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高考】

PDF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642.335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高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高考】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高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高考】.pdf,共(7)页,642.3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ee853d67229d9a430610daa1d533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议用时:45分钟1.目前,我国畜禽粪便每年产量约为38亿吨,今后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粪便的生产量还会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畜禽粪便量将超过40亿吨。蚯蚓是一种多功能生物资源,每天能够消耗掉的固体废弃物可以超过自身体重的一半,甚至达到自身体重。1亿条蚯蚓1天可处理40~50吨有机固体废弃物,排出20吨蚯蚓粪。(1)简述畜禽粪便处理不当会对自然环境

产生哪些危害。(2)说明采用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处理畜禽粪便的好处。【解析】第(1)题,畜禽粪便处理不当会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主要从污染、病菌等方面分析。畜禽粪便随意排放,会污染水土环境。可能滋生有害病原(菌),危害人畜健康。影响农村环境,破坏美丽乡村形象,阻碍全面小康建设。第(2)题,采用蚯蚓

生物处理技术,好处是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污染。根据表格,蚯蚓粪的肥力更优,能增加经济效-2-益。废弃物减量,减轻环境自净压力,利于美化环境。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农民、农业、农村“三农”建设。答案:(1)危害:①随意排放,污染水土环境;②滋生有害病原(菌),危害人畜健

康;③影响农村环境,阻碍全面小康建设。(2)好处:①废弃物资源化(得到蚓肥、增加经济效益);②废弃物减量(减轻环境自净压力);③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三农”建设)(写到3点即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大鲵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两栖野生动物,

性凶猛,喜肉食,常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夜间活动。对水域的清洁度和酸碱性要求较高,耐饥饿。食物缺乏时,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幼体发育为成熟个体时间漫长。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近年来数量有骤减趋势。分析大鲵数量骤减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解析】大鲵数量骤减的

可能原因要从大鲵的生活习性及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角度分析。由材料“大鲵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性凶猛,喜肉食,常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夜间活动。对水域的清洁度和酸碱性要求较高,耐饥饿。”可知,大鲵数量减少主

要是由于水体被破坏,水质变差,导致生存环境改变。具体包括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导致的水体污染、水利工程和人类的捕杀等。保护措施主要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可以建立自然-3-保护区,保护生存环境。针对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堵塞通道问题,可以修建专门的通道,提供和增加繁殖场所等。答案:原因:全球变暖,降水减少,人类活动导致其栖息地遭受破坏,供觅食、栖息的水域日益退化。工农业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大鲵生存环境受到很大影响;

因数量较少,水利工程堵塞了大鲵繁殖交流的通道,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加之人类大量捕杀,大鲵数量骤减。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鲵原生态生存环境,人工孵化培育大鲵幼苗,增加成活率;加强对大鲵资源的动态监控;在山溪和河道上面修建专门通道,以增加繁殖场所和交流的渠道等。3.下图示

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解析】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

,加剧水资源短缺。防治措施可以从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回答。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

(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4-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4.我国西南某山区锰矿资源丰富。某企业在图中的甲地(如图)开采锰矿,采挖矿石后留下的矿渣弃土堆放在附近山坡。指出该地矿渣弃土堆放带来的环境危害,

并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结合甲地等高线示意图可知,甲地地势陡峭,在此堆放矿渣弃土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水土流失。矿渣弃土还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大气和水体。防治措施主要从合理规划建设堆放场地、种植植被、矿渣弃土的综合利用、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等方面分析。答案:危害:矿

渣弃土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大气和水体;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加剧水土流失等。-5-措施:合理规划建设堆放场地,进行科学管理;种植适宜的植被;综合利用矿渣弃土;对矿渣弃土地加固;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将

矿渣冲入江中等。5.读材料,回答问题。为建设青山绿水新农村,浙北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罱(lǎn)河泥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罱河泥是将河底的烂泥取上来,运到岸上农田堆积,经过沤制,作为农田有机肥料。常年罱河泥后,田越种越高,河越沉越深。分析罱河泥这一传统生产方式对当地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罱河泥是将河底的烂泥取上来,运到岸上农田堆积,经过沤制,作为农田有机肥料。由此可知,这种生产方式可以疏通河道,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减少化肥施用量,保持良性生态系统。答案:

疏通河道,防治洪涝灾害;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挖取烂泥,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持良性生态系统,发展有机生态农业。6.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结合下图,完成问

题。-6-(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乙图)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根据对东线调水路线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

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解析】第(1)题,结合甲图,联系生活实际作答。第(2)题,A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生产污水的排放多,加上陆地面积狭小,污染相对较重。答案:(1)水资源短缺;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低。(

2)A河段。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船舶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陆地面积狭小;虽然降水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缺乏。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宝山煤田为内蒙古东部主要煤田,储量丰富,煤种为褐煤,含

硫低。现有生产矿产可采储量3.1×108t。-7-材料二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1)分析元宝山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2)评价内蒙古改输煤为输出电力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

响。【解析】第(1)题,煤矿开采过程中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废弃物的堆放,会引起土地、水、大气污染等。第(2)题,输煤改为输电,对输出地来说大气污染会加重,但会减轻当地交通运输的压力。答案:(1)剥离表土及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污

染环境。(2)有利:减轻当地交通运输压力;不利:使当地大气污染加重。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