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一遍过(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60.678 K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一遍过(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一遍过(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一遍过(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一遍过(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共(5)页,160.67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ddf37f97334e92fca1c7bb23afdbe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1.(2020.1·浙江高考·20)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

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A.帆船B.蒸汽机车C.飞机D.汽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30年可以推知这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答案C飞机和答案

D汽车都可以排除,因为飞机和汽车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答案A不是一种新式的交通工具,因此排除。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可以推知就是答案B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2.(202

0.7·浙江高考·10)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

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解析】根据“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可知,这里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B正确;“不

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题干中骑乘自行车的是西方人,因此其不能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排除C;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根本性变化,D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排除。3.(2020·浙江卷)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

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

】B【解析】根据“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可知,这里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B正确;“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

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题干中骑乘自行车的是西方人,因此其不能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排除C;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根本性变化,D夸大了自行车的影

响,排除。24.(2019·江苏高考·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A.1840—1894年B.1895—1911年C.1

912—1945年D.1946—1949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上海出现了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有日本人的活动,再根据“我国的大国民”可知该车夫的民主、民族意识增强,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辛亥革命以后,故选C项;根据“大国

民”可判断应该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后,AB项都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前,故排除;1946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日本战败,上海不再有材料中类似日本人的活动,故排除D项。5.(2018·江苏高考·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

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D【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

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

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6.(2018.11·浙江高考·15)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3A.③B.①②C.①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①②③分别为自行车、黄包车、汽车。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内容,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7.(2017·天津高考·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

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

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可知是火车的出现使得英国立法决定全国的时间标准,所以人们生活就不在根据自然条件而是根据人为条件来进行,从而

受制于于国家同一规定的格林尼治时间,排除A、C、D;故本题选B项。8.(2019.4·浙江高考·1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①交通事业近代

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从“马拉火车”到“行行复行行”,反映的是近现代交通的发展,故①错误;根据材料“马拉火车”、“磁悬浮列车

”、“行行复行行”,交通的变化,折射的是民众出行的便捷,故②正确;交通不是地区经济的发展4的决定性因素,故③错误;交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9.(2012·全国新课标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

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

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

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

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

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

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

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解析】本题以近现代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以城市交通的变化为线索对近代以来的社5会经济、自然科学的进步等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对城市化及其带来的各种城市问题给予注意和进行分析。考生在作答时要对近现代历史有较好的宏观把握和整合能力,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材料提供了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

城市交通信号灯发展变化的历程,时间横跨一个多世纪,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同时涉及了科技、人文等方面。第一问,主要考查城市交通信号灯产生的历史背景,考生联系所学知识如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流人城市、工业城市出现、城市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増多

、城市交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忙而复杂等方面知识即可作答。本问考查的虽然基本是所学知识,但需要考生提炼和综合。第二问主要考查考生对20世纪重大科技成果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

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等。部通过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体现出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任何历史问题最终是人的活动和人本身的发展问题,所以本题的落脚点还要回到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上。第三问集中考査了技术进步如何改变和改善了人们的杜会生活。这里需要考生考

虑到不同层次,既有比较直接的问题,如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也有较深层次的问题,如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还有更高层次的如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亦即提高人们的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等。这一问是对前两间的深化,也是回到了历史研究的

本源,力图引导考生既要注意到科技成果的巨大影响力与渗透力,也要看到人类社会生活和人本身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分析】总体来看,本题的考查,内容并不偏、难、深奥,主要集中于经济损域,要求的基本知识亦多为主干知

识但通过试题的合理设计,考生作答此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基本知识作依托,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内,梳理和整合史实,而且要有比较宽阔的视野和敏捷、清晰的思路,以及层层深入的思维能力。这就体现出对历史素养的要求。在评分控制上,一、二问主要以考查基本史实为主,赋分与知识量的比重不是很高,第三问需

要有一定的抽象概括和提炼能力,相对赋分比重较高,这也突出了对能力素养培养的要求。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741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