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21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89.000 K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1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1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1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盐城中学2021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doc,共(9)页,189.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b84b8811fbd4b81e896e97efe5ee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初三年级历史课堂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纸上。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点。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该“宗派”创始人的政治主张是()A.

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2.疫情防控常态化,重在预防。我国中医博大精深,很早就提出类似理论,要预防疾病,即要“治未病”,提出此理论的是()A.张仲景B.华佗C.李时珍D.宋应

星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孝文帝改革——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发展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

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血缘政治逐渐走向瓦解。支持上述观点的是()①西周分封制②孔子创办私学③秦国军功爵制④隋唐科举制度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是()①戚继光抗倭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设立宣政

院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6.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矣。”此战争()2A.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民族解放战争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引发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济技术D.引发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

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A.终结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使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8.口号往往有宣传激励的作用,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将下列口号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③持久抗战,最后胜利④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①③④②9.1936年12月25日,日本控制下的《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

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进行淞沪会战C.取得台儿庄大捷D.发起百团大战10.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的四点结论错误的一项是()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

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C.百团大战以破袭敌人的交通线为主要目标D.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1.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的势力远远大于共产党的力量。但经过短短一年的较量,力量便发生了变

化,共产党在力量上处于优势,反攻的条件渐已成熟,为此我党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是()A.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12.观察这幅创作于1940年的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解甲归田喜而泣3B.国共北伐齐协力C.抗战流血不流泪D.夫唱妇随

齐抗蒋13.“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变法图强14.下列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王属于婆罗门可掌控一切B.一

吠舍男子迎娶婆罗门女子C.我虽不可接触但属于首陀罗D.原王子释迦牟尼属于刹帝利15.公元7世纪,日本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改革,将日本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以下体现这一改革影响的是()A.改革完全仿照唐朝制度B.改革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C.改革促

进资本主义发展D.改革反映日本落后封闭性16.某学校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开始百日维新”、“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

农奴制”。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主题进行的()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17.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沉重打击。这一打击主要来自()A.

伏尔泰的启蒙思想B.达尔文的进化论C.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D.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18.某历史学习小组研究“二战胜利的原因”,可以检索查询的官方网站有()①凡尔登战役纪念馆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4③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博物馆④美国珍珠港亚利桑那战舰纪念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二战后,当裂变的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为中心开始重新组合时,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苏联已经成为另一个建构中的“世界体系”的中心。据此

可知,十月革命()A.改变俄国社会性质B.促进俄国经济快速发展C.影响世界政治格局D.动摇资本主义统治秩序20.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处理水排入海洋,引发世界广泛抗议。日本这一行为将()A.推动世界经济全球

化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D.破坏全世界生态环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21.区域经济的变化关乎国家的发展,从最初的"北强南弱"到后来的"南强北弱",这一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农业地带应划分成两个地区:一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和黄土平原,一是长江流经的长江中下游……两条河流在中游地段,一向北一向南,跨度极大。它们的跨度,象征了中国本部历史的多元发展。最后,黄河、长江分别流入黄海、东海。这两条大江

,正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许倬云《万古江河》材料二东晋南朝时的京口城(镇江)盛极一时,由于长江航道的便捷,京口城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来此居住和生活,特别是东晋初年,由于北方战乱频发,北方人口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京口成为当时安置侨迁人口的重

要城市,先后在此安置了南迁的侨民约20万人。——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材料三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江南丰富的物产往北运调。而大运河一经开通,就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促进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包伟民《从中原到江南》材料四安史之乱后

,继之而起的藩政割据又主要发生在北方,再一次给北方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摧毁5性的破坏。南方经济却继续发展,并开始超过北方,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摘编自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分别产生了什么原始农耕文明?(2分)(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京口城”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什么现象?据材料概括京口城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名称。据材料三总结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除大运河外,请你再列举一项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

工程。(3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发生在什么时期?(1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1分)22.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周年,中国共产党革命到底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提出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李大钊和陈独秀相商,认为经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成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6材料二在井冈山采访,重温峥嵘岁月,很多人都谈到“道

路”这个关键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本本”上没有的新路。——《寻路井冈》材料三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伍修权《七律·历史转折》材料四……一如往昔的陈设,令人仿佛回到了1945年4月23日的那个春日,回到了七百多人济济一堂、商讨国家前途命运的会场——彼时此地,连开50天,为中国选择了另外一种命运——光明的中国。——光明日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1)据材料一回答,陈独秀、李大钊认为中共一大召开

的成熟条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何历史意义?(2分)(2)材料二中的“道路”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二概括这条道路的特点?(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长征中的哪一事件实现了“

舵手一易”?该事件在党的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2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讨国家前途命运”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5)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的历程中,你能感受到共产党人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23

.在全球史的框架里,世界历史中的很多因素都不是孤立的,各个国家、各大事件通过各种方式7产生相互关联,基于全球性的联系、影响和互动来展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处境开

始改善。欧洲之所以最终在19世纪成为全球经济新的中心,是因为欧洲征服了拉丁美洲并占有其贵金属。——【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才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仅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政治瓦解表现为帝国统治的终结,文化分化范围则更加宽

广,西方文化不再被认为与文明同义,而非西方文化也不再等同于野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世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中心的转变:第一次转变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

变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21世纪加速进行,也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摘编自【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欧洲贸易处境改善得益于哪一重大事件。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欧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中心”的原因。(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哪些事件推动欧洲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土崩瓦解”?(2分)据材料二分别写出欧洲“政治瓦解”和“文化分化”的表现。(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得益于哪些重大事件。(举两例)材料三中的“群雄竞起”体现出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哪些因素能促进国家或地区的崛起?(1分)89初三历史练习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DBDCAAB题号11111314151617181920答案ACCDBBBBCD

二、材料分析题21.(10分)(1)河姆渡(1分)半坡(1分)(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盛极一时(1分);由于长江航道便捷(1分);北方战乱,北人南迁(1分)(3)余杭(1分);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全国经济文化交流(1分);都江堰(1分)(4)唐中

期(1分)(5)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统治者的重视等。(1分)22.(10分)(1)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1分)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1分)(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将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分)(3)遵义会议(1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分)(4)中共七大(1分);毛泽东思想(1分)(5)实事求是、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革命到底等(2分)。(言之成理

即可)23.(10分)(1)新航路的开辟(1分)欧洲征服拉丁美洲并占有其贵金属/殖民掠夺(1分)(2)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2分)政治瓦解:帝国统治的终结(1分);文化分化:西方文化不再被认为与文明同义,非西方文化不再等同于野蛮(1分)。(3)美国南北战争(1分);第二次

工业革命(1分);多极化趋势(1分)(4)地理因素,便利的交通;国家的统一;先进的科技等(1分)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