸降温减湿;与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对途经丙洋流的船舶起到加速或减速的作用;加快丙洋流流经海区的污

染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5)高效益综合发展;高科技(6)乳畜业;东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光照相对充足;南部纬度相对较低,热量相对充足。【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

,涉及太阳活动、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自然资源分类、地热资源的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太阳的日冕

层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那里的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因此与极光相关的是来自太阳外部大气层的太阳风。极光出现在极

地高纬地区,图中显示,甲、乙两地中,甲地纬度更高,因此更容易看到极光。(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质时期地球经历了几次大冰期,其中第四纪大冰期是离目前最近的一次大冰期,因此地质时期第四纪由于全球气候变冷,导致图中湖

泊所在地区覆盖着大陆冰川,冰川的冻融和运动过程中,当地深受冰川作用的影响而湖泊广布。(3)地热资源按照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属于矿产资源(水气矿产类)。图中显示,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属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边界,地壳活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灼热的岩浆加热地

下水,从而形成地热资源,因此冰岛地热资源丰富。(4)丙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从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污染等方面进行举例说明。图中显示,丙洋流为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图中显示,丙洋流与暖流交

汇,海水搅动,底层营养元素上泛,浮游生物繁盛,使得当地渔业资源丰富;丙洋流对途经当地海区的船舶起到加速(顺洋流)或减速(逆洋流)的作用;如果丙洋流所在海区出现污染现象,丙洋流的流动会加快该海区的污染净化速度,

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国家大多为经济发达的国家,当地区域发展阶段为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中,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

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6)读图可知,乙岛为大不列颠岛,是英国的主要领土地,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题意表明,乙岛小麦种植区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应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该岛位于40°~60°N大陆西

岸,终年盛行西风,终年温和湿润,整体上夏季光热不足,但东南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天气相对较少,且纬度相对较低,因此东南部光照、热量相对充足,适合发展小麦种植业,因此该岛小麦种植区分布在东南部。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中国部分

区域图材料二: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浩勒报吉站,终到江西吉安站)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投用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该铁路已成为国家“北煤南运”新的战略大通道。(1)浩吉铁路终点站典型自然带是,该铁路沿线主要体现的陆地自然带规律有、。(2)图中长江流域夏季暴雨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3)

甲山脉为,影响该铁路线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4)图为南水北调线路(东、中、西)工程,能减少北方城市对地下水开采,缓解的生态问题是。该工程的实施能(填提高或降低)华北地区的人口容量。(5)浩吉铁路起点所在省区属于

我国地区(四大地区),产业结构以为主。(6)浩吉铁路建设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意义。【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纬度地带分异、经度地带性(2)滑坡、泥石流(3)秦岭;社会经济(4)中线;地面沉降;提高(5)西部;重型工业(6)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

济发展;缓解能源运输外运压力;有利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中国部分区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自然带及分异规律、地质灾害类型、山脉分布、交通区位因素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我国四大地区划分及区域特征、交

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浩吉铁路终点站是江西吉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典型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铁路沿线的自然带更替主要有自北向南由温带自然带更替为亚热带自然带,主要体现的自然带纬度地带分异规

律;还有自西向东由荒漠、草原带更替为森林带,主要体现的自然带干湿度分异规律或由内陆向沿海的分异规律。(2)图中长江流域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地表松散物质丰富,因此夏季暴雨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泥石流。(3)读图可知,甲山脉为我国南北分界

山——秦岭。社会经济、地形、技术等因素均影响该铁路线建设,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该铁路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4)图中南水北调工程的取水点在湖北境内,应为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能减少北方城市对地下水开采,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

下沉,因此能缓解的生态问题是地面沉降。该工程的实施为华北地区补充了大量淡水资源,缓解了当地制约人口容量的水资源紧张状况,从而能提高华北地区的人口容量。(5)读图可知,浩吉铁路起点所在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西部地

区,矿产开采和加工工业较发达,因此产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6)浩吉铁路建设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意义应从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信息表明,浩吉铁路已成为国家“北煤南运”新的战略大通道,因此有利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

促进经济发展;浩吉铁路建设使得我国“北煤南运”增加了一个大通道,因而能缓解能源运输外运压力;当地资源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会增加当地少数民族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减小区域差异,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