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语文专题小练 第16练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四)Word含解析.docx,共(4)页,23.3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20cad5dd82cbfcf045f5c5682f0dea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6练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四)建议用时30分钟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31页一、[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
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
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
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
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
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
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答案:CEG解析:主观型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固定结构进行断句。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
说的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
,“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
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答案:B解析: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和用法。B项“与……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
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
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
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答案:C解析:理解文意。“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通
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译文:(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译文:答案:(1)我
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5.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答: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
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解析:理解概括文意。根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
批驳韩非的。【参考译文】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者中功劳排第一,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危急,社稷危亡啊。我的
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善于赏罚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
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赵襄子有君臣相亲的恩泽,执行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高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赵襄子失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子的,参议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高傲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材
料二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
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鲋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低的必然要说深渊。那些喜欢多事而且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他们想以此取得愚昧民众的信任从而使自
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就像诸子的书,里边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臣说:“好。”孔鲋说:“从前赵、韩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
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
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
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二、[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次韵钱逊叔
泛舟虹桥①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②。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舫倩分题④。【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
聚会,分题目而赋诗。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C.斥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答案:C解析:C项,“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推断错误。本诗颔联下句中的缺字需结合现有信息分析推断,此句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缺字表示的事物与斥一起栖息在树枝上;二是该事物像斥一样栖息在树枝上。结合上句中的“比”,后一种理解符合原
意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缺字都不可能是“鹏”。鹏与斥是《庄子·逍遥游》中用来论述“小大之辩”的两个例证,斥是一种小鸟,可以栖息在树枝上;而鹏则无比庞大,“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二者体形
差距巨大,不可能同栖一枝。另外选项中“因此”前后的表述逻辑并不严谨,其中的因果关系不是必然的。7.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答:答案:①“软”即柔软,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桥边柳枝被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将无形的风有形化,使读者感受到风的轻柔与温
暖。②“低”字用来形容“夕照”下“花光”的状态,展现了夕照时分的独特美感。③诗人调用触觉、视觉两种感官,以“软”“低”二字写出微风轻拂和光影下移的动态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氛围,展现了春日出游的愉悦与闲适。解析:这是一道典
型的炼字题。解答本题,首先应解释字词的字面义,然后结合诗意简单翻译,最后分析画面及表达效果。“软”即柔软,用来形容“斜风”及“野桥柳线”,生动细腻;风本身是无形的,但“软”字使习习微风具象化,仿佛风与被风吹拂的柳枝都是柔软而有
弹性的,这种描写不仅画面感十足,还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风的轻柔和温暖。“低”为形容词,用来形容夕阳映照下花上光影渐渐下移的状态,非常精妙传神。夕照通常指的是傍晚时分的阳光,其光线柔和而温暖。而“低”字则进一步强调了夕照的特点,即光线逐渐下移,照射在花朵上形成的光影也相应地降低。这
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夕照时分的独特美感,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氛围。另外,“软”与“低”还分别对应了感官中的触觉与视觉,“软”给人以轻柔的感觉,“低”则写出了光线的下移,其营造的静谧氛围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春日出游的愉悦与
闲适。【参考译文】春水上涨似有半篙高,溪中绿意与岸边平齐,二月江城的草色整齐,春意盎然。水中小船就像那微小的蜉蝣漂浮在千顷水面之外,……如同那小鸟(悠闲地)栖息在一根树枝上。野外的桥边,柳树的枝条在斜风中轻轻摇曳,袅娜依依;曲折的栏杆旁,夕阳映照下花上光影渐渐下移。众人却惊讶
地发现那精通写诗作文的人没有到来,(只好邀请)清酒相伴的画舫(上的文人雅士)一起分题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