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8)页,1.35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3086ca2d9fd5a7d4c9dd2b0bdeec3d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临沂市2019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
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正是在这-背景下,中国必须再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里“重新建构"的本质是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B.从强调礼治到重视法治C.从
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D.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2.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重柔者吉,重刚者灭"的辨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有时也表现出有效的作用。以下主张符合“重柔者吉"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
也C.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D.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3.先秦两汉时,围棋棋手按棋艺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魏晋南北朝参照当时官吏等级的划分,将棋手分作九个品级。目前我国通用的围棋棋手业余八段位、专业九段位,则是从日本“段位制”发展起来的。这表明A.政
治制度的发展决定文化发展B.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C.文化发展具有渐进性和包容性D.围棋文化是中日文化交流纽带4.唐代后期,“远近异法,内外异制,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唐政府实行了A.租调制B.均
田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5.唐宋时期,交易场所的“市"与举办宗教、体育、临时性交易等活动的“场"逐渐结合趋同,作用与含义也逐渐合。这表明A.经济发展拓展了社会公共空间B.政府已经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市的发展侵占了场的活动空间D.市、坊的空间与时间界限被打破6.
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宋代以来社会治理示意图。由此可见图1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基层治理体现了“家国一体"C.宗法制仍沿袭使用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日益强化7.日本学者杉山正明说:“到了全无草原和中华之界限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蒙古,整个欧亚大陆才基本
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一时打开了远远超越陆地和海域界限的往来和交流。作为其支撑的核心地区,无疑是中华。”他意在说明A.元朝以前欧亚大陆并未出现海陆交流B.元朝的民族融合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蒙古帝国促进了亚欧大陆文明的交流D.蒙古帝国推动了欧亚大陆-体化进程8.贡德.弗兰克在其
著作《白银资本-重现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e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上述两种观
点田点店A.全面描述了近代全球经济-体化的趋势B.较为准确反映了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C.认为西欧已取代亚洲成为全球经济中心D.认为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体系建立9.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
谈判:“怡亲王深深明白,对于咸丰皇帝来讲,开放天津不是个事儿,赔银一千六百万两也不是个事儿,带几百人进京换约也不算事儿,就这个夷人亲见皇帝,它是个事儿,事关国体啊。”这反映出清政府A.近代外交观念尚未形成B.放弃了闭关锁
国政策C.开始愿意融人全球化D.重视国际条约的签订10.《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指出: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在1840-1894年的54年间,增长还不到倍,年率不足1.3%:在1895-1920年的25年间,约
增长47%,年率约1.6%。这说明了A.列强商品倾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变动B.工业化发展对自然经济冲击作用明显C.农村经济中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D.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迅速11.图2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事件(
105图2A.建立起中国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B.使民主科学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D.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12.表1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妇女问题的部分文献统计。这反映出表1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扩大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广泛共识C.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
移D.民主革命社会基础逐步扩大13.下列对图3解读正确的是图3A.①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B.②处文明有《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史诗》C.③处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D.④处的火药早在8世纪时就传入欧洲14.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来到北美,他们
长期生活在一起,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融合,再加上互相通婚,形成了“移民文化"——一个新的多元的美利坚文化。由此可知A.移民的多源性是美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特点B.民族和文化的内源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C.移民群体的多源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先进性D.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15
.继今年春节推出的《唐宫夜宴》(图4)"出圈"后河南卫视在端午节推出一场名为《端午奇妙游》的主题晚会,其中水下舞蹈节目《洛神水赋》(图5),把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通过水下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炸场”。这些节目的“火出圈”图4图5A.说明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第一要素B.根源于中华
文化的厚重与辉煌C.媒体传播是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D.体现了青年是文化传承的主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5分,共55分。16.(12分)人口数量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项重要指
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6一一选自《中国历史人口变迁图及人口密度图》材料二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但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口数仅为2.24。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朝统计的口数只包括男丁
,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摘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总结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4分)(2)材料二中,宋朝人口
数量有史料记载和学者推算两种结果。你更认可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4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中国每个新王
朝开始时,通常都能有效地统治国家,开创一个比较和平繁荣的时期,新王朝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生活,并通过派遣远征军对付游牧民族和扩展帝国疆域,保护国家。但渐渐地,王朝由于个别统治者本人的腐化堕落和贵族集团与宫廷宦官之间的宫廷斗争而遭到削弱,并
助长了官僚机构的腐败。官僚机构的腐败加之宫廷生活愈来愈奢侈,意味着靠生产劳动供养整个帝国组织的农民所负担的赋税更繁重了。当农作物欠收和饥荒到来时,反抗政府税吏和地主收租代理人的起义爆发了。局部的起义会扩大为
普遍的暴动——旧王朝濒临灭亡,新王朝日渐来临。——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某一王朝为例,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
述清晰。)(14分)18.(14分)近代中国人民围绕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根据材料井结合近代革命的史实,以“道路"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15分)16世
纪以来全球联系加强,中西文化交流随之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
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一一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材料二但是“从18世纪末
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
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材料三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美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
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我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来有。吾人对于向所美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吾国人
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1)据材料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
识的变化。(6分)(2)分析材料三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4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