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2.132 M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2.13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438871394418e96c570e5c6bacdf0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阳泉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60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

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22年11月7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霜降B.立冬C.小雪D.白露2.立夏至立秋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A.自南向北移动B.先向北后向南移动C.自北向南移动D.先向南后向北移动3.下图中最能

示意立春这天阳泉一中(约38°N)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是()A.B.C.D.【答案】1.B2.B3.C【解析】【1题详解】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连续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5天。读图可知,冬至在12月22日前后,由此可推断,霜降在10月24日左右,立冬

在11月8日左右,因此11月7日最接近立冬这一节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读图可知,立夏至立秋之间,经过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因此,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连续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

间隔约为15天。春分为3月21日前后,由此推断立春为2月3日前后,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均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AB错误;太阳直射点每四天纬度移动大约1°,立春前后太阳直射点大约在11°

S,据此可算出该日阳泉一中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1°左右,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

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日期日出时间日落时间3月1日6:4818:216月1日5:2119:209月1日6:0018:

4612月1日7:0317:214.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A.3月B.5月C.8月D.11月5.仅从光照角度考虑,下列四个城市中该品种菊花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A.天津、武汉、阳泉、长沙B.天津、阳泉、武汉、长沙C.长沙、武汉、阳泉、天津D.

阳泉、天津、武汉、长沙【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先利用表中资料计算出四个日期的昼长分别是11时33分、13时59分、12时46分、10时18分。根据“某品种菊花只有当日照时长开始小于10小

时30分钟时进入开花期,所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位于9月1日至12月1日之间,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5题详解】根据资料,“当日照时长开始小于10小时30分钟时”,此时应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所以菊花开花期的时间顺序为纬度较高的地方较早,纬度低

的地方较晚,故进入开花期从早到晚依次是天津、阳泉、武汉、长沙,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短日照植物是指给予比临界暗期长的连续黑暗下的光周期时,花芽才能形成或促进花芽形成的植物;在自然界中,在日照比较短的季节里,花芽才能分化。例如菊花、水稻、牵牛花、苍耳、大豆等,都是属于短日照植

物,即使日照较短,假如随后的暗期短于临界暗期,花芽仍不能形成,或即使给予足够的暗期,但在中途适当的时间进行短时间的光照(光中断)时,花芽也不能分化。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完成下面小题。6.若该河为

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7.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A.北岸B.南岸C.东岸D.西岸【答案】6.B7.B【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水平运

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A错误,B正确;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C错误;回归线不确定是南回归线还是北回归线,D错误,故选B。【7题详解】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应该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图中的右岸。该河自西向

东流动,右岸应该为南岸,B正确,北岸为沉积岸,无需特别加固,A错误;河流东西流向无东西岸,CD错误,故选B。【点睛】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判断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大拇

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7月25日10时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

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所处的公转轨道位置大致是图中()A.a、b两点之间B.a、d两点之间C.b、c两点之间D.d、c两点之间9.航天员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时,美国洛杉矶(西八区)的区时为()A.25日7时0

3分B.25日18时03分C.24日18时03分D.24日23时03分10.从飞船发射到航天员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化是()A.先变快后变慢B.先变慢后变快C.逐渐加快D.逐渐变慢【答案】8.A9.C10.B【

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为夏至日,b为春分日,c为冬至日,d为秋分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5日,日期介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故地球所处的轨道位置大致是图中b向a运动轨道之间,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9题详解】航天员开启问天实验舱门的时

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7月25日10时03分,洛杉矶位于西八区,两地之间相差1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洛杉矶的区时为7月24日18时03分,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6月5日-7月

25日之间,地球运动轨道经过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

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

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贵州梵净山的“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主要为板岩

、片岩)堆叠而成。下面左图为若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蘑菇石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右图所示“蘑菇石”的岩石类型对应左图中的()A.aB.bC.cD.d12.“蘑菇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堆积作用—固结成岩—

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堆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变质作用—堆积作用—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外力作用指向沉积岩,故d为沉积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互相转化,故c为变质岩,b为岩浆岩

,a为岩浆。根据材料,“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堆叠而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主要为板岩、片岩)堆叠而成,而层状变质岩中的板岩、片岩等主要来源于沉积岩,沉积岩是沉积物

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堆积、并固结形成的,经过变质作用后,形成层状变质岩堆叠,后来在地壳抬升过程出露地表,又经历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蘑菇石”。据此分析“蘑菇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为: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变质岩的形成:岩

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貌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分布的主要地区以及可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主要有()A.西南地区、吹

蚀作用B.东北地区、风化作用C.西北地区、风积地貌D.黄土高原、风蚀地貌14.下面关于新月形沙丘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盛行东北风B.P的坡度较缓,Q的坡度较陡C.当地盛行西北风D.P的坡度较陡,Q的坡度较缓【答案

】13.C14.C【解析】【13题详解】图中所示地形是风积地貌——沙丘的形态。该地形主要集中在气候干燥、风力较大的地区。西北广大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该图中所示的风积地貌的分布应在西北地区,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题详解】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稀疏和指向标即可确定其风向为西北风,A错误,C正确;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P的坡度较陡,Q位于沙丘顶端,BD错误。故选C。【点睛

】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①②③④中形成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

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16.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答案】15.D16.C

【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形成的顺序是④①②③。ABC错误,D项正确。故选D。【16题详解】读图可

知,砂砾石层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其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B错误;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D错误;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形成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C正确,故选C。【点睛】岩石新老

关系的判断方法:一般来说,沉积岩的新老关系是岩层越在下面越先形成,岩层越老,越在上面越新;断层的形成晚于所切断的岩层,早于其上覆盖的岩层;岩浆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断的岩层;变质岩的形成一般是岩浆喷发时产生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时间晚于其附近的岩浆岩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

7.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18.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A.沉积作用B.搬运作用C.风化作用D.侵蚀作用【答案】17.B18.D【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分四个阶

段:一阶段,相对后面几个阶段来说,河道弯曲度较小,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对应的是①图;二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对应的是③图;三阶段,河流继续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度越来

越大,相邻两个河湾的凹岸非常接近,形成“狭颈”,对应④图;四阶段,河水冲刷、侵蚀最弯曲的凹岸,冲垮凹岸河堤,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对应的是②图。故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①③④②。故选B。【1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可

知,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侧蚀为主),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河曲发育过程中,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这种河道被水切穿取直的现象,称为裁弯取直。在山区的深切河曲,也有可能由于曲颈发生强烈的侧蚀而裁弯取直。被废弃

的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一侧,成为离堆山。在地质作用下,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是“青海黄河乡东南黄河堆积阶地实测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示河

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T1、T3、T2B.T2、T3、T1C.T1、T2、T3D.T3、T2、T120.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溶蚀B.流水侵蚀下切C.流水堆积D.流水淀积【答案】19D20.B【解析】【19题详解】由河流向下切

侵蚀使河谷不断变深,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越先形成,所以图示河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T3、T2、T1,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

】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则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做上升运动,流水侵蚀下切,B正确。流水溶蚀多出现在喀斯特地貌,A错误。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以流水侵蚀下切为主,而不是流水堆积与流水淀积,CD错误。故选B。【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

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下图为2018年1月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时刻()A.气压:乙地低于丙地B.风向:甲地与乙地相同.C.风速:甲地小于乙地

D.降水概率:甲地小于丙地22.丁处西侧天气系统的东移的过程中,丁地的天气变化是()A.出现阴雨天气,后气压升高B.气温升高,风力增强C.出现连续降水天气D.雨过天晴,气温升高【答案】21.D22.A【解析】【21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气压值乙地高于丙地,A错误;图

示是1月份,亚洲大陆是高压控制。北半球高压中心的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甲地是西北风,乙地是东北风,风向不相同,B错误;甲地等压线较乙地更密集,风速更大,C错误;甲地受高压系统的影响,降水少,丙位于冷锋锋后,降水可能性大,所以降水概率甲地小于丙地,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丁地西侧

为冷锋,冷锋东移,丁受冷锋系统的影响,出现阴雨天气,且降水的强度大,历时较短,气温降低,受冷锋系统过境时,冷气团将暖气团抬升,上升气流显著,近地面气压降低,冷锋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A正确,BCD错。故选A。【点睛】一般而言,冷

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一般出现降温、降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制作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23.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A.东南风、西北风B.东南风、西南风C.东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西北风24.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A.①B.②C.③D.④25.图示季节()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B.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南风C.

阳泉昼短夜长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答案】23.C24.C25.B【解析】【23题详解】读“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甲风带位于0°~30°N之间,为东北信风带;乙风带位于30°N~60°N之间,为中纬西风带(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

】图中乙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流向错误,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5题详解】从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在亚欧大陆形成低压,A错误;此时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B正确;此时,阳泉昼长夜短,C错误;

非洲南部此时正值干季,草木枯黄,D错误。故选B。【点睛】非洲南部南纬20度到30度的东岸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干季,东南信风形成雨季)加之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一般在南、北纬10度到23度26分之间。终年高温,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是它的突出特点;它终年气温很高,有些地方甚至比热带雨林地区还热;但降雨却集中在一年的

4~6个月内,成为雨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另外4~5个月几乎滴雨不下,成为旱季(信风带控制)。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的盛行风(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6.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海陆C.地形D.洋流27.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为()①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②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③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④7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6.A27.C【解析】【分析】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6题详解】图示是非洲几内亚湾沿岸,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海陆、地形、洋流不是位于热带,全年高温的主要原因,B、C、D错。故选A。【27题详解】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甲

地吹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而东北风越过赤道左偏,乙地吹西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故甲地降水少于乙地,①错,③对。同理,7月份甲地吹西南风,乙地吹东南风,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②对,④错。C对,A、B、D错。故选C。云南是水

资源大省,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常出现“天上水”蓄不了、“地表水”留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尴尬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云南水资源丰富主要得益于()A.地下水丰富B.河流湖泊众多C.年降水量大D.冰雪融水量大29.云南“地表水”留不住的原因

是()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地势起伏大③岩溶地貌广布④地质不稳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0.为缓解云南水资源短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B.整修河道C.开采地下水D.兴修水利【答案】28.C29

.B30.D【解析】【28题详解】由材料“云南是水资源大省,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常出现“天上水”蓄不了、“地表水”留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尴尬局面”可知,云南水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C正

确;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因此地下水丰富不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A错误;“地表水”留不住,说明云南河流湖泊较多,但由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下渗,加上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因此河湖

存水量较少,所以河湖多不是云南水资源丰富的原因,B错误;云南纬度较低,境内少有高山上的冰川,出现降雪几率很小,因此冰雪融水量少,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地表水”留不住的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地下

暗河等地貌,地表水容易下渗;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地表水难以存留,②③正确;与水土流失和地质不稳定关系不大,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为缓解云南水资源短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水利工程,储蓄雨水,让地表水能留住,减少雨水和地表水下渗,D正确;云南省地

表水难留存,因此调过来的水如果不采取措施,还会渗入地下,造成水资源的浪费,A错误;整修河道与缓解水资源短缺关系不大,B错误;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资源减少,并引发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也不合理。C错误。故选D。【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

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河流补给类型及水位。上游植被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高;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雨后的汇水速度加快时间变短,与被破坏前同等强度和时间的降水,河流的水位升高汛期变短;瞬时径流量值可能升高等。二、综合题(40分)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局部日照图,图中的阴影部分日期与其他地区不同,PQ为昼夜半球分界线。(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N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2)该日正午杆影达到一年中最短的地区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

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3)该日M、N两地中白昼较长的是_______地,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地。(4)此时在赤道上处于白昼且属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5)该日运城某中学

操场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_______(填正确选项)。A.B.C.D.【答案】(1)①.23°26′N②.45°E③.21时④.17时(2)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②.46°52′(3)①.M②.M(4

)20°W向东至135°E或135°E向西至20°W(5)A【解析】【分析】本题以日照图为背景,涉及太阳直射点、区时、正午太阳高度、昼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日期界线上0时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和180°经线重合),图中的阴影部分日期与其他地区不同,PQ为昼夜半球分界线,P所在经线是晨昏线和北极圈的交点,应该是0时经线,N所在经线应该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和180°经线重合)。P所在经线是0时经线,说明北极圈及其以北

出现极昼,节气应该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3°26′N);图中MQ所在经线应该是12点经线,MQ和P所在经线之间时间差12小时,被分为4个格,每格是3小时,跨经度是45°,N所在经线是180°,则MQ所在经线是45°E,此时太阳直射

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45°E)。N点位于0时经线以西,经度差45°,其地方时是21点。北京时间是是东八区区时,N点位于180°,时间是21点,则北京时间是17点。【小问2详解】该日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

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该日正午杆影达到一年中最短的地区的纬度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P地位于北极圈,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P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

-(66°34′-23°26′)=46°52′。【小问3详解】该日是北半球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是越往北昼越长,M位于N北方,该日M、N两地中白昼较长的是M。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M纬度低于N,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M。【小问4详解】图中PQ所在

线是昏线,N位于180°,18点经线是135°E,6点经线是45°W,因此此时在赤道上处于白昼是45°W向东到135°E,赤道上处于白昼且属于东半球(20°W向东到160°E)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

至135°E或135°E向西至20°W。【小问5详解】运城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至日,该地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影子方位和太阳相反。A图符合题意。【点睛】32.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各地的地质构造名称:甲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2)乙地

质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甲、乙地质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_____(单项选择)A.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

升B.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C.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凹凸不平D.地壳先下沉后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3)甲、乙两地中,若想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选择_____地比较好,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

________地。(4)丙地有一条流向为自东向西的河流,计划在此地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答案】(1)①.向斜②.背斜③.断层(2)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②.沉积③.A(3)①.乙②.甲③.乙(4)不合适。因丙

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地震、滑坡,工程难度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以及地质构造的应用,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为【小问1详解】甲处岩层

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发生了断裂,并且有位移,为断层。小问2详解】从图中看,乙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因此造成顶部部分缺失。甲、乙地质构造上有岩层,该岩层应该是有沉积作用

形成。由此可以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状况为先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遭受侵蚀;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此地区相对较低,沉积形成新的岩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甲为向斜,乙为背斜。背斜处岩层向上拱

起较坚固,因此修建隧道选择背斜乙。水的密度较大,石油的密度较小,因此向斜处往往是水的汇聚处,背斜处往往石油的聚集处,因此大水井应选择在甲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乙地。【小问4详解】丙位于断层处,岩层破裂,极不稳定,修建大型工程易发生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且修建水库

易漏水,因此在丙处修建水库是不合适的。【点睛】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某年10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图中甲地16日下午经历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17日凌晨有雾,持续至上午08时消散。【的(1)判断16日08时乙处天气系统的类型,并说出山东半岛主要风向。(2

)17日02时甲地出现大雾天气,根据图中天气形势的变化,从空气中湿度、温度、风力等方面分析大雾的形成原因。(3)说明17日08时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答案】(1)气旋(低压),偏北(西北)风。(2)冷锋过境时有降水,近地面大

气中水汽含量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产生逆温层),水汽凝结成雾。(3)日出后,太阳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升高(逆温层消失);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速增大,大雾消散。【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年10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

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气系统、风向判断、大雾形成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由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变化可知,16日08时乙地为低压或气旋。读图可知,山东半岛位于气旋的西部,受来自渤海的偏北风的影响。【小问2详解】从水汽条件来看,17日甲地刚刚经历过冷锋过境带来的降水天气,降水过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相对湿度高;从冷却条件来看,17日0

2时为夜间,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速度和幅度较大,从而使水汽凝结成雾;从大气结构条件来看,天气晴朗,夜间近地面迅速降温,从而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稳定,不利于雾的消散;从风力条件来看,图中显示,17日02时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小问3详解】17日08时是日出后,太阳达到较高的高度,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小,雾滴蒸发消散;随近地面气温升高,逆温层消失,对流运动加强,有利于雾的消散;图中显示,此时甲地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

加大,风速增大,因此大雾被风力吹散。34.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其中A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2)甲图a、b两曲线筑坝后测到的是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3)说明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并说明原因。【答案】(1)①.雨水②.季节

性积雪融水③.地下水(2)①.b②.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已受到水库的调节。(3)特点:森林砍伐前,流量较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流量大且水位陡涨陡落。原因: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解析】【分析】本题以河流流量曲线和

含沙量曲线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流量曲线特点与原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题干可知:该河位于我国,该河在一年中有两个汛期,A补给时为夏汛,应为雨水补给

;B补给时为春汛,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补给时流量稳定,且汛期补给量小,应为地下水补给。【小问2详解】a、b两条曲线中,a曲线所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b曲线所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说明b曲线所示径流量受到了水库的调节,为筑坝后测到的。【小问3详解】由于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养

水源的作用,所以森林砍伐前,由于森林截留一部分雨水,所以河流流量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由于森林面积减小,所以森林节流雨水减少,流量增大且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