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1.40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2e9fd12791c4a6e0941ebd378bfac0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岳中学高2023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6题单选,7—10题多选;多选选对得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得0分)1.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沿某一直线运动,那么通过的路
程就等于位移的大小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同,位移可能相同C.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D.质点通过一段位移后,它的路程可能为零【答案】B【解析】【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
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详解】A、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故A错误.B、只要初末位置相
同,位移就相同,与运动路径无关.故B正确.C、物体的位移为零时,物体不一定没有运动.比如绕操场一圈,位移等于零,物体运动了.故C错误.D、质点通过一段位移后,其路程不能等于0.故D错误.故选B.2.一辆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其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
4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2.5m/s2B.4~6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7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7.5m/sD.8s末汽车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A.由s-t图像可知,前4s内汽车做匀速运动,则加速度为0,选项A错
误;B.4~6s内汽车静止,选项B错误;C.4~6s内汽车匀速运动,则7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15m/s7.5m/s2svt===选项C正确;D.因s-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8s末汽车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选项D错误。故选C。3.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
中,如图所示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阻为空气阻力)()A.B.C.D.【答案】B【解析】【详解】足球在向上飞行的某一时刻,球已经离开脚,不再受到脚对球的弹力F,空气阻力Ff
与球运动方向相反,即斜向下,另外,球还受重力G。故选B。4.在空易拉罐中注入少许水后,将易拉罐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结果易拉罐“倾而不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注水后,易拉罐重心位置降低了B.注水后,易拉罐的重心仍在易拉罐的几何中心上C.若将注水
后的易拉罐水平放置,则其重心位置不变D.若将空易拉罐压瘪,则其重心位置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AB.注水后,易拉罐下部的质量变大,重心下移,不在几何中心上,故A正确,B错误;C.将注水后的易拉罐水平放置,易拉罐里的水质量分布改变,
其重心位置改变,故C错误;D.将空易拉罐压瘪后,易拉罐的形状改变,其重心位置改变,故D错误。故选A。5.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下图大致反映了这一研究过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甲是真实的实验现象,丁也是真实的实验现象B.利用斜面做实验,解决了时间难以测量的困难C.由“斜面实验”的结论可知,铜球做落体运动的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大D.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是为了便于测量加速度【答案】B【解析】【详解】AB.因为物体自由下落时太快
,伽利略很难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为了使物体运动速度变慢,伽利略转向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可以冲淡重力的作用,铜球沿斜面下滑时加的速度较小,所用时间较长,所以容易测量,因此甲、乙、
丙三个图都是真实的实验现象,而丁图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A错误,B正确;C.“斜面实验”可以冲淡重力的作用,用不同倾斜角的斜面实验,则观察其运动的规律性,由“斜面实验”的结论可知,铜球做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而不是随位移均匀增大,C错误;D.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
动规律,提出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观点,伽利略时代不能直接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若初速度是零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伽利略巧妙地将研究速度与时间的
关系转换为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因此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是为了便于测量位移与时间的关系,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
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加速度变化的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2dTD.小球在位置“4”的速度大小为27Td【答案】C【解析】【详解】BC.由图可以知道每两个相
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差是一样的,由2xaT=可知,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2xdaTT==故C正确,B错误;A.由于时间的间隔相同,所以2点瞬时速度的大小为1、3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252dvT=可知点1的速度大小是1232dvvaTT=−=速度不为零,不是初始位置,故A错误;D.点4的瞬时
速度的大小为3、5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492dvT=故D错误。故选C。7.如图,锻炼身体用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cm,某人用600N的力把它们拉长至1.6m,则()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600NB.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NC.每根弹簧
的劲度系数为500N/m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25N/m【答案】AD【解析】【详解】AB.由题,某人用600N的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600N.故A正确B错误;CD.每根弹簧的伸长长度为△x=1.6m-0.4m=1.2m弹力F=150N,则由胡克定律F=
k•△x得,劲度系数的150N/m125N/m1.2Fkx===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8.将一个小球以4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取从小球抛出开始计时,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A.0~8s,小球
的平均速度为零B.位移为75m时,经历的时间可能为5sC.速度变化量大小为20m/s时,经历的时间可能为4sD.小球在0~8s内,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答案】AB【解析】【详解】A.小球以4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0~
8s的位移为22011408m108m022xvtgt=−=−=0~8s,位移为零,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零,故A正确;B.位移为75m时,有201''75m2vtgt−=解得'3st=或'5st=经历的时间可能为5s也可能为3s,故B正确;C.
速度变化量大小为20m/s时,根据vgt=解得2st=故C错误;D.小球在0~4s内,向上运动,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在4s~8s内,向下运动,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故D错误。故选AB。9.甲、乙两玩具汽车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某时刻作为计
时起点。此时两车相距1m,两车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像xtt−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车的加速度大小是8m/s2B.t=1s时,甲的位移8mC.t=0.5s时两车相距最远D.甲车的加速度大小是8m/s2【答案】AB【解析】【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乙车的
xtt−的关系式为44xtt=+整理可得244xtt=+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2012xvtat=+可知乙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4m/sv=乙,2/s8ma=乙故A正确;BD.根据图像可知,甲车的xtt−的关系式为8xtt=整理
可得28xt=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2012xvtat=+可知甲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0v=甲,216m/sa=甲则t=1s时,甲的位移为212111161m8m22xta===甲故B正确,D错误;C.由于一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而甲车
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可知一开始甲乙两车距离先减小,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则有''vatvat==+乙乙甲解得'0.5st=,8m/sv=此过程两车的位移分别为8'0.5m2m22vxt===甲48'0.5m3m22vxtv++===乙乙可知t=0.5s时两车刚好相遇,距离最小,故C错误。故
选AB。10.一长为L的金属管从地面以v0的速率竖直上抛,管口正上方高h(h>L),处有一小球同时自由下落,金属管落地前小球从管中穿过。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该运动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穿过管所用的时间等于0LvB.若小球在管上升阶段穿过管,则0()vhLg+C.若小
球在管下降阶段穿过管,则0(2)2hLgvgh+D.小球不可能在上升阶段穿过管【答案】AB【解析】【详解】A.两物体竖直方向加速度相同,所以小球相对管来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球穿过管所用时间0Ltv=故A正确;B.小球从
开始下落到穿过金属管所用时间10hLtv+=金属管上升时间02vtg=若小球在管上升阶段穿过管,则12tt解得0()vhLg+故B正确;C.若小球在管下降阶段穿过管,则2122ttt得0()()2hLgvhLg++故C错误;D.以上分析可知小球可能在上升阶
段穿过管,故D错误。故选AB。二、实验题(共14分)1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如图甲、乙所示。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关于上述两种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乙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B.它们都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C.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2)某次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
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8cm,s4=5.99cm,s5=6.80cm,s6=7.64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
B点时小车的速度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仍按相邻两个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0s计算,则测出小车的速度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①.C②.0.40m/s③.偏大【解析
】【详解】(1)[1]A.两种打点计时器都用交流电源,故A错误;B.甲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几伏的低压交流电源,乙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故B错误;C.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根据1Tf=,打出相邻点的时间间隔
为0.02s,故C正确。故选C。(2)[2]纸带上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50.02s0.1sT==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1220.40m/s220.13.594.4110msBssvT−+==+=(3)[3]若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则相邻两
个计数点时间间隔实际上大于0.10s,若按0.10s计算,则时间偏小,所求速度偏大。1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实验中,在竖直轻弹簧下端悬挂若干个质量相等的钩码,记录悬挂的钩码个数n,测量对应的弹簧伸长量x,实
验时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记录的数据如下表:钩码个数n(个)1234形变量x(cm)1.002.00x34.00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完成下列问题:(1)数据表中x3的数值为______cm;(2)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弹力大小与伸长量成______(选填“正比”
或“反比”)。(3)结合表格和图像可知:每个钩码的质量m=______kg;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答案】①.3.00②.正比③.0.2④.200【解析】【详解】(1)[1]由表格规律可知33.00x=(2)[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成正比;(3)
[3]有表格及图像数据可知,一个钩码是该弹簧伸长1cm,2N的力也使该弹簧伸长1cm,故有2Nmg=解得0.2kgm=[4]根据胡克定律有2N/m=200N/m0.01Fkx==三、解答题(共46分)13.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第1s内的位移是4m,求:(1)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前4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1)28m/s;(2)16m/s【解析】【详解】(1)根据运动学公式21112xat=得出22121224m/s8m/s1xat===(2)第4s末速度为的的4484m/s32m/svat===根据运动学公式04032m/s16m/s
22vvv++===14.在一次蹦极中,质量为50kg的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弹性绳绳长为42m,停止振荡时弹性绳绳长为24m。若该蹦极者所用弹性绳的原长为18m,劲度系数认为不变,而且弹性绳的最大能承受的拉力为6000N。取重力加速度210m/s=g
(结果可用分数表示)(1)弹性绳的劲度系数k;(2)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受到弹性绳的拉力F;(3)弹性绳最长拉升长度L。【答案】(1)250Nm3;(2)2000N;(3)90m【解析】【详解】(1)当蹦极者停止振荡时,由平衡条件可得,此时弹性绳的弹力为'
500NFmg==弹性绳的形变量为()2418m6mx=−=由胡克定律=Fkx可得,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250Nm3Fkx==(2)根据题意可知,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弹性绳的形变量为()1421
8m24mx=−=由胡克定律=Fkx可得,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受到弹性绳的拉力12000NFkx==(3)根据题意可知,当弹性绳的弹力最大时,弹性绳的长度最长,由胡克定律=Fkx可得,此时,弹性绳的形变量为m272mFxk==则弹性绳最长拉升长度
为()7218m90mL=+=15.如图所示,一滴雨滴从离地面20m高的楼房屋檐自由下落,下落5m时,到达窗口上沿,再经0.2st=的时间通过窗口,g取10m/s2,问:(1)雨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2)窗口上下沿的
高度差。【答案】(1)20m/s;(2)2.2m【解析】【详解】(1)根据212hgt=得2s=t雨滴落地的速度20m/svgt==(2)雨滴在到达窗口上沿时的速度为122105m/s10m/svgh===2111()(100.2100.04)m2.2m22hvtgt=+=+
=16.如图,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开始时乙车在甲车前x0=54m处,该时刻甲车匀速行驶,乙车停在路边,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准备停车。已知从甲车减速时开始计时,第1秒内位移为32m,第2秒内位移为24m。从甲车减速开始1秒末乙车开始运动,与甲车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甲乙相
遇时会错车而过,不会相撞。求:(1)乙车从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时间内,行驶的位移是多少;(2)甲车刚开始减速时的速度;(3)甲乙两车相遇的时间。【答案】(1)18m;(2)36m/s;(3)2s;4.75s【解析】【详解】(1)v—t图
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乙车从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时间内,行驶的位移是多少1123m18m2x==(2)假设甲车第二秒内没有停下,根据2xaT=,可知甲车加速度大小为2122322481m/sm/sxaT=−==第一秒末的速度
1213224m/s28m/s221xxvT++===则甲车初速度01128m/s81m/s36m/svvaT=+=+=因为0120vaT−说明甲车第二秒内没有停下,假设成立,故甲车刚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36m/s;(3)设从甲车减速开始经过t1甲车乙车相遇2011112xvtat=−甲
设乙车加速度为a2,由图像得224m/s==vat的()221112xat=−乙0xxx=+甲乙解得12st=或14.67st=(乙车已经匀速,不合理舍去)由题意和以上结果可知,甲车乙车还会第二次相遇,甲车减速阶段总位移为
201'81m2vxa==甲用时014.5svta==此过程中乙车的位移为'(4)24mxxvt=+−=乙乙则0''xxx+乙甲甲车乙车还没有第二次相遇,还需要的时间满足0'(')'xxxvt−+=乙乙甲得'0.25st=甲车乙车第二次相遇时间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