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

PDF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447.838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武汉专题】.pdf,共(10)页,447.8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4d9f7765b872f756da4082bcc386a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北地区专用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角是西周末年周王室掌管“郊庙之礼”的史官,他被留在鲁国以后,经过数代相传,“郊庙之礼”并未失传,

但他的后代已不是周王室的史官了,“郊庙之礼”便流传于民间。这反映出()A.周礼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B.春秋时期的学术氛围宽松C.鲁国对周礼的保存较完整D.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2.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后,经学逐渐成为两汉学术的中心,士人

趋之若鹜,他们沉溺于对儒家经典经文细枝末节的考证,甚至在解经过程中互相诡诘……专注细枝末节的烦琐注释。据此可推知当时()A.士人对经学的研究能力增强B.儒学在自身发展中出现危机C.儒学逐渐与现实的需要结合D.士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3.宋代官营作坊的工匠,有仍

隶属军籍的军匠,有从民间雇来的“和雇匠”,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他们不是无偿劳动服役,而是给予一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上述情况表明这一时期官营手工业()A.匠籍制度基本废除B.人身束缚有所松弛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作坊劳动分工细密4.明代有

严格的人事回避制度,官员不得在本籍任职,且不能久任;而胥吏都是本地土著,在地方上有盘根错节的势力,故有“流水的官、世守的吏”之说。这反映出明朝()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破坏B.地方官权力存在很大差异C.基层管理有一定权力真空D

.宗族势力庞大威胁着皇权5.康熙中后期,与周边国家的“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已无足轻重,取而代之的是以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这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这

()A.表明天朝体制渐趋解体B.得益于朝野掀起的商战浪潮C.有助于入超格局的逆转D.反映传统经济仍具一定优势6.19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建的武夷山地区,各地开荒种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浙江杭州府的于潜县,“仰视于茶者十之七”

,甚至湖南的平江地区“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农村经济结构根本改变C.西方加紧对华资本输出D.人地矛盾得到极大缓解7.《孔子改制考》为维新派找到了变法革新的依据,同时也遭到守旧

者的猛烈攻击。张之洞因康有为倡言“孔子改制”而一改先前对康有为的支持,王先谦、叶德辉等人更是对此书大加攻击。这说明《孔子改制考》()A.动摇了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B.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C.宣扬了君主立宪的

政治主张D.触及守旧势力的经济利益8.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中国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一文中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实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二是反革命统治能迅速稳定;三是革命群众溃散而消沉。而当时中国绝没有这样

的条件,因此,中国革命是无间断性质的高涨而不是低落。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此结论()A.受“左”倾错误影响B.成为土地革命的依据C.对革命形势分析较为准确D.采取的革命策略较为保守9.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抗日战争的胜

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A.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B.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C.延续了国共合作的局面D.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C.释放社会创新活力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11.有学者

认为,这个政体崇尚正义,防止社会一部分成员压迫另一部分,政府和官员的权力要受到限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统治权由各等级社会成员共享,共同执政,用温和的方式处理政务,解决利益纠纷,共同放弃用武力作为解决分歧或取得权力的手段。符合这一论述特点的是()A.罗马的共和政体B.平民政治C.雅典的民主

政体D.僭主政治12.13世纪前后,西欧活跃着一批异端教派,他们都在讨论人与上帝的关系。阿诺德教派猛烈攻击教会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恶行,卡塔尔派提倡“保持基督纯洁”,韦尔多派则主张“回归贫穷教会这说明当时()A.天主教会权力走向衰落B.人们自我意识增

强C.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13.由于运输成本的降低,荷兰和英国凭借其发达的海运优势,将原区域内发达的分工贸易扩展到了全球,形成了全球的分工贸易体系。由此可见,运输成本的降低()A.

推动了全球贸易分工B.标志着分工体系最终确立C.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增加了世界各国的出口额14.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缓慢的通货膨胀或政府的积极经济干预,以实现经济复兴和充分就业;通过社会保障及收入再分配改革资本主义的结构;通过

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修正从前的自由企业体制;通过福利政策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这体现了()A.美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改变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D.阶级斗争是新政的根本推动力15.二战后,苏联在其周边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圈战略“安全带”(或“

缓冲带”),但斯大林还是放心不下,尤其是对一些东欧国家,很快就改变“联合政府”政策,让各国共产党实际掌握国家权力,并向这些国家输出苏联模式体制。这反映了苏联意在()A.确保欧洲的持久和平B.加强其对东

欧的控制C.推动欧洲走向一体化D.确保东西部边境安全16.下面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变化图。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B.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萎缩C.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均衡D.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古代中国的治吏发展](14分)材料一“汉承秦制”之说早为学界所公认,秦律中“严于治吏”的精神在汉律中有着深刻的反映。与秦律相似,汉律亦有关于荐举官吏的法律规定。如《二年律令·置吏律》规定:“有任

人以为吏,其所任不糜、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其非吏及宦也,罚金四两,戍边二岁。”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害盗别徼而盗,驾(加)罪之。”而《汉书·王子侯表》也记载:陵乡侯欣“建始二年,坐使人伤家丞,又贷谷息过律

,免”。汉律在秦律基础上,针对王侯、官吏朋比为奸、结党营私制定了“左官”“附益”“阿党”“更相荐举”等诸法……执法的严格性,使朝廷法令对各级官员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量,督使他们勤于政事,谨慎行事,以免有犯法之嫌。自汉之后,后代统冶者在

立、司法方面都非常重视“严于治吏”的举措。秦汉严于治吏、“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精神,在今天也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摘编自孙喆《从汉承秦制看西汉“严于治吏”的法律思想》材料二清代王船山认为周“礼士多,府史少而事治,后世令史

多而事不济”,因此必须裁汰冗员。王船山认为要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他说:“严者,治史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而非以时为进退者也。”《左传》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彰也。”王船山“把培养官德作为廉政的基本内容”“把廉政看作吏

治的根本”。王船山认为“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所以他认为,惩贪治贪的关键是“唯严之于上官而已矣。严之于上官,而贪息于守令,下逮于簿尉胥吏,皆喙息而不敢逞”——摘编自刘伯兰《王船山严于治吏的法律思想及现实意义》(1)根据材

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严于治吏的法治举措及其历史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王船山严于治吏的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8分)18.[近现代中国的民族观及民族工作](12分)材料一清末革

命派中存在着基于狭隘“民族建国主义”的以在18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而视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这客观上为侵华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导致国内满、蒙、回、藏各族对革命充满疑惧而产生离心倾向。“五

色旗”于1911年12月初产生于江浙一带并非偶然,在当时南方的革命阵营里,立宪派、旧官僚和温和革命派的主张已经占压倒性优势。立宪派与革命派分歧的一个根本点就是立宪派认为满汉早已融合以及民族革命将导致国家分裂以至灭亡……在立宪派对清政

府绝望以至于参加革命以后,它的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的主张并未改变;温和革命派如宋教仁等原本就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摘编自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材料

二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历届政府和各政党领袖都大力提倡民族平等,主张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但多表现在理论阐述和宣传等方面,而较少应用于实践,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只有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民族平等才从理论层面进

入到社会实践层面。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平等”的概念充分体现在不同时期的宪法和纲领性文件中,并指导着新中国民族事务工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成分和民族称呼混乱的状况进行了统一规整。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华

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民族利益观和价值观,创新地将“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相结合,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摘编自何一民、刘杨《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1)根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民族观的变化,并说明影响中国民族观变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意义。(8分)19.[美国的环境治理](14分)材料(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

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在任时,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推动了议会在土地、森林、

江河流域等方面的立法,并设立了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

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二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摘编自徐再荣《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环境治理的措施和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美

国环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20.[中西进步文化思潮](12分)材料对比中国和欧洲中世纪末期的进步文化思潮,既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对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历史运动进程的制约作用,又可以发现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因其不同的

文化传统、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以及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一般规律的制约下,又各自展示出千姿百态的不同表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摘编自姜红《试论中国和欧洲早期启蒙文化的异同》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简洁)2021年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北地区专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根据题意可知,史角的后代不再担任周王室的史官,并且周王室的“郊庙之礼”流传于民间,体现

了文化的下移趋势,故D项正确;材料时间是西周末年,没有体现春秋时期的情况,故A,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郊庙之礼”,不能证明鲁国对周礼的保存完整,故C项错误。2.答案:B解析:由“他们沉溺于对儒家经典经文细枝末节的考证”“烦琐注释”可知,当时士人治经变成了对儒家经文的细枝末节的

烦琐注释,这说明当时儒学在自身发展中出现危机,故选B项。材料只介绍了士人研究经学的特点,看不出士人对经学的研究能力增强,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学研究的僵化,没有体现儒学逐渐与现实的需要结合,故排除C项。“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

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官营手工业出现了“和雇匠”,工匠不是无偿劳动服役,而是给予一定的“雇值”,说明宋代官营手工业生产中对工匠的人身束缚有所松弛,故选B项。材料“还有一种当行充差的工匠”说明宋代匠籍制度没有废除,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项;材料没有涉及宋代官营作坊的劳动分工情况,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胥吏都是本地土著,在地方上有盘根错节的势力”“流水的官、世守的吏”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地方基层管理存在一定权力真空,所以选C项

。材料中“严格的人事回避制度”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即便“胥吏……在地方上有盘根错节的势力”,也不能说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破坏,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地方官权力的差别,无法得出其权力存在很大差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族势力,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根据题干

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中后期为清朝统治前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虽然“朝贡贸易”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新航路开辟后,中荷、中英海上贸易与中俄陆路贸易兴起,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反映了传统经济仍具有一定优势,故D项正确;“天朝体制”指封建制度,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封建社会无法自行解体,

排除A项;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在洋务运动期间系统阐述商战思想,B项时间不符,故排除;这一时期中国出口丝绸、茶叶、药材、瓷器等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换回大量白银,居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根据材料可知,从沿海的福建到内地的湖南,均在大规模种植茶叶,

主要原因是欧洲资本国家不断掠夺原料,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A项正确。B项的根本改变,属于过度推论,排除;在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对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C项;这一时期农村人地矛盾并未得到缓解,且材料没有体现“人地矛盾

”问题,排除D项。7.答案:B解析:选项分析选项内容判断A《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主张予以抛弃,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B《

孔子改制考》引起了守旧者的猛烈攻击,从侧面说明了它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C《孔子改制考》并未宣扬君主立宪的主张。×D《孔子改制考》是在思想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不是触及守旧势力的经济利益。×8.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年11月国民大革命失

败,中国革命出现低潮,但材料中瞿秋白认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性质的高涨而不是低落。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他的观点是受“左”倾盲动主义影响的结果,瞿秋白对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局势未能有正确的分析,故A项

正确,C,D两项错误;在此之前的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已经做出了发动土地革命的决定,B项错误。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根据材料“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奠定了中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基础,A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使中华民族完全获得

独立,也不能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仍是半殖民她半封建社会,故B、D两项错误。抗战结束后,全面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故C项错误。1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

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故C项正确。A,B,D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防止社会一部分成员压迫另一部分,政府

和官员的权力要受到限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统治权由各等级社会成员共享,共同执政,用温和的方式处理政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政体的特点在于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组成,三权分立,加之罗马法的发展,符合材料描述特征,故A项正确;平民政治指人民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

大多数人的意志,即平民主权,与材料中“统治权由各等级社会成员共享”不符,故B项排除;雅典的民主政治特征是小国寡民与直接民主,与材料描述特征不符,故C项排除;僭主政治指的是依靠非法手段取得政权并建立独裁统治,与材料描述特征不符,故D项排除。1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

世纪西欧的宗教发展。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前后,西欧一批异端教派讨论人与上帝的关系,反对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体现了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13世纪前后,天主教势力还没有走向衰落,故A项错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1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是在16世纪,与

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3.答案:A解析:材料提到由于运输成本的降低,才最终形成了全球的分工贸易体系,故A项正确。运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贸易分工体系的形成,并非分工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故B项错误。由“荷兰和英国凭借其发达的海运优势”可知,当时应为殖民扩张时期,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

命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无法得出世界各国的出口额增加的结论,故D项错误。1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材料中反映了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政治上的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体现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生产资料所

有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性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罗斯福新政中政府的举措,不是阶级斗争和新政的关系,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苏联在其周边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圈战略‘安全带’”“尤其是对一些东欧国家,很快就改变‘联合政府’政策,让各国共产党实际掌握国家权力,并

向这些国家输出苏联模式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处于美苏即将走向“冷战”,苏联意在确保边境安全,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苏联是为自己国家安全考虑,而不是维持欧洲的和平,A项错误;加强对东欧的控制是苏联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种手段而不是

目的,B项错误;苏联控制欧洲是为加强自身国家安全,不是为了推动欧洲走向一体化,C项错误。16.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从示意图来看,21世纪初发展中国家GDP占世界比重有较大提升,这体现了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D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A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信息与制造业发展情况的变化无关,B项结论无从得出,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C项错误。17.答案:(1)法治举措:严禁官吏的读职、失职行为;严惩各级官吏的不廉行为;禁止官吏结党营私、朋比为奸。(每点2分,共6分)

历史影响:促进了西汉吏治的清明,对后世吏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严于治吏、宽以治民的精神。(每点2分,共4分)(2)法律思想:革新吏治,裁汰冗员;宽以养民,严以治吏;培养官德,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严惩上官为治贪之本。(每

点1分,共4分)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整顿吏治,有利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法治举措,据材料一“有任人以为吏

,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其非吏及宦也,罚金四两,戍边二岁”可知严禁官吏的渎职、失职行为;严惩各级官吏的不廉行为;据材料一“针对王侯、官吏朋比为奸、结党营私制定了‘左官’‘附益’‘阿党’‘更相荐举’

等诸法……执法的严格性……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量”可知禁止官吏结党营私、朋比为奸。第二小问历史影响,据材料一“使朝廷法令对各级官员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量,督使他们勤于政事,谨慎行事,以免有犯法之嫌。自汉之后,后代统治者在立法、司法方面都非常重视‘严于治吏’的举措”可知促进了西汉

吏治的清明,对后世吏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材料一“在今天也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可知严于治吏、宽以治民的精神对今天仍有重要借鉴意义。(2)第一小问法律思想,据材料二“因此必须裁汰冗员。王船山认为要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整顿吏治

,严惩贪官污吏”可知革新吏治,裁汰冗员;据材料二“严者,洽史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而非以时为进退者也”可知宽纵养民,严以治吏;据材料二“把培养官德作为廉政的基本内容”可知培养官德,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据材料二“唯严之于上官而已矣。严之于上官,

而贪息于守令,下逮于簿尉胥吏,皆喙息而不敢逞”可知严惩上官为治贪之本。第二小问现实意义,据王船山的整顿吏治,裁汰冗员思想可知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据材料二“把培养官德作为廉政的基本内容”可知整顿吏治,建设高素质

干部队伍;据王船山“宽以养民”的思想可知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据王船山的严惩上官思想可知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8.答案:(1)变化:从清末革命时期狭隘的民族观到辛亥革命后的五族共和观。(2分)原因:立宪派和温和革命派的努

力;辛亥革命的成功;政权的和平转移;民族危机的加深。(每点1分,共2分,任答2点即可)(2)成就:将“民族平等”写入宪法;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民族识别”工作,规范民族称谓;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意义: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利益;保障

了国家的稳定和团结;促进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狭隘‘民族建国主义’”“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

“五族共和”等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立宪派……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的主张并未改变”“温和革命派……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共产党将‘民族平等’的概念充分体现在

不同时期的宪法和纲领性文件中”“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成分和民族称呼混乱的状况进行了统一规整”“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等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19.答案:(1)措施: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

模式;成立专门机构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环保立法。(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特点:突出发挥社会各层面的积极作用;环境保护涉及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就业、经济发展相结合。(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2)主要原因: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片面强调经济利益

;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政府政策引导欠缺;社会环保意识不够等。(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等分析作答。特点,根据材

料“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等分析作答。(2)根据材料“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罗斯福在任时”等信

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增长方式、政府政策引导、社会环保意识等方面归纳出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20.答案:示例论题:中西方进步思想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又存在巨大差异。(2分)论证:14—17世纪,中国和欧洲都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上,兴起一种新的文化思潮

。如在西欧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中国则是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为代表掀起的早期启蒙思想,他们关注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富于强烈的政治性。但二者又有

着本质区别,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而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则是对传统儒学的批评继承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思想文化的范畴。总之,欧洲的人文主义和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是不同的历史土壤、各具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大相径庭的文化传统的产物。(10分)解析:考生可从中外思想文

化发展的进程中选取某一阶段进行提炼概括,如14—17世纪中西方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二者又存在巨大差异性,西方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中国依然是传统儒学的范畴。也可以选择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和政治

运动的影响来阐释。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论题的论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41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