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675.674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0)页,675.67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e694615e2be2871efab1b2c1f84bb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青阳一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纲要上7-10单元,纲要下1-2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921年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为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确定为党的最高纲领,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确定为最低纲领。

这一转变()A.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2.表1为1927~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占比的变化情况(表中数据表示百分比,“—”表示无数据)这些变化说明()表1年份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中小商人地主其他192718.753.

819.1——8.41933761311———19384814161012—A.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出现转移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以推广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已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3.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国统区历史教科书根据地历史教科书叙述革

命活动“民族救星”“民族救主”“全人类的福音”“主要领导者”(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阐释三民主义“精神导师”民族抗战的“旗帜”评价行为事迹“为革命立楷模”“榜样楷模”“伟大的战略家”两种教科书对孙中山的描述与评

价()A.体现了两党终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B.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和思想差异C.都凸显了三民主义对抗战的指导性D.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4.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

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A.积极支持非洲的反对殖民主义B.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D.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5.图2为《1992~2012年某县GD

P增长示意图》,该县促进地区经济在本世纪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举措中,最有可能的是()A.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B.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C.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大力发展农村的乡镇企业图26.1989年10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到:“我们搞的是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这表明我党()A.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理顺了计划和

市场之间的关系7.赫梯帝国的统治者除了继续任用王室后代出任祭司职位外,还接纳异族的神职人员参加赫梯宗教活动,甚至将被征服者胡里人的神灵泰苏普和女神海帕特奉为主神。赫梯帝国的做法主要目的是()A.强化王室对政治特权的垄断B.充分发挥宗教的基层治理功能C.减少被征服地区民众

的反抗D.增强宗教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8.玄奘对印度的种姓制度曾做如下描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

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在玄奘看来,7世纪的印度()A.种姓歧视走向崩溃B.社会阶层无法流动C.农民社会地位下降D.职业选定唯种姓论9.“古希腊以城邦制度闻名于

世,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形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因此,城邦的人口数量是政治家和思想家关心的问题。”根据材料,下列观点最能得到古希腊城邦政治家和思想家认可的是()A.“人口的大量增加是一个城邦兴旺的标志”B.“对公民人数进行控制,防止过多或过少”C.“为了吸引外邦人可

以赋予他们政治特权”D.“奴隶是城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10.古代世界历史上出现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几个强盛帝国,有的昙花一现,有的立国千年。古代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依次是()A.波斯帝国、亚历山

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C.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1.《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

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远征()A.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C.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12.罗马帝国征服埃及后,把它变成了“帝国粮仓”,大量埃

及粮食的涌入导致罗马城的粮价急速下跌,罗马本土的贵族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自己的庄园里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这说明罗马帝国()A.经济结构出现显著调整B.贵族庄园经济逐渐瓦解C.对殖民地的依赖性加大D.内部区域经济联系加

强13.据调查,1086年英国境内全国地租总收入为73000英镑,其中约有1/2归属于170家诺曼底贵族。王室占有全国土地的1/7,国王的直接封臣(总佃户)有1400人,其中180人是真正的大封建主,他们占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50%,大封建主下属的封臣有7900人。这可用于说明英国()A.庄园制度

已出现瓦解的趋势B.王权有实现集权的物质基础C.各级封臣财产由国王所支配D.借助契约维系封君封臣关系14.1258年蒙古南侵,南宋财政亏空加大,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为解决以上问题,贾似道推行公田法(低价购买民间,尤其是官员手中超限的部

分土地),结果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1262年面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进攻,为解决财政压力,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以税收作为定期利息),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战争催生了金融创新B.反映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C.政府垄断破坏金融秩序D.金融稳定是政权

巩固的重要因素15.11~13世纪,伴随着十字军东征,许多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A.民族特色十分明显B.

是希腊文明的源头C.影响欧洲思想解放D.贯通了人类的文明16.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实现不同文明的交融。下图所示迁徙活动的影响是()①创立了加纳、马里和桑海文明古国②在非洲南部建立起大津巴布

韦国家③将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迁入地④使迁入地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大题,材料分析题40分,论述题12分,共5217.(21分)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武装260多万人,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

解决更加复杂艰难得多,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三线”建设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从1964年至

1980年,在主要的13个省、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整个工程规模空前。在铁路交通建设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并建立了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这些形成

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摘自远山《“三线”建设: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并分

析其意义。(11分)(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意义。(10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

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摘编自李英玉《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属性分析》材料二在中

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遗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

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材料三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

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

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5分)(3)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表3建国以来生育政策的历史脉络时间生育阶段政策目标生育观念1949—1952年鼓励生育巩固人民政权、

恢复公民生产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人多力量大1953—1979年柔性计生有计划地提倡节育、控制人口数量生得少一些;生得迟一些1980—2012年刚性计生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013年至今优化生育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自主生育;增强生育

政策包容性——摘自黄雾云《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化轨迹及机理研究》材料二(1949年至1953年,全国人口净增长46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3%)——摘自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人口是主权国家最主要的要素之一,人口受生育政策、政治

、经济、文化、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BBBBDBB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DBBCC1.【答案】D【解析】据材

料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中共二大“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确定为最低纲领”可知,中共一大明显是照搬苏联经验,脱离国情,而中共二大则是将马克思主义同国情相结合,制定了最低的民主革命纲

领,故选D项;大革命失败是在1927年,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排除B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排除C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7~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出现了中小商人和地主,这是因为随着日本不断侵略,民族危机

不断加深,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出现转移,需要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故选A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排除B项;此时没有建立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排除C项;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

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建立,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据材料“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于孙中山的描述有着明显的不同,国统区认为孙中山“精神导师”,根据地认为孙中山是民族抗战的“旗帜”

,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的角度出发,团结一切可团结的抗战力量,主要是因为两党的阶级和思想差异不同导致的,故选B项;国共两党的终极目标并不一致,国民党要建立的一党专制体制,而共产党具有民族大义情怀,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排除C项;材料“抗战时期中国历史

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未涉及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态度,无法得出肯定国民党抗战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周恩来在阐述中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原则时提到“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是互相尊重

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中涉及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技术援助,但并未涉及反对殖民主义,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不结盟”的原则是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

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目的,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本世纪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对外开放也进入到新的阶段,

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所以材料中本世纪经济快速的主要原因是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故选B项;本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只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还有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等因素的的共同推动,排除A项;21世纪初,

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材料不能体现某县是否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1984年农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时期,排除D项。6.【答案】B【解析】邓小平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不断发展生产力,让人民

过上好日子,这说明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富裕,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故选B项;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

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国十四大理顺了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还接纳异族的神职人员参加赫梯宗教活动

,甚至将被征服者胡里人的神灵泰苏普和女神海帕特奉为主神”可知,赫梯帝国接纳异族神职人员和异族神灵,是为了加强宗教文化认同,有利于统治,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赫梯帝国接纳异族神职人员和异族神灵,是一种宗教政策,并未强化王权,排除A项;据材料“还接

纳异族的神职人员参加赫梯宗教活动”可知,这一做法是针对王国的宗教活动,而非基层治理,排除B项;材料中赫梯帝国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反抗,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玄奘认为种姓制度下“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

媾不杂”四个种姓,种姓之间区别明显、界线森严,社会不同阶层间无法流动,故选B项;通过玄奘的描述,四个种姓界线森严,没瓦解的迹象,排除A项;由玄奘的描述可以看出,“逐利远近”的商贾和“肆力畴陇”的农人只是不同的

种姓,没高低之分,排除C项;玄奘看来种姓制度不仅职业不同,更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的血缘界线森严,“职业选定唯种姓论”是偏面的概括材料,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与直接民主的政治形式决定了其公民数量不

能过度膨胀,也不能过度减少,保持适量的公民规模是城邦发展的重要条件,故选B项。A项的说法与材料和所学知识不符,故不选A项;据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原则,外邦人与奴隶不享有民主政治权利,C.D两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不选。10.【答案】A【解析】根

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成立于公元前550年;亚历山大帝国成立于公元前336年;罗马帝国成立于公元前27年;阿拉伯帝国成立于公元63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立于1299年;选择A项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据材料“亚历山大……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

可行的概念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在人们的心里构筑了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改变了人们对整体世界的看法,即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扩大了希腊文化的影响,但材料不涉及

远征对希腊文化的作用,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材料强调远征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与东西方文化交流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人们对亚历山大的考察侧重于建立“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即侧重帝国

内部治理,而非整个世界的联系,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据材料“罗马本土的贵族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自己的庄园里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可知,大量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反映了罗马帝国内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故选D项;贵族们在自己的庄园里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体现了农作物种植结

构的变化,经济结构并未出现显著调整,依然是以农业为主,排除A项;据材料“在自己的庄园里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可知此时贵族庄园经济依然发展,没有瓦解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大量埃及粮食的涌入导致罗马城的粮价急速下跌和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不能看出罗马帝国对殖民地的依赖性加大,排除C

项。1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王威廉一世(征服者)下令进行全国土地调查情况的汇编,其目的在于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且根据材料可知,王室及国王的直接封臣占有土地

超过全国的一半,这一定程度上为英国王权实现集权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B项;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且庄园开始瓦解是在14—15世纪,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国王及其封臣占有土地占比高,不代表国王可以支配封臣的财产,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自然经济的产物,他们之间的关系靠

一系列权利义务维系,而不是契约关系,且材料不涉及契约,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材料南宋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推行公田法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不是金融创新,排除A;南宋和威尼斯政府的金融措施从根本上是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故选B;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是金融创新稳定了金

融秩序,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金融稳定是政权巩固的重要因素,排除D。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可知阿拉伯文化促进欧洲古典研究,根据所学14—1

6世纪思解放运动文艺复习的旗号就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影响欧洲思想解放,故选C项;根据材料“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说明不是民族特色,排除A项;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存在希腊学术著作”可知希腊文化影响阿拉伯文化,因果倒置,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欧洲、希腊和

阿拉伯不是整个人类,排除D项。16.C17.【答案】(21分)(1)措施:剿匪镇反,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8分)意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保证经济恢复发展;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条件。(3分)(2)特点:

时间长;地域广;投入巨大(规模空前);建成了以国防军工为主的重工业体系。(4分)影响:推动西部国防工业及军工科技发展,增强国防实力;改善了工业布局,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改变西部交通落后的局面,为西部开发奠定基础。(6分)18.【答案】(19分)(1)特点:主动性;开放性;融汇东西

方文化(或写融合欧亚文化也可);尤其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任答2点,4分)原因:地处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曾受蒙古的统治;统治阶层的努力,重视对拜占庭精髓文化的继承。(6分)(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

时期中日互派使节来往。(2分)内容上: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工具和技术各1分,共3分)(3)认识:(4分),美洲大陆由于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美洲文明的

发展较为滞缓,后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地理环境或殖民入侵得1分,印第安文化毁灭1分,共2分)因此隔绝、封闭的文化必然导致衰败或毁灭,文化在交流中进步,文明的交流也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2分)19.【答

案】(12分)观点:(2分)例如: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生育政策也在改变;国家治理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生育政策变迁与我国改革发展紧密相连等。(如有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论证:(8分)史实充分,论述逻辑合理,能够充分论证观点。结论(2分)

:不是题目的简单复制,能在论述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例1:观点: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生育政策也在改变论证:建国初期,人口增长较快。主要在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当时的国际局势迫使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了社会主

义阵营,提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口号。也因为建国之后我国政治稳定、实行土地改革和建国后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这些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1953年至1979年,人口仍旧快速增长。这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间的矛盾“不相符,为了缓解资源压力,进入”柔性计

生“阶段。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仍旧增长较快。1980年至2012年,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生育政策进入到“刚性计生的阶段”。这与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时代要求相一致,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2013年至今,人口增长率

降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减少,生育政策有了改变。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之后人口治理理念转变,公民参与意识增强。结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对人口资源的不断提升,生育政策也随之调整。

例2:观点:国家治理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论证: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来看,政策执行模式从原来的“行政一控制”逐渐向“包容—服务“型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资料是单一的公有制,平均分配,政府无所不管,无所不包。计划生育已经成形了一套执行体系,包括宣传教育

、利益引导等柔性措施,也包括行政处罚、经济罚款等硬性措施。政府主要凭借公共权力,采取行政命令、法律规章、计划规范等方式调控人口结构,将其作为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的主要手段。进入21世纪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育政

策更多地使用利益导向手段,家庭的生育决定更多的是从经济成本和效益、家庭感情等角度考虑,也是政府执政理念的一种重要转变,以人为本,更加灵活化。结论:在社会民主秩序渐趋完备的背景下,政府日益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更加重视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例3:观点:生育政策变迁与我国

改革发展紧密相连论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为计划生育工作注入了活力。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政策的目标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生育观念为“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

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四大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各种物资资源和文化教育资源都相对有限,“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但计划生育也带来了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总数增长减慢,人

口年平均增长率呈下降的等问题。因此,2013年至今的“优化生育阶段”,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使得生育政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生育政策不断调整,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析】首先分析史料总

结观点,据材料一“建国以来生育政策的历史脉络”材料二“建国以来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图”可知,建国以来,国家生育政策先后经历了鼓励生育、柔性计生、刚性计生和优化生育四个阶段;1949—1952年为第一个阶段,在巩固人民政权、恢复生产的时代影

响下,生育观为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人多力量大,人口增长较快;1953年—1979年为第二阶段,人口仍旧快速增长,这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间的矛盾”不相符,为了缓解资源压力,进入柔性计生阶段;19

80年—2012年为第三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生育政策进入到“刚性计生的阶段”,这与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时代要求相一致,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2013年至今为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减少,生育政策有了改变,这一时期

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之后人口治理理念转变,公民参与意识增强;由此得出观点: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生育政策也在改变;国家治理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生育政策变迁与我国改革发展紧密相连等;其

次论证:每个阶段的政策目标和生育观念均有差别,体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能够充分论证观点史实充分,论述逻辑合理。最后总结,总结不是论点的简单复制,能在论述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例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

,对人口资源的不断提升,生育政策也随之调整;在社会民主秩序渐趋完备的背景下,政府日益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更加重视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生育政策不断调整,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

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