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精讲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讲精测.pptx,共(66)页,2.39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ebd59ac9c830f50c780403fc7fc7e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精讲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讲精测熟练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是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一大要求。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高考往往在断句题和句子翻译题中对特殊句式进行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
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的难点
。考点一文言句式一、判断句知识回顾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用“……者,……也”表判断。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
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也”表判断。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②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行并序》)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7)无标志判断句。秦,虎狼
之国。(《屈原列传》)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
“本来是”“就是”。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①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楚国的左尹项
伯,是项羽的叔父。这是我的过错。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我让人观望了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⑤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答
司马谏议书》)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⑦问其人,本长安倡女。(《琵琶行并序》)⑧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问那人
,原来是长安的歌女。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二、被动句知识回顾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
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不拘于时。(《师说》)(2)用“见”“见……于”来表示被动关系。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并序》)(3)用“为”“为……所”表示被动关系。①吴广素爱人,士
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4)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意来判别。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被动句翻译时一般要加“被”,或使用表被动的词语表达,如“受”“受
到”“遭到”等。表被动的介词“于”有时省略,翻译时要注意识别并译出被动的含义。“被”可以译成“受”“遭受”,尽可能按动词意义翻译;确实作介词的,才译成“被”。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自身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⑤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⑥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几十年后,(楚国)最终被秦国消灭了。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有智与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溺爱
的事物困扰。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⑦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⑧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⑨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
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心却遭毁谤有这样强大的气势,却被秦人积累下来的威势胁迫。三、省略句知识回顾(1)主语的省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谓语的省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鼓)而竭。(《曹刿论战》)(3)宾语与兼语的省略。屠惧,投(之)以骨。(《狼》)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4)修饰限制性词语的省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
闻。(《桃花源记》)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省略是文言文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省略句最常见的是省略主语、省略介词宾语“之”以及省略介词“以”“于”等,在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①必使仰足以事
父母。(《齐桓晋文之事》)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象郡。(“以”后省略“之”,指代“百越的土地”)一定要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使”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百姓)引清流来作
为流觞的曲水。(“引”后省略“之”,指代“清流”)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④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⑤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⑥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冒昧地拿这件事来麻烦您。(“以”后省略“之”,指代亡郑这件事)谁能够消灭秦国呢?(“族灭”后面省略宾语“之”,
指代“秦国”)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介词“为”后面省略宾语“我”)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⑦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⑧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省略主语“烛之武”)我
从15岁起就在项脊轩里读书。(动词“读书”后面省略介词“于”)四、倒装句知识回顾(1)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疑问句中疑问词充当宾语,前置。沛公安在?(《鸿门宴》)③以“是”“之”为标志,宾语前置。夫晋,
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2)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3)介词结构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4)定语后置①“之……者……”为标志。马之千里者。(《马说》)②中心词+后置定语+
者。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③中心词+数量词。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④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翻译宾语前置时按照“动(介)+宾”顺序调整;翻译第③种类型时,把“是”“之”去掉,宾语移
后即可。翻译主谓倒装时按“主+谓”顺序调整。翻译介词结构后置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后置的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翻译定语后置时一般把定语调至中心语前。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①送匈奴使留
在汉者。(《苏武传》)②何以汝为见?(《苏武传》)③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要见你干什么?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越过白茫茫的万顷江面。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⑤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⑥申之以孝悌之义。(《齐
桓晋文之事》)从没有碰撞过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况且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⑦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⑧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⑨渺渺兮予怀。(《赤壁赋》)⑩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您还为谁(守节)呢?我的心里想得很远呀。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照节奏为歌声伴奏。考点二固定结构知识回顾固
定结构也叫固定句式,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的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掌握这些句式,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类型句式标志翻译陈述语气无从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有所……有以……有……的(人、物
、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无所……无以……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的办法,没有条件……比及等到……的时候疑问语气奈何?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把……怎么办?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所……的是什么?如……何?把……怎么办?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什么原因?
为什么?怎么?反问语气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有……呢?如之何……?怎么……呢?为什么……呢?岂(其)……哉(乎,耶,邪)?
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反问语气庸……乎?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不亦……乎?不是……吗?……非……欤?……不是……吗?顾……哉?难道……吗?岂独……耶(乎、哉)?难道……吗?感叹语气何其多么,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惟……耳只是……罢了
揣度语气无乃……乎(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其……欤?岂不是……吗?……庶几……与(欤)?……或许……吧?选择关系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邪(耶),
其……邪(耶)?是……呢,还是……呢?假设关系诚……则……如果……那么(就)……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转折关系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虽然这样,即使如此其他常见固定结构何乃怎么这样既……又……又……又……且夫再说,而且是故所以,因此是以所以,因此,因而所谓所
说的,所认为的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为什么呢?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其他常见固定结构所以……的原因,之所以……;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
它来……的以故,以……故所以,因为……的缘故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用……作……,把……作(为)……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之谓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至于到了,一直到;到……结局,到……时候所以……的原因,之所以……;用来……的方
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以故,以……故所以,因为……的缘故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用……作……,把……作(为)……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③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为什么一个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人,还不如普通
百姓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④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⑤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⑥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现在是出来了,可还没有告辞,这怎么办?曾皙问(孔子):“那三
个人的话怎么样?”苏子不禁感伤起来,整好衣裳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⑦《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⑧吾师道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诗》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小试牛刀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⑨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
代史伶官传序》)⑩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沛公说:“他和你哪一个更年长?”以至于对天发誓,割断头发,哭得泪湿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考点三翻译句子一、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
,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一对译,单音变双音”,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要和原文一致。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主要是对句式、修辞等的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式。“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就是要求以直译为主,实在不能直译的地方再采用意译。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经常有词类活用现象,还有的文言句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翻
译的句子语意顺畅,意思明确。二、翻译的三个着眼点文言文翻译是按得分点赋分的。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可能考查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翻译句的命
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着眼点一实词着眼点二虚词着眼点三句式思考是否为5种特殊实词思考译或不译思考是否为特殊句式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活用词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偏义复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①必须译出的: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语气助词等。关
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三、
翻译的具体方法:六字诀“六字诀”之一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
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典题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
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解析:画横线句中的“瑞”是人名,“御史”是官职名,“太祖”是帝王的庙号,翻译时,这些都应保留。众多官吏一向
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六字诀”之二换“换”即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词语:①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②将古今异义词
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③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④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典题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
者耶?解析:画横线句中的“言”为动词,是“讲话,讲出来”的意思;第一个“为”,“以”“而”“耶”应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则”“安”“劝”“知”应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为政而不知学者”为定语后置。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六字诀”之三调“调”即按照现代汉语
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要将后置状语移至中心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
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③谓语前置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典题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
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解析:画横线句中的“行于民”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要将后置状语“于民”移至“行”的前面,翻译为“在民间实行”。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六字诀”之四删“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虚词删去。文言语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句末语气词“矣”,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如《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夫”为助词,引起下文,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典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
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解析:画横线句中的“矣”是句末语气词,“而”是连词,在翻译时可不译。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六字诀”之五
补“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如《登泰山记》“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一句中“与”前省略了主语“余”“坐”后省略介词“于”,翻译时应该
补充完整。典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
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解析:画横线的句子首句缺少主语,应补主语“这些规定”;“录状以闻”则省略了宾语,应为“录状以(之)闻”,即“记下情况上报(朝廷)”。(这些规定)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六字诀”之
六变“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如:①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
,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②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更衣”翻译成“上厕所”。典题6:翻译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闽藩。属有岛寇事,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解析:画横线句中的“无毛发之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采用直译法难以表达原文的意蕴,只能采
用作为辅助的意译方式。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名词术语,保留不译;关键虚词,结构语气。特殊句式,特殊翻译;判断被动,直接对译。各类倒装,回归位置;遇有省略
,小心补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提防语病,切合原意;通达完美,翻译完毕。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