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787 M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doc,共(8)页,1.78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55db25c31f049b3a9e57c1ab59c56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

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青铜器龙纹在商代晚期盛行,风格粗犷庄严,形象夸

张神秘,指向原始力量。而西周时期的龙纹风格则从雄奇庄重向讲求秩序和实用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B.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发展C.早期国家治理的进步D.君主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汉文帝即位之初,首

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这些举措A.缓和了中央和地方间的矛盾B.加速了“文景之治”的到来C.积累了解决王国问

题的经验D.终结了“与民休息”的政策3.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表1中宋人诗句与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4.图1为元代教煌莫高窟六体文字碑,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观音像上方及左右两侧各刻

“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等六种文字。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①商业发展的状况②社会的宗教信仰③民族交融的趋势④地方的行政管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仁宣时期,明政府大力推行招抚流亡政策,规定

:凡前道负(注:拖欠)官物,悉皆蠲免,复业之后,仍免税粮及差役三年。此政策一经推行,山东不少地区的流徙人口陆续返乡复业。明政府此举旨在A.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束缚B.强化重农抑商的政策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管理D.保障赋役征发的稳定6.1887年,重庆的天顺祥票号在四川为

云南铜矿承办招股业务;1907年,从官商合办改为商办的川汉铁路公司,在重庆、宜昌、成都、上海四地集掖股款,并将681余万两股款储存在上述四地票号中。这反映了A.商业发展推动票号转型B.传统金融机构助推近代化C.洋务企业促进票号发展D.传统借贷关系出现新发展7.19

06年,钱玄同认为: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1919年,钱玄同认为:共和与孔经绝对不能共存,如要保全"中华民国",唯有将三纲五伦、礼乐、政刑等"弃如土苴"。其态度的变化反映出A.民族危机的加深B.民主政体的确立C.传统文化的衰败D.中西文化的冲突8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需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调整。该主张意在A.推进一五计划和工业化B.贯彻实施贸易保护主义C.应对严峻国际国内形势D.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9.英国是首个承认新中国的

西方大国,但它又迫于压力在与台湾关系问题上态度含糊。新中国坚持建交必经谈判。中英建交谈判过程复杂曲折。在谈判后期,中方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搁置争议,积极推动。1954年6月,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半外交关系"。中英建交

谈判A.基本实现了英国的预期目标B.反映出双方务实灵活的态度C.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D.冲破了美国的遏制孤立政策10.表2是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据此可知A.人民素质不断提升B.政府加强宏观调控C.全球化进一步发展D.政府注重民生发展11.公

元前6世纪,波斯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的战绩,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并以当时通用的楔形文字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墩铭文”。这表明A.帝国文化呈现多元格局B.对外扩张促进文明

发展C.西亚北非古典文明终结D.统一文字成为时代潮流12.公元前5世纪,雅典暴发瘟疫,且出现饥荒,造成大量死亡。时人认为这是神灵对人类的惩罚,修昔底德则认为瘟疫源于埃塞俄比亚,是通过海洋传播而来的,而伯利克里的错误政策又使雅典城内人满为患,空气污染严重,导致瘟疫大规模暴发。据此可知,修昔底德A

.强调个性自由B.具有理性精神C.反对直接民主D.集文化之大成13.自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大批华人移居南洋,同时也带去了汉字文化。虽然由官方派出的“遣唐使”时断时续,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之间的人口迁移却从未间断。这可以说明A.宗藩体制下的中外

关系B.东亚文化圈的逐步形成C.海上丝路助推经济发展D.官方交往影响民间往来14.14世纪以前,英国社会被不自觉地分为三个阶层:上层社会以流利的法语为荣;基督教世界以拉丁语和罗马保持高度一致;下层民众则使用各种无法统计的方言。1356年,

伦敦市长和市政府颁布了一个法令,允许在市政会议上使用英语;1381年,约翰威克利夫将拉丁版《圣经》翻译成英语,并且用英文为普通民众讲解教义。英国社会的语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B.民族认同的强化C.

议会君主制加速了语言统一D.民族国家的形成15.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阻隔东西方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15世纪时,威尼斯商人经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仅香料的总量就在750~100

0吨,其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不满。由此可见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史学方法改变影响了历史解释C.史学观念更新推动历史研究深入D.新史料的发现丰富了历史认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189

年,恭王赵惇继任南宋皇帝,恭州改名为"重庆府"。处于两江交汇的重庆成为抵抗蒙军南下的重镇,延续了南宋王朝的统治。到明清时期,重庆发展为四川和西南最重要的商埠城市,川江上游各地商品汇集于此外运全国,而下游各地商品又溯江而上汇集重庆

,再转运上游地区。重庆黄葛古道是重庆通往云南、贵州等地的一条陆上重要通道,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路。明清时期重庆的发展为以后重庆城市的近代化和商业中心地位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摘编自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历史》材

料二1939年1月,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下简称南方局)在重庆成立。"皖南事变"发生后,南方局与国民党当局正面交涉的同时,将“皖南事变”真相公诸于众,迫使国民党最高当局作出“以后绝无剿共之军事”的承诺。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等人常去民盟机关“特国”,积极支持科技界

、工商界代表人士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南方局利用《新华日报》等舆论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对时局的主张,推动重庆进步文化界陆续创作和上演进步话剧242台,使以"抗战、团结、民主”为旗帜的抗战进步文化成为大后方文化的主流。南方局还积极与各国外交使团和国际友好人士接触

,促成了1944年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和美军观察组实地考察延安。——摘编自蔡律《战斗在国统区心脏的南方局》材料三重庆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中美合作所”重庆集中营旧批、刘伯承故居、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宝顶山摩崖造像、钓鱼城遗址等

55处;重庆主城有中国三峡博物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5座一级历史博物馆。其中,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陈列品展示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和移民文化等。2021年,中国三峡博物馆接待量超过15万人。——摘编自《重庆日报》(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历史上重庆地位提升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开展活动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意义。(1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开展历史

文化建设的作用。(4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目标、国家性质、国家概念的文字表述(见下表),即"新中国"国家符号,呈现了为实现自己国家梦想的奋斗轨迹。-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8.(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

《吕氏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睹博,戒斗殿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

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

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

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三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

、正式规定人民公社要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从此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出现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的意义。(5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CCBCDBAC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BDABBBD【解析】1.【详解】青铜器主要是统治阶层使用的礼器,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材料中龙

纹从“指向原始力量”转向“讲求秩序和实用”,说明西周统治者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秩序,体现了早期国家治理的进步,C项正确;龙纹的变化无法直接反映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龙纹的变化与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

;西周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详解】据题意可知,汉文帝通过“易侯邑”“令列侯之国”诏使地方诸侯的亲信子弟都远离了本诸侯国,这就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势力,从而为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

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积累了经验,故C正确;这些举措没有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因此也没有缓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文景之治的出现主要与黄老无为思想、“与民休息”的政策有关,B选项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排除B项

;汉文帝时期一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3.【详解】A项“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大意为“小道两边桑树成林,麻叶成荫,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太平盛世的人”,本诗创作者为陆游,为南宋爱国诗人,他生逢

北宋灭亡之际,从文学意义上讲,“始知身是太平人”是对南宋偏安的讽刺,并未体现人身控制的减弱,故A项错误;B项诗句描绘了城市早晨商贩活动,酒香沁人的情景,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活跃,故B项正确;C项诗句并未体现

雇佣劳动,且普遍化的说法较为绝对,故C项错误;D项诗句大意为“漫步来到秋禾初熟的田边,恰见翠绒锦上织起金色彩云”,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庄稼丰收的景象,无法直接证明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故D项错误。4.【详解】根据“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可

得出石碑中有多种民族的文字书写,反映了元代民族交融的趋势,而石碑“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表示石碑内容是对宗教行为的记载,由此说明其可用于研究元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故②③正确;石碑只涉及佛教的书写内容,与地方的行政管理和商业发展的

状况无关,①④错误。故本题选C。5.【详解】据材料“明政府大力推行招抚流亡政策……山东不少地区的流徙人口陆续返乡复业”可知,招抚流亡可以稳定税源,故选D项;政府招抚流亡后,只是暂时免税粮及杂泛差役,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A不选;招抚

流民从事农业生产,体现对农业的重视,但未体现“抑商”,强化重农抑商并非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明代的基层治理主要靠乡约制度,招抚流民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基层,但这也非政府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6.【详解】材料强调,洋

务运动开展时传统金融机构票号推动云南企业铜矿承办招股业务,清末时期帮助川汉铁路公司集掖与储存股款,推动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票号、钱庄等属于中国传统金融机构,材料并未强调票号

从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金融机构转型,故不选A;材料并未说明云南铜矿与川汉铁路公司是洋务企业,故不选C;材料并未强调借贷关系,故不选D。7.【详解】材料强调,钱玄同在1906年与1919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迥然,从全盘肯定到全盘否定,其态度的变化反映了,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反帝反封

建的时代需要,近代中国人在思想文化层面学习西方,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求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中国民主政体的确立是在1912“中华民国”的成立,故不选B;材料强调的是钱玄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而非传统文化本身的兴衰,也非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故不选C、D两项。8.【详解】材料强调,新中国成立初期,国

际国内形势严峻,国际上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国内经济十分困难,1950年政务院对海关税与税率的调整,其目的在于保护本国的生产,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新生政权,应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故C项正确;此时并未进行一五计划,何谈推进,A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是在说改造海关,并未强调限

制进口,故不选B;此时的国民经济亟需恢复,快速发展夸大了程度,故不选D。9.【详解】英国谋求与新中国建交以维护其在华利益,从谈判结果来看未能实现建交预期,故不选A项;新中国坚持建交必经谈判,是“另起炉灶”方针的体现,彰显了独立自主与平等互利的外交理

念,C项不符合史实,故不选;在冷战格局背景下,英国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D项夸大了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的影响,故不选;在这场漫长曲折的建交谈判中,正是由于中英双方都采取了务实应对的态度,最终

建立起了在当时既符合双方利益又能被双方都接受的代办级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10.【详解】从表格可知,1950~2008年我国节假日总天数在逐渐增加,一方面体现了人民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更加注重民生,日益满足民众的休闲娱乐需求,故D项正确;节假

日增多并不能说明人民素质的提高,故不选A;宏观调控强调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与题意无关,故不选B;全球化强调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与题意无关,故不选C。11.【详解】据材料“大流士一世……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可以体现波斯帝国的多元文化格局,故选A项;材料强调

波斯帝国境内文化的多元与交流,没有体现文明发展,排除B项;波斯帝国正处于古典文明繁荣时期,不能体现终结,排除C项;材料反映多种方言的交流,没有特别强调文字统一,排除D项。12.【详解】修昔底德把自然原因与

人为政策结合起来思考雅典瘟疫,挑战了神或上帝惩罚人类的谬说,具有理性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述及修昔底德对雅典瘟疫暴发的认识,“源于埃塞俄比亚”“伯利克里的错误政策”,这与“个性自由”“直接民主”无关,故排除A、C两项;材料并非强

调修昔底德学识渊博,故排除D项。13.【详解】据材料“大批华人移居南洋……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之间的人口迁移从未间断”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东亚文化圈逐渐形成,故选B项;日本与中国并非宗藩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东

亚、东南亚的人口迁移和文化交融,不能体现经济发展,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特别强调官方交往的因素,排除D项。14.【详解】百年战争之前,英国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百年战争暴发后,为了战胜法国和教皇世界,英国民族语言的形成被迫切地提上日程,英国政府和部分宗教人士积极推动英语的广泛使用。英语逐渐成

为民族语言,成为联结民族情感、凝结民族力量、激发民族意识的重要标识,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语逐渐成为英国的民族语言,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故排除A项;英语逐渐成为民族语言并不能说明英国语言统一,且其语言的变化与政体无关,故排除C项;英国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发生于16世纪,与材料

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5.【详解】据材料“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可知随着新史料的补充,人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认知发生变化,进一步丰富完善,故选D项;A项过于绝对,是一种不可知论的观点,史学家可以凭借地上和地下的材料不

断还原和接近历史真相,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观点是基于史料更新而进一步丰富,并非史学观念或者史学方法的更新,排除B、C两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26分)(1)(8分)原因:封建皇权传统;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展;商业贸易活跃。(每点2分)(2)(14

分)背景: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枢纽和军事指挥中心;国民党投降和反共倾向增长;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每点2分,6分)意义: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共团结抗战的局面;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扩大了党的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

战斗志;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3)(4分)作用:为保存、展示、研究历史提供重要的场所;成为开展国民教育的基地,有利于传承革命传统和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17.(12分)示例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随着革命形势和现实需要的变化而变化。(2分)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不同的关于“新中国”的主张表述。随着国民党右派叛

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立新的自由的中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工农苏维埃共和国,使中国革命从低潮逐渐走向高潮。随着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国共产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又改为“中华民主共和

国”,还提出“独立、自由、幸福”的目标。这些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和解放。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愿望。而国民党为维护一党专制统治,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形势的

变化和自己的政治追求,提出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指引了革命前进方向,动员了革命力量。(8分)综上,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话语建构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革命形势,根据革命环境

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的能力。(2分)18.(17分)(1)(6分)原因:理学的形成及发展;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增强;科举制的推行,知识分子进入国家政治体系。(每点2分)(2)(6分)原因: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资本主义政治运动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制度保障或政策法规的

引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3)(5分)意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每点2分,三点5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