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课件4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共(42)页,12.37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3d8ecebcb9bf1666f96be3d642e5d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古代诗歌诗古体诗近体诗律诗: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词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按内容分:豪放、婉约曲散曲:小令、套数杂剧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诗文学常识关于词的常识1.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
子长短不一,故也称。另有、等别称。2.唐宋词发展的四个时期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城市情意浓两座城,两种情——《望海潮》与《扬州慢》联读目录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三二一解题望海潮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
州是观潮胜地。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扬州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邗(hán)、南兖(yǎn)州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扬州慢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
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朗读体悟,把握基调读完这两首词,你的心情感受有何不同?《望海潮》:喜《扬州慢》:悲为什么会出现一“喜”一“悲”不同的情感?探寻背景,感知情感差异《望海潮》写作背景:《望海潮》
是柳永投赠之作。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
,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扬州慢》写作背景: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
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又一次受到影响
。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读《望海潮》用词中的一个词概括杭州城的特点繁华读《扬州慢》用词中的一个词概括扬州城的特点空城⚫作者是怎样
分别表体现杭州城之“盈”及扬州城之“空”的呢?(意象、意境、手法)各自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城市意象意境手法主题杭州之“盈”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官民生活扬州之“空”昔日“名都”今日“空城云树、堤沙、怒涛、重湖、叠巘、桂子、
荷花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千骑、高牙、箫鼓、烟霞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红药繁盛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红药落寞、冷月无声富庶祥和安居乐业
热闹繁华凄清荒凉破败萧条雄伟壮丽美丽清秀民殷财阜繁华热闹描绘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杭州居民生活画卷,表达了对承平盛世的赞美与歌颂。视听动静比喻夸张互文点染想象用典拟人反衬情景交融运用虚实结合手法,进行今昔对比,描写劫后孤城,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
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一望潮海柳永1.这两首词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记录了哪些人或事?一、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望海潮一、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天堑、桂子、荷花十万人家、钓叟、
莲娃、千骑、高牙经济繁荣、风景优美、百姓和乐景物:人物:特点:一、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扬州慢》春风十里、荠麦、废池、乔木、清角、二十四桥、冷月、红药胡马、杜郎经济萧条、景物衰败、百姓流离景物:人物:特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美景气势非凡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长期繁盛历史繁华富有奢侈街巷河桥美丽居民住宅雅致都市人口众多总纲城内城外市井总分风景优美都市繁华《望海潮》上阕是如何描写杭州的繁华盛况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孙何政绩之)(西湖湖山之)(百姓生活之)(长官生活之)景人歌舞升平民生安乐(西湖湖山之美丽)(百姓生活之愉悦)(长官生活之悠闲)(孙
何政绩之显著)《望海潮》下阕重点写西湖,选取了哪些景物呢?扬州所见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所闻清角吹寒今日昔日“空城”——破败荒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名都”——繁华富丽《扬州慢》一词中描写到的扬州景象是什么样子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一、两座怎样的城——内
容比较《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扬州慢》多选取清空冷寂的意象。《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内容比较在写作内容上,杭州城“盈”的是什么?扬州城“空”在何处?明
确:杭州城的“盈”:景美——“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人多——“参差十万人家”;豪奢的物质——“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优美的乐声——“萧鼓、菱歌、羌管”;歌舞升平——“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内容比较在写作内容上,杭州城“盈”的是什
么?扬州城“空”在何处?扬州城的“空”:城市荒芜——“尽荠麦青青”;人心惶惶——“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音乐变调——“渐黄昏,清角吹寒”;无繁华热闹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无赏花之人——“念桥边红药,年年
知为谁生”,花依旧开,但早已物是人非……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二2.这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二、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望海潮》《扬州慢》北宋南宋兴盛——衰亡写作背景:写这首词之前,作者路
经杭州,想谒见早年的好友孙何,当时的孙何正出任两浙转运使,由于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希望能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希望得到地方长官召见和赏识夸杭州→夸地方官政绩干谒诗干谒诗干谒
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示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
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解作者: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
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
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曰山河残破的哀思。创作背景思想感情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
也。序写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淳熙丙申至日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感慨今昔他人评价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主题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感情基调低沉悲哀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hào)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山河破碎的悲痛。代指故国之思。“盛世
之欢"与“黍离之悲”《望海潮》描写了钱塘的富庶、壮美,《扬州慢》则描写了扬州的凄凉、衰败,两首词所展现的意境和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内容的差异其实与两人写作时的心境有关:《望海潮》为投赠之作,其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自然要展现杭州的治理有方和繁华富庶
;《扬州慢》则为即景抒情之作,词人客游扬州时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旨在抒写“黍离之悲”。《望海潮》赞美歌颂《扬州慢》伤感无奈夸惊二、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三城市韵味长明确:不同点:《望海潮》①善于铺叙。
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②动静相衬。“云树绕堤沙”写出了树木环绕江堤的静态美,同时“怒涛卷霜雪”则写出钱塘江涌潮势极雄豪的动态美。“羌
管弄晴,菱歌泛夜”,以动衬静;“嬉嬉钓叟莲娃”,垂钓的老翁怡然安闲,采莲的姑娘喧闹嬉戏,动静结合。给读者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3点染。上片总点繁华,再就城内、城外、市井的景物进行渲染。读《望海潮》《扬州慢》分析两首词在艺术手法运用方面有何异同?明确:不同点:《扬州慢》
反复使用对比手法。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景象。下阕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
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深化词人昔盛今衰的痛楚。读《望海潮》《扬州慢》分析两首词在艺术手法运用方面有何异同?明确:《望海潮》“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绕”和“
卷”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高耸入云。“卷”字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逼真。读《望海潮》《扬州慢》赏析词中运用极妙的词语或句子。明确:《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三秋”意指桂花花
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
,轻盈愉悦之貌全出。读《望海潮》《扬州慢》赏析词中运用极妙的词语或句子。明确:《扬州慢》上阕中的“寒”和下阕中的“冷”“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
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冷月无声”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
的结果,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读《望海潮》《扬州慢》赏析词中运用极妙的词语或句子。明确:《扬州慢》中的“年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芍药花虽好,如今却已无人欣赏,或无心欣赏了。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来增强物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读《望海潮》《扬州慢》赏析词中运用极妙的词
语或句子。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集体记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一个“记忆的场所”是任何重要的东西,不论它是物质或非物质的,由于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而变成一个群体的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两座城市,两份情感,
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替,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回忆。这是两种不同的演绎,无论是从历史真实反映,还是文学的审美表达,都有各自的价值。从历史的真实来看,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从文学的表达来看,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
后空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启示:繁华不等于强大,富庶不等于久安。灾难不代表末日,废墟不代表绝望。1、《望海潮》中“,”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2、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在《望海潮》中“,”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望海潮》中“,”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
西湖之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4、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以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5、《望海潮》中“,”两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