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4.431 MB
  • 2024-11-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4.43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c52d3351423aab100243ab65fd4a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元中学高二级年级下期段一一、选择题1.有历史学者认为:总观周初立国分封大势,镐与曲阜为-椭圆之两极,洛邑与宋则是两个支点,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由南北两面向东张开,如两臂合抱殷宋于肘腋之间。由此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统治疆

域B.拱卫王畿安全C.笼络先代贵族D.传播礼乐文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洛邑与宋则是两个支点”“如两臂合抱殷宋于肘腋之间”,可知分封制的主观目的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出通过镐与曲阜、洛邑与宋之间的平衡局面,以巩固王畿的特点,同时还借此加

强对宋国的监督和控制,B项正确;扩大通知区域是分封制的客观影响,排除A项;宋国是殷商贵族后代,加强对宋国的监督,体现了分封制不仅笼络先代贵族,同时还加强了控制和监督,排除C项;传播礼乐文明主要是在部分王族

封国,排除D项。故选B项。2.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制礼作乐;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反映出A.儒家学说以民本思想为核心B.中国古代思想的民主化色彩C.以人为本根植于久远的传统D

.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从周公、孔子等人开始就开始强调“保民”、“爱人”、“顺民心”等主张,这说明以人为本的思想植根于久远的传统,C项正确;周公时期儒家思想还没有形成,排除A项;“民主化色彩”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这些思想反映的是以民为本,无法体现始终为政治服务,排除D项。故选C项。3.对于秦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态,有以下两种学术观点。由此可知学说概述天圆地方学说秦半两钱是中国古代对宇宙的天圆地方说在货币形制上的表现,

象征秦朝货币通用于天下各地。铸造工艺说圆钱中的方孔是便于铸造工匠在钱币铸成后,用一方木穿于多枚钱币孔中锉磨,打平圆钱的毛边残铜。A.历史解释应围绕史料形成时代展开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C.综合不同的历史解释即可获知真相D.史料真伪的鉴别需要依靠科技进步【答案】B【解

析】【详解】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即秦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释,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历史解释的时代性,排除A项;历史真相不一定是历史解释的交集,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科技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4.曹魏景元四年,蜀汉后主刘禅

面对司马氏强大的军事压力,主动献降。司马氏将蜀汉的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一律迁往中原。据《华阳国志●大同志》记载,随后主刘禅迁往北方的就有三万家之多。“蜀人北迁”这一-做法旨在A.促进民族融合B.发展北方经济C.重构中

原秩序D.瓦解地方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司马氏将蜀汉的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一律迁往中原”,可知北迁的是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瓦解地方势力,巩固统治,D项正确;“蜀人北迁”的主要目的是瓦解地方势力,巩固统治,不是促进民

族融合,排除A项;“蜀人北迁”的主要目的是瓦解地方势力,巩固统治,不是发展北方经济,排除B项;“蜀人北迁”的主要目的是瓦解地方势力,巩固统治,不是重构中原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5.下图为今内发古阿鲁科尔沁旗出土的10世纪前素葬壁画《杨贵

妃教鹦鹉图》。画中的杨贵妃留着典型的契丹贵族女子发饰,在教鹦鹉读《心经》。该作品反映了()A.盛唐宫廷画技艺的高超B.宋辽间和平交往的扩大C.边疆与中土文化的交汇D.农牧复合型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在内蒙古的墓葬中发现与杨贵妃有关的壁画,

而且杨贵妃留着典型的契丹贵族女子发饰,体现了边疆与中土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与往来,C项正确;仅根据这一幅图画没有比较,不能说明技艺的高超,排除A项;杨贵妃是唐朝时期的人物,排除B项;该作品和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宋代由于政治上的弱势,使得它在朝贡贸易中不再追求政治目的,回归了

贸易中的经济本性,这反而让政府和民间商人集团在这种经济联系中获得了好处。“好处”体现在A.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C.产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D.加速了大批市镇的兴起【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朝贡贸易”、“回归了贸易中的经济本性,这反

而让政府和民间商人集团在这种经济联系中获得了好处”及所学知识可得,这种贸易指的是宋与海外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等互利海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

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市镇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7.有学者对明清小说进行了研究,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明清小说小说作品内容简介《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做生意老实忠厚”,而

买油的顾客和卖油供应者“单单作成他”,使他生意愈发兴旺。《徐老仆义愤成家》阿寄历经艰辛,发财致富“尽从勤里来”《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复因为拾金不昧,归还失主,致使其生意兴隆,家道殷富,子孙兴旺,还免去性命之灾。《刘小官雌雄兄弟》小店主刘德乐

善好施,先后救助并收养了两个落难的年轻人,“无子而有子”。A.承担着士人的理想与责任B.开启了世俗文学的先河C.都属于浪漫主义创作风格D.充斥着大量的落后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做生意老实忠厚”“尽从勤里来”“

拾金不昧,归还失主”“乐善好施”体现了明清小说教化的作用,小说也承担着士人的理想与责任,A项正确;宋词、元曲均是世俗文学,排除B项;明清小说是世俗性文化并非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C项;材料中的小说均宣扬了

高贵的品质,具有教化民众向善的作用,并没有充斥着大量的落后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8.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清廷的做法()A.保证了地方社会长期稳定B.借助宗法纽带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乡民整体道德素养D.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

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廷设立的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这是清朝对基层社会加强控制

的一种手段和形式,由最初宣讲《圣谕六训》到宣讲“圣谕十六条”,意味着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D项正确;宣讲圣谕是一种形式,仅通过宣讲的方式不可能保证地方社会的长期稳定,排除A项;宣讲圣谕的方式是通过对基层民众的教育来达到引导民众向善和服从官员的管理,并不是借助宗法纽带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

项;仅通过宣讲圣谕并不能看出是否提高了乡民的整体道德素养,排除C项。故选D项。9.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前期,清朝诗人描写“火轮船”(蒸汽轮船)的各类旧体诗密集出现,黄遵宪、俞樾、何绍基等名家多有题咏。这一现象()A.继承传统文学的世俗化趋势B.是

“师夷长技”思潮的实践C.体现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兴起D.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折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火轮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前期,经过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战争,西方列强利用近代工业文明侵略中国,可见,当时中国处于

危机之中,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文学的世俗化,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思潮的实践,排除B项;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兴起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

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此言论A.推动了救国方式的深刻改变B.旨在克服洋务运动的局限性C.正确分析了战争失败的根源D.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

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体现了发展民族工业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故张謇的言论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言论强调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性,没有强调救国的方式,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局限是没有改变制度,而材料没有强调改变中国制度,没有指出洋务运动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没有分析中国甲午战败的原

因,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1.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

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这说明A.社会急剧变化加速思想更新B.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日渐成熟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D.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

不过20年左右”、“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说明社会急剧变化缩短了思想更新的时间,加速了思想更新,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近代民主思想的更新历程,无法得出“日渐成熟”的结论,排除

B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C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已经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2.辛亥革命是民族危机引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反抗运动。中国各民族在推翻清王朝和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充分感受到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紧密关系

,这种认知不断转化为炽烈的爱国热情,共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强调了辛亥革命A.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各民族在推翻清王朝和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充分感受到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紧密关系,这种认知不断转化为炽烈的爱国热情”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D项正确;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

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排除A项;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对民族觉醒的作用,打击帝国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3.“问题与主义”论战期间,李大钊积极投身到理论的研究中,先后发表

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章。这表明“问题与主义"之争A.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B.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D.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通过“问题与主义”的论

战,李大钊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说明“问题与主义”之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C项正确;奠定物质基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问题与主义”之争主要是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不能说明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扩大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非扩大民主与科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4.1934年4月,宋子文在《建设西北》一文中说:“建设西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线,西北人民所负之责任,不仅是充实本身的利益。”对建设西北理解准确的是A.旨在

矫正区域经济不平衡格局B.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方针不变C.把西北建设与国防战略相结合D.巩固西北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建设西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线,西北人民所负之

责任,不仅是充实本身的利益”及所学知识可得,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此后日本不断发动事变,蚕食鲸吞我国领土,加强西北地区的建设同当时的大背景相结合,同时与国防战略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针对国共双方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北地区成为抗战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如表反映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它反映出这一时期年份在工农业总产值

中所占比例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4970%30%22.1%7.9%73.7%26.3%195256.9%43.19%27.8%15.3%64.5%35.5%195648.7%51.3%29.6%21.7%57.7%42.3%A.我国的工业布局不合理B.经济结构的

逐步改善C.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D.我国工业化开始起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比例下降,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上升;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下降,重工业上升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所示变化说明新中国初期,农业与工业比例、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趋向合理,经济结构逐渐改善,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及在总产值的占比情况,没有涉及工业布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排除AC两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农业比例、工业内部比例等经济结构变化情况,工业化起步与材料主旨

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6.1985年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在北京举办青年学者创新座谈会,某些学者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就是“一个在东西方文化大撞击、大交流中从文学方面(与政治、道德等其他方面一道)形成现代民族意识(包括审美意

识)的进程,一个通过语言的艺术来折射并表现古老的中华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替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进程”。这反映出A.文学创作与时代的互动关系B.传统文化是创作的主题C.改革开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D.

浪漫主义文学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的风貌,时代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A项正确;宣扬爱国主义、建立一个统一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线索和

创作主题,B项不的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旨在说明“20世纪中国文学”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创作不能代表整体特征,排除C项;20世纪的中国文学始终以现实主义为主流,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17.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掌管着整个天空,很多神和人都惧怕他。但他

不是万能的,若离开天空到大海里,他得听波塞冬的指挥;离开阳界到阴间,他得听冥王哈得斯的指挥;即使在奥林匹斯山,他也得受到其他大神的牵制。由此可见,古希腊A.民主思想根植于文化传统B.神话是其人文精神的起源C.奥林匹亚众神缺乏协作性D.传说对历史研究缺乏价值【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但他不是万能的,若离开天空到大海里,他得听波塞冬的指挥;离开阳界到阴间,他得听冥王哈得斯的指挥;即使在奥林匹斯山,他也得受到其他大神的牵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时期,国家不能只由一个人掌握,权力要分散,各权力机构之间不能互相

干预,据此可知,民主制度在古希腊产生绝非偶然,而是古希腊人理性、逻辑、开明的久远传统的必然结果,即体现了民主思想根植于文化传统,A项正确;希睛神话对其人文精神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其人文精神的起源,排除B项;材料说明奥林匹亚众神间有所牵制,但牵制不等于没有协作,排除C项;神话传说也是有

一定史料价值的,排除D项。故选A项。18.罗马法诉讼的基本形式是:首先,法官介入诉讼纠纷,通过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出判决,该法律规定须由法官和当事人确定。紧接着是判决的执行程序,该程序应依当事人的请求而开始,也要求法官必须参与。据此可知,罗马法A.诉讼过程太过繁琐

B.形式主义特征明显C.司法程序较为严谨D.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罗马法诉讼过程中有相应的程序和规定,说明司法程序严谨,C项正确;“诉讼过程太过繁琐”、“形式主义特征明显”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B项;仅根据罗马法的诉讼程序

无法体现制度体系的日趋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19.如表反映的是欧洲部分国家从事农业的农村人口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年代英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150075%56%65%58%180035%41%64%49%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B.殖民扩张带来了人口的外

流C.生产方式变革影响人口的分布D.欧洲农业生产出现较大衰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从1500年到1800年,英国、荷兰等国从事农业的农村人口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进而使人口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C项正确;圈地运动导致的农村人口减少、殖民扩张造成的人口外流是导致人口变化的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B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欧洲农业生产出现较大衰退,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0.1747年的英国,由上院贵族控制的下院议席有16

7个,占下院议席总数的30%。19世纪初,贵族对下院议员的控制达到顶点;1802年的英国大选中有226名候选人靠大贵族的赞助进入下院;5年后,此类议员增加到236名,相应比率增长到42.2%。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封建势力日益发展壮大B.代

议制民主制度尚待完善C.工业革命推动政治民主化D.贵族掌控着国家政治走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的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F院中的贵族

阶层所占比重较大,这反映出当时的新贵族尚未退出英国政治的中心。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这一政治现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B项正确;此时的贵族阶层主要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排除A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贵族所占比重大并

不能说明贵族掌控着国家政治走向,排除D项。故选B项。21.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依据进化论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与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这种思想A.极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B.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有力推动了启

蒙运动的发展进程D.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成功个人与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可知,材料强调成功的个人与种族已经在自

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进化论”中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未涉及“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是把进化论的观点应用在“人与种族在自然界的竞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启蒙运动,且进化论提

出是19世纪中期,与启蒙运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2.下图是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创作的作品《几个圆圈》,画家用淡蓝色、红色、绿色的形状和一些缭乱而有力的线条配合在-一起,借此表现抒情式的情感爆发。该画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B.充满了追求情感的浪漫主义C.重在表现画家内心主观

感受D.以数学形状来表现理性思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借此表现抒情式的情感爆发”可知作者通过艺术的表达来展示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感受,C项正确;该作品是抽象的艺术,排除A项;该作品属于现代抽象

绘画,不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作者以数学形状来表现理性思维,排除D项。故选C项。23.1935年,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美国戏剧艺术家们开始创作体现本土风情的戏剧,引导民众关心人们共同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美

国政府资助该类创作主要意在A.凝聚战胜困难共识B.缓和种族歧视的矛盾C.迎合休闲消费的需要D.提升美国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的的【详解】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破坏性巨大,美国虽然有罗斯福新政,但是民众仍需精神鼓舞,戏剧

恰好可以以艺术的形式凝聚力量,A项正确;材料与种族歧视无关,排除B项;此时需要应对经济危机,不是迎合休闲消费,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为了提升美国文化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4.1995—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年份海外分支

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的比例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1995年5.99%27.63%14.86%2000年9.63%47.70%44.67%2005年9.03%46.18%32.31%2010年10.24%39.98%33.0

4%综合上表可知,跨国公司A.主导了世界经济命脉B.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C.改善了国际竞争环境D.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通过表格中呈现的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知,跨国公司通过在世界范围投资,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跨

国公司主导了世界经济命脉,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并且跨国公司基本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无法改善国际竞争环境,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无法直接体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排除

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的体育活动根植于汉代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之中。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70多年后,“射、御、数”的体育教育被从“六艺”中剔除,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

封建道德的手段。东汉时期,更多的人追求“长生不死”和“肉体成仙”,所以,这时的体育活动特别注意保健和强身功能。当时,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材料二英国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发源地,足球、拳

击、橄榄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和部分水上项目基本上都起源于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它在18世纪到19世纪首先完成了竞技体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迅速演变成了有组织、有规则、商业化、职业化为总体特征的现代体育运动,由此创造了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体育形态,对现代竞技体

育具有改革性的国际影响力。现代竞技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特定的时期以一种特定的形态呈现,与英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经验主义理性传统和注重绅士风度的文化传统为现代竞技体育的起源提供了文化土壤,造就了现代竞技体育理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和

追求公平竞争的文化先进性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现代竞技体育与传统竞技体育的区别所在,也是其能够向世界范围传播开来的内源性动力。——甄嫒圆、缪佳的论文《论英国文化传统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材料三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投掷、

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的进行120师“战斗

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两汉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对体育发展产生的相应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体育走向现代化的社

会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当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意义。【答案】(1)汉初“百家争鸣”客观上促进了体育发展;汉武帝后时期独尊儒术与宣传封建道德弱化

了体育的竞技性;东汉时期,道教和佛教思想促进了养生体育的发展。(2)背景:工业革命提供物质保障;英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影响;交通便捷;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3)特点:立足于自力更生;与军事

训练结合;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盛行范围广;同国民党共同进行。意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材料“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可知汉初“百家争鸣"客观上促进了体

育发展;“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可知汉武帝后时期独尊儒术与宣传封建道德弱化了体育的竞技性;根据材料“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可知东汉时期,道教和佛教思想促进了养生体育的发

展。【小问2详解】背景:根据材料“它在18世纪到19世纪首先完成了竞技体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可知工业革命提供物质保障;根据材料“现代竞技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特定的时期以一种特定的形态呈现,与英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可知英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还可

从交通、城市化、经济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交通便捷;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小问3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可知立足于自力更生;根据材料“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

可知与军事训练结合;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可知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根据材料“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的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

开展体育活动”可知盛行范围广;同国民党共同进行。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国民素质、文化娱乐、社会精神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

精神。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所谓“周秦之变”,实际上就是秦国运用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创造了秦帝国和“秦制(秦朝制度)”,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周秦之变”,其核心是一场由

小共同体(诸侯国)本位到大共同体(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本位的转变,是为了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通过君主专制的方式加强集权。中国历史亡秦不弃“秦制”,历朝历代其实都在效法秦政,因此,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摘编自谌旭彬《秦制两千年》根据材料概括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所概括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逻辑层次清楚)【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古代史“亡秦”不亡“秦制”。论述:秦朝统一中国后,历经二世而亡,仅仅存在14年;虽然短暂,但其所创建的君主专制

、中央官制、中央集权、郡县制度、大一统国家、度量衡制度、文字制度等,一直被后世继承和沿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谓亡秦而不亡“秦制”。秦亡而政不息的原因,主要是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打破了过去的

世袭贵族特权和宗法特权,适应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小农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合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治需求,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所以此后的历朝历代,都在继承秦朝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变化,有所增减。从秦汉时期的皇

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的郡县制(郡国并行),一直到明清时期,秦朝创立的基本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没有根本新的变化。这就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征。【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亡秦不弃“秦制”,

历朝历代其实都在效法秦政,因此,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可拟定论点为中国古代史“亡秦”不亡“秦制”;阐释可从所创建的君主专制、中央官制、中央集权、郡县制度、大一统国家、度量衡制度、文字制度等,一直被后世继承和沿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

度言之成理也可。27.材料宋仁宗时期,乡村地主、上户采用种种手法使职役承担者逐渐向下户转移。某些地方官也在自己职权范围进行改革和补救措施,毕竟限于职权,范围较小,难以弥补全局。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王安石等人对州县、乡职役进行全面改革:“颁其法天下。天下土俗不同,

役重轻不一,民贫富不等,从所便为法。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成丁单、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值多少,而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足用,又

率其数增钱二分以各水旱欠阙,虽增,毋得过二分。——摘编自王棣《宋代经济史稿》(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王安石等人职役改革的特点。(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职役改革。【答案】(1)改革的范围广、较全面;具有灵活性;由差役变为募役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承担差役的对象扩大。(2)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地方治理的专业化。【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

王安石等人对州县、乡职役进行全面改革”得出改革的范围广、较全面;根据材料“颁其法天下。天下土俗不同,役重轻不一,民贫富不等,从所便为法。”得出具有灵活性;根据材料“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成丁单、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由差役

变为募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承担差役的对象扩大。【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目的方面得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根据材料“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成丁单、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得出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从材料中由差

役变为募役可知,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地方治理的专业化。【点睛】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非洲当地被征召入伍和自动武装起来的非洲人约有150多万,还有百余万非洲民工在各反法西斯部队中

从事修建防御工程、基地、飞机场,战略道路,港口码头以及随军运输装卸等工作。艾森豪成尔曾承认,英美联军在北非的胜利是与北非当地居民对希特勒集团所进行的斗争分不开的。非洲战事结束后,有45万非洲人前往欧洲和亚洲,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战场上同法西斯军队作战,数十万非洲民工在这些地区参加军事工

程建筑和后勤运输。为应对战时需要,西方殖民当局不得不放松对非洲的某些限制,允许乃至鼓励非洲燃料动力等经济部门的扩大,非洲各地的港口和机场建设、铁路和汽车运输甚至人力和骆驼运输都特别兴旺。为解决大量劳力和技术工人的短缺,殖民当局雇佣或强征众多破产农民到矿山、种植园或城市企业劳作

。同时;为非洲人开办特设的行业训练班,由此,固定、熟练的工人阶层力量大大增强。随着对宗主国联系的减弱,非洲本土企业家和商人的活动范围也得到了扩大。——摘编自顾章义《论二战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人民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非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贡献:成为该地区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牵制了德意法西斯军队;配合了英美联军作战;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2)影响:推动了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经济联系

;促进了社会结构变化;增强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唤起了民族独立意识;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发展。【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非洲当地被征召入伍和自动武装起来的非洲人约有150多万”得出成为该地区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根据材料“英美联军在北非的胜利是与北非当地

居民对希特勒集团所进行的斗争分不开的”得出牵制了德意法西斯军队;配合了英美联军作战;根据材料“非洲战事结束后,有45万非洲人前往欧洲和亚洲,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战场上同法西斯军队作战”得出加速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非洲各地的港口和机场建设、铁路和汽车运输甚至人力和骆驼运输都特别兴旺”得出推动了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根据材料“为解决大量劳力和技术工人的短缺,殖民当局雇佣或强征众多破产农民到矿山、种植

园或城市企业劳作”得出加强了各地间经济联系;根据材料“为非洲人开办特设的行业训练班,由此,固定、熟练的工人阶层力量大大增强”得出促进了社会结构变化;根据材料“随着对宗主国联系的减弱,非洲本土企业家和商人的活动范围也得到了扩大”得出增强了资产阶

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结合所学得出唤起了民族独立意识;结合所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历程得出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点睛】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林纾(1852-1924年),字琴南,晚清举人,擅译西方小说,一生共完成了189部、1200万字的译著,内容包括爱情小说、社会小说

、寓言、传记、剧本和侦探小说等。林纾不懂外文,翻译时全靠合作者口译原著,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文言文进行写作。由于其敏感和优异的文学才能,他能凭直觉把握原作的精神、语气和幽默,所以他特别能接近所译原著的本质。正如他所解释的:

“书中的人物立刻成了我最接近和亲切的亲人一般,当他们有困难时,我感到绝望,当他们成功时,我便得意洋洋。”在其译著的序言中,他谈到自己译书的目的在于启发民智、使社会有所改良,无论怎样强调他对年轻人的影响也

不为过。新文化运动后,林译小说逐渐从普通读者的书架上消失,但他的贡献却使他和严复一起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翻译界中的两颗明星。——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林纾译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纾译著产

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内容广、数量大;用文言文对原著进行再创作;接近原著的精神本质;具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古文修养及敏感、优异的文学才能。(2)影响:促进了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国人对西方的了解与认识;有利于启迪民智和社会进步,采用文言文写作背离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导致其从普通读者的书架上消失。【解析】【详解】(1)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一生共完成了189部、1200万字译著”、“翻译时全靠合

作者口译原著,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文言文进行写作”、“他能凭直觉把握原作的精神、语气和幽默”、“他谈到自己译书的目的在于启发民智、使社会有所改良,无论怎样强调他对年轻人的影响也不为过”等信息概括特点即可。关于原因,根据

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紧扣时代背景,从政治环境、个人文学才能等角度思考作答。(2)关于影响,根据材料“在其译著的序言中,他谈到自己译书的目的在于启发民智、使社会有所改良,无论怎样强调他对年轻人的影响也不为过”、“但他的贡献却使他和严复一起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翻译界的中的两

颗明星”和所学知识可从积极(了解西方、文化传播、社会进步)和局限(无法适应时代潮流)方面分析作答。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