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共(10)页,449.56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b0f2c1537db27f552edd445bf16e1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在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有(C)A.停表、天平、刻度尺B.弹簧测力计、停表、天平C.天平、刻度尺、光电计时器D.停表、刻度尺、光电计时器解析:用天平测
滑块质量,用刻度尺测挡光片的宽度.运动时间是指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光电计时器计时,因此不需要停表.2.(多选)在验证动量守恒实验时,实验条件是(BCD)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C.入射球每一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D.碰撞的瞬间,入
射球和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解析:验证动量守恒实验,要求入射小球每次到槽口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所以应从槽上同一位置滚下,但斜槽不需要光滑,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由于碰撞前、后要求小球均做平抛运动,且抛物线在同一平面,选项B、D正确.只有满足实验所必需的条件
,所做实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3.(多选)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哪些因素可导致实验误差(AB)A.导轨安放不水平B.小车上挡光板倾斜C.两小车质量不相等D.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解析:选项A中,导轨不水平,小车速度将受重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选项B中,挡光板倾斜会导致
挡光板宽度不等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使计算速度出现误差.4.(多选)对于实验最终的结论m1v1+m2v2=m1v′1+m2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仅限于一维碰撞B.任何情况下m1v21+m2v22=m1v′21+m2v′22也一定成立C.式中的v1、v2、v′1、v′2都是
速度的大小D.式中的不变量是m1和m2组成的系统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解析:这个实验是在一维碰撞情况下设计的实验;系统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在碰撞前后为不变量是实验的结论,其他探究的结论情况不成立,而速度是矢
量,应考虑方向.5.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时,气垫导轨水平放置,挡光板宽度为9.0mm,两滑块被弹簧(图中未画出)弹开后,左侧滑块通过左侧光电计时器,记录时间为0.040s,右侧滑块通过右侧光电计时器,记录时间为0.060s,左侧滑块质量为100g,左侧滑块的m1v1=22.5
g·m/s,右侧滑块质量为150g,两滑块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的矢量和m1v1+m2v2=0g·m/s.解析:左侧滑块的速度为:v1=d1t1=9.0×10-30.040m/s=0.225m/s则左侧滑块的m1v1=100g×0.2
25m/s=22.5g·m/s右侧滑块的速度为:v2=d2t2=9.0×10-30.060m/s=0.15m/s则右侧滑块的m2v2=150g×(-0.15m/s)=-22.5g·m/s因m1v1与m2
v2等大、反向,两滑块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的矢量和m1v1+m2v2=0.6.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质弹簧,滑块间用绳子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
相反方向运动,图乙为它们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Hz,由图可知:(1)A、B离开弹簧后,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400g、600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闪光照片有明显与事实不相符的地方是滑
块应该有加速过程,然后再匀速运动.(2)若不计此失误,分开后,A的动量大小为0.036__kg·m/s,B的动量的大小为0.036kg·m/s,总动量为0kg·m/s,本实验能得到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B的动量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1)A、B离开弹簧后,应该做匀速直
线运动;烧断细线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应先做加速运动,当弹簧恢复原长后,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中闪光照片可知,滑块直接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加速过程,与事实不符.(2)频闪照相的时间间隔t=1f=
110Hz=0.1s,滑块A的速度vA=xAt=0.0090.1m/s=0.09m/s,滑块B的速度vB=xBt=0.0060.1m/s=0.06m/s,A的动量pA=mAvA=0.400kg×0.09m/s=0.036kg·m/s,pB=mBvB=0.6
00kg×0.06m/s=0.036kg·m/s,由此可见A、B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的总动量为零,与释放前的动量相等,因此系统动量守恒.7.有甲、乙两辆小车,质量分别为m1=302g、m2=202g,甲小车拖有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它的运动情况,乙小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甲小
车以一定的速度向乙小车运动,跟乙小车发生碰撞后与乙小车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这个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的点迹如图所示,在图上还标出了用刻度尺量出的各点的数据,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1)从
纸带上的数据可以得出:两车碰撞过程经历的时间大约为0.10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碰前甲车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大小为0.202kg·m/s,碰后两车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0.203kg·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从上述实验中能得出什么
结论?答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两车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保持不变.解析:本题通过分析纸带来确定甲车速度的变化.从纸带上0点开始每0.02s内甲车位移分别为13.2mm、13.5mm、13.5mm、12.6mm、11.7mm、10.8mm、9.9mm、9mm
、8.1mm、8mm、8mm.(1)从以上数据可知从第3点到第8点是碰撞过程,则t=5×0.02s=0.10s,该段时间内甲车做减速运动.(2)碰前甲车速度v1=40.2×10-33×0.02m/s=0.67
0m/s,碰前甲车质量与速度的乘积m1v1=0.302kg×0.670m/s≈0.202kg·m/s;碰后两车的速度v2′=v1′=v′=118.3-94.23×0.02×10-3m/s≈0.402m/s,碰后两车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m1+m2)v′=(0.302
+0.202)×0.402kg·m/s≈0.203kg·m/s.(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两车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保持不变.1.(多选)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图乙是多次实验中某球落到位于
水平地面记录纸上得到的10个落点痕迹,有关该实验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有(AD)A.入射球和被碰球必须是弹性好的,且要求两球的质量相等,大小相同B.被碰球静止放在槽口,入射球必须每次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不易测量,所以通过测量小球“平抛运动的射
程”间接地解决D.由图乙可测出碰撞后某球的水平射程为58.5cm(或取58.2~58.8cm之间某值)解析: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为发生对心碰撞,两球半径应相等,故A说法错误;为保证小球每
次平抛的初速度相等,被碰球静止放在槽口,入射球必须每次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故B说法正确;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的初速度成正比,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不易测量,所以通
过测量小球“平抛运动的射程”间接地解决,故C说法正确;由图示刻度尺可知,由图乙可测出碰撞后某球的水平射程为64.7cm(64.2~65.2cm均正确),故D说法错误.本题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故选A、D.2.(多选)如图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把两个等体积小球用线悬挂起来,一个
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后它们相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B.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计算小球碰前速度C.两小球必须都是弹性球,且质量相同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在
一起共同运动解析:两绳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选项A正确;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mgh=12mv2,即初速度要求为0,选项B正确;本实验中对小球是否为弹性球无要求,选项C错误;两球正碰后,有多种运动情况,选项D正确.3.用如图
所示的装置可以完成“验证动量守恒”实验.(1)若实验中选取的A、B两球半径相同,为了使A、B发生一维碰撞,应使两球悬线长度相等,悬点O1、O2之间的距离等于球的直径.(2)若A、B两球的半径不相同,利用本装置能否完成实验?如果你认为能完成,请说明如何调节?答案:见解析解析:(1)为了保证一维碰
撞,碰撞点应与两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故两球悬线长度相等,O1、O2之间的距离等于球的直径.(2)如果两球的半径不相等,也可完成实验.调整装置时,应使O1、O2之间的距离等于两球的半径之和,两球静止时,球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
证动量守恒的实验:在小车甲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甲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乙相碰并粘合成一体,而后两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所示.在小车甲后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频
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图1(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2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并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BC段计算小车甲的碰前速度,应选DE段来计算小车甲和乙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
空选填“AB”“BC”“CD”或“DE”)图2(2)已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甲=0.40kg,小车乙的质量m乙=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甲v甲+m乙v乙=0.420kg·m/s;碰后m甲v′甲+m乙v′
乙=0.417kg·m/s.(3)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解析:(1)观察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均匀的阶段BC应为小车甲与乙碰前的阶段,CD段点迹不均匀,故CD应为碰撞阶段,甲、乙碰
撞后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打出间距均匀的点,故应选DE段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2)v甲=BCΔt=1.05m/s,v2=0,m甲v甲+m乙v乙=0.420kg·m/s,碰后v′甲=v′乙=DEΔt=0.6
95m/s,m甲v′甲+m乙v′乙=0.60×0.695kg·m/s=0.417kg·m/s.(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5.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某同学选取了两
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②按照如图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③先不放小
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
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的D点,m2的落点是图中的F点.(2)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m1LE=m1LD
+m2LF,则说明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3)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再满足关系式m1LE=m1LD+m2LF,则说明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解析:(1)小球m1和小球m2相撞后,小球m2的速度增大,小球m1的速率减小,都做平抛运动,所以碰
撞后m1球的落地点是D点,m2球的落地点是F点;(2)碰撞前,小球m1落在图中的E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1,小球m1和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在图中的D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1′,m2的落点是图中的F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2
.设斜面BC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由平抛运动规律得:LDsinα=12gt2,LDcosα=v1′t解得:v1′=gLD(cosα)22sinα同理可解得:v1=gLE(cosα)22sinα,v2=gLF(cosα)22sinα所以只要满足m1v1=m2v2+m1v1′即:m1LE=m1LD+m
2LF,则说明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3)若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则碰撞前后机械能没有损失,则要满足关系式12m1v21=12m1v′21+12m2v22即m1LE=m1LD+m2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