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含解析.docx,共(22)页,1.69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48c1af096fbfd3c4d8156c0bbdd31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陇西二中高三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政治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2.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做大“蛋糕”,只有做大“蛋糕”才有可分之物,才谈得上分“蛋糕”。另一方面,也只有分好“蛋糕”才能进一步做大“蛋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都是共同富裕的内在
要求。材料启示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①实现经济效益和分配公平的有机统一②发挥分配公平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③协调企业内部再分配以激发创新活力④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只有做大“蛋糕”才有可分之物,只有分好
“蛋糕”才能进一步做大“蛋糕”,两者都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这启示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经济效益和分配公平的有机统一,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①④正确。②: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作用,②错误。③:企业内部分配属于初次分配
,③错误。故本题选B。2.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了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这一举措
()①体现我国进一步落实走出去战略②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进出口贸易③是扩大制造业开放的重要体现④有利于优化我国外商投资环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乘用车制造的一些限制,这是扩大制造业开放的重要体现,也有利于优化我国外商投资环境,③④正确。
①:材料不涉及走出去战略,①排除。②:材料强调外资准入清单的调整,和扩大我国进出口贸易无关,②排除。故本题选D。3.深圳发展改革委根据《深圳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市政府令第305号)第十三条的规定,于2021年6月发布了关于《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征集意见采纳情况的
说明。发布的内容显示,有效意见中有8项被采纳,未被采纳的意见发改委都做了说明。深圳发展改革委的做法表明()①深圳市民具有提意见建议的义务②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③人民民主能够激发公民创造活力④深圳政府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
深圳市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意见被采纳,说明人民民主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③符合题意。④:深圳发改委根据《深圳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征集意见采纳情况,坚持
了依法行政,保障了市民的知情权,④符合题意。①: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①不选。②: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故本题选D。4.2021年8月,淮安市淮阴区孙某某用软件将微信好友发布的核算检测报告单检测结果
“阴性”篡改成“阳性”,同时伪造红色“确诊”字样,并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被网友广泛转发。目前,孙某某因涉嫌编造虚假信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材料表明()①编造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②国家可通过行使专政职能以保障人民民主③我国公民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
主体④在实践中,我国坚持立法和司法上的平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制裁打击造谣行为,是国家行使专政职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②符合题意。③:孙某某因篡改他人核算检测报告单,并传
播虚假信息被依法刑事拘留,说明我国公民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③符合题意。①:编造虚假信息不一定都触犯刑法,不一定都受刑罚处罚,①不选。④:在实践中,我国坚持司法、执法上的平等,立法是不平等的,④不选。故本题选C。5.2021年8月17日、23日,王某等
三人以要求燕郊某商贸公司退还租金等费用为由,在明知信访事项已被相关部门受理的情况下,以相同理由到省信访局、国家信访局上访,其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和信访秩序,被该市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这一事件警示我们()①公民上访应逐层申报和审批,一
律不得越级②公民要增强守法自觉性,通过合法程序维权③公民进行信访举报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④我国政府应拓宽公民依法求助或投诉的渠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②③:王某等三人在明知信访事项已被相关部门受理的情况下,以相同理由到省信访局、国家信访局上访,其行为严
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和信访秩序,被该市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这一事件警示我们信访是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主要渠道之一,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应当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通过合法程序维权,故②③入选。①:公民上访
是公民的权利,该选项中“应逐层申报和审批”的说法错误,故①不选。④:材料不涉及公民求助或投诉的渠道狭窄,该选项题干不符,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6.2021年9月1日人民网报道,交通运输部印发《深化交通运输“证照分离
”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大改革力度。该《方案》的印发()①是我国政府切实履行经济
建设职能的举措②旨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③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民主集中的工作方法④弱化了政府管理功能,打造了服务型政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②:为激发市场活力,交通运输部印发《方案》,
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是我国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体现,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①②入选。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工作方法,并且,材料没有体现民主集中制,故③不选。④:该《方案》的印发不会弱化政府的管理
功能,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7.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12日印发《关于印发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政务公开的主要任务: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加快建成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进
一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机制完善、公开平台建设,有效促进基层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执行、创新等能力明显提升。《方案》的印发旨在()①拓宽行政监督渠道,强化行政监督力度②推动政务公开自觉主动,透明成为常态③督促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④
促进我国政府治理与群众参与良性互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②④:《方案》提出,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加快建成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机制完善、公开平台建设,旨在推动政务公开成为常态,促进我国政府治理与群众参与良性互动,故②
④入选。①:材料依然是体现社会监督,没有拓宽行政监督渠道,故①不选。③:打造法治政府不是印发《方案》的主要目的,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8.“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某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把选优配强带头人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头号工程”
,重点培养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带富致富能力强的带头人。该镇此举旨在()①展示基层党组织是乡镇日常管理工作的主体②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和谋划能力③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作用④证明乡村镇是党员干部施展才华的最佳场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
案】C【解析】【详解】②③: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重点培养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带富致富能力强的带头人,目的在于增强农村基层干部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中的战斗堡垒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发挥领导作用,日常管
理具体由镇长和村长负责,①不选。④:证明乡村镇是党员干部施展才华的最佳场所中“最佳场所”的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C。9.2022年4月13日,某市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动员会暨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工作座
谈会召开,座谈会对该市各民主党派深入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作动员部署,要求各民主党派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由此可见()①我国民主
实现方式不断创新发展②政协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履行职能③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显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材料强调我国政党制度
,不涉及我国民主实现方式的创新,①不合题意。②:材料强调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没有涉及政协履行职能,②不合题意。③④:某市各民主党派召开座谈会,对该市深入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
交接主题教育作动员部署,要求各民主党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体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显著优势,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初启动地方
组织法修改工.作。修正草案形成后,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省级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征求意见,还两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该草案。可
见,推进依法治国()①要求党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②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③要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④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立法主体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
①:材料体现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没有体现党民主执政,故①不选。②:“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这说明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党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②正确。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
1年初启动地方组织法修改工作。修正草案形成后,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省级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征求意见,还两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这说明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故③入选。④:人民群众没有
立法权,人民群众不是立法主体,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11.2022年5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周年。75年来,内蒙古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20514.2亿元,比上年增长6.3%。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教育
、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长足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②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③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人民享有高度的自治权④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内
蒙古人民的团结奋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周年,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显著增长,城乡的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这得益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内蒙古人民的团
结奋斗,①④符合题意。②: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的民族关系,并不是民族方针,②错误。③:我国民族自治区人民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而不是高度自治权,③错误。故本题选B。12.2021年9月14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开幕。第76届联大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在发言中呼吁世界拥抱“希
望”,并将其未来工作重点总结为五道“希望之光”:走出新冠疫情、推动可持续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尊重所有人权利、重振联合国。这启示世界各国()①把重振联合国作为对外活动的根本遵循②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开展的各项活动
③推动各方共同努力,共建和平发展之路④重视联合国对人类正义事业发展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联大主席呼吁世界拥抱“希望”,把走出新冠疫情、推动可持续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尊重所有人权利、重振联合国作其未来工作重点,启示我们要重视联合国在推动人类
正义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各方共同努力,共建和平发展之路,故③④入选。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根本遵循,故①不选。②:我国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符合宪章精神的活动,故②不选。故本题选D。13.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欧中关系非常重要”法国总
统马克龙支持签署《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法德将共同推动在“许多重要领域的合作”。此外,欧洲行业圆桌会议在一份向欧盟政界人士发布的宣传文件中称,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对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根
本利益趋于一致②竞争、合作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③维护世界和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④促合作谋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寻求与中国的合作,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历史潮流,也有
利于双方在竞争与合作中需求更多共同利益,②④符合题意。①:根本利益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根本利益趋于一致说法错误,①不选。.③:维护世界和平还未成为国际社会共识,③说法太绝对,③不选。故本题选C。14.在2022年5月1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方表示:我们反对任何国家借抗疫搞政治操弄。由于美方
不顾中方严正立场,违背国际社会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执意邀请台湾方面参会,中方无法出席第二届全球抗疫视频峰会。这说明()A.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B.中国坚决反对集团政治,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基本立场,捍卫我国国家利益D.各国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不同使得
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答案】C【解析】【详解】C:美方执意邀请台湾方面参会,违背国际社会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是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严重侵犯我国主权和核心利益,中方的表示说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基本立场,捍卫我国国家利益,C符合题意。A:材料未涉及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A排除
。B:材料未涉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排除。D:材料未涉及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无关,D排除。故本题选C。15.央视的开年剧,改编自中国当代作家梁晓声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感动了亿万观众,多次登上“热搜”。电视
剧的火爆进一步带动了原著的畅销,小说《人世间》也迅速攀升,位居各大图书销售平台的畅销榜首,成为爆款。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④文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材料强调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没有体现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排除。②: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自开播以来好评不断,多次登上“热搜”,说明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
和享用文化,②正确。③:只有优秀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不能说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③错误。④:小说《人世间》也迅速攀上各大图书销售平台的畅销榜前列,成为爆款,说明文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④正确。故本题选D。16.
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在全球疫情持续、俄乌冲突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形下,人们更希望博物馆催生更坚韧、美好的力量。这说明()①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②参观
博物馆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文化总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人的交往方式深受优秀文化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①正确。②:人们更希望博物馆
催生更坚韧、美好的力量,说明参观博物馆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正确。③:只有优秀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错误。④: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7.2022年5月9日,主题为“七彩云南
·世界共享”的2022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拉开帷幕。云南艺术家以“云端”方式呈现了歌曲、民族舞蹈等精彩节目,展示出的中华文化的丰富和深邃内涵。这有利于()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②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注人新动力③展现各国文化的丰富
多彩,促进中外文化融合④展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增强世界对其的认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云南艺术家以“云端”方式呈现了歌曲、民族舞蹈等精彩节目,展示出的中华文化的丰富
和深邃内涵,这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注人新动力,①②正确。③:材料只是展示中文和中国文化,并未展现各国文化的丰富多彩,③不符合题意。④: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理
解而非认同,④错误。故本题选A。18.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于2022年4月1日至10日清明节开展了网上祭奠见义勇为英烈主题活动。活动期间,网络献花超过263万,致敬短视频网络播放超过108万,掀起了向见义勇为英烈致敬
的热潮。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②大众传媒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魅力③传统习俗在网络媒体传播中发生质的变化④传统习俗的延续体现人们精神生活的传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清明节开展了网上祭奠见义勇为
英烈主题活动,掀起了向见义勇为英烈致敬的热潮,这说明传统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传统习俗的延续体现人们精神生活的传承,①④正确。②: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让人们更好感知传统文化魅力,②不符合题意。③:传统习俗在网络媒体传播中并未发生质的变化,
③错误。故本题选B。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从仰韶遗址的科学发掘起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9.2022年3月31日,国家文物局公布“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下图,
节选)最终评审结果。由此可见()①考古能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优越感②考古发现能更好地寻根溯源,揭示文明脉络③通过考古可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④通过考古可突破历史条件限制接近历史真相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20.近两年,《中国考古大会》等--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综艺节目陆续推出,其内容均取材于我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其制作过程不仅使用了成熟的综艺节目模式与高新技术,还.利用了以互联网为主的、便捷多样的传播渠道进行广泛推送,从而在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中持续收获
口碑与热度,屡屡成为爆款。传统文化类综艺成为“爆款”是因为()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基因②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真实全面地还原历史③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推动了文化内容形式创新④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9.C20.A【解析】【19题详解】②③:十大考古入选项目为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物证据,说明考古发现能更好地寻根溯源,揭示文明
脉络,通过考古可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②③正确。①: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错误。④:考古并不能突破历史条件限制,④错误。故本题选C。【20题详解】①:其内容均取材于我
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说明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基因,①正确。③: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成熟的综艺节目模式与高新技术,说明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推动了文化内容形式创新,③正确。②: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未必都能真实全面地还原历史,
②排除。④: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错误。故本题选A。21.2022年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系列活动在古都洛阳启动。见证千年漕运兴衰、古代仓储制度等的逾400件(套)文物,
让民众一饱眼福。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建成开放()①彰显传统文化鲜明民族性,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创造力②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③展示洛阳独特的区域文明,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容性,集中展示民族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解析】【详解】①:材料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未彰显传统文化鲜明民族性,①排除。②③: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见证千年漕运兴衰、古代仓储制度等的逾400件(套)文物,让民众--饱眼福,这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提供了--
个重要平台,也展示洛阳独特的区域文明,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容性,且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排除。故本题选C。2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的智慧
和心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矢志报国、团结协作,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激发自身奋进力量②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对外开放迈出
新步伐③中国航天人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④要在砥砺奋斗历程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他们矢志报国、团结协作,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启示我们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在砥砺奋斗
历程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激发自身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①④正确。②:材料强调载人航天精神的重要作用,未涉及中国科技对外开放,②排除。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国航天人的优秀品质不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基因,③排除。故本题选B。23.近年来,我国努力推行“图书馆总分馆制”一一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乡村为重点,探索县级图书馆对县域内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与此同时,推出“城市书房”等方便读者借阅
的新型阅读空间,扩大图书馆资源的覆盖面和有效性。此举有助于()①推动文化体制创新,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②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④营造良好读书文化氛围,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A.①②B.①
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未涉及文化体制创新,①排除。②:材料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事业而非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②排除。③④:我国探索县级图书馆对县域内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
还,同时推出“城市书房”等方便读者借阅的新型阅读空间,这有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营造良好读书文化氛围,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24.2022年4月30日,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胡兴盛等人光荣入选。他们在平
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①弘扬传统道德,培育正确的道德责任意识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③激励广大职工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
量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道德支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传统道德有优劣之分,开展最美职工评选活动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正确的道德责任意识,而不是传统道德,①错误。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基本内容(24个字)才能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②错误。③④:开展最美职工评选活动,有利于激发广大职工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道德支撑,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25.2021年12月13日,我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
行国家公祭仪式。以国之名公祭遇难同胞,不仅仅是为了打捞那段被时间湮没的历史.更是为了唤醒民族的共同记忆。我们把“同胞”二字存在心间,真正理解“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①化伤痛为力量
,凝聚民族解放的强大精神力量②凝聚爱国共识,感受抗日英烈伟大的家国情怀③唤醒民族记忆,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④牢记时代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②④:我国在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国家公祭仪式,这有利于凝聚爱国共识,牢记时代使命,感受抗日英烈伟大的家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②④符合题意。①:我国早已实现民族解放,现阶段,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①与题意不符。③: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不是共同理想,③错误。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2022年3月29日,国家能源
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我国能源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左右。保障电力充足供应,发电量达到9.07万亿千瓦时左右,新增顶峰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以上,“西电东送”输电
能力达到2.9亿千瓦左右。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能耗强度目标
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虑,并留有适当弹性。跨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处于合理区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持续保持合理水平。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完成2022年我国能源工作主要发展目标的积极意义。【答案】①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②节约能源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③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④提高我国能源质量效率,降低工业企业用能成本,提高我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我国能源安全。考点考查:新发展理念、建
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要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关键信息,并调用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有关知识,从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等角度来说明设问。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我国各种能源供应和保障情况。→可联系优化能
源供给结构。有效信息②: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联系节约能源,绿色低碳,美丽中国。有效信息③: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新能源比重提高。→联系能源消费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信
息④:跨区输电通道利用时长处于合理区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持续保持合理水平。→联系提高能源质量效率,降低用能成本。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准确贯彻本纲要精神和要求,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要抓好
督促落实,确保纲要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纲要》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纲要。还提出,着力实现行政执法水平普遍提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
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出台《纲要》的依据。【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负有领导职责;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纲要》的出台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督促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可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分析】背景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考点考查:
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可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作答,注意
知识限定是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不要用错,要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关
键词②:“纲要还提出,着力实现行政执法水平普遍提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或执政理念、宗旨)。关键词③:“《纲要》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
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或依法执政)。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并调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进行回答
即可。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签署20周年。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签署的首份政治文件,《宣言》确立了各方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共同规范,20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关系
、增进政治互信,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国家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福祉。虽然南海局势受到域外大国各种干扰,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复杂化程度亦不断上升,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宣言》精神的引领下,努力管控争议、增进互信、推动合作,总体保持了南海的和平稳定,充分诠释了什么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面
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与东盟国家有必要进一步携手努力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的原因。【答案】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求和平、谋合作、
促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我国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努力管控争议、增进互信、推动合作,保持南海的和平稳定。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关系、增进政治互信,极大地促进地区国家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福祉。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
海、合作之海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促进地区国家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福祉。【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考点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
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利益、时代主题、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的原因。解答说明类主观题,侧重于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的结合。第二步:审材料,提取
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管控争议、增进互信、推动合作,南海的和平稳定,强调的是和平、合作、发展,可联系时代主题,可从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的角度分析。关键词②:域外大国各种干扰,域内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增进政治互信、促进地区国家发展繁荣和人民福祉,强调的是地区
和平与共同发展,可联系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可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的角度分析。关键词③:促进地区国家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福祉,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强调的是地区国家的合作共赢,可联系国际关系的决定
性因素,可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的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运用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的结合。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2月4日,世界沸腾,中
国沸腾,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开幕,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向全世界讲述了中国的故事,也为奥林匹克运动续写了新的传奇。在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中,由一滴水开始,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营造浩瀚宏伟的意境
,重新演绎李的白的旷世名句,表达胸怀万象,冲破界限的奥运精神,这就是中国人的浪漫。从“雨水”到“立春”,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现了中国数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刻,我们才明白什么叫作“看遍世间繁华,方知国色倾城”。奥运会作为当代
世界传播规模最大的全球盛典,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是一场全世界不同地狱、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欢聚一堂的世界文化“嘉年华”,是人类千年难遇的文明缘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
说明2022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价值。【答案】①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北京冬奥会展现了中国数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创新;②北京冬奥会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中国体育精神,传播中国声音,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③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北京冬奥会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完美契合,既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解析】【分析】背景素材:2022年北京冬奥会考点考查:文化传承
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
说明2022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价值。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
“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向全世界讲述了中国的故事,也为奥林匹克运动续写了新的传奇”——可从提升了我们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角度分析;有效信息②:“在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中,重新演绎李白的旷世名句,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展现了中国数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角度分析;有效信息③:奥运会是一场全世界不同地狱、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欢聚一堂的世界文化“嘉年华”,是人类千年难遇的文明缘分——可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
答案。得分点①: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北京冬奥会+有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得分点②:北京冬奥会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得分点③: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北京冬奥会既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又促进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
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迈出了中国人遨游星汉
的第一步。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开启了中国人又一次探索太空的壮举。18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
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
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
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还能让我们和航天员们
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答案】①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中
国“航天梦”汇入“中国梦”,航天任务的命名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的传承,充分展现了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③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行动,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和自主创
新,一次次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彰显了自身的文化价值。【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考点考查: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
物的能力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把握。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一个
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可联系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有效信息②: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行动,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和自主创新→联系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彰显了自身的文化价值。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文化自信的来源+结合航天事业发展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
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
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
”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