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16 登泰山记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40.845 K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16 登泰山记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16 登泰山记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16 登泰山记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16 登泰山记 Word版含解析.docx,共(5)页,40.84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b2831a2ab49155bb126d7d9caaba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登泰山记必备知识基础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2)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3)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

云雾弥漫的环境。(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登泰山记》作于乾隆三十九年,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之一,被收录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古文鉴赏辞典》。但影响甚大、()甚广的《古文鉴赏辞典》对姚鼐《登泰

山记》写作背景的介绍存在诸多问题,()官职的错位等,甚至把刚开始纂修的《四库全书》说成了“《四库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还说姚鼐“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实际上,姚鼐辞官归里有两个理由,一是“养亲”,二是“乞病解官”。养亲是

借口,①,特别是后者,你无法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能在天寒地冻之时登泰山看日出。而姚鼐“辞官归里”的真实原因,现在一般认为是其学术观点与四库馆内尊崇汉学之士,特别是戴震的学术观点();也有学者认为这只是直接原因,

②和坚持自己的个性独立而“不堪世用”。从姚鼐泰山之行所作诗文来看,他辞官后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姚鼐对于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登泰山记》开

头即云“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至泰安后所作《晴雪楼记》亦云“余之来也,大风雪数日,崖谷皆满”,《于朱子颍郡斋值仁和申改翁见示所作诗题赠一首》中也有“拟将雪霁上日观,当为故人十日留”之句,可见是因为连日风雪,只得在朱孝纯府上等待天晴。月末天公作美,遂与朱孝纯

登山。次年正月初一日所作《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云:“岂有神灵通默祷?偶逢晴霁漫怀欣。”欣喜之情()。可见,③,而非刻意为之。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留传包括不合溢于言表B.留传包含不和喜形于色C.流传包含不和喜形于色D.流传包括不合溢于言表3.文中画波浪线

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姚鼐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B.姚鼐对于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C.对于姚鼐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

调高雅、特立独行。D.姚鼐对于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能力素养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乾隆

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瑯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

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材,不堪世用,早匿于岩窔,从故人于风雨

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双溪归后十日,偕一青、仲孚、应宿,观披雪之瀑。水源出乎西山,东流两石壁之隘。隘中陷为石潭,大腹弇口若罂,瀑坠罂中,奋

而再起,飞沫散雾,蛇折雷奔,乃至平地。其地南距县治七八里,西北距双溪亦七八里。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石潭壁上有刻文曰:“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峣子厚、合肥皇甫升。绍

圣丙子正月甲寅。”凡三十六字。“信臣”“皇甫”“甲寅”之下,各有二字损焉。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人前后观兹瀑者多矣,未有言见北宋人题名者,至余辈乃发出之。人事得失之难期,而物显晦之无常也,

往往若此。余是以慨然而复记之。(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B.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

吾邑之奇也/C.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D.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巳,干支纪日

法。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为君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的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各朝代大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C.文端,

是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的谥号。谥号,是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D.薨,《礼记·曲礼》中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所以春秋战

国以后,只有诸侯死了才叫“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首先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张文端墓舍的原因,然后对双溪的自然风景作了精彩描写:岩石青碧,松树茂密。B.置身于双溪优美的环境中,作者情不自

禁地凭吊张文端,张文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想退休归乡、颐养天年的愿望。C.作者将披雪瀑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势,将其气势、声威和盘托出。其中“坠、奋、起”等动词笔力千钧,生动传神。D.这篇游记与《登泰山记》在写法上有明

显的不同,《登泰山记》多为客观记述,几乎没有议论抒情,而这篇文章抒情色彩明显。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2)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9.作者在文末记叙石潭壁上的36个刻文有什么具体意义?请

结合姚鼐的创作主张简要说明。参考答案登泰山记1.(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3)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D解析第一处,“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这里是指该书传播范围较广

,应用“流传”。第二处,“包含”的对象多是抽象的,如意义、道理、精神等,而“包括”的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这里列出了具体的错误,应用“包括”。第三处,语境用于形容姚鼐和戴震等的学术观点合不来,用“不合”更合适。第四处,“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

在脸上。“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喜形于色”与括号前的“欣喜之情”重复,应用“溢于言表”。3.C解析画波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应该把“姚鼐”放到“为何”前面,让介词“对于”掩盖这个多出来的成

分;二是句式杂糅,可改为“这是由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或“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C项修改最恰当。4.①生病也是借口②而主要原因是厌恶官场的险恶③除夕观日出实属偶然5.A解析“山林”为一个词组,作“幽邃”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

项;“幽邃”即幽深,形容词词组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项。6.D解析D项,“只有诸侯死了才叫‘薨’”,说法有误。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7.B解析B项,“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想退休归乡、颐养天年的愿望”错误,原文说的是“我”因为不

材,不能为世所用,匆匆离开官场,早早寄身于岩崖之间。8.(1)在这风雨之夜追随先人遗踪,追思文端公的风范,邈远而不可企及。(2)因为这个瀑布邻近本县治所,而我往日曾来游玩过,(只是)没有到达这里就回去了。9.姚鼐主张写文章要讲求

义理、考据、辞章,这里详细记叙36个石潭边的刻文及其残损情况,正是为下文“人事得失之难期,而物显晦之无常也,往往若此”的慨叹做准备,是下文议论的“考据”。参考译文乾隆四十年的七月丁巳这天,我邀请了左世瑯(字一青)、张若兆(字应宿)一同进入北山,游览双

溪。左一青的弟弟左仲孚也在被邀请之列,但是突然生病,最终没能到来。左一青又先回去了。我便和张应宿一起住在了张太傅文端公墓地旁边的庐舍里,天降大雨,双溪的溪流猛涨,我们便滞留在那里好几天。大概龙溪水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在快要进入两座山崖之间的入口时,又有椒园之水汇入

,因为两水汇聚,这条溪便被称为“双溪”。茂盛的松树恰如堤坝在双溪内环绕;双溪外,苍绿色的山岩交错分布,整个情形像双环状。我们处于环状的中间,向四处观望,恰好目睹烟雨的聚合与消散,树林和石头簇拥着交错呈现,在烟雨中这些景致变化万千。夜晚坐在同一灯

光下,倚靠几案默听,所有的自然音响都汇入耳畔,我们便有一种孤寂冷清的萧然之感。当年张文端受仁德的皇帝恩宠,升任为辅佐的丞相,告老还乡之时,皇帝亲笔书写了“双溪”两字来赏赐他,文端公归乡后便将此匾悬挂于门楣之上,在此地悠游自在闲适度日,数年后才去世,天下人都称赞这是一大美事。而我却因为不材

,不能为世所用,匆匆离开官场,早早寄身于岩崖之间,在这风雨之夜追随先人遗踪,追思文端公的风范,邈远而不可企及。而又不知道我今日的心得,与往昔文端公娱游于山水之间的心境,是尚且有所相同呢,还是完全没有相同

之处呢?游双溪回来后十天,我偕同左一青、左仲孚、张应宿前往观赏披雪瀑布。披雪瀑布的水源出于西山,向东流经两面石壁的隘口,隘口内陷,成为一个大石潭,就像一个大腹小口的瓦器一样。瀑流坠落于瓦器之中,(水流冲荡,)再度溅起,飞起的水沫飘散如雾,水流像蛇一样曲折蜿蜒,如雷奔

腾,最终落于平地。这里向南距离本县治所七八里,西北方向距离双溪也有七八里。中间有一座山岭,岭上山林幽深,水石陡峻,好像是故意成为诡谲骇人的样子而变化于此的,这是我们县里的一大奇景。石潭壁上刻有文字:“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峣子厚、合肥皇甫升。绍圣丙子正月甲寅。”总共三十六个字

。在“信臣”“皇甫”“甲寅”三词的下面,各有两个字缺损。因为这个瀑布邻近本县治所,而我往日曾来游玩过,(只是)没有到达这里就回去了。之后二十多年,直到今日才到达这里。前前后后观赏这个瀑布的人太多了,没有说见过北宋人题

名的,一直到我们这些人来到,才发现了这些题字。人事的得与失难以预料,而万事万物的显著与隐晦变化无常,往往就像这样。我因此感慨万千而又写下了这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