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共(14)页,18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396b68b107a849fcbb9ec59f0113c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届高二秋季开学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A.国家统一的
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北魏、辽的祖先与汉族的祖先都是一样的,都是炎黄子孙,这反映的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强调意识的认同而不是政治上的统一,排除A项;宗法观念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不同民族间
并没有这层关系,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弯理脉,川谷之象也。”该
主张A.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B.总结自然规律的特点C.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D.阐释天人合一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所谓天人合一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根据材料人体和天地之间的对比
,显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天人感材料没有涉及天人感应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总结自然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君权神授的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法家认为“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
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犯上制者,罪死不赦。”以下选项与材料含义相符的是A.法律是君主统治工具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应当用道德教化民众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答案】A【解析】【详解】法家认为刑罚不分等级,而且强调应当“不从王令,犯国禁、犯上制者,
罪死不赦”,可见其认为法律是君主统治的工具,选项A正确;材料认为王令就是法律,因此法律并不会惩罚王本身,选项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治,而非德治,排除C;选项D是墨家思想,不是法家思想,排除。4.唐朝的政事堂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
构,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唐朝设置政事堂主要目的是()A.防止决策失误B.巩固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宰相的职位不单单授予一个人,而是多人共同分享宰相职权,
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巩固君主专制,故答案为B项;“防止决策失误”是唐代多人共为宰相的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唐代多人共为宰相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项;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排除D项。【点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5.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
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
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反映了宋代科举对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的较大影响,故D正确;八股取士形成于明清时期,排除A;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排除B;“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6.宋代流行被称为“实封
投状”的买扑法,内容为民间商人向政府报价,以买断一定时限、一定地域范围的某些经济领域的独占权甚至产权,政府“拆封日取价高者给之”。买扑法的实行A.标志着古代专卖制度走向终结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C.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灵活性D.表明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民间商人向政府报价,以买断一定时限、一定地域范围的某些经济领域的独占权甚至产权”“政府‘拆封日取价高者给之’”结合所学可知政府通过这种买扑法干预当地某些经济的发展和走势,故答案为C;买扑法只是针对“
一定时限、一定地域范围的某些经济领域的独占权甚至产权”,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和商人政治地位提高,BD错误。7.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
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B.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D.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答案】D【解
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造纸和印刷术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助力,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造纸和印刷术对科举制的影响,不能体现社会转型;B选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
已经出现;C选项错误,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技术进步不是科举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
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牡丹亭》、《喻世明言》、《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著作的大量出现A.说明追求个性解放已成为一种潮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C.体现了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D.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
据材料,明清之际涌现出了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这应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家在专制统治束缚之下,期待能够有个性解放,只能说是一种理想诉求,故选C;当时处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条件下,社会不可能出现普遍的个性解放运动,故A不符合史实;当时中
国并没有资产阶级存在,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当时没有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错误。故选C。9.有历史学家谈到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时指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
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比1840年具有更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四个关键词能体现这一“标界意义”的是A.“民族主义”B.“近代工业”C.“君主立宪”D.“国民外交”【答案】B【解析】【详解】“近代工业”指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
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故B正确;“民族主义”指辛亥革命,时间是1911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1898年开展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国民外交”指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比1840年具有更明显的标界意义”,联系所学洋务运动的史实和意义分析解答。10.陈独秀在1916年第一期《青年杂志》发表了题为《一九一六》的新年献词,文曰:“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
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法兰西之革命,法兰西国民之恶王政与教权也;美利坚之独立,十三州人民之恶苛税也;日本之维新,日本国民之恶德川专政也。是乃法、美、日本国民之运动,非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所成就。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
之进步。”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年作者还发表了《文学革命论》B.中国参加一战鼓舞了作者的信心C.作者已经转变为共产主义者D.表达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
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同盟会领导的,缺乏群众基础,辛亥革命最终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故D正确;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A错误;
材料信息与一战无关,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1.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A.结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动了救亡图存路径的改变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D.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B【解析】【详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主要和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有关,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推崇马克思主义,体现的是救亡图存路径的改变,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结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关,A选项错误,排除;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公有制和暴力革命,与民主科学无关,C选项错误,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选项错误,排除;12.《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
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B.法典内容全面而具操作性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关于《
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可知,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其阶级立场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A项与《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有关,但并未反映其本质,排除;《汉谟拉比法典》内容
规定非常全面,但是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全面性,操作性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并未体现材料信息的本质所在,排除。故选D。13.《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
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多元文明的平衡已被打破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限消失殆尽D.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
扩散”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D项正确,多元文明的平衡被打破是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A;农耕经济在全球依然存在,排除B;“消失殆尽”不符合史实,排除C。14.伏尔泰在其《风俗论》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
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A.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C.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
展D.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可知体现的是伏尔泰全面抨击欧洲历史的虚假性,可知中国文化传播对欧洲社会发
展的影响,故选C;A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且在伏尔泰时期中国科技已经落后,排除A;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排除B;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15.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
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C.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D.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发
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内燃机应用到交通运输行业,推动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产生,导致对石油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题干信息不能说明因煤炭资源枯竭增加石油开采,排除A项;“唯一”说法绝对,排除B项;核能、太阳
能为新型能源,但并非19世纪石油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16.《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
航反差的根源是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中国远航是出于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其根源是中国实行
小农经济,封闭性较强;西方航海家远航是出于经济目的,这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中西方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中西航海反差的根源。D正确;自然地理条件、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是影响差异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ABC错误。故选D。17.下图出
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可知,
这体现的是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16世纪自然科学尚未摆脱教会束缚;C选项错误,现实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是在19世纪;D选项错误,《人体构造》的出版标志着医学步入科学化,材料并未强调医学进步对人文主义的丰富。故正确答
案为A选项。18.1875年初,法国以一票多数(353:352)通过了共和政体。1877年进行了一次事关共和宪政制度生死存亡的投票,最后共和派获得420万张票,占到329席,保守派仅占208席,投票结果表明()A民主共和政体日益发展巩固B.共和制与君主制势均力敌C.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君主政体D
.共和政体获得全体国民认同【答案】A【解析】【详解】由一票共和到共和派占多数席位,表明共和派占优势,共和政体日益巩固,故A正确,排除B;1875年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排除C;保守派仅占208席,说明仍有反对派
存在,而不是所有国民认同,排除D。故选A。19.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
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可知,由于过度采用国家干预,导致美国出现“滞涨危机”,美国联邦政府试图通过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缓解经济停滞或下降,缓解过分干预经济所带来的弊端,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并不是要把权
力真正下放到州政府,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没有涉及到国家福利政策,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出美国联邦政府试图减少国家干预,并未体现出美国联邦政府放弃国家干预,并没有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A。20.近年来,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希
望不断减少美国在该国的驻军数量;2019年1月2日,美国石油勘探船冲进委内瑞拉海域作业后,委总统马杜罗强硬要求24小时内驱逐所有美国船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与盟友的矛盾加剧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欧、日崛起对美国冲击D.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答案】B【解析】【详
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两极格局解体后,菲律宾、韩国、日本、委内瑞拉等国强调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反对美国的霸权行径,体现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故B项正确;委内瑞拉并非美国盟友且题干并非强调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变化,
排除A项;日、西欧崛起并冲击美国霸主地位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排除C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但格局并未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60分)21.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辽西夏对
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
大地区继续发展。——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
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
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
兴起的原因(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原因: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
展:商品经济繁荣。(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
……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可从商业都会发展、商业活动变化及商业中心转移进行阐述。(2)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得出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根据“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得出市镇居民从
业结构变化;根据“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得出出现雇佣劳动;根据“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得出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二问原因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阐述。(3)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明清商业发展对传统自然经
济冲击、催生新的生产关系、传统经济思想冲击、壮大市民阶层进行回答。22.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
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
制度发展到顶峰。——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
演说”材料三: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是“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
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瞭望东方周刊《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材料四: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
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汉、唐、宋、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3)依据材料二及
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怎样在地域和体制上采用“双向平衡机制”【答案】(1)汉:汉武帝设中朝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宋:设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明:废丞相制度。(2)表现:人民主权﹑
法律至上﹑任人唯贤。(3)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首相掌握行政权,有多数党领袖担任并对于议会负责。(4)说明:体制: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地域: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解析
】【详解】(1)由材料“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结合汉朝中外朝制度、唐代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制、明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等史实作答。(2)
由材料“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可得出人民主权的特点;由材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得出法律至上;“让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可得出任人唯贤。(3)由材料“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
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结合所学,可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从国王、议会、首相等角度归纳说明。(4)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总统、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之间的分权与制衡来说明中央权力
架构。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可以从联邦制的特点归纳说明。23.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
,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
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材料二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
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
英国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答案】(1)原因: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科学技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善于抓住机遇,社会开放
等。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2)破坏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促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知识迁移,准确归因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
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特别是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注意从多个方
面思考和组织答案,诸如,国内的资本原始积累、国内市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以及科学技术的推动等;国际的早期殖民扩张的推动作用等。第二小问,注意明确题干“积极影响”要求,回忆、再现所学分析、认知,围绕“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角度组织答案,诸如,经济上,推动了生产力
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政治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2)本题考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知识迁移并分析、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二信息“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凡是可以开
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回忆、再现所学,围绕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思考和组织答案。题中没有指出回答“消极影响”还是“积极影响”,所以,要注意比较全面、客观地作答,回答出“消极影响(破坏性)”还是“积极影响(
建设性、客观进步影响)”。诸如,破坏性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建设性方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等,只要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1914年7月的二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
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材料二迨欧战告终
,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材料三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拙。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
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面粉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归纳民族工业发展
的必要条件。【答案】(1)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后四年比前两年发展快。原因:辛亥革命扫除一些障碍;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2)变化:由盛而衰。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3)必要条件:民族独立;
政治清明;农村繁荣。【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的信息归纳作答;第
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内部和外部因素归纳。(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趋势依据材料二“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一战时期戴国主义亲了中国特点从“一战结束,帝国主义
卷土重来”归纳回答。(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结合材料中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拙。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的信息概括即可。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原因和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