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0)页,47.10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339d141f8b3b605f846b7641e5948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南大学附中高2025届高三上12月一诊模拟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彰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将传统民本思想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思想。阅读材料,完
成下面小题。1.西周统治者以“天命”来说明替代殷商的合法性,但后期横征暴敛的残酷政策引起了民众对“天命”权威的怀疑,甚至出现了怨天、恨天和骂天的社会思潮。由此,中国的神本思想发生了动摇,民本思想开始萌芽。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五千年的民族
历史始终B.西周萌芽的民本思想因其鲜明的革命性而摆脱了时代的制约C.怨天、恨天和骂天的思想彰显了中国先民对唯心主义的反思D.西周的暴政迫使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民”与“神”的关系2.对于民本思想,毛泽东曾说:“国民党也需要老百姓,也讲‘爱民’。不论是
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在,剥削阶级的生活都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这同喂牛差不多。”由此可知()①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都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思想②国民党之“爱民”
,“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③国民党“喂牛”式“爱民”没有任何可取之处④毛泽东对国民党的批判论证了民本思想的不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
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由此可知()①文艺创作需要将表现的对象聚焦于人民的生活与情感②文艺工作者应该致力于让文艺百花在人民中绽放芬芳③文艺评论家需要将文艺的鉴赏和
评判工作交还给人民④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应以人民标准取代商业和艺术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见物”,更要“见人”“见温度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重庆的重大任务。对此,我们应()①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促进城市“治理清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清单”②转变治理理念,以城市发展的“生活逻辑”取代城市建设的“生产逻辑”③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建
设中的主人翁作用④从就业需求出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加城市人口,加快城镇化进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D2.C3.A4.B【解析】【1题详解】A: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末期,因此,并未贯穿五千年,A错误。B:任何思想都是所处时代的产物,B错误。C:对“神本思想”的反思不等
于对“唯心主义”的反思,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C排除。D:题干中“西周后期横征暴敛的残酷政策,引起了民众对‘天命’权威的怀疑”,表明西周的暴政迫使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民”与“神”的关系,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题详解】①:题干揭示了国民党“民本”思想的目的是“剥削”而非“以人民为中心”,
国民党讲“爱民”,却不是真正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①排除。②:国民党作为剥削阶级,因其生活离不了老百姓,所以他们口头上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②符合题意。③:选项
说法缺乏辩证思维。且材料意在说明国民党正是打着爱民的幌子要让民众服从统治、接受剥削,③排除。④:毛泽东对国民党的批判论证了民本思想的不足,所谓“爱民”一直以来只是剥削阶级统治的手段,不过是其剥削的技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题详解】①②:题干
揭示了“文艺创作”中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民是文艺创作的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体、评判者和鉴赏者),这就启示文艺创作需要将表现的对象聚焦于人民的生活与情感,应该致力于让文艺百花在人民中绽放芬芳,①②符合题意。③:让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
判者,意在说明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能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而不是说文艺评论家要把鉴赏和评判工作交还给人民,③说法错误。④:人民标准是根本标准,商业标准和艺术标准是具体标准,二
者并非是互相取代的关系,④排除。故本题选A。【4题详解】①③: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应该将“以人民中心”的理念贯彻于城市建设的生产、生活领域,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促进城市“治理清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清单”;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发挥人民
群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①③正确,②:城市建设中“生活逻辑”和“生产逻辑”并行不悖,并非一方取代另一方的关系,②错误。④:城市建设的“以人为本”理念,并不是强调着力增加城市人口,④排除。故本题选B。最是人间烟火处,莫过于人声鼎沸的市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5.2024年11月,重
庆两江新区交管中心会同两江公交,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综合研判市民赶集需求,适时调整公交路线运力运能。一辆辆有序运转的“赶场公交”,一条条便捷为民的暖心线路,实现了“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温暖连接。“赶场公交”的运行()①优化了公共资源配置
,驶出了民生温度②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载满了山城烟火③坚持“公交姓公”,切实解决民生问题④坚守“公益惠民”,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礼嘉龙塘湖公园是附近社区的标志性公园,但自从园内设置
了赶集市场后,噪音、垃圾等问题困扰着周边居民。对此,市民章先生通过重庆网络问政平台发帖,建议取消园内集市。两江新区城管局采纳了这一建议,另择赶集地,还公园干净整洁的环境。可见,()A.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重庆居民生活中得到贯彻落实B.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丰富和拓展了民主决策的渠道
C.两江新区城管局利用数字资源助力行政效率提升D.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基础和条件【答案】5.B6.A【解析】【5题详解】①:“赶场公交”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来调配运力运能,使得公交能够有序运
转,连接“菜园子”和“菜篮子”。这是对公共交通资源(公交属于公共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让民众在“赶场”等活动中受益,体现出了民生温度,①正确。②“赶场公交”的开设并不意味着城乡融合已经实现了,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仍在持续发展中,②错误。③:“赶场公
交”的运行是为了方便民众,是公共交通发挥其公共服务的职能,坚持“公交姓公”的理念,切实解决了民众出行、农产品运输等民生问题,③正确。④:“赶场公交”的开设降低了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而非农产品生产成本,④错误。故本题选B。【6题详解】A:市民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对于城市治理的决策建议
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A正确。B:材料中章先生是在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对政府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意见,属于民主监督,并不是民主决策,B错误。CD:材料主要强调市民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对于城市治理的决策建议体现了全
过程人民民主,而材料并未涉及效率高低快慢问题,也未涉及实现良法善治的内容,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缓和医疗是临床医学新发展的一个分支,它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的到来,追求为无法耐受高强度治疗的患者解决
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痛苦,让患者获得临终的安详与尊严。缓和医疗()①弱化治疗功能,专注减轻患者身心痛苦②坚持患者立场,积极保障临终生命质量③承认医学局限,是面对不治之症时无奈的妥协④把握治疗分寸,既不放弃患者,也不过度治疗A.①②B.①③C.②④D.
③④8.屯垦戍边兴百业,戈壁荒漠变绿洲。70年前,伴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万千青年怀揣梦想与希望,在百废待兴的西北边陲扎下了根。从一穷二白到绿意盎然日新月异,他们与各民族兄弟姐妹凝心聚力,成就了大美新疆的人间奇迹。由此可知()①万千青年牺牲个人利益扎
根西北边陲,成就民族大义②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积极行使自治权利,创造人间奇迹③兵团战士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建大美新疆④各民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大漠华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7
.C8.D【解析】【7题详解】①④:“缓和医疗”突出了适度原则,把握治疗分寸,既不过度放大医疗的功能,也不弱化医疗的功能;既不放弃患者,也不过度治疗,①排除,④正确。②:由题干可得“缓和医疗”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保障其尊严”,②正
确。③:“缓和医疗”是主动选择而非无奈妥协,③排除。故本题选C。8题详解】①:材料并没有体现“牺牲个人利益”,①排除。②:由材料无从看出新疆“自治权利”行使的相关事宜,且群众不能行使自治权,②排除。③:从戈壁荒漠
到绿意盎然的变化,体现了兵团战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共建美好新疆,③正确。④:“与各民族兄弟姐妹凝心聚力”体现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共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新疆的发展奇迹,④正确。故本题选D。“毛孩子”推动大
市场,“它经济”蕴藏新动能。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随着宠物经济的持续升温,我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下图为2015年-2028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及预测,据此可知()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①宠物产业发展迅猛②宠物投资日趋疲软③宠物经济前景乐观④宠物市
场竞争加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近年来,“宠物殡葬”“宠物保险”“宠物酒店”“宠物幼儿园”等新兴衍生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宠物衍生行业发展日趋专业化、细分化,催生了许多与宠物相关的新职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新兴行业的出现势必会造成监管漏洞
扰乱秩序②政府应加快行业标准等方面建设顺应市场变化③宠物服务行业的兴盛会挤占传统服务业的资源④宠物市场的变化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9.A10.D【解析】【9题详解】①③:由2015年-2028
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及预测趋势可推出,我国宠物产业发展迅猛,宠物经济前景乐观,①③正确。②:该选项说法与题干图表中显示的宠物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相悖,②排除。④:在很多新领域,市场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加剧市场竞争,材料不涉及宠物市场竞争加剧,④不选。故本题选A
。【10题详解】①:“势必”的说法太过绝对;①排除。②:宠物衍生服务业作为新兴行业要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②正确。③:“宠物服务业”是对传统服务业的补充而非挤占,③错误。④:宠物市场的发展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④正确。故本题选D。无人驾驶
,“智”领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1.武汉市是我国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道路测试的城市之一。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不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突破3000公里,而且公众接受度较高,为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的发展奠定
基础。下列关于无人驾驶的说法正确的是()A.武汉的发展规划决定了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B.测试道路里程的突破将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接受度C.能否从测试道路推广至普通道路取决于决策魄力D.驾驶的“无人”属性将进一步消解城市的“人味”1
2.全球首例自动驾驶致驾驶人死亡案件的代理律师郭庆认为,在现行版《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对自动驾驶领域的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自行摸索出一些规定进行试点的做法是可取的,是鼓励自动驾驶在当地发展
的有效手段。这表明()①自动驾驶的试点工作可以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自由开展②法律要努力在鼓励产业发展与维护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③在国家法律修订之前让地方法规先行可以保障行业有法可依④地方法规的效力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超越国家法律以顺应时代A.①③B.①④C.
②③D.②④【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AC:“规划决定进程”“决策魄力决定推广进程”,此类提法犯了唯心主义错误,AC说法错误。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测试历程的突破会为无人驾驶的推广提供数据积累,进而会提
高市民的接受度,B说法正确。D:驾驶的“无人”并不必然“消解”城市的“人味”,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2题详解】①:在法治社会,任何行为都不能无拘无束地“自由开展”,题干讲的是地方政府以地方性法规弥补国家法律的不足
,约束自动驾驶的试点工作,这恰恰意味着自动驾驶的试点工作不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开展”,①说法错误。②③:在现行版《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对自动驾驶领域的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自行摸索出一些规定进行试点的做法是可取的,强调在国
家法律修订之前让地方法规先行可以保障行业有法可依,法律要努力在鼓励产业发展与维护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②③符合题意。④: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不能超越国家法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3.“AI伴侣”是具有一定程度智能和自主性以及社交技能的机器人或虚
拟对象。它们展现出非凡的现实性、适应性和互动性,富有“同情心”,擅长开放式对话,能够与客户建立愉快且“相互理解”的关系。“AI伴侣”()①代表着技术、心理学和人类情感的迷人交融②凭借强大的思维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情感体验③与客户的“人机之恋”是一种畸形情感关系④在亲密关系建构
过程中隐藏着现实伦理危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AI伴侣”具有智能、自主性、社交技能,还能展现现实性、适应性、互动性等,并且富有“同情心”、擅长开放式对话。这其中涉及到技术(智能、自主性等体现技术能力),有类似人类情感(同情心等)以及在人
际交往中的表现(社交技能等),所以它代表着技术、心理学和人类情感的迷人交融,①正确。②:“AI伴侣”虽然有一定智能,但它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功能,②错误。③:说“AI伴侣”与客户的关系是“人机之恋”属于畸形情感
关系过于绝对。“AI伴侣”更多的是一种提供交互、陪伴的对象,不能简单地将人与它的关系定义为畸形情感关系,③错误。④:在亲密关系构建过程中,“AI伴侣”不是真实的人类,它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会涉及到很多现实伦理问题,例如可能影响人类正常的人际交往伦理、情感伦理等,所以存在现
实伦理危机是正确的,④正确。故本题选B。14.近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与讯飞星火大模型携手打造的“北京中轴线虚拟人交互平台”在北京正式发布。公众不仅能足不出户在沉浸式的互动中全面领略北京中轴线的魅力,还能深刻感受到中轴线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激发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虚拟人交互平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障碍,让传统文化遗产“活”了起来②前沿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实现厚重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多元的媒介形式让历史文化生动地融入现代生活,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④融通不同资源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依托数字技术讲好中国
故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③:北京市文物局与讯飞星火大模型携手打造的“北京中轴线虚拟人交互平台”让人们在家就可以在沉浸式的互动中领略北京中轴线的魅力,感受中轴线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这说明虚拟人交互平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障碍,让传统文化遗
产“活”了起来,多元的媒介形式让历史文化生动地融入现代生活,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①③正确。②:“北京中轴线虚拟人交互平台”是一个面向公众的开放平台,属文化事业,非文化产业,②不选。④:北京市文物局与讯飞星火大模型携手打造的“北京中轴线虚拟人交互平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未丰富其内涵,④不选。故本题选A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5.2024年10月中旬,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专家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
站附近海域,独立采集海水样本并现场封存。近日,相关样本已经运抵中国,中国国内专业研究机构正在进行严谨、独立的检测分析,并将及时公布进展。材料表明()①国际原子能机构有效解决日本核污染问题②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开展绿
色合作④中国坚定不移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合法利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6.近日,一项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进行民调显示,经贸合作仍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过半受访者均视对方为本国的重要经贸伙伴。由此可知()①国家间的经贸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②经
济上的互利共赢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③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对改善关系有重要意义④中日两国事实上形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5.D16.C【解析】【15题详解】①:材料没有提到该机构有效解决了该问题,①排除。②: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专家赴日本
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域,独立采集海水样本并现场封存。这体现了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正确。③: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开展绿色合作”,③排除。④:中国国内专业研究机构正在进行严谨、独立的检测分析,并将
及时公布进展。这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合法利益,④正确。故本题选D。【16题详解】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①排除。②③:经贸合作仍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过半受访者均视对方为本国的重要经贸伙伴。由此可知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推动中日关
系向前发展,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对改善关系有重要意义,②③正确。④:中日是战略互惠关系,不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④排除。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技术革新淘汰旧业,亦
开创新机。材料一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人工智能对科技行业带来的冲击,科技企业兴起了裁员潮。下表为2020年至2023年科技行业裁员地域分布及占比统计。年份全球美国加拿大欧洲中国2020年80998人50980人/62.
9%1211人/1.5%7795人/9.6%0人/02021年15823人9491人/60.0%45人/0.3%407人/2.6%1800人/11.4%2022年160997人105110人/65.7%4277人/
2.7%19212人/11.9%2130人/1.3%2023年213020人147910人/69.4%3906人/1.8%38731人/18.2%1675人/0.8%合计470838人313491人9439人66145人5605人/66.6%/2
.0%/14.0%/1.2%数据来源:layoffs.fyi及Crunchbase等数据统计平台。材料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1月的报告指出,全球近40%的就业岗位面临着人工智能的冲击、影响,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岗位。各国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和研发却在不断增加。
2023年1月,微软公司将以100亿美元投资ChatGPT的制造商OpenAI,将技术用于必应搜索;2月初,谷歌向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投资近4亿美元研发ChatGPT的竞争产品;亚马逊也宣布与AI初创公司HuggingFace拓展合作关系。材料三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的前提是教育高
质量发展。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改革方向,有效针对产业链、人才链的短板弱
项,积极推进学科专业体系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方案》提出了统筹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通过搭建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平台,实现社会、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材料四就业保护,是一种以政府强制力干预劳动力市场,限制雇主解雇行为的制度约束。这
一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工作稳定性和持续获得收入的权利。社会保护,则是在雇佣关系结束后确保劳动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设计,该制度赋予劳动者享有通过退出不良雇佣关系来表达不满的权利。然而,过度保护将会损害用人单位的用工灵活性,致使劳动力市场僵化;劳动者的辞职自由也不利
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开发。对此,必须在保护政策的制定中平衡市场的灵活性与雇佣关系的稳定性,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就业保护和社会保护机制,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3)结合
材料一、二、三,运用《政治与法治》《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出台《方案》的意义。(4)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就业保护和社会保护机制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答案】(1)受全球经济下行和技术革新的影响,全球科技行业面临重大变革。全球科
技行业裁员人数逐年增加,且主要集中于欧美,中国裁员总量较少。(2)科技进步短期来看淘汰了部分岗位,对现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能推高失业率;同时,它也会围绕技术研发、应用等催生新业态、新用工需求,(有方向即可)创造新就业机会,长远来看有助于就业结构升级,推动就业
高质量发展。(3)《方案》的出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技术与产业变革趋势,(体现时代眼光、国际视野即可)明确了职教改革方向,统筹各种资源,提供政策供给,促进教育、产业与人才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培养实用新型人才,从而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等国家层面的合理化表述亦可)(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经济社会实际,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就业保护与社会保护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互补作用,一体推进保护机制建设,同时,合理平
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劳动力市场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推动建设稳定且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党的二十大报告、人工智能对科技行业的
冲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就业保护和社会保护机制建设考点考查:经济全球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
为图表题,具体结合图表进行信息解读。第二步:审图表。审图表标题、图表数据和注释。关键词①: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人工智能对科技行业带来的冲击,科技企业兴起了裁员潮。2020年至2023年科技行业裁员地域分布及占比统计。→可联系全球科技行业
裁员人数逐年增加,欧美多、中国裁员较少,全球科技行业面临重大变革。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图表信息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我国的经济发展
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人工智能对科技行业带来的冲击,科技企业兴起了裁员潮,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岗位。→可联系教材科
技进步对就业的消极影响,推高失业率方面分析。关键词②:各国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和研发却在不断增加。→可联系教材科技进步对就业的积极影响,催生新业态、就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小问3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
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需调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改革方向,《方案》提出了统筹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通过搭建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平
台,实现社会、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可联系教材顺应经济全球化,促进教育、产业与人才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关键词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技术革新淘汰旧业,亦开创新机。→可联系教材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小问4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
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调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这一制度旨在保障劳动
者的工作稳定性和持续获得收入的权利。→可联系教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键词②:就业保护,是一种以政府强制力干预劳动力市场,限制雇主解雇行为的制度约束。→可联系教材科学的宏观调控。关键词③:过度保护将
会损害用人单位的用工灵活性,致使劳动力市场僵化,必须在保护政策的制定中平衡市场的灵活性与雇佣关系的稳定性。→可联系教材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技术革新淘汰旧业,亦开创新机。人文为光,科技为杖材料一新时代我国教育系统正在从多个维度迈入智能发展新阶段,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科技成
果成为改进教学、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工具。然而,教育与科技的融合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进校园,更需要广大师生掌握智能化时代的思考逻辑,从而更好地与智能机器进行交互并且驾驭它们。材料二AI是一个综合多学科知识、依据不同的大模型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和行为,从而完成听、说、读、写
、搜索、问答、创造等复杂任务的工具。近日,某校语文教研组以AI赋能语文教学。通过两堂生动的公开课,教师引导学生与AI比拼古诗鉴赏水平,用AI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既帮助学生祛魅人工智能,智慧使用工具;也为中学老师在新技术的使用和新理念的实践方面指明方向。(1)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生态。结合材料一,运用
《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学校教育掌握智能化时代思考逻辑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二,谈谈在人工智能的运用方面你最希望提升的能力并说明原因。示例:提高信息甄别的能力,因为AI的回答可能存在与事实、逻辑不符的情况
。【答案】(1)学校教育掌握智能化时代思考逻辑是顺应智能化时代要求,把握科技发展与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生态的必然要求,惟其如此,方能推进教育改革培养智能化时代新人,助力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建设。(2)提高信息甄别的能力,
因为AI的回答可能与事实、逻辑不符。言之有理即可,如:提高撰写指令的能力,因为AI的回答可能无法满足提问者的需求,所以需要不断修正指令明确问题、限定范围,实现与AI的有效对话。【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人工智能创新教
育生态考点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意识的能动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的特点等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
神【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注意作答主体为学校教育,需要调用《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从原因、意义角度分析作答。作答注意要结合材料逻辑。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新时代我
国教育系统正从多个维度迈入智能发展新阶段等→可联系教材知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词②:教育与科技的融合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进校园,更需要广大师生掌握智能化时代的思考逻辑→可联系教材知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等;关键词③:从而更好地与智能
机器进行交互并且驾驭它们→可联系教材知识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开放式试题,需要
调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在人工智能的运用方面你最希望提升的能力并说明原因。注意必须要从人工智能需提升的能力以及人运用人工智能时需提升的能力,两个维度思考作答,切忌同质回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
知识。关键词:AI是一个综合多学科知识、依据不同的大模型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和行为,从而完成听、说、读、写、搜索、问答、创造等复杂任务的工具→可联系教材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指出需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的能力;关键词②:某校语文
教研组以AI赋能语文教学的利用场景及其实践→可联系教材认识过程的特点等知识,指出人需不断提升运用人工智能能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