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68.284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docx,共(4)页,68.2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6d912101d50ab0d00cf71e8225e29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宜丰中学、宜春一中2024届高二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居敬行简”的治民观、“敛从其薄”的税赋观、“宁俭毋奢”的节俭观、“取物有节”的生态观、“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待贾而沽”的货

殖观等内容,都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体现,都是以民为本,C项正确;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排除A项;克己复礼是指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排除B项;天下为公是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排除D项。故选C项。2.

A【详解】材料反映出不同时期对商鞍变法的看法有所不同,这与评价者所处的时代有关,体现了历史解释带有时代的选择性,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不同时期不同人对商鞍变法的看法,毛泽东所处时代距离商鞅变法是三者中最远的,没有体现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复杂,排除

B项;历史事实是客观的,研究者的史观是在对历史事实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不能左右历史事实,排除C项;历史叙述方式会影响到历史结论的得出,但不会是决定,排除D项。故选A项。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发现两种结论不

同的真实史料”,排除AD两项;B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4.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

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如宋词。所以选C。A中”审美情趣高雅”不当,排除;B中“.国家高度统一”不当,排除;D表述不当,排除。故选C。本题考

查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5.B【详解】题干中涉及知识分子、绅商、学生、军人集团,可见其研究视角是社会群体,选项B正确;《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不符合社会变迁、近现代化,排除A、C;题干研

究著作并未涉及到社会思潮,排除D。6.D【详解】根据题干晚清时期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并非地理居中,而是由于“谓其天时适中”从近代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中国名称,可见其中国观发生了转变,带有近代科学的成分,D项正确;题干中为学者对“中国”的解释,并非官方对世界局势的认知,排除A项;北宋和清朝学者的观点中

体现了中国中心观,但魏源观点并非中国中心观,排除B项;魏源仍然认为中国是中央之国,包含着华夷尊卑的心理,排除C项。故选D项。7.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材料“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

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刚刚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时期,因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所以答案选A。8.B【详解】依据“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经济思想

具有计划性、多样性、灵活性,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排除A;题干涉及的政策方针是合理的,C错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错误,排除。9.C【详解】亚洲国家联合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经济合作

组织体现的是区域合作组织,反映了中国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C正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指中国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并非都是中国的邻国,无法体现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中国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故排除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指指积极参加联合国及

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排除D。10.D【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以及“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可以看出罗马法存在

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故答案为D项。注重形式和程序并非保留习惯法的痕迹,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注重程序和形式就是为了客观公正,排除。11.C【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分析题干,依据“少

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可知C符合题意。12.C【详解】试题分析:表现要注意“突破性创新”的含义突出的是创造新事物,铁犁牛耕的应用是生产工具的重大突破,英国在纺织技术突破性创新的成功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排除AD;“渐进式创新

”的含义突出的是继承和发展,美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新经济”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属于“渐进式创新”,排除B;罗斯福新政新政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属于运用式创新,故答案选C。13.A【详解】考查苏联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信息“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被击垮了”“集体农庄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有趣味”可知,该

材料意在强调农业集体化符合苏联历史的时代要求,A项正确;服务于苏联工业发展没有体现材料的特定社会背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集体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的信息,排除C项;从材料的信息看不出农业集体化维护了社会主义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14.

A【详解】根据材料“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反全球化’的声音。”可知,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全球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基本关系结构,

虽然出现了各种“反全球化”的声音,但全球化仍然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进步,人类会朝着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A项正确;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全球化,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根本无法改变历史发展

的趋势,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已经基本结束,说法错误,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发展中,且不断向纵深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而不是政治多极化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15.A【详解】材料中中国专利申

请量世界第一,说明了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A项正确;中国专利申请量维持世界第一不能说明中国知识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排除C项;当今世界仍然是“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16.A【

详解】根据材料“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可得出,这属

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浪漫主义源于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令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失望,但他们并不绝望,而是用瑰丽的语言、极尽夸张的手法憧憬未来,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危机

,故C项错误;“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属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故D项错误。17.(4分)制图:(制图形式不限,应包含时间、出生率等基本单位,能直观呈现发展趋势)(6分)解读:1949年至1957年,出生率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因为新

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鼓励生育;1958年至1961年,出生率持续下降,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62年至1963年,出生率迅速反弹,主要是受“八字方针”等

政策影响,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详解】本题要求一句表格信息绘制趋势图。根据表格信息应该注重几个关键的特征的节点,如1949年至1957年,出生率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鼓励生育;1958年至1961年,

出生率持续下降,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62年至1963年,出生率迅速反弹,主要是受“八字方针”等政策影响,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要在趋势图中显示出这几个阶段的发展特征。18.(1)德国军国主义探源(或德国军国主义传统的形成);

地理因素,经济因素,政治传统,文化传统。(5分)(2)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阻碍德国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高潮的到来;启蒙思想影响、民族国家的推动;德意志民族的文化认同等等《任意二点4分)。(3)进步性:改变了德国

分裂割据状态,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德国走上民主化道路;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德国成为经济强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等。(6分)局限性:德国皇帝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较小,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促使德国发动

了世界大战,给世界及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详解】(1)主题:根据材料一表中信息可知,学习小组搜集的是有关德国军国主义的发展史,由此可拟定研究主题为:德国军国主义探源(或德国军国主义传统的形成)。角度:根据材料

一“德意志地处欧洲的中央地带,其东西两面都没有天然的屏障,又与多个强国为邻,易于遭受入侵,也使其追求对外扩张”,可知,研究该主题的角度是“地理因素”;根据材料一“中世纪德意志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作为德意志邦国的普鲁士土地贫瘠,缺

乏矿藏,农业曾被视为经济的全部,获得土地就是一切,而获取土地的捷径便是掠夺扩张”,可知,研究该主题的角度是经济因素;根据材料一“德意志历代皇帝均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疯狂地掠夺周邻国家的土地……几百年后,希特勒便用他来激励士兵们,将侵略苏联的计划定为‘巴巴罗萨’计划”,可知,研

究该主题的角度是政治传统;根据材料一“12-13世纪德意志产生了骑士文化,其‘协同主义’‘苦从主义’‘服从主义’精神被一直传承下来。德国骑士文化下骑士团的座右铭是‘我不是来送和平的,而是来送剑的’”,可知,研究该主题的角度是文化传统。(2)补充:根据材料二“一、普鲁士的日益强大;

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三、容克资产阶级的壮大;四、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五、铁路: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六、沙俄霸权的丧失和‘俄普同盟’的形成。”,可知,材料二对德国德国统一的原因的归纳,没有涉及“封建割据阻碍”、“工业革命开展”、“启蒙思

想影响”、“民族国家的推动”和“德意志民族的文化认同”等方面,所以可以从这些方面任选三条补充德国统一的原因。(3)进步性:根据材料三“一、新帝国的‘旧制度’(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国统一改变了德国分裂割据状态,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使德国走上民主化道路;根据材料三“二、新帝国的‘经济奇迹’(一)与老工业国同台竞争(二)无法与经济匹配的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德国成为经济强国;根据材料三“四、新帝国的‘社会减震器’(一)工人阶级的抗争与社会改良思

潮(二)俾斯麦与社会保障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国统一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等。局限性:根据材料三“(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二)名不副实的帝国议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国皇帝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较小,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根据材料三“三、新帝国‘刀尖上的舞蹈’(一)军事部门的自主性(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促使德国发动了世界大战,给世界及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1)分析: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任答3点6分)(2)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不利: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

;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4分)(3)中国智慧: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分)【详解】第(1)问美国是如何胜出的,根据材料二“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可知二战后西欧和美国实力发生转

变,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在此背景下,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二战后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了欧洲。第(2)问第一

小问“全球化实质”,依据材料三信息“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得出: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第(2)问第二小问“不利影响”,结合材料“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可以得出逆全球化不

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第(3)问根据“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贡献的智慧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示例一】选词:通判、转运司

、禁军论题: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论述:宋朝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军阀割剧、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

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人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总之,这些措施加强了宋朝的中央集权,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

上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示例二】选词:糊名法、天子门生、寒门论题:两宋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论述:略总之,科举制度创立于隋,发展于唐,完备于两宋,鼎盛于明。两宋的科举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详解】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需要根

据题目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根据题目要求以及材料,选出三个关联词语,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自身比较熟悉的关联词语,如“通判、转运司、禁军”,根据所选的关联词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论题拟定为“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论证过程可从宋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背

景即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以及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等进行分析,从宋朝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即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州一级增设通判、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在地

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等措施进行分析,论证过程注意史论结合,紧扣主题;最后对所论述的论题进行简单的总结。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