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考点15 植物的光合作用-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doc,共(13)页,696.13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4efc15282a3d4e64080729d6f526e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考点15植物的光合作用1.(2020•孝感)萨克斯实验是揭开光合作用之谜的终结实验。某生物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2﹣3天把天竺葵放在暗处是
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淀粉B.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C.水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D.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变蓝色【答案】D【解析】A、实验前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运走,排除原有
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B、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叶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B正确;C、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这表明是叶绿素溶于酒精。C正确;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错误。第一步小题夯基础2故
选:D。2.(2020•云南)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
暗处一昼夜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答案】B【解析】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制作
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字母“M”以外的区域见光,B错误;C、叶绿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在叶片脱色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C正确;D、“M”以外
的区域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字母“M”区域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D正确。故选:B。3.(2020•昆明)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
如图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答案】B3【解析】A、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
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A正确;B、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错误;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
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C正确;D、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淀粉,因此加碘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D正确。故选:B。4.(2020•深圳)某同学认为小树苗长成大树后,重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树苗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和大量的水,其实他主要还忽略了()A.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氮气B.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C.树苗从空气中
吸收的二氧化碳D.树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小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
小树苗的体内,是小树苗增重的主要原因。因此某同学认为小树苗长成大树后,重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树苗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和大量的水,其实他主要还忽略了小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5.(2020•泰安)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
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步骤是: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脱去叶片中叶绿素,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叶片深色部分表示变蓝,浅色部分表示不变蓝。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4A.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操作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变成黄白色B.甲和乙对照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中液体是清水,乙中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C.丙的实验现象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淀粉,实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D.丁装置天竺葵的银边不
含叶绿素,实验现象说明叶片不含叶绿素的部分不能产生淀粉【答案】B【解析】A、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一般采用把酒精放在小烧杯内隔水加热的
方法,直到叶片变成变成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A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甲叶片浅色表示不变蓝,甲图中的装置由于缺少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叶片深色部分表示变蓝,表示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甲中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乙中液
体是清水,B错误;C、乙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C正确;D、丁装置天竺葵的银边不含叶绿素,实验的现象是银边处没有变蓝,说明银
边处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实验现象说明叶片不含叶绿素的部分不能产生淀粉,D正确。故选:B。1.(2020秋•法库县期末)在山区某些地方,人们常在松树茎上剥去一层树皮后,收集松脂。流出的松脂是有机物,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原料。请问
流出松脂的结构是()A.导管B.筛管C.髓D.形成层【答案】B【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
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5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因此题干所说的松脂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在松树体内依靠筛管运输。故选:B。2.(2021•宁波模拟)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每放出一个氧气分子要吸收8个波长为6.88×10﹣7m的光量子。每个光量子的能量是真空中的光速乘以普朗克常数(6.63×10﹣34J•s)再除以波长。同时,每放出32
g氧气,植物储存469kJ的能量。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率为(每32g氧气有6.02×1023个氧分子)()A.2%B.37%C.34%D.29%【答案】C【解析】每放出32g氧气吸收能量:6.02×1023×8×3×108×6.63×10﹣34/6.88×10﹣7绿色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率为:469×103/(6.02×1023×8×3×108×6.63×10﹣34/6.88×10﹣7)=34%故选:C。3.(2020秋•萨尔图区期末)如图所示,在用金鱼藻验证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说明光合作
用产生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氧气D.空气【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不溶于水,因此如图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发现金鱼藻在光下能产生气泡,等气体充满试管溶剂的二分之一左右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
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口内,这时观察到卫生香复燃,从而得出的结论是:金鱼藻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选:C。64.(2020秋•番禺区期末)用银边天竺葵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
。甲、乙两处的实验结果依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A.水、叶绿体B.光、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D.叶绿体、光【答案】D【解析】此实验中的两组对照分别是:甲与丙对照,变量是叶绿体,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乙与丙对照,变量是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故选:D。5.(
2020秋•朝阳区期末)“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操作与目的不一致的是()选项操作目的A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B将叶片一部分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起来设置有光和无光的对照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向漂洗干净
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检验氧气的生成A.AB.BC.CD.D【答案】D【解析】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A正确;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
下两面遮盖起来,设置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正确;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把叶片放入装有酒精的小杯中
,隔水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C正确;D、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叶7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后变蓝色,所以加入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生成,D错误。故选
:D。6.(2020秋•金昌期末)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图中A、B分别表示()A.水、水B.二氧化碳、水C.有机物、水D.水、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
有机物﹣﹣淀粉故选:B。7.(2020秋•番禺区期末)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即“环剥”),这样可以增加坐果量,其道理是()A.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B.限制了水分向茎叶运输C.限制了无机物和有机物向根部运输D
.防止了害虫的侵害【答案】A【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
,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故选:A。8.(2020秋•绥中县期末)下列关于隔水加热的实验装置中,正确的是()8A.B.C.D.【答
案】C【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关于隔水加热的实验装置中,正确的是C。故选:C。9.(2020秋•石河子期末)以下哪些气体分别在日间和夜间经由植物叶片的气孔
离开的?()选项日间夜间A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汽B氧二氧化碳C氧、二氧化碳和水汽二氧化碳D氧和二氧化碳水汽A.AB.BC.CD.D【答案】C【解析】(1)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2)呼吸作
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3)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植物的蒸腾作用。在白天有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因为无光故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而分解作用一般指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因此,白天氧、二氧化
碳和水汽三种气体均从叶片的气孔离开;夜间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气孔释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项C正确。故选:C。10.(2020秋•萨尔图区期末)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9黑纸
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答案】B【解析】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
已经没有淀粉。叶片见光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见光的部
位”。故选:B。11.(2020秋•乐亭县期末)如图甲中叶片的主脉被切断,图乙中叶片上贴上锡箔,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分呈棕褐色,B部分呈蓝色,锡箔的位置C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A.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和阳光C.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D.光合作用需要水和叶绿素【答案】C【解析】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甲叶片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片离茎远的一端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切口两端的AB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
,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下端的B变蓝,而切口的上端A不变蓝,说明切口下端叶片B部分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切口的上端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叶片乙的中间贴上锡箔即C部分叶
片遮光,周围部分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周围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C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造淀粉。因此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所以,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故选:C。12.(2
020秋•玉门市期末)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A.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B.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C.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D.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10【答案】A【解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
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
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故选:A。13.(2020秋•重庆期末)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因受时间和条件的限
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称之为实验,实验的变量是。(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利用了的特性。(3)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中原有淀粉和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去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4)叶片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不遮光部分.【答案】(1)对照实验光(2)淀粉遇碘变蓝(3)叶绿素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4)不变蓝变蓝11【解析】(1)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一片叶子的
一部分从上下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设计照光和不照光两种环境,控制变量光为唯一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能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2)已学过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遇碘变蓝的部分是胚乳,淀粉遇
碘变蓝色,说明玉米胚乳含有淀粉。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3)为排除干扰,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4)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滴加碘液后,未被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了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14.(2020秋•乾安县期末)乐乐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这三个装置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
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什么?。(2)甲、乙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3)甲、乙、丙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入碘液,哪个装置中的叶片会变蓝?。【答案】(1)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2)二氧化碳(3)
甲【解析】(1)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植物在黑暗中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甲组装置与乙组装置的区别是甲里面是清水,乙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
12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故甲、乙两装置内甲里面有二氧化碳,乙里面没有二氧化碳。因此甲、乙两装置中叶片所处的环境,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3)由于乙装置,使植物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装置内的植物由于
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可以看出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丙缺乏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因此叶片不会变蓝的是乙、丙;变蓝的是甲。15.(2020秋•定西期末)用玉米幼苗作为实
验材料,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见钟罩内壁上有许
多小水珠,说明植物进行了。(2)将装置内0点到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图(如图2所示);分析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时间段内植物主要进行作用。(3)若在该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来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则应将装置放在(填“
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4)若用该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5)将上述光合作用实验后的玉米叶片摘下,放在盛有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取出叶
片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对照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答案】(1)蒸腾作用(2)呼吸(3)黑暗(4)30mL清水(无30mL不给分)13(5)酒精【解析】(1)气孔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因此“将装置放在阳光下
一段时间,可见钟罩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通过玉米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出来的。(2)“将装置内0点到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图(图2)。分析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图中0点到6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表明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
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可知该时间段内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3)在明亮环境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作用不明显。因此“若在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探究‘玉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
将装置放在黑暗(明亮、黑暗)的环境中。(4)“若用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30mL清水。(5)“将上述光合作用实验后的玉米叶片摘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对照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还制造了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