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共(21)页,10.30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43aee1dc476525cf9a7445b289093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楚雄州中小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高中二年级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区域一体化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根据经济、社会、资源、环
境的地理区位差异进行分工配置。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2000~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等级逐年提高。从2010年起,上海、南京、杭州与苏州等中心城市的一体化水平较高,至2018年,上述中心城市一体化水平越发凸显,极
化特征显着。下图示意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水平空间格局呈现()A.沿海—内陆阶梯式分布B.沿南—北轴线方向分布C.沿海岸线呈集聚分布D.
核心—外围环状分布2.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上海市对周边城市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提供建设用地B.开展技术合作C.承接产业转入D.控制资源流动【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上海、南京、杭州与苏州等中心城市的一体化水平较高,至2018年,上述
中心城市一体化水平越发凸显,极化特征显着。结合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心城市及附近城市区域一体化水平较高,外围城市区域一体化水平较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水平空间格局呈现核心—外围环状分布,D正
确。由图可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水平空间格局不是沿海—内陆阶梯式分布、沿南—北轴线方向分布、沿海岸线呈集聚分布,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上海市无法向周边城市提供建设用地,A错误。上海市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上海市对周边城市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开展技术合作,B正
确。上海市产业水平较高,应是产业流出到周边城市,而不是承接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入,C错误。上海市无法控制周边城市资源流动,D错误。故选B。【点睛】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
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7市。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城市群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发源于祁连山疏勒
河支流的党河是敦煌的“母亲河”。敦煌市年均降水量39.9mm,年均蒸发量高达2400mm,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绿洲面积1400km²,素有“戈壁绿洲”之称。“引哈济党”工程从大哈尔腾河跨流域适度调水到党河水库。党河南山位于党河与大
哈尔腾河之间,是党河流域和大哈尔腾河流域的分水岭,工程区横跨党河南山。下图示意“引哈济党”工程三条调水线路设计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大哈尔腾河调水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为减少绿洲受水区水资源的损耗,最适宜采用的输水方式是()A.高架渡槽B.
地下暗渠C.地上明渠D.高压管道5.与调水方案①②相比,③方案的优势是()【A.水资源利用率高B.无须梯级提水C.工程建设难度小D.水质更有保障【答案】3.B4.B5.C【解析】【3题详解】根据大哈尔腾河的发源地,并结合图示山地
的海拔,可知大哈尔腾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河流径流量大,调水量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敦煌绿洲受水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为减少输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以及渗漏,最适宜采用地下暗渠输水,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③
输水方案不需穿越党河南山山脉,工程建设难度小,而①②输水方案穿越党河与大哈尔腾河两水系的分水岭,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更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
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干旱年份冰雪消融多,多雨年份冰雪消融少,河流丰、枯水年径流得到良好调节,因此年际变化较小。协同效应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调配在一起产生的作用大于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中国工业存在明显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即在大气污染物排放当量减少的同时会
显著促进碳排放量的减少。下图示意中国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机制(表示正效应;表示负效应;弱、中、强表示影响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强的正效应,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A.工业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少B.能源利用效率高C.
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不合理D.经济和技术落后7.为提高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我国应重点()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优化产业结构③降低工业投资规模④降低能源效率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6.D7.A【解析】【6题详解】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大量的电
力能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同时大量高耗能产业从东往西迁移,工业投资规模快速扩张,直接导致西部地区煤炭消耗量的快速增加及单一产业结构和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使得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该地区工业减污降排产生的影响更显著,D正确;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排放较多,A错误;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因此能源利用
效率并不高,B错误;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是较为合理的,C错误。故选D。【7题详解】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碳排放量,①正确;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降低能耗,更有利于提高我国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②正确;降低工业投资规模,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
,③错误;降低能源效率会增加工业污染物和碳排放量,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点睛】开展产业合作的好处是:①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可以避免单纯出口而产生的贸易磨擦,有利于对付贸易保
护主义,从而扩大市场。②通过共同开拓的第三国市场,减轻对大型项目所需的巨额资金负担,因而、可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③通过共同开发和相互交流,可更有效地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以便在短期内用较少的费用提高技术水平。④通过委托加工,可进一步发展成合营生产或许可证生产;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有产业结构、能源消费
结构、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宽扎河水系庞大,支流众多,沿途经过境内三大断层带。上游流经高原盆地,坡平流缓;中游切穿山地,多峡谷急流;下游陡落为平原,谷宽水深,是安哥拉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栋多至河口可通航。宽扎河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到
目前为止,只在干流下游进行了开发,建有坎班贝、卡潘达水电站。2017年8月卡库洛卡巴萨水电站项目开工仪式在栋多市举行,由中国葛洲坝集团负责工程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工期六年半。下图为宽扎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宽扎河下游首先被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利工程完善,受洪涝威
胁减小B.自然条件优越,沿线人口和城市众多C.河水水质优良,生态环境承载力强D.与大西洋连通,工业产品出口量大9.宽扎河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主要受制于()A.资金和技术B.气候和地质C.上下游水资源分配D.电能消费市场10.卡库洛
卡巴萨水电站建成后对该国起的主要作用是()A.掌握核心技术,降低对外技术依赖B.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C.增加电能供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改善上游航运条件,提高通航里程【答案】8.B9.B10.C【解析】
【8题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国首都位于下游,人口稠密,需水量较大,同时下游为平原地区,谷宽水深,是安哥拉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这些条件都说明宽扎河下游自然条件优越,沿线人口和城市众多,所以被首先开发利用,B正确;到目前为止
,只在干流下游进行了开发,A错误;不是因为生态环境承载强而首先开发,并且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体,光是水质好并不能得到生态环境承载力强的结论,C错误;安哥拉为发展中国家,以出口矿产资源和初级产品为主,D错误。故选B。【9题详解】材
料中“沿途经过境内三大断层带”推断该地可能有大型瀑布,和多地震,地壳活动频繁,并且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年降水量大,终年降水多,施工期短且难度大,B正确;安哥拉引进了中国的技术且国家政策支持有足够的资金,A错误;宽扎河水
系庞大,支流众多,上下游水能资源都较为丰富,C错误;电能消费市场较大,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由中国葛洲坝集团负责工程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所以该国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A错误;大坝建设会造成一些鱼类无法洄游产卵,生物多样性会减少,B错误;该国将建成卡库洛卡巴萨水电站,其势必
会增加电能供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C正确;从材料图中可以知道:栋多至河口可通航,上游河段并无航运,D错误,故选C。【点睛】工业区位选择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近年来,全球高科技企业技术并购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一带
一路”沿线的技术并购活动亦有风起云涌之势。国与国之间大规模的技术并购投资既促进了国际资本的跨境流通,增强了全球创新要素的跨界流动,又对推动“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图分别示意“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时间段并购方的空间分布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与1998
~2002年相比,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并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并购行业种类增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B.并购行业种类增多,以高新技术行业为主C.并购行业种类减少,金融服务业显著减少D.并购行业种类减少,商务服务业显著减少
12.中东欧地区发出技术并购联系量一直较强,主要原因是()A.产业转型迫切,需要大量引进外部资金B.企业同质化严重,跨境发展争夺较激烈C.开放程度高,核心技术对外共享意愿强D.科技发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1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沿线地区企业并购产生的主要影响表现为()①
受距离影响增大,发出技术并购联系量减少②跨境并购联系量增多,且规模扩大③地区合作加强,接收境外并购联系增多④企业并购规模扩大,并购成本增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1.B12.D13.B【解析】【11题详解】相比1998~2002年,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发出
技术并购联系量增多,企业间技术并购加强,并购行业种类增多,且并购行业出现多元化,由原来的电子信息产业向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发展,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中东欧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高,资金雄厚,为扩大企业规模和发展海外市场,发出技术并购联系量一
直较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可促进跨境资本的流通,降低企业并购成本,同时也会加强沿线经济和科技发展落后地区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吸收,加强地区间的合作,接收境外并购联系增多,②③正
确、①④错误。故选B。【点睛】并购指的是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又称吸收合并,即两种不同事物,因故合并成一体。收购,指一
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与并购意义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新的企业,合并完成后,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自
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包含土地、矿产、水、湿地、森林、草原与海域海岛7种类型。自然资源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所面临的永恒主题。下图示意2018年中国自然资源综合
利用效益评价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我国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空间上总体呈现的特征是()A.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B.东部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地区C.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D.自北向南逐渐升高15.东北地区综合利用效益具有显著优势的自然资源是()A.水资
源B.森林资源C.草场资源D.湿地资源16.为降低我国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空间差距,应()①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②提高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和经济效益③增强地区间自然资源协调利用④改变地区间自然资源空间分配不均衡的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4.C15.B16
.B【解析】【14题详解】由2018年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结果图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空间上总体呈现的特征是东部沿海地区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高,中部地区次之,西北地区最小,故C正确,B错误,没有呈现明显的南北分布规律,故A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东北
地区多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区森林资源丰富,B正确;南方水资源、湿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高;西北地区草场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高,故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会导致生态破坏,①错误,人为改变地区间自然资源空间分配不均衡的局面,会破坏地区间均衡被打破,导致地区间
生态破坏,④错误,提高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地区间自然资源协调利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②③正确,故选B。【点睛】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
物。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整个自然界都是自然资源,它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各种矿物和能源等。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和享受的物质与空间。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粮食生产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预计未来粮食总需求量的增长将会远超过粮食生产量的增长。同时,中国粮食进口量日益剧增,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85~2015年,中国南方地区粮食产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粮食主产区逐渐向北转移,形成“北粮南运”的格局。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17.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粮食产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减少,且复种指数下降B.劳动力老龄化,耕作技术下降C.农业资金投入减少,且单产下降D.粮食进口量大,且价格较低18.粮食主产区逐渐向北转移,给北方农业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是()A.导致土地粗放利用,耕地产出效益下降B.加剧
农业用地开发,引发区域水土流失C.导致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作物种类单一D.加剧农业用水不足,造成粮食产量不稳定【答案】17.A18.D【解析】【17题详解】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大幅
下降,同时,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复种指数降低,导致南方地区粮食增长率逐渐降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粮食主产区北移,会加大对农业资料的投入,使北方农业区耕地利用会更加精耕细作,产出效益提高;农业耕作技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会下降;
北方农业区开发较早,耕地开发潜力较小;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粮食主产区北移,会加剧农业用水不足,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
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闽三角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碳排放中心。闽三角的碳达峰对福建省“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闽三角城市群包括厦门、漳州和泉州3个城市。厦门是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服务
型城市,漳州是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的增长型城市,泉州的产业活动以制造业为主。下图为闽三角的碳排放统计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从产业结构推测,2021~2030年,闽三角城市群碳排放量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
.厦门—泉州—漳州B.漳州—泉州—厦门C.厦门—漳州—泉州D.泉州—漳州—厦门20.2021~2050年,闽三角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约为()A.3.32%B.5.32%C.7.32%D.9.32%21.为实现闽三角城市群碳达峰,最有效的措施是()A.控制城市人口规模B.减缓工业发展速度C.提高城
市绿化率,吸收有机碳D.发展新兴产业,降低产业能耗【答案】19.D20.A21.D【解析】【19题详解】根据图示闽三角城市的碳排放量,可知泉州碳排放量最大,漳州次之,厦门最少,所以三城市对闽三角碳排放量的贡献率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泉州一漳州一厦门,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2
021年闽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总量约为0.75亿吨,2050年约为1.8亿吨,所用时间为29年,2021~2050年闽三角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约为3.32%,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高耗能产业是闽三角城市群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发展新
兴产业,降低产业能耗是实现闽三角碳达峰的最有效措施,D正确;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减缓工业发展速度、提高城市绿化率,吸收有机碳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效果都较小,ABC错误。故选D。【点睛】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保护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特定区域。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
立首批国家公园。下表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及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国家公园名称位置①三江源国家公园青海省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省、吉林省交界老爷岭南部③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四
川省岷山片区、邛山一大相岭片区、陕西秦岭片区④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省北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省中部22.首批国家公园中,生态环境最脆弱的是()A.三江源国家公园B.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C.武夷山国家公园D.大熊猫国家公园23.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
目的是()A.增加娱乐场所,提高经济效益B.合理开发资源,扩大保护区面积C.限制人类活动,保护濒危物种D.提高生态安全,丰富生物多样性【答案】22.A23.D【解析】【22题详解】三江源地区为高原湿地,海拔高,冻土广布,自然环境复
杂,生态环境最脆弱,A正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水热条件都优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较好,BC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能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
到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了科研、教育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观,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
止开发区域,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它开放建设活动,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红树林是生长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深圳湾原本有天然红树林,但由于大规模填海工程的实施,红树林面积逐渐减少。为恢复该海湾
红树林,科研者在种植床靠海一侧打入连续的木桩,回填海泥,铺设种植床,种植红树幼苗。下图示意深圳湾前期红树林种植试验的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导致深圳湾红树林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变化B.物种入侵C.人类活动D.海平面上升25.科研者使用木桩稳固铺设种植床的主要原因是木桩(
)A.抗击风浪能力强B.对海岸带无污染C.为幼苗提供养分D.截留泥沙能力强【答案】24C25.B【解析】【24题详解】深圳市经济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高,但受地域面积不足的影响,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填海造陆,对海岸
带的破坏强,导致深圳湾红树林大面积减少,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木桩抗击风浪的能力较弱,且木桩之间间隙较大,截留泥沙的能力较低,红树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来自海泥;但利用木桩铺设种植床不会对海岸
带造成污染,所以被科研者采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的趋势,
但红树林总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汾河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山西省,流经最下游的山西省河津市后,与黄河并排同行向南流淌
。下图示意汾河入黄口湿地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过程。(1)简述汾河入黄口湿地旱季、主汛期、汛末期地下水的补给变化。(2)近年来,汾河入黄口湿地破坏较为严重,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3)针对汾河入黄口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合理性建议。【答案】(1)旱季,近岸带湿地地下水主要受汾河水渗入和流域浅层地下水共同补给;主汛期黄河水整体向汾河排泄,同时侧向补给三角洲湿地地下水;汛末期共同受降水补给、汾河和黄河的补给。(2)不合理的开发;水土流失严重;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煤炭开采;水体污染。(3)恢复植被;对河流沿
岸工业污染进行治理;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区的水资源保护;成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解析】【分析】本题以汾河入黄口湿地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过程图为材料,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湿地破坏的原因、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旱季时汾河入黄口湿地地下水主要是由汾河和流域浅层地下水补给;在主汛期黄河水补给湿地地下水,并且补给
汾河水;汛末期汾河入黄口湿地地下水受到黄河水、汾河水、大气降水的共同补给。【小问2详解】汾河入黄口湿地破坏较为严重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的结果。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加大,对湿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不合理开发,对湿地的破坏较大。随着不合理的开发,植被减少,水土保
持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入流泥沙增加,淤积湿地。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破坏湿地,减少湿地面积,影响湿地功能。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会排出大量废水,造成水体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破坏较大。小问3详解】可从恢复植被
、治理工业污染、成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角度分析。恢复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治理河流沿岸的工业污染可以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提高水质,保护湿地生物。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区的水资源保护可以合理利
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减少水体污染。成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促进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27.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龙江工业园是中国在越南建立的第一个独资工业园。龙江工业园为入园企业提供系列优惠政策、基础配套设施,园区投资企业分为五类,分别为电子机械类、木制品建材类、原材料加工类、医药食品加工类和轻纺新材料加工类。投资企业数最多的为轻纺新材
料加工类行业。目前入园的企业有40家,其中中企达30家(包括港、台),还有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下图为龙江工业园的位置图。【(1)指出龙江工业园入驻企业的主要特征。(2)说明龙江工业园的区位优势。(3)请为龙江工业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1)劳动力投入量
大;技术含量较低;原料消耗量较大。(2)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临近越南经济中心,接近消费市场;临近铁路线、港口,交通便利;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3)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治理工业污染物,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对当地就业的工人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龙江工业园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5种工业指向类型及举例、工业发展方向及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园区投资企业分为五类,分别为电子机械类、木制品建材类、原材料加工类、医药食品加工类和轻纺新材料加工类”可以看出,
其入驻企业大多为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含量较低且原料消耗量较大。【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为入园企业提供系列优惠政策、基础配套设施”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龙江工业园的位置图中可以看出临近越南经
济中心,接近消费市场,临近铁路线、港口,交通便的利;区域发展程度较低,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小问3详解】可以从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合理的建议。对于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入驻
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环境保护方面,治理工业污染物,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劳动力方面,对当地就业的工人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区域产业的发展潜力。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北“水三线”由胡焕庸线
、阳关线和奇策线共同构成,其不仅可有效指导中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还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西北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区多山地、丘陵,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比在60%以上,面临着资源约束、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西北“水三线”地区各级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重点区和率先发展区,也是完善西部经济发展格局的活力引领区与核心潜力区。下图示意西北“水三线”地区空间范围及分区。(1)指出“水三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具体表现。(2)说明西北“水三线”地区各级城市群是西
部大开发率先发展区的原因。(3)请为“水三线”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水资源短缺;水土资源不匹配;荒漠化严重;生态与经济发展不协调。(2)城市群人口分布较集中,劳动力充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周边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较强
;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外部开发投资的能力较强。(3)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提高区域生态功能;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增强经济支撑功能;打通各片区交通网络,增强各片区资源、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打造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利用资源优势,吸引产生集聚
,带动经济发展。【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西北“水三线”为材料,设置三道大题,涉及“水三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具体表现、西北“水三线”地区各级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率先发展区的原因以及“水三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
知,“水三线”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恶劣,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占国土总面积较大,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的总量少,水土资源不匹配;该地区多山地、丘陵,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比在60%以上,可知该地区环境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北地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环境承载力低,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小问2详解】各级城市群相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且城市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利于引进外部资金的投入;城市群相对周边地区环境自然条件好,人口分布集中,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小问3详解】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水三线”地区面临着资源约束、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提高区域生态功能;该地区少数民族较多,发展民族特
色经济,增强经济的支撑功能;完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打通各片区交通网络,加强各片区的资源、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打造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获取规模
效益,带动经济发展。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煤炭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燃料和原料来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下图为2006~2020年我国煤炭生产量、进
口量、煤炭消费量统计图。(1)简述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影响。(2)指出我国煤炭进口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3)说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仍然存在能源安全问题的原因。【答案】(1)长期以煤炭为主,导致煤炭资源枯竭;造成大气污
染;植被破坏,生态破坏;地下水污染严重;(2)煤炭进口量总体增加;原因:煤炭需求量增加,我国仍旧以煤炭为主要能源;(3)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能源利用率低;能源转化率低;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较少;煤炭浪费严重
;【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煤炭生产量、进口量、煤炭消费量变化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考查学生对煤炭资源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从煤炭的影响分析:对环境的影响,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会造成大气污染;煤炭资源枯竭;开挖煤炭,会破坏原有植被,造成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煤炭的
开采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影响水质;【小问2详解】从图中显示,进口量在增加,原因可能是,人口增加,煤炭的需求量增加;我国的消费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小问3详解】分析消费量和生产量的关系,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的
需求量增加;还有煤炭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煤炭资源浪费;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煤炭资源面临枯竭情况。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