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名校联盟2019-2021年高三物理模拟试题精选汇编 03近代物理含解析.docx,共(10)页,859.41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fef8688c0887f10fb2ae5bd9aa371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2021年浙江名校联盟试题精选03近代物理1.【2021年4月丽衢湖三市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朗克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B.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光照强度都有关C.各种
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D.汤姆逊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质子流2.【2020年12月山水联盟】以下关于近代物理的相关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铀核(23892U
)衰变为铅核(20682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B.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共能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D.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β射线是电子流,该电子是
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后辐射出来的3.【Z20联盟2020届第二次联考】(不定项)下列几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人用大锤连续敲打,小车能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持续向右运动B.图乙中射线c由β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射线b不带电,是高速运动的中子流C.图丙为氢原子能级示意
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能使逸出功为2.21eV的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子有4种D.图丁中若改用红光照射,验电器金属箔可能不张开4.【2021届高三富阳、浦江、新昌三校第三次联考】(不定项)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2A.汤姆逊通过分析甲图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乙图表明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板,金属板会有光电子射出C.丙图表示的是磁场对α、β和γ射线的作用情况,其中①是β射线,②是γ射线D.丁图表示的核反应属于重核裂变,是人工无法控制的核反应5
.【2020年9月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不定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水底同一深度并列红、黄、绿、紫四个小球,从水面正上方观察紫球最浅B.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C.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
的磁场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6.【2020年9月卓越联盟高三联考】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B.一个氢原子处在n=3的能级,当它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可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C.轻核聚变反应方程2
34112HHXHe+→+中,X表示正电子D.原子核中每个核子只与邻近核子产生核力作用,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不稳定7.【2021年浙南名校第一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但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是相同的B.光电效应证明光子具有能量
,实验中从金属中逸出的电子动能可能不同C.光电效应实验中,同样的金属材料遏止电压相同,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无关D.粒子散射实验为估计原子半径提供了一种方法8.【2020年6月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考试】(不定项)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处于n=3能级的
氢原子在自发跃迁时会辐射一些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2.25eV的钾,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波长为60nm的伦琴射线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3B.金属钾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84eVC.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
不同频率的光D.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核外电子动能变小9.【2020学年“山水联盟”高三开学联考】(不定项)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A.21H可以通过链式反应聚变成42He而放出核能B.23592U比8936Kr的结合能大C.两个21H结合成42He放出核
能26MeVD.质量数小于50的原子核,随着质量数增大,比结合能不一定增大10.【2020学年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不定项)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著名的泊松亮斑图案,这是光波的衍射现象
B.乙图是某时刻LC振荡电路的状态,则此时电流i在减小C.丙图是氢原子能级图,一群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产生的光电子初动能一定为9.60eVD.丁图用相机拍摄玻璃后的景物时,是通过镜头表面的增透膜减弱玻璃表面的反
射光影响11.【2021年8月Z20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不定项)太阳辐射的总功率约为4×1026W,其辐射的能量来自于聚变反应,在聚变反应中,一个质量为1876.1MeV/c2(c为真空中的光速)的氘核(21H)和一个质量为2809.5MeV/c2的氚核(31H)结合为一个质量为3
728.4MeV/c24的氦核(42He),并放出一个X粒子,同时释放大约17.6MeV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粒子是中子B.X粒子的质量为939.6MeV/c2C.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4×106kgD.地球每秒接收到太阳辐射的能量约4×1026
J12.【2021年4月丽衢湖三市联考】(不定项)“快堆”中的钚239裂变释放出快中子,反应区周围的铀238吸收快中子后变成铀239,铀239很不稳定,经过两次β衰变后变成钚239,从而实现钚燃料的“增殖”。某5kg的钚239核燃料,每秒钟约有1.1×
1013个钚239发生自然衰变,放出α粒子,已知钚239原子的α衰变质量亏损了0.0057u。已知1u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α粒子的在核燃料中减速会释放出热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铀239两
次β衰变后,比结合能减小B.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α射线比β射线穿透能力更强D.假设衰变释放的能量最终变成内能,该5kg的钚239核燃料的发热功率约为10W13.【2022届浙南名校第一次联考】(不定项)太阳内部的核反应非常
复杂,我们将其简化为氢转变为氦,即质子和电子结合成一个粒子,同时放出质量可视为零的两个中微子ev。已知电子质量3129.110kg0.5MeVcem−==,质子质量2721.6710kg939.4MeVcPm−==,粒子质量23738.8MeVcm=(c为光速),太阳辐射的总功率260
410WP=,太阳质量300210kgM=(其中氢约占70%),则()A.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式为104112HeHe2ev−+→+B.粒子的动能小于19.8MeVC.粒子和中微子的动量之和小于质子和电子的动量之和D.若太阳中现有氢的10%发生聚变,大约需要171.610s14.【
2021年8月Z20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0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5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某值时,电流表的示数恰好减小为零;再用波长为45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加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表的示
数又恰好减小为零。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用波长为2λ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B.该金属的逸出功为74hcC.两种光照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D.
若将电源的正负极调换,仍用波长为λ0的单色光照射,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的示数将一定增大15.【金丽衢十二校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不定项)2020年3月20日,电影《放射性物质》在伦敦首映,该片的主角——居里夫人是放射性元素钋(
)21084Po的发现者。吸烟有害健康,香烟中含有钋210,若静止钋210核在匀强磁场中发生衰变时,会产生粒子和原子核X,并放出射线,衰变后粒子的速度方向垂直磁场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是生成核X能级跃迁产生的B.原子核X的中子数为82C.衰变后的X核和粒子的轨迹是两个内切圆,
轨道半径之比为1:41D.21084Po的比结合能比X核的比结合能小123456789101112131415CACDBABDABABCBDABABBDBDCAD1C【解析】A、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而德布罗意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
的猜想,故A错误;B、光电效应实验,根据光的电效应6Ekm=hγ﹣W,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C、原子光谱,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变化时所发射或吸收的一系列波长的光所组成的光谱,每一种原子的光谱都不同,遂称为特征光谱,
也称为线状谱,故C正确;D、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其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最终发现了电子,故D错误;故选:C。2A【解析】A.铀核23892(U)衰变为铅核20682(Pb)的过程中,每经一次α衰变质子数
少2,质量数少4;而每经一次β衰变质子数增1,中子数不变;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故A正确;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k0EhvW=−可知,从金属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但不
是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故B错误;C.由玻尔理论可知,一群氢原子从4n=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辐射光子频率的的种类为(1)62nnN−==,故C错误;D.β衰变时,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
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故D错误。故选A。3CD【解析】A.人与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最初系统动量为零,人用大锤连续敲打车的左端,根据动量守恒可知,系统的总动量为零,车不会持续地向右驶去,故A错误。B.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结合左
手定则可知,射线c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而射线b不偏转,说明其不带电,是高速运动的中子流,故B错误。C.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从n=4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2.75e
V,大于逸出功,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从n=3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2.09eV,大于逸出功,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从n=2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0.2eV,大于逸出功,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从n=4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
.55eV,大于逸出功,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从n=4跃迁到n=3,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66eV,小于逸出功,不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从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89eV,小于逸出功,不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可知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的光谱线有4条。故C正确。
D.根据光电效应产生条件,当红光照射,则红光频率小于紫外线,因此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验电器金属箔不一定张开,故D正确;故选CD.4B【解析】A.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选项错误;B.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可知,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会有光
电子7射出,B选项正确;C.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射线①带正电,①是α射线,②不偏转,是γ射线,C选项错误;D.丁图表示的核反应属于重核裂变,是人工可以控制的核反应,D选项错误。故选B。5ABD【解析】A.光折射成像时,视深Hhn=,水底同一深度并列红、黄、绿、紫四个色球,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故紫球视深最浅,故A正确;B.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选项B正确;C.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选项C错误;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选项D正确。故选ABD。6A【解析】
A.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A项正确;B.一个..氢原子处在n=3的能级,当它逐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可发出的光子频率数最多为2种,故B项错误;C.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3411120nHeHH+→+故C项错误;D.原子核中每个核子
只与邻近核子产生核力作用,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故D项错误。故选A。7B【解析】A.由于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同,A错误;B.光电效应证明光子具有能量,实验中从金属中逸出的电子动能具有最大值,某一
过程逸出电子的具体动能数值可能不同,B正确;C.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都是一样的,光的频率不同,遏止电压不同,C错误;D.粒子散射是估计核半径的最简单的方法,D错误;故选B。8ABC【
解析】A.波长为60nm的伦琴射线的光子的能量:34896.63103.010J20.7eV>13.6eV6010hcEh−−====所以用波长为60nm的伦琴射线照射,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故A正确;B.氢原子跃迁辐射光子能使锌板发生光电效应,一部分克服逸出功,多余部分以动能
形式随光电子逸出,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辐射光子最大能量为12.09eV,克服2.25eV的逸出功后剩余的动能即为最大动能为9.84eV,故B正确;C.这群氢原子能发出233C=种不同频率的光,故C正确;D.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核外电子轨道半径减小,根据222evkmr
r=,又2k12Emv=解得2k2keEr=,故电子的动能变大,故D错误。故选ABC。89BD【解析】A.21H可以通过聚变反应聚变成42He而放出核能,选项A错误;B.23592U比8936Kr的比结合能小,23592U比8936Kr的结合能大,选项
B正确;C.两个21H结合成42He放出核能47MeV221MeV24MeV−=,选项C错误;D.由图像可知,质量数小于50的原子核,随着质量数增大,比结合能不一定增大,选项D正确。故选BD。10AB【解析】A.甲图是著名的泊松亮斑图案,这是光波的衍射
现象,A正确;B.图中电器上极板带正电荷,图中给出的振荡电流方向,说明负电荷向下极板聚集,所以电容器正在充电。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电流减小,B正确;C.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上,产生的光电子
的最大初动能为E3-E1=hv=12.09eV,hv-W=Ek=9.60eV,逸出功是指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克服表面势垒必须做的功,光照射在金属钠上还有可能有内层电子逸出,这样逸出的光子的动能小于9.60eV,C错误;D.丁图用相机拍摄玻璃后的景物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
振片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使照片清晰,D错误。故选AB。11AB【解析】A.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则X为中子,A正确;B.根据能量关系可知21876.12809.53728.417.6nmc=+−−解得2939.6MeV/cnm=B正确;C.太阳每
秒放出的能量26410JEPt==损失的质量269216410kg4.410kg910Emc==C错误;D.因为太阳太阳每秒放出的能量26410JEPt==而地球每秒接收到太阳辐射的能量小于4×1026J,D错误。故选AB。12BD【解析】A、由于
衰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所以衰变后的总结合能增大(衰变释放能量了,想要把衰变后的子核再拆开,怎么也得把刚刚释放的能量给算进去);铀239两次β衰变后质量数不变,所以铀239两次β衰变后比结合能增大(衰变后的子核更加
稳定,所以比结合能更大),故A错误;B、动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衰变的过程中动量是守恒的,但衰变的过程中释放核能,机械能增大,故B正确;C、根据三种射线的特点可知,α射线比β射线穿透能力弱,故C错误;D、根据质能方程,1u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则一次α衰变
释放的能量:E=0.0057×931.5MeV=5.30955MeV=5.35955×1.6×10﹣19×106J=8.5×10﹣13J,每秒钟约有1.1×1013个钚239发生自然衰变,则功率:P=nE=1.1×1013×8.5×10﹣13W≈10W,故D正确。故选:BD。13BD【解析】A.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式为1041124H2He2eev−+→+,故A错误;B.一9次核反应,质量亏损为24219.8/pemmmMeVc+−=,此能量转化为粒子和中微子(约0.5MeV)的能量,所以
粒子的动能小于19.8MeV,故B正确;C.核反应满足动量守恒,故C错误;D.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5600.70.119.84.1104PMEMeVm==,根据公式1701.610EtsP==,
故D正确。故选BD。14C【解析】A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0kmhcEW=−,及mkcEeU=,可知当用波长为λ0的单色光照射时,可得00chcWeU−=,当用波长为45的单色光照射时,可得00245chcWeU−=,可得0034hcW=,由0极hcW
=,可得极043=,故AB错误;C.两种光照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m1m2122kckcEeUEeU==,故C正确;D.电流表测量光电流,光电流大小跟照射光子的强度有关,所以将电源的正负极调换,仍用波长为λ0的单色光照射,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的示数不一定增大,故D错误
。故选C。15AD【解析】A.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辐射γ光子,即γ射线,故A正确;B.根据发生核反应时,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可得原子核X的质子数为84-2=82,质量数为210-4=206,依据质
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得原子核X的中子数为206-82=124故B错误;C.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X核和α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mvrqB=,知轨道半径等于两粒子的电量之反比,为1:41,因为两粒子电性相同(都是原子核,都带正电),速度方向相反,轨迹为两个外切圆,故C错误;D
.当质量数大于56时,比结合能随着质量数的增加而减小,所以钋210核的比结合能比X核的小,故D正确;故选AD。10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