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二语文期中模拟卷01(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docx,共(17)页,53.7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3bbe361062fc0c3861cb5493af4cd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
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第1~4单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孔子治学主张“博学”,即“多闻”“多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人。孔子的“博学”思想源
自其人性论观点,“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人性本来都是相似的,只是因为后天习染而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差别。所以,在孔子看来,通过“学”,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孔子之所以重“学”,是因为学可以去弊。《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子与仲
由的一段对话:“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种品德之
所以产生了六种弊端,原因在于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去除各种鄙陋无知,因受蒙蔽而做事盲目,学则可以增加人的见识,提高人的辨别、分析、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葆有自身的德性。由此,“去弊成德”是孔子倡“博学”的目的所在。认识到“学”的重要性,孔子更
加强调“好学”“乐学”。“好学”“乐学”是“博学”的前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够使他们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与获得感,求学的人只有具有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
能不断地勤奋努力。孔子的“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学内容上,主张知识的积累和拓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其学习内容多是继承、积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文明而有所得。在“诗”“礼”“乐”以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基础上,主张“博学于文”
(《论语·雍也》),并将其拓展为“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四个方面。孟子则不同,主张“约学”,认为学习只要提纲挈领,掌握要旨即可。孟子的“约学”思想源自其人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对人之善端的存养,应该向内求,而不
必向外学更多的知识。所以孟子“约学”的过程就是保养人之善端并扩而充之的过程,从逻辑上包含“求放心”“由博返约”“深适自得”三个过程。孟子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治学、求学就是求得失去的良善之心。“恻隐之心”“羞恶
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心本有的,但这四心也只是端倪而已,“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人应该将治学功夫用于求放心之上。然而“耳目之官不思,而弊于物”(《孟子·告子上》),“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人的本心是善的,由于人追求耳目之欲,压抑了本心,丧失了良心。求得丧失的良心更要养心,克制、减少欲望。“求放心”的过程就是“除恶养善”的过程,需要人内心中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时刻进行自我反省、
自我约束。(摘编自祖国华《为学:先秦儒家的德性圆满之道》)材料二:博学和自我反省的关系,同时涉及更广义上的学与思。前面提到的思虑、个体的反省等等,都属广义上的思。关于学和思之间的关系,荀子有一个简要的概述:“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从早到晚,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的学习过程更有收获。学离不开“思”,学与思无法相分。从逻辑上说,这里需要区分广义上的学和狭义上的学。广义上的“学”包括学和思两个方面,前面提到的博学
和自我反省都属广义上的“学”。荀子肯定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握之上,从学和思的关系来看,这里涉及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和个体的创造性思考这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能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无所知
,如果从无出发,所提出来的看法可能只是重复已有的,不会有什么新的意义。掌握了前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这一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在这一意义上,“思”以“学”为基础。另一个方面,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之上,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
,那就只是囿于前人之知。荀子提到“思”不能离开“学”,主要是肯定创造性的思考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积累的掌握之上。这一看法与前面提到的博学和自我反省之间的关联相互呼应。(摘编自杨国荣《荀子的修身思想》)1.下列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博学”的治学主张要求多听、多看,掌握广博的知识,该思想源自其人性论观点。B.求学的人只有在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才能不断地勤奋努力。C.孔子的“博学
”思想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上,而学习的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D.从逻辑上说,“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博学”和“自我反省”都属于广义上的“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孔子这句话表明了后天的习染会让人和人之间产生差别这一观点。B.为了证明孔子重“学”的原因,材料一引用了《论语·阳货》中孔子与仲由的一段对话。C.孟子的“约学”主张与其人性本善的观点密不可分,他认为学习就是保养并扩充人的善端。D.荀子认为创造性思考需要了解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一
无所知,学习本身就没有新意。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B.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C.“(徐庶、石
广元、孟公威)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王粲《英雄记钞》)D.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梳理荀子有关学与思关系的看法。(4分)5.先秦儒家的为学思想对当下的青少年学习有哪些启发意义?请结合材
料简要说明。(5分)【答案】1.C2.D3.C4.①“思”以“学”为基础,“思”离不开“学”。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掌握了前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也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
握之上。②“学”也离不开“思”。荀子认为仅仅停留在“学”之上,没有“思”,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那么也只是被前人的知识困住。5.①提倡“博学”:孔子认为,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
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主张“除恶养善”:孟子认为人心本善,只是由于追求耳目之欲而丧失了本心,因此,需要“求放心”,即找回失去的本心。这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应该时常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
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强调“思辨”:荀子认为,学习不能离开思考,思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盲目接受知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学习的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错误,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其学习内容多是继承、积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文明而有所得”“在‘诗’‘礼’‘乐’……
‘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四个方面”可知,学习的内容并不止“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D.“如果一无所知,学习本身就没有新意”错误,原文是“如果从无出发,所提出来的看法可能
只是重复已有的,不会有什么新的意义”,并未提及学习行为本身是否有新意。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主要阐述了孟子的“约学”主张,即“学习只要提纲挈领,掌握要旨即可”。C.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认真精读,而诸葛亮
从总体上把握书本的大致内容,诸葛亮的读书方法符合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A孔子的意思是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这体现的是孔子的“博学”主张;B孔子的意思是让他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体现其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这是孔子的“博学”主张;D表达的是孔子对“学与思”
的关系的思考。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根据“荀子肯定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握之上,从学和思的关系来看,这里涉及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和个体的创造性思考这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能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无所知……掌握了前
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这一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在这一意义上,‘思’以‘学’为基础”“另一个方面,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之上,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那就只是囿于前人之知。荀子提到‘思’不能离开‘学’,主要是肯定创造性的思考
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积累的掌握之上。这一看法与前面提到的博学和自我反省之间的关联相互呼应”可知,“思”以“学”为基础,“思”离不开“学”。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掌握了前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也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握之上。②根
据“关于学和思之间的关系,荀子有一个简要的概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从早到晚,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的学习过程更有收获。学离不开‘思’,学与思无法相分”“如果从无出发,所提出来的看法可能只是重复已有的,不会有什么新的意义”可知,“学”也离不开“
思”。荀子认为仅仅停留在“学”之上,没有“思”,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那么也只是被前人的知识困住。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①根据“孔子治学主张‘博学’,即‘多闻’‘多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人”“在孔子看来,
通过‘学’,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可知,提倡“博学”:孔子认为,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是,要广泛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根据“孟子的‘约学’思想源自
其人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对人之善端的存养,应该向内求,而不必向外学更多的知识。所以孟子‘约学’的过程就是保养人之善端并扩而充之的过程,从逻辑上包含‘求放心’‘由博返约’‘深适自得’三个过程”“人的本心是善的,由于人追求耳目之欲,压抑了本心,丧
失了良心。求得丧失的良心更要养心,克制、减少欲望。‘求放心’的过程就是‘除恶养善’的过程,需要人内心中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时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可知,主张“除恶养善”:孟子认为人心本善,只是由于追求耳目
之欲而丧失了本心,因此,需要“求放心”,即找回失去的本心。这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是,应该时常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根据“‘吾尝终日
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从早到晚,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的学习过程更有收获。学离不开‘思’,学与思无法相分”“荀子提到‘思’不能离开‘学’,主要是肯定创造性的思考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积累的掌握之上”可知,强调“思辨”:荀子认
为,学习不能离开思考,思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盲目接受知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匆匆人生[德国]库尔特·库森
贝格当他还是孩子时就令人惊诧不已,他像见了风似的疯长,一下子蹿得很高,可同样突然一下子就不再长个儿了;他说话颠三倒四,因为思想和表达合不上拍;他行走如飞,常常同时出现在多个场合;他每年都要跳一级,可这还不够,他希望一下子就从学
校毕业。离开学校后,他找了个听差的差事,他是唯一奔来奔去的听差小伙儿。他送完东西就马上返回,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相信他确实已办完了一件事,所以就被辞了。他专心致志地练起速记来,不久就能在一分钟内写五百个音节,尽管如此却没有一家办公室愿意聘用他,因为他提前几周就给信件注上了日期,而且如
果他的上司口授速度太慢时,他会无聊地打哈欠。经过短暂的、在他看来却是无休无止的找寻后,人们让他做了一名公共汽车驾驶员。后来,他每每想到这个工作便不寒而栗,他常常得让一辆行驶着的车辆停下来,大街上那些奔跑的人们、等在站上的人们向他频频
招手时,他得听他们的。但有一天,他没去理睬招手的人群,而是把公共汽车高速开出了市区,这样一来,这个饭碗自然也就丢掉了。这件事情被登上了报纸,同时引起了体育界的关注,他从每周开六天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成为一名赛车运动员,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奇
迹。大公司争着向他献殷勤。最后,一个财大气粗的财团得到了他,让他做了合伙人。在领导岗位上他卓有成就,他是位咄咄逼人的谈判高手,先把谈判对手搞得晕头转向,再令他们一个个乖乖就范。在作出成家决定后几小时,他就向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一百米金牌获得者求婚,把她从运动场赶到婚
姻登记处,逼迫她马上与他结婚。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这场婚姻结出了不同寻常的果实。年轻女子使出浑身解数,为的是不落在他的后面。她做起家务来动作敏捷,在冬天就穿上夏装,在预产期之前就把孩子生了出来,怀了五个月的胎,那是个在母体内只待了五个月的孩子。这孩子躺在摇篮里就能流利
地说话,在会走路之前就已学会了跑步。她发明了新式快速食品,三下五下就能吞进肚里,而且马上就能在胃中消化。家中的佣人每天更换一次,后来是每小时更换一次。最后,她找了一位原来在火车餐车上干活儿的厨师到家中烧饭,又找了两名空中先生,这两位身手敏捷、动作利索——她在各个方面都是她先生的好帮
手。而他呢,继续加快着生活的速度。由于他能比其他人更快地入睡,所以只需少量的睡眠。他刚上床睡下,就已经进入了梦乡,但在开始真正做梦前,他又已醒过来了。他在浴缸里用早餐,在穿衣时看报纸,一座自制的滑梯将他从屋里送进屋前已发动了的汽车
里,然后箭一般飞驰而去。他话说得不多,像电报用语那么简练,慢条斯理的人很少能听懂他在讲些什么;他从不错过那些比速度的体育比赛,出高价奖赏获得最好成绩的运动员,可谁也未得到过这些奖金,因为要求太高,条件过于苛刻。他用短时间内赚来的一部分钱
来制造火箭,第一枚发射升空的载人火箭,里面坐着的就是他,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旅行。这种匆忙的快节奏生活并不是没有负面影响的,他衰老的速度比起他周围的人要快得多,二十五岁就满头白发,三十岁时就成了个颤巍巍的老头儿。在科学能解释这种罕见现象之前
,他就死去了。因为他没有耐心等待火化,在死亡的瞬间,立时就化为了灰烬。令他失望的是,报纸在第二天才登出讣告。他去世以后,一分钟又慢慢地恢复为原来的六十秒。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人公没有理睬招手的人群,而将公共汽车高速开出市区,是
因为他不喜欢停滞和等待。B.“匆匆”,换个说法,其实就是速度,而且是快节奏的速度,这种速度体现在主人公的多个方面。C.女子被“赶到婚姻登记处”,是被逼迫着结婚的,可见“她”与“他”结合非真心自愿。D.匆忙快节奏的生活,让“他
”获得了很多成就,同时也对“他”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围绕主人公“见了风似的疯长”展开写作,用简练的语言暗示了小说的主题。B.不断加快生活速度是主人公的不懈追求,小说大量运用夸张手法来
突出表现这一特点。C.小说用很短的篇幅展现了小人物与时间赛跑的一生,用荒诞的故事表现生活的真实。D.主人公是一个扁平人物,作者没有描写他的肖像和语言,也没有展现他的人物复杂性。8.在叙写人物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述评性的语言,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其叙述特点。(5分)9.小说是如何表现“匆匆人生”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6.C7.A8.①用全知视角,第三人称,按时间顺序叙事,突出其快节奏的人生特点;②在讲述的过程中夹杂着叙述人的态度与评价,如“
她在各个方面都是她先生的好帮手”等,明确展现作者的褒贬态度。9.①情节组织上,用高密度的细节和快节奏的情节来表现“匆匆”,叙事节奏是匆匆的;②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用夸张、荒诞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匆匆”的形象,人生节奏是匆匆的;③主题的表
现上,对当代社会快节奏工作生活的反思,对于人们过分追求速度的担忧甚至是反讽。【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C.“(女子)非真心自愿”错误。从上下文语境可知,“被逼迫”是因为主人公节奏更快,并不是因为女
子不是真心,并且后文明确指出,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A.“小说开头围绕主人公‘见了风似的疯长’展开写作”错误。小说中“见了风似的疯长”是指“身高”,后面的分号也说明四者是并列关系
,而非总分关系,不是围绕其写作。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特点的分析能力。从小说“当他还是孩子时就令人惊诧不已,他像见了风似的疯长,一下子蹿得很高”可知,小说以第三人称写作,运用全知视角,即所谓上帝视角来叙述故事。叙述者犹如一位全知者,观察着小说的主人公,从“当他还是孩子时就令人惊诧
不已,他像见了风似的疯长,一下子蹿得很高”“经过短暂的、在他看来却是无休无止的找寻后,人们让他做了一名公共汽车驾驶员”“他从每周开六天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成为一名赛车运动员,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奇迹”“在作出成家决定后几小时,他就向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一百米金牌获得者求婚,把她从运动场赶到
婚姻登记处”“这种匆忙的快节奏生活并不是没有负面影响的,他衰老的速度比起他周围的人要快得多,二十五岁就满头白发,三十岁时就成了个颤巍巍的老头儿”“因为他没有耐心等待火化,在死亡的瞬间,立时就化为了灰烬”等内容总结“他”的一生,突出其快节奏的人生特点。
其次,小说中除了叙述外,多处插入议论,表明作者的观点,也展现了作者的褒贬态度。如文中“她在各个方面都是她先生的好帮手”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妻子的讽刺。如“他是位咄咄逼人的谈判高手”则写出他在某一阶段的情形,与文中“他说话颠三倒四,因为思想和表达合不上拍”“慢条斯理的人很少能听懂他在讲
些什么”前后照应,对其进行讽刺。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及写作技巧的能力。为了表现主人公人生的“匆匆”,作者在情节上用高密度的细节和快节奏的情节来表现主人公的“匆匆”。如“当他还是孩子时就令人惊诧不已,他像见了风似的疯长,一下子蹿得很高,可同样突然一下子就不再长个儿了;他说话颠三倒四,因为
思想和表达合不上拍;他行走如飞,常常同时出现在多个场合;他每年都要跳一级,可这还不够,他希望一下子就从学校毕业”,这样的叙事节奏给读者以压迫感,让读者也有“匆匆”的感受。其次,小说中运用夸张、荒诞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匆匆”的
形象。如“在作出成家决定后几小时,他就向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一百米金牌获得者求婚,把她从运动场赶到婚姻登记处,逼迫她马上与他结婚。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这场婚姻结出了不同寻常的果实。年轻女子使出浑身解数,为的是不落在他的后面。她做起家
务来动作敏捷,在冬天就穿上夏装,在预产期之前就把孩子生了出来,怀了五个月的胎,那是个在母体内只待了五个月的孩子。这孩子躺在摇篮里就能流利地说话,在会走路之前就已学会了跑步。她发明了新式快速食品,三下五下就能吞进肚里,而且马上就
能在胃中消化”,这些情节显然是荒谬的,而正是通过这种荒谬体现出主人公人生节奏是匆匆的。最后,小说的主题即表现对当代社会快节奏工作生活的反思,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如小说结尾所写的“这种匆忙的快节奏生活并不是没有负面影响的,他衰老的速度比起他周围
的人要快得多,二十五岁就满头白发,三十岁时就成了个颤巍巍的老头儿。在科学能解释这种罕见现象之前,他就死去了。因为他没有耐心等待火化,在死亡的瞬间,立时就化为了灰烬。令他失望的是,报纸在第二天才登出讣告。他去世以后,一分钟又慢慢地恢复为原来的六十秒”,这一段充分表
现出作者对于人们过分追求速度的担忧甚至是反讽,从而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
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材料
二: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
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
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
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节选自《国语·晋语三》)材料三: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
..焉。(节选自《左传》)[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四A年B晋C饥D乞E籴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徒,白白地,与《师说
》中的“郯子之徒”的“徒”意思不相同。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C.矜,指怜悯,与《<老子>四章》中的“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不同。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
进行的诉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
,但还是被俘虏。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原因。(3分)【答案】10.BDH11.D1
2.D13.(1)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2)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
心怀仁爱。②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③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④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四年(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四年”是时间状语,其后停顿,即B处;“晋饥”是主谓结
构,结构完整,其后停顿,即D处;“于秦”是“乞籴”的后置状语,“于秦”后停顿,即H处。故BDH三处需要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白白地。/同类的人。句意:我难道只白白地杀晋君就算
完了。/郯子这一类人。B.正确。C.正确。怜悯。/夸耀。句意: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自我夸耀的人功业不会长久。D.“官衙”错误。这里指官吏。句意:设置官吏,负责管理。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为了不被诸侯嘲笑”错
误,由原文“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可知,应是为了秦国的利益;“河东郡”错误,由原文“秦始知河东之政”可知,应是河东,即黄河以东。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御”,迎战;“视”,探视;“师少于我”,状语后置,秦军人数比我们少。(2)“耻”,羞
辱;“临女”,统治你们;“无乃……乎”,恐怕……吧。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可知,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②由原文“合大夫而谋曰:……公子絷曰:……
公孙枝曰:……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可知,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③由原文“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可知,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④由原文“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可知,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参考译文:材料一:四年
(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会更替发生,救援灾难体恤邻国,是国家的道义。应该卖给它。”邳郑的儿子豹说:“应攻打晋国。”缪公说:“憎恨它的国君,它的百姓有什么罪!”秦国终于卖给晋国粮食,运粮车从雍地一直接连到绛地。第二年秦
国发生饥荒,请求向晋国买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没有卖给秦国粮食,并派军队攻打秦国。
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队攻打晋国。材料二: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惠公问:“什么原因?”韩简回答说:“因为你出奔逃亡时依靠过秦国,回国继承君位时烦劳过秦国,饥荒时又吃过秦国卖给我们的粮食,秦国对我
们有三大恩惠而我们都没有报答,所以他们才来入侵。如今你又出兵出击,秦军没有人不愤怒,晋军没有人不懈怠,所以秦军斗士众多。”惠公说:“但如今我不出击,回去后晋国一定会受到轻侮。一介匹夫尚且不可轻侮,何况一个
国家呢!”晋军溃败,惠公驾车的马陷入泥泞之中不能行进。惠公呼叫庆郑说:“快用车来载我逃命!”但也未能救出惠公,于是晋惠公被秦军俘获。秦缪公班师回朝,到达王城,召集大夫们谋划,说:“杀死晋君,与将晋君放逐出晋国,与把他带回秦国,与放他回国
恢复他的君位,哪个处理方法对我们秦国更有利?”公子絷说:“杀死他对秦国有利。”公孙枝说:“不可以。我们已经让大国的卿士在战场战败蒙耻,又杀他们的国君来加重这种耻辱,这样晋君的儿子就会想着为父报仇,臣子就会想着为国君报仇,这种事即使不是秦国干的,天下人谁不憎恨
呢?”公子絷说:“我难道只白白地杀晋君就算完了?我将用公子重耳来代替他为国君。”公孙枝说:“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倘若行不通,必定被诸侯取笑。战胜大国却被诸侯取笑,不可以说是威武。杀弟弟
而立他的哥哥,哥哥假如感激我却忘记了他的亲人,不可以说是仁义。如果没有忘记,这是秦国第二次施恩而没有成功,不可以说是明智。”缪公问:“那么该怎么办呢?”公孙枝说:“不如放他回去,和晋国缔结和约,恢复他的君位,但让他的嫡子做人质,使他们父子交替住在秦国,这样秦国就可以不受祸害
了。”因此让惠公回晋国,让子圉到秦国为人质,秦国开始管理黄河以东的政务。材料三:晋国又发生了饥荒,秦缪公又送给他们粮食,说:“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况且我听说唐叔受封的时候,箕子曾说过:‘唐叔的后代必定会强大。’晋国难道是可以随便打主意的吗?我姑且多树
立德行,以等待有才能的人。”从这时起,秦国开始在黄河以东征收赋税,设置官吏,负责管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5.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B.《芣苢》在六个动词变化中,表现
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初夏风光。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16.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16.①《芣苢》a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节奏鲜明轻快、音韵和谐优美;b赋的手法:通过铺陈排比描绘了一幅采集野菜的图景。c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
题。②《乡村四月》a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b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比喻,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c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C.“《乡村
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杜鹃啼叫属于动景。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
动的热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咏唱。此外,诗歌通篇铺陈采摘“芣苢”的场景,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这是采用了《诗经》中赋的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
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纵观全诗,可以看出全诗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描写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芣苢的过程,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乡村四月》运用白描手法,前两句写自然景
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两句,绘尽农家
四月人繁忙的景象,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
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几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老子
>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3)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答案】17.(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
修身为本(2)就有道而正焉,自知者明(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庶、壹、焉、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有
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以善用“毒暗器”而令人A的门派——芋螺派。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善于伪装,遇到敌人,便射出带芋螺毒素的“鱼叉”,中镖对手顿时全身麻痹,束手就擒。芋螺派中高手云集,地纹芋螺所用暗器与众不同,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类,释放出暗器后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
一击毙命,真是“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的狠角色。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独门暗器竟是人们B的药物——胰岛素。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甲:______?】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出胰岛素,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
内,再分析血糖水平,结果发现斑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当他们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刚才还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很快就变得C了。这让科学家们更为着迷:胰岛素家族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竟然也是海底猎手的独门暗器。这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一百年
前,科学家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然而,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①他们在利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②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出现,④使之休克甚至瘫软。⑤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休克”。⑥因此,在临床上对糖
尿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时,⑦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再出现,⑧护士要准备一杯高糖橘汁。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乙:______。】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科学家发现,从地纹芋螺中提取
的胰岛素与人类的胰岛素蛋白序列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胰岛素能够弥补目前的一些治疗缺陷。而芋螺派所用的“毒暗器”种类繁多,有望成为促进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这让科学家产生了更多的憧憬。18.请在文中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在文中方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文段“毒暗器”“狠角色”两个词语富有表
现力,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22.下列句子中的“对付”与文中加点的“对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时我们需要放下对精致的追求,用简单的食材对付一餐也是一种满足。B.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付外敌的办法。C.他们
夫妻俩最近有些不对付,需要找个时间好好谈谈,化解误会。D.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凡事对付着过,并不能带来幸福感。【答案】18.A闻风丧胆B耳熟能详C萎靡不振19.甲:它的毒杀威力有多大乙:提取出纯度高且疗效稳定的胰岛
素(生产出现在使用的胰岛素)20.序号③修改为: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序号④修改为:使之瘫软甚至休克;序号⑦修改为:为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21.示例一:①“毒暗器”运用比喻,将芋螺释放的毒素比作江湖高手使用的暗器,形象地写出毒素的威力;②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吸引读者
的阅读兴趣。示例二:①“狠角色”运用拟人,将地纹芋螺比拟为做事狠辣的人,生动地写出其捕猎能力强,杀伤力巨大;②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2.B【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语境说芋
螺派善用“毒暗器”,表明它们很厉害,让人十分害怕。可填“闻风丧胆”。闻风丧胆:意思是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了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B处螺派善用的“毒暗器”是胰岛素,这个东西我们都很熟悉,可填“耳熟能详”。耳熟能详:指听
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C处与“活蹦乱跳”相反,是说斑马鱼不精神,可填“萎靡不振”。萎靡不振:衰颓消沉,精神不振作。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根据“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可推知
此处是问:它的毒杀威力有多大;乙:前句说“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后句说“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要填的句子就应是凭借这种技术提取出了纯度高又安全的胰岛素,可填:提取出纯度高且疗效稳定的胰岛素(生产出现在使用的岛素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序号③,“引发……出现”句式杂糅,成分赘余,可删掉“出现”,修改为: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序号④,“休克甚至瘫软”语序不当,修改为:使之瘫软甚至休克;序号⑦,“防止……不再出现”否定失当,不合逻辑,可删掉“
不”,修改为:为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示例一:①说芋螺释放的毒素是“毒暗器”,这个词语运用比喻,本体是芋螺释放的毒素,喻体是江湖高手使用的暗器;“暗器”本就让人防不胜防,再上带“毒”,伤害性更大,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毒素的威力;②效果:比喻的效果一般是
形象生动,在科普文中使用比喻使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避免枯燥,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①“狠角色”一般用来说人,指做事果断狠毒的一类人,这里用来说“地纹芋螺”,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地纹芋螺比拟为
做事狠辣的人,再结合语境“释放出暗器后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一击毙命”“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这个词语生动地写出其捕猎能力强,杀伤力巨大;②效果:拟人的效果也是生动形象,在科普文中使用拟人使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避免枯燥,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
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对付”意思是“应付”。A.意思是“将就”;B.意思是“应付”;C.意思是“感情相投和”;D.意思是“将就”。故选B。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先秦诸子时期,有不少经典名言,如“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志
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这些语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请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一句经典名言,结合你的经历或感悟,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以“远虑”为引展凌云之志古有“杞人忧天”的笑话,今却有科学研究的实证。杞人当时的忧天,超越了所属的年代,引得时人讥笑。但倘若他以“远虑”为引,奋力拼搏,以现实依据来证明他
的“远虑”,那结果定有大不同。由此观之,新时代的我们,当以“远虑”为引,赓续奋斗,展凌云之志。以“远虑”为引,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杞人的“远虑”放在当今时代,实为一种开拓的创新精神。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他“不成熟”的远虑,却是突破了旧思想的束缚,敲开了
新世界的大门。然而时人的嘲笑以及自身信念的不坚定,使得这一思想夭折了。反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水稻没有杂种优势”是国际公认的权威理论,无人敢质疑,然而袁隆平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启了他的杂交水稻试验。自此
,中国人牢牢地将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中。袁隆平曾言:“若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精神。”“杂交水稻”这一称号的背后,是袁隆平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远虑,更是他敢于突破创新的真实写照。我辈青年,当以“远
虑为引”,坚守自我,大胆创新。以“远虑”为引,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如是说。半个世纪里,塞罕坝人以“远虑”为引,三代人以坚忍不拔的信念与永不言败的担当接
力,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漫天的荒漠,建造成百万亩的人工林海,创造了高寒沙地生态建设的奇迹。这一奇迹的背后,不可少的是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远虑,以及为着这一远虑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我辈青年,即便无法看清下一站的模样,只能望见远方的荆棘,也要明晰通往远方的道路,并奋勇前进,不因他人或困难所阻,
坚持到底。以“远虑”为引,当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奋斗精神。李大钊深情寄语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年之民族,青春之国家。”当代青年应将小我融于国家发展的大我之中,时刻忧虑国家的发展前途,并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自我能力,
于新时代接续奋斗,始终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奋斗于当下。“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愿我辈青年能以“远虑”为引,与时光为友,与新时代的中国同行,展凌云之志,有朝一日可以扶摇直上,直下看山河。【解
析】23.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为三句先秦诸子的经典名言。选择其中的一句进行写作即可。“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韩非子•初见秦》,意思是不知道的事乱说,是不明智;知道
的事不说,是不忠诚。这是韩非子初到秦国,上书秦王的第一句话。苏洵《衡论•远虑》中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此意思相近。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时,还特地加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两句。前一句是对谏言者讲的,鼓励人们提意见,后两句是
对听者提出的忠告和要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忧患意识,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和担心。这句古老的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远虑”是指长远打算,
这不仅仅是指具体的事件计划,更是人生道路的规划,或者叫做追求。如果一个人缺少了理想追求与人生规划,那他不仅是在未来为之尝到苦果,而且就是在眼前,他就会因为自己的散漫与随意而付出痛苦的代价。“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
果”语出《墨子•修身》。原意是指,意志不坚定的人,才智也不会通达;不讲信用的人,行动也不会有结果。启发我们,拥有坚定的志向才是真正聪明的体现,言而无信的人做事是不会有结果的。写作时,应当首先明确观点:人有远虑才能成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象,思
考这一论点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也就是在今日,我们个人、企业、社会群体、国家等要明白有怎样的“任重而道远”,应当有怎样的“远虑”“远谋”。对此,可以适当使用正反论证,列举一些个人、企业能否考虑到“远”所产生的区别。如我们青少年若只安于当下的享乐,不能为未来吃苦,终将一事无成;但
若有人生规划,有理想,有目标,终会走向成功。或者一些企业不能考虑到未来社会变革的速度,不思改革,终致破产;但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却能及时转型,终获得成功。立意:1.不知道不能胡乱说,知道了就要说出来。2.做事要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3.深
谋远虑,方可趋利避害。4.要想成功必须有坚定的志向。5.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