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优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1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493.000 KB
  • 2025-0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高考优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1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考优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1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考优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1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高考优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1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doc,共(9)页,493.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4693c50b47f167bc19fe389a14091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柳永词两首》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

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

,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2高二的学

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雨霖铃》一、导入:我们之前在讲《毛泽东诗词两首》的时候说过

,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明确: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名作《雨霖铃》,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柳永这个多情浪子的世界。(板书题目)二、作家作品简介: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

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

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二、整体感知课文。1、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明确:哀婉、悲伤、凄清2、指导诵读,纠正字音3、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明确

:上阕写别离的场面;下阕推想别后的情景和痛苦心情三、具体赏析课文1、上阙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来源:学科网]1)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季节、时间、地点

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2)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3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

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1)这写什么?(写情)明

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

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明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

、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

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2)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明

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学生自主讨论)[来源:Zxxk.Com]教师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

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

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3)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此去经年”四句,

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怅触而已。2)“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四、整体归纳: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

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词中采用了虚实相济的写法,别时场景实写,别后情景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的别离氛围。5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婉

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

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

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七、布置作业:1、完成《创新训练》中《雨霖铃》的内容。2、预习《声声慢》《望海潮》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

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二、揭示课题《望海潮》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

声朗读6三、简介“词”的知识、柳永生平及词作特点1、词的别称:“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

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2、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前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

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

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四、赏析《望海潮》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形胜:地理形势重要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

塘江的壮阔堑,qiàn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指高官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图,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3、本词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

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内容: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景象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4、合作探究,赏析词作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来源:学,科,网]7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

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具体铺叙:“烟柳画桥,风联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竞”字很好的写出

了杭州富民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下阕: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的美好“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十里荷花”照应“重湖”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百姓

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互文见义)“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官员的游乐词作最后直接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

城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华奢靡的社会现实5、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来源:学*科*网](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

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来源:学&科&网](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

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86、词作表现手法点染结合先总提,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奖等手法

,极力铺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五、朗读背诵词作六、课后预习《雨霖铃》,体会柳永词婉约美的特点板书:望海潮柳永词的别称:“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柳永:约987—1053年

,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人世称“柳屯田”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望海潮》自然景观表现古都杭州的繁华和美丽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略)9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