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共(7)页,388.87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4a0c959e055ff7802774edc71c481f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在古文字中是斧钺之形,斧钺是军权的象征。商王自称“予一人”,宣称他代表部众对“天”负责,又代表“天”统辖部众。周王称“天子”,具
有万人之上的含义。这说明早期国家图1金文一王图2青铜钺(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A.王权主要体现为对军队的控制B.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政治已经被地缘政治取代D.神化王权以加强统治权威2.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门培养士族官僚子弟的国子学学风极坏,其余学校教育也多流于形式;到唐开
元、天宝年间,具有应试倾向的私学广泛发展起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理学思想的渗透B.官学地位的衰颓C.政治局势的动荡D.选官制度的变化3.澶渊之盟以前,北宋君臣多以“夷狄”甚至“禽畜”代称辽,其地位自
然低于自诩为华夏的大宋;澶渊之盟签订后,宋廷内部虽仍有将契丹视为夷狄之论,但此类称呼已不见于双方交往的官方文件中,而代之以“北朝”“大契丹”之类的称呼。北宋对辽称呼的变化体现了A.摆脱了传统观念影响B.夷夏观念有一定转变
C.宋辽平等的政治地位D.辽朝经济军事的优势4.唐朝的道大多东西长、南北狭,元朝行省则形成南北长、东西窄的形势。上述变化源于A.国家认同意识的形成B.政区划分原则的改变C.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D.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5.明清时期,地主
在拥有“田底权”(所有权)的前提下把“田面权”(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田面权转让、出卖以及传给子孙后代。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耕作技术革命性进步B.政府对地主的控制减弱C.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6.丁韪翻译的《万国公法》是
美国法学家亨利·惠顿写的一部国际法著作,直译为《国际法原理》,于1864年由京师同文馆刊行,此事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了解国际法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的客观需要。这反映出A.晚清民众法律意识提高B.近代翻译事业发展迅速C.清廷关注国际交往规范D.中国近代外
交体制确立7.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中国官员致书日本,要求将被俘虏的战舰“广丙号”归还,理由是该舰属于广东水师,而广东水师与这次战役无关。材料反映了A.一些官员国家意识淡漠B.政府管理体制混乱C.
政府部门敌我意识欠缺D.民众主权意识增强8.《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表明《新青年》A.借助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B.启蒙民众思想效果明显C.夸大西方文明的进步性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9.下表为1905—1910年武汉地区重要报刊的创办情况。据此可知报刊创办时间创办人情况共同点中文《楚报》1905年日知会会员主笔均传递
于军学两界:“倡言大乱”《武昌白话报》1908年同盟会会员主编《湖北日报》1908年共进会会员主办《江汉日报》1908年进步留日学生创办《雄风报》1910年共进会会员主办《大江报》1910年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机关报A.反清革命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B.辛亥革命实际由报刊社发起C.革命党人通过报刊控制政局D.思想宣传为政治革命的先导10.1926年7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军事运动议决案》强调:“中国目前是带民族革命色彩的军事势力与反动军阀武装冲突的剧烈时期”,“本党是无产阶级革
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并渐次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此次会议A.保证了国民大革命的胜利B.直接推动南昌起义的爆发C
.成为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源D.对革命形势作出正确判断11.下表为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据表可知年份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粮食产量(单位:万石)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
.2181.7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A.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B.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扩大C.根据地反围剿的物资充足D.土地革命调动生产积极
性12.在淮海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动员了华东、中原、华北区的543万民工,21万副担架,88万辆大小车,35万副挑子,77万头牲畜,8500余艘民船,共计运送粮食96000万斤,将前线11万名伤员转运后方。运输
物资最远自千里之外起运,主要以人力运至前线,期间还需克服种种自然与人为的困难。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较强的组织能力B.民众爱国救亡意识日益觉醒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D.淮海地区有充足的人力物力13.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象的
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中苏贸易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26%上升到1953年的70%。1952年底,英国、日本、法国、智利、联邦德国等国家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协议合同,总值达2亿美元以上。1955年,中国对西欧国家的贸易额比1952年增长了3倍。这表明新中国A.打开了外交新局面B.淡
化了意识形态对外贸的影响C.冲破了“苏联模式”D.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4.中共中央于1979年4月召开的工作会议认为:“鉴于在最近几十年内,国民经济将以调整为中心,城市改革只能在局部领域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搞好试点……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以计划经济为主,
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这些方针政策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推动城市率先开始进行改革C.尊重了经济改革的客观规律D.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15.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外示范种植面积超过2
5万亩,技术成果示范带动超过450万亩。材料说明中国A.农业生产技术已领先世界B.展现出了大国的责任担当C.解决了世界粮食安全问题D.积极推动国家之间的合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传承与变革】(15分)材料一东周至秦朝这一时期在
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对后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在此之前,中国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帝王集权的时代。这一重大转变,被史学家称为“
周秦之变”。——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针对有一种“唐宋变革”理论把唐、宋两代分割为二,唐为贵族政治,宋一变而为君主独裁,同时其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近代化”了的情况,然而经济史观、文化史观下的景象,与“制
度史观”看到的景象未必相同。唐宋两朝的政治体制的相似性大于相异性。其间虽有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未必就比秦汉四百年的变化幅度更大,更达不到所谓“变革”的程度。而且,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看
上去与西欧近代有点儿相似,但总体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序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秦之变”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指出两次变革的相同点,并评论关
于“唐宋变革”的观点。(9分)17.【抗日战争】(14分)材料一1937年9月2日,在陕西富平庄里镇召开抗日誓师大会,正式宣布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零师……街上都挂了青天白日的旗帜祝贺。其中贺总指挥(贺龙)训话:10年前我们为什么丢开白帽子戴红帽子,今天为什么收起
红军帽子戴国民革命军帽子。过去因为国民党叛变革命,今天为了抗日,我们戴国民革命军帽子没有关系,只要是为民族解放的事,老子穿花裤子都可以的。——摘编自《王恩茂日记·上》材料二1931年,我在西丰县四区阜丰村小学读二年级。“九一八事变”好几天后,见到报纸才知道发生了事
变。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开始学日语,地理只讲东北三省的,历史只靺鞨、高句丽还有辽、金、清东北少数民族系统的,使东北人从小就忘记中国的地域和五千年中华历史。1939年我初中毕业,考入了奉天第五国民高等学校。那时,每天都有日语课,我们这样的学生大都可以用日语说日常用语,可以听日本人讲课——除了
“共存共荣”就是什么“王道乐土”,是日本人把“满洲人”(他们不说东北人)从水深火热之中救了出来,什么“天照大神”“天皇陛下皇恩浩荡”等愚民话语。反正是教我们崇拜日本人,连到奉天上街经过日本神社和忠灵塔都必须停下来脱帽敬礼。——冯志良口述(注:冯志良,男,汉族,1
921年2月16日出生于辽宁西丰县。参加过反满抗日组织“仙洲同盟”和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社会部长春情报工作组的活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6分)(2)根据材料指出日本侵华的方式
,并谈谈日记与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及应注意的问题。(8分)18.【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14分)材料一在“一五”期间,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管理、直接下达计划指标的产品由1953年的115种增加到1956年的38
0余种。而“计划一经批准,一般不予修改”。1953年10月,财政部下发《关于编制国营企业一九五四年财务收支草案各项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燃料、重工业、一机、二机、纺织……等各个部门所属的国营企业“基本建设支出、技术组织措施费、新
产品试制费、零星固定资产购置及各项事业费,均属经济拨款之范围,应悉数列入财政收支计划‘预算拨款’的有关项目内”。在具体实践中,1951年至1954年,国营企业的定额劳动资金由财政和银行分别供应,1955年至1957年则实行国
营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计划定额全部由财政拨款的制度。国营企业从原料供应、要素价格、生产过程、财务制度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政府的严格控制。——摘编自郑有贵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材料二中国“十二五规划”时期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及其属性(部分)指标2010年2015年指标属
性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40.l55.8预期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百分点)4347预期性城镇化率(百分点)50.051.5预期性资源环境耕地保有率(亿亩)18.1818.18约束性森林覆盖率(百分点)20.3621.66约束性科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百分
点)89.793约束性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百分点)1.82.2预期性——摘编自郑有贵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新中国过渡时期对国营企业的管
理体制。(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经济战略的变化及其意义。(8分)19.【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观念】(12分)材料“大一统”所包含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有所丰富和发展。在秦汉时期,其地理概念
是指国土统一;政治概念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最高统治者;时间概念是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到了宋代欧阳修、朱熹等人那里,又将“正统”说纳入“大一统”理论体系之中,强调“大一统”要以“正统”或“有德”者为中心,以弥补早期“大一统”说之不足。——摘自黄
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之后,他们大多积极学习中原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与原有的中原政权分享或争夺正统;而从元朝到清朝,中华大一统格局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向“大中国”时代迈进。——摘编自李勇刚《天下归心: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脉络》清朝创新
“大一统”思想,强调“中外一家”,无“华夷”之别,内外之分。在此思想指导下,清朝废长城,拆藩篱,改土归流,内外一体治理……逐渐使边疆与中原融为一体,开启了一体化的新进程。——摘编自陈季君《论中国古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以清朝为中心》请以“大一统”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
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DDBBCCAA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DDAAB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1)周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加强;周的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高度集权,秦实行皇帝制度,专制主义强化;周是集体劳作的奴隶制经
济,秦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周注重礼乐与德治的作用,秦注重法治的作用等(每点2分,任意3点6分。答案不拘泥于本表述)(2)相同点:主要着眼于制度考察;变革前后差异大,影响深刻。(每点2分,任意2点3分)评论:其一:我认同唐宋变革,“唐宋变革”不是把唐、宋两代分割为二,也不
限于政治上的变化。政治制度上,宋朝重文抑武,根治割据;扩大科举取士,平民参政,唐朝残存的士族政治消亡。继唐朝均田制废除,租庸调制被两税法取代,宋朝“不抑兼并”,租佃制发展,佃农是国家编户,与主户相同,改变前朝的附庸模式。城市坊市制度自宋被彻底打破,市民阶层
壮大,社会地位提高。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懈、贱民阶层缩小。经济格局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货币符号化。外贸形成海路为主,主销瓷器的格局。思想文化上,理学兴起,三大发明取得突破,文艺走向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历史总是
在继承中发展,“唐宋变革”切实存在,当然不是西欧那种“近代化”。其二:我认同唐宋两朝历史虽有不同,但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那种“近代化”的意义。政治方面,在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宋代
创立了二府三司制,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并未出现了近代民主制度;经济方面,宋代手工业、商业较唐朝均有长足发展,但这都建立在封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且未产生机器化大生产;文化方面,宋代文化更具平民化、通俗化特色,但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价值取向变化的反映,
是封建政治、经济的反映,不具备近代化色彩。评分说明:阐明观点1分,一个角度2分,三个角度5分。示例仅供参考,行文不拘泥于本表述。17.(1)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对峙结束,开始走向合作;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向国民党递交国共合作宣言;改编军队,接受国
民政府的统一指挥。(每点2分,任意3点6分)(2)方式:军事侵略、奴化教育。(2分)日记记录是作者当天亲历的事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作为研究相关历史的第一手史料;(2分)口述历史者是历史的亲历者,其口述历史属于回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作为研究相关历史的补充史料。(2分)日记和口述史具有鲜明
的主观色彩,使用时要注意甄别,需同其他史料进行佐证。(2分)18.(1)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工业落后,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为巩固新生政权,急需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受苏联模式影响,故从1950
年开始中央对国营企业实行计划性指导,到1953年逐步扩大了统一管理、计划性产品范围,由国家统一管理,这种管理制度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这种严格管理体制,忽视市场作用,导致了国
营企业活力有限,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背景2分,内容2分,评价2分)(2)变化:从注重经济工业化变为注重经济、资源与科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较为刚性的经济战略计划变为弹性与刚性结合的经济战略规划。(每点2分,任意2点4分。答案不拘泥于本表述,言之成理即可)意义:
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普及,提升国民素养和文化水平;注重科技创新,培养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综合国力;结合国情并顺应了世界潮流,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每点2分,任意2点4
分。答案不拘泥于本表述)19.示例观点:“大一统”的内涵随中华文明发展及民族交融逐渐丰富。论述:“大一统”的内涵经历了从秦汉时期地理、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的统一,到宋代加入正统说,最后元明清逐渐形成华夷一体的大一统内涵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完成了地理空间上的统一,皇帝制度、郡县制的推行,使秦朝形成自上而下严密的政治管理体系,书同文、车同轨、直道及驰道的修建推动经济走向统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实现了
思想的大一统,自此大一统观念的内涵包括地理、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的统一。两晋南北朝的人口迁移及隋唐时期开放的民族政策推动了民族交融。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为彰显汉族政权的合法性,推动此时汉族儒学家将“正统说”融入大一统观念之中。蒙古族建立的元帝国,疆域辽阔,统治者积极学习中原的生产方
式、政治制度,推动了大一统格局在空间及民族上的发展。明清政府积极治理边疆,通过制度逐步实现对边疆的直接管理,国家内部的华夷之别逐渐淡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界线逐渐打破。此时大一统的内涵包括地理空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
巩固与发展。结论:“大一统”观念贯穿中国封建王朝的始终,其内涵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及民族的交融逐渐丰富;大一统内涵的丰富,也推动多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评分说明:观点2分,对观点的阐述2分,史实论述6分,不少于3个层面,结论2分。其他参考论题:“大一统”内涵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可反映时代背景的变化;等等。阐述完整,言之有理,同样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