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高考全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共(19)页,57.78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e2868d53ab0b85138323b9447c6e8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仿真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双碳目标的高
质量实现要求我国要在今后四十年内打破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既有能源消费模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体系。“这一过程必将催生更多不确定性风险,容易导致阶段性、结构性供需失衡等诸多重大问题。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外部
因素明显增加。”今年两会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表示。此外,张来斌指出,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易受气候条件不确定的影响,导致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稳步推进。张来斌经过调研发现,加速绿色低碳转
型导致能源和金属矿产资源的供需错配。在能源转型过渡期,传统能源矿产资源的长期投资收益呈下降趋势,导致市场投资意愿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加速绿色低碳转型还会导致对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仅考虑光伏、风电部门需求,铜、镍、锌、银、碲等
金属将面临供应风险,但上游矿产开发投资增速不及预期、金属矿产资源开采难度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又进一步放大了金属供需错配。其次,全球能源供需关系失衡,引发市场和价格周期性震荡。2022年3
月3日,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分别突破每桶119美元和每桶116美元。这既有俄乌战争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有生产跟不上消费因素的影响。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在回升,但能源生产供应恢复具有滞后性。这种能源供需错位,很容易引发能源市场的价格震荡。这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要
理性认识能源转型,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舍弃化石能源,那么类似的市场和价格周期性震荡还会出现。另外,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易遭受极端天气影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再生能源的80%以上需要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水电、风电、光伏发
电存在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特征,受天气影响明显。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后,导致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安全稳定、调控能力等下降。在遭遇极端天气时,会加剧能源系统的脆弱性和安全风险。基于此,张来斌提出解决方案。他建议,其一,发挥好传统化石能源的压舱石作用;其二,有效应对全球化、多
元化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风险;其三,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需要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将属地性特征强的可再生能源逐步发展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的问题。”
张来斌强调。(摘编自张来斌《注意防范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风险》)材料二:气候变化正迅速成为全球经济表现中“令人不安”的变量因素。为应对气候剧烈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正通过强化对相关科技的支持,尝试动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同时解决清洁能源领域面临的“间歇性”难题,从而减轻气候变化施加于农业和能源上
的影响。“除了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气候变暖也导致中国病虫害发生区域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展,作物发育期提前、生长周期变短,气候波动增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主任陆波说。为
此,中国气象局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对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制度、病虫害、品种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的综合影响评估工作;建立不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农作物产量评估的定量关系模型,研发全国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农业损失评估模型,为降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提供支撑。以黑龙江为例,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
部门立足全省积温带北移东扩情况,重新划分全省六条积温带,推进科学调整全省农业布局,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由1980年的1.1亿亩增加到2021年2.182亿亩。陆波透露,以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为基础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可为粮食生产提供指导,这在中国农业生产布局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
一个全新的尝试。随着气候不断发生动态变化,农业规划也应保持相应的弹性。“农业区划从单一区划指标向综合性指标构建过渡。”陆波介绍。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影响,减轻全
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以及加强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是各国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措施。2022年,化石燃料市场巨震,这也成为可再生能源迅速成长的一个机遇,不少国家的清洁能源发电量打破历史纪录。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
国,近年来,中国正不断进行科技探索,推动在风能、太阳能发电面临的“间歇性”难题上寻求突破。“我们针对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时空互补性做了深入研究,初步提出了不同地区风电、光伏发电的最优配比地图,即发电最稳定情况下风
电和光伏发电的最优比例,这将为中国能源转型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国家气候中心邱爽博士介绍。据悉,目前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潜力、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等特征已基本摸清。为更好服务国家能源转型,中国气象局构建了中国长时间序列
高时空分辨率风能太阳能资源数据库和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初步构建了中国高比例风光电力系统模型,定量评估了碳中和愿景下我国风光电能开发的优化布局;针对能源行业关注的“长时间、大范围静稳天气、阴雨寡照等引发的极端无风无光事件,进而导致的能源安全
问题”,研发了极端“无风无光”事件的识别技术,刻画了我国低效风光电力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云气象卫星在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正在为尼泊尔、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建立太阳能资
源精细化分布图谱,这也部分得益于风云气象卫星的全球监测能力。”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科学主任、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申彦波告诉记者。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表示,当前全球各国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努力,中国气象局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保障粮食安全和支撑低碳转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能与各国进行更多的交流分享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摘编自《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探索:释放科技的经济潜力》,《中国气象报》2023年2月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应从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既有能源消费模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体系体现了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要求。B.由于能源系统的脆弱性和安全风险加剧,所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后,直接导致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调控能力等下降。C.2022年化石燃
料市场巨震,成为可再生能源迅速成长的一个机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也正在不断探索。D.中国气象局构建了中国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风能太阳能资源数据库和新能源大数据平台,有助于更好服务国家能源转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气候变
化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但两则材料的论述重心及主要内容并不完全相同。B.能源供需错位很容易引发能源市场的价格震荡,因此全社会必须要理性认识能源转型,不能盲目舍弃化石能源。C.以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为基础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可为粮食生产提
供指导,避免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农作物减产。D.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影响,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措施。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电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力推进技术革新,制订并落实新型电力系统的行动方案,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的行动计划。B.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天然气公司推进燃气下乡
,创造绿色的营商环境。C.我国一直拥有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氢气产业”,氢气主要作为化工原料气体,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合成氨、甲醇等传统产业。D.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3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60.8%,同比提高了15.4个百分点。4.不考
虑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存在哪些问题会影响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稳步推进?(4分)5.科学精神伴随近代科学诞生,是科学的生命,也是人的生命。这两篇文章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的内涵?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4小题,16分)【材料一】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牲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
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
,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
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
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
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
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
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
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删减)【材料二】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
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小的灯舫初次在河中荡漾,于我,情景是颇朦胧,滋味是怪羞涩的。我要错认它作七里的山塘
;可是,河房里明窗洞启,映着玲珑入画的曲栏杆,顿然省得身在何处了。佩弦呢,他已是重来,很应当消释一些迷惘的。但看他太频繁地摇着我的黑纸扇。胖子是这个样怯热的吗?在利涉桥边买了一匣烟,荡过东关头,渐荡出大中桥了。船儿悄悄地穿出连环着的三个壮阔的涵洞,青溪夏夜的韶华已如巨幅的画
豁然而抖落。哦,凄厉而繁的弦索,颤岔而涩的歌喉,杂着吓哈的笑语声,劈拍的竹牌响,更能把诸楼船上的华灯彩绘,显出火样的鲜明,火样的温煦了。小船儿载着我们,在大船缝里挤着,挨着,抹着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既踏进所谓“六朝金粉气”的销金窝,谁不笑笑呢!今天的一晚,且默了滔滔的言说,且
舒了恻恻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语。看!初上的灯儿们一点点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地往来,把河水都皴得微明了。纸薄的心旌,我的,尽无休息地跟着它们飘荡,以致于怦怦而内热。这还好说什么的!如此说,诱惑是诚然有的,且于我已留下
不易磨灭的印记。至于对榻的那一位先生,自认曾经一度摆脱了纠缠的他,其辨解又在何处?这实在非我所知。(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删减)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文中“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
句中“因袭的言辞”指的是用别人的言辞,没有自己的情感。B.朱自清用“腻”形容“水”,化用了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一句,点化入文,浑然无迹。C.俞平伯在文中写小船艰难前行,突出了秦淮河的热闹喧
哗,很有生活实感,且有哲理意味,达到了情与思的有机交融。D.这两篇文章记叙的是朱自清和俞平伯于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皆以灯火为线索,移步换景,语言雅而不俗。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浓墨重彩描摹十里秦淮的夜景,倾心神往明末秦淮的艳迹,为
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浓浓地抹上了作者本人的个性色彩。B.朱自清用细腻而隽永的笔触描写秦淮河夜景,朦胧而真切,文字缠绵,蕴含眷恋悱恻的气息与《荷塘月色》中的意境颇为相似。C.两篇游记散文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两位作者畅游古老而又美丽的“秦
淮河”,意在劝告世人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及时行乐。D.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藉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五四”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惆怅。8.林非评价朱自清的散文,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善于
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4分)9.俞平伯在《秦淮恋》一书序言中写到:“我与佩弦兄的同题散文能流传至今,实在是借了秦淮河的魅力,并非我们确实有什么神奇的功力。”朱自清和俞平伯笔下的
“秦淮河的魅力”有何相同与不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
,与母居,好郑氏学。延熙十二年,后主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
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选自《
三国志·姜维传》,有删减)文本二征西将军陈泰,敕.雍州刺史王经进屯狄道,须泰军到,东西合势乃进。泰军陈仓。经所统诸军于故关,与维战于洮西,大败,以万余人还保狄道城,余皆奔散,死者万计。张翼谓维曰:“可以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为蛇画足。”维大怒,遂进围狄道。辛未,诏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
将军,与陈泰并力拒维。泰进军陇西,诸将皆曰:“经新败,蜀众大盛,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当乘胜之锋,殆必不可。”泰曰:“维提轻兵深入,正欲与我争锋原野,求一战之利。经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今乃与战,使贼得计。经既破走,维若以战克之威,进
兵东向,据栎阳积谷之实,放兵收降,招纳羌胡,东争关、陇,传檄四郡,此我之所恶也。而维乃以乘胜之兵,挫峻城之下,锐气之卒,屈力致命,攻守势殊,客主不同。今维孤军远侨,粮谷不继,是我速进破贼之时,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势也。洮水带.其表,维等在其内
,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寇不可纵,围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是!”遂进军度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遁走。(选自《
通鉴纪事本末·魏灭蜀》,有删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3分)后A十B八C年D复E与F车骑将军G夏侯霸H等I俱J出K狄L道M大N破O魏P雍州Q刺史R王S经T于U洮
V西W经X众Y死者数万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意为“全、都”,与“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中“举”的意思相同。B.却,意为“退却、退兵”,与“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中“却”的意思不同
。C.敕,一般指皇帝下命令或皇帝的命令。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也可称敕。D.带,意为“环绕”,与“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兰亭集序》)中“带”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姜维认为自己熟悉西地风俗,且对自己的才能武艺很自负,有联合
各羌人、胡人的部落为羽翼,截占自陇以西之地的想法。B.姜维在费祎去世后,没有了约束,军队实力大大增加,包围南安、襄武,大败徐质,俘获不少敌兵,取得了一系列胜利。C.姜维在王经退守狄道城后,不听张翼的建议,执意带兵包围
狄道城,后被赶来援助王经的陈泰逼退到了钟题。D.陈泰认为,王经失败的原因是没有高筑壁垒固守城池,却与姜维所率领欲速胜的蜀汉军队直接交战,正中敌人的诡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延熙十二年,后主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译文:(2)经新败,蜀众大盛,将军以乌合之卒
,继败军之后,当乘胜之锋,殆必不可。译文:14.众将领认为姜维不可战胜,而陈泰认为姜维可破,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词和曲,完成15-16题。(一)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
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二)唐明皇秋夜梧桐雨①白朴【正宫】【端正好】自从幸西川还京兆,甚的②是月夜花朝!这半年来白发添多少,怎打叠愁容貌!【滚
绣球】险些把我气冲倒,身谩靠,把太真妃放声高叫。叫不应,雨泪濠咷。这待诏手段高,画的来没半星儿差错。虽然是快染能描,画不出沉香亭畔回鸾舞,花萼楼前上马娇,一段儿妖娆。【倘秀才】妃子呵,常记得千秋节华清宫宴乐,七夕会长生殿乞巧。誓愿学连理枝比
翼鸟,谁想你乘彩凤返丹霄,命天!【注】①这是第四折中的几首曲子,此时唐明皇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已被赐死,唐明皇从四川回到京城长安。②衬字,后面的“来”也同此。15.下列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醉花阴》为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
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独与寂寞的心情。B.《醉花阴》全词明白如话,没有晦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C.《醉花阴》“帘卷西风”渲染环境气氛,最后以“人比黄花瘦”作结,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取譬新颖,含蕴丰富,成为千古佳句。
D.两文都表达了深切思念之情,其中白曲借事抒怀,虚实相生,感情悲恻动人,李词用铺叙笔法,托物言志,感情更为悲凄。16.请依据文本分析并简要概括这两首词曲在体制风格上的不同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
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______,_______”,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陈涉出身贫寒,地位低贱,“______,_______”,且是被征发去守边的戍卒,却能天下响应,只因为天下苦秦
久矣。(3)“月”是古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古代文人常常用来寄托情感,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国近现
代艺术大家与艺术教育家关良的绘画题材、笔墨方式都具有自己的风格,他的画作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关良融西学而内化,在水墨画中探索出一条简拙至美的戏曲人物画之路。他的画作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戏曲人物的形态被加以夸张变形,不但展现了文人画传统的写意趣味,而且呈现了戏曲舞台的精彩瞬间。
他的戏曲人物画看似一派天真纯朴,实则蕴含气韵,赋予戏曲人物一种稚拙美和动感美。观其画作,不拘泥于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老生端方,小生潇洒,花脸豪迈,丑角灵活,旦角袅娜,笔风简朴精炼,盈尺间三两人物虎步鹰蹦,①
,仿佛就站在观众面前演绎着一幕幕戏剧。艺术源于生活,学习京剧对关良的戏曲人物画创作②。著名京剧表演家盖叫天,有“武戏文唱”的独特表演风格,在数十年的演出中,他的技艺早已是③。二人曾多次交流京剧的表演技巧,盖叫天也时常摆出架势,示范各种身
段和动作,让关良寻找入画最美的瞬息。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下面是评价关良先生画作的一副对联,根
据拟好的上联补充下联,请选择最合适的一项(3分)上联:形神兼备,怒嗔皆传情,声容气魄跃然纸上;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A.情趣并茂,意趣皆演绎,题材方式独树一帜B.笔意合一,夸张展形态,稚拙动感无出其右C.中外融合,笔墨不拘法,意趣情怀挥洒戏中D.虚实相生,笔划不
拘泥,简拙至美演绎剧中(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①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②。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该说法认为
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
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③,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归谬法”是指从某一观点推出明
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请你使用“归谬法”反驳文段中“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孟子》有云:“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应该推己及人。材料二:《孟子》又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也是相互的。材料三:《乡土中国》的“长老统治”一节中提到: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严父亲子也是教化性
的,“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爱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为难过。”“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为了社会。”爱在传统的教化中体现。这个世界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充满了爱。爱无处不
在,表达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请结合一则材料或综合几则材料进行分析,以“爱”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参考答案解析1.【B】解析:强加因果,在材料一的第四段中,原文“遭
遇极端天气时,能源系统的脆弱性和安全风险会加剧”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后导致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安全稳定、调控能力等下降”的一种特殊情况,而不具备因果关系。2.【C】解析:无中生有,且在材料二的第二段中,“为降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提供支撑”的是“建立不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农作物产量
评估的定量关系模型,研发全国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农业损失评估模型”。3.【D】解析:材料一阐述的是如何打破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既有能源消费模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体系的问题与解决途径,选项D只阐述了用电量的增长的客观事实。4.①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可再生能源的80%
以上需转化为电才能利用,而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特征,受天气影响明显;②受地域影响,不同地区风电、光伏发电的最优配比还需精准;③受极端气候影响,“长时间、大范围静稳天气、阴雨寡照等引发极端无风无光事件,进而导致可再
生能源的安全问题。④气候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为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增加了变量和不确定性。判分依据:每点1分。5.科学精神内涵:①科学实验的实证精神。对绿色能源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且构建了系统模型。②严谨细致的理性(求真)精神。张来斌经过调研发现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导致能源和金属矿产资源的供需错配,
从而提出“发挥好传统化石能源的压舱石作用。”科学家们也清醒认识新能源开发存在安全问题等。③永不满足的创新进取精神。面对可再生资源的优势,清醒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风险、不确定性努力寻找解决之道。④人类命运的担当精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积极作为,为国为民寻找解
决能源供应安全的根本之道。⑤精诚合作精神。我们正在为尼泊尔、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建立太阳能资源精细化分布图谱。(判分依据:任选三点,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即可为满分。)6、D.“皆以灯火为线索”错。7、C.“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及时行
乐”错误,两篇文章的作者想借秦淮之游来滋润心灵的干枯,慰藉寂寞的灵魂。8、句子中的景物描写,蕴藏着作者细腻的内心感受。(1)通感:用“厚而不腻”来形容“秦淮河的水”,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碧阴阴”的视觉转化成味觉,突破了单一器官的局限性,表现出独特的内心审美感受。(2)比喻:用“
梦”和“梦的眼睛”比喻水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对水光朦胧迷离的情态的内心感受。(3)展开联想: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六朝金粉”,丰富散文意境,表现出作者内心由眼前风景感受到的厚重的历史感。(4)融情入景:而用“恬静”、“委婉”形容“柔波”,用“
梦”做比喻,都使秦淮河别具一种人情美。9、相同之处(1)都着意描写了桨声灯影里朦胧优美的夜景:朱自清笔下秦淮河的船精致而独具情韵,夜幕下朦胧的烟霭,悠然的桨声,梦一般的水光,俞平伯笔下栏杆玲珑入画,楼船华灯彩绘,波心
柔腻,河水微明,都极具朦胧美。2都表现了历史文化与现实的交融:朱自清文中由桨声联想到《桃花扇》,《板桥杂记》明末秦淮河艳迹,由碧阴阴的水联想到六朝金粉,由桥砖和房子想象极盛时的繁华,俞平伯文中由眼前的热闹,暂时抛开平日的自己,学着“六
朝金粉气”憨痴笑语,都写出了秦淮河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同之处: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桥砖坚美,但房屋破旧,烟熏遮蔽了当年的美丽,一片黑沉沉,这些描写把往昔的繁华和今朝的暗淡冷清对比,朦胧中充满感伤。俞平伯笔下的秦淮河乐声与笑语交织,灯火温煦,心旌飘荡,让人喜悦和陶醉。10.DMW解析
:原句为“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后十八年”是时间,后面应该断开;“出”和“破”是两个谓语,故中间要断开;“于洮西”作地点状语,修饰“破”,故后面应断开。11.A解析:此处的“举”应解释为“拿,献出”。12.B解析:“取得了一系列的胜
利”错误,在包围南安时,陈泰前往解围,姜维因粮草耗尽退兵了。13.(1)延熙十二年,后主刘禅赐授姜维假节,让他再从西平出兵,姜维没有胜利就回来了。(假节,作动词,赐授假节,1分;克,攻克,胜利,1分;句意2分)(2)王经刚刚打了败仗,蜀汉军队士气正盛,将军率领临时聚集起
来的乌合军队,又是在大军战败之后,来抵挡蜀汉乘胜而来的兵锋,恐怕我们必定要失败。(新,刚刚,1分;当,抵挡,1分;殆,恐怕,1分;句意1分)14.①姜维孤军深入;②姜维让胜利的军队坚守城池,让士气高昂的兵将攻城送
命;③姜维军队粮草补给不足;④姜维军队所处地势不利。(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参考译文:文本一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他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延熙十二年,后主刘禅赐授姜维假
节,使之再从西平出兵,不胜而还。姜维自以为自己熟悉西地风俗,且自负自己的才能武艺,计划联合各羌人、胡人的部落为羽翼,认为这样可以截占陇地以西的地方。姜维每每想要大举兴兵,费祎常常不听其谋而加以限制,拨给
他的兵马不超过一万人。延熙十六年春,费祎去世。同年夏天,姜维率领数万人马从石营出兵,经由董亭,包围南安,魏国雍州刺史陈泰前往洛门解围。姜维因粮尽而退兵。次年,朝廷加姜维官为督中外军事。又出兵陇西,代理狄道县县长李简献城投降。姜
维进兵包围襄武县,与魏国将军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姜维乘胜进军,俘降不少敌兵,将河间、狄道、临洮三县的的百姓迁徙后引兵返还。后在延熙十八年,又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一道从狄道出兵,在洮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
,王经的部队死亡几万人。王经退守狄道城,姜维率军包围狄道城。魏国征西将军陈泰率领军队前来解围,姜维退兵驻扎钟题。文本二曹魏征西将军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进驻狄道,等陈泰的军队到达后,东西两军会合后一起进发。陈泰的军队驻扎在陈仓。王经所统领的各军在故关,
与姜维在洮河以西地区交战了,王经大败,带领一万多人退保狄道城,其余部众都四散奔逃,死伤一万多人。张翼对姜维说:“可以停止了,不宜再进军了,继续进军可能会把这一战功也毁掉,是画蛇添足。”姜维大怒,于是进军包围狄道。辛未,魏帝下诏命令长水校尉邓艾代理安西将军,与陈泰合力抗击姜维
。陈泰率军到达陇西,众位将领都说:“王经刚刚打了败仗,蜀汉军队士气正盛,将军率领临时聚集起来的乌合军队,又是在大军战败之后,来抵挡蜀汉乘胜而来的兵锋,恐怕我们必定要失败。”陈泰说:“姜维率领少量部队深入我国境内,正希
望与我们在平原上作战,更希望求得一战而胜的好处。王经应该高筑壁垒固守城池,挫败他们的锐气,如今却与他们交战,正中了敌人的诡计。王经被攻破败走后,姜维如果乘大胜追击,向东进兵,占据栎阳,栎阳粮草充足,让部下到四面八方去招纳降兵,再招募羌人、匈奴人归附,向东争夺关中、陇西
,并向周围四郡发布文告动摇民心,这是我最担心的。但他却把打了胜仗的军队,放在坚固的城池之下等着受挫,让士气高昂的兵将,尽力攻城以至送命,在战争中攻方与守方的形势不同,主军与客军的地位也不同。现在姜维正是孤军深入,居于客地,粮草供应跟不上,这正是我们迅速进军
打败敌人的好时机,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这是形势自然发展的趋势。洮水围绕在城外,姜维的军队正夹在其中,如今我们登上高处占据险要地势,就好比是扼住他们的脖子,不用交战就必能使敌军逃走。对敌人不能放纵,狄道城被围也不能太久,你们何出此言!”于是,陈泰率军越过高城岭,暗中悄悄
进军,夜间到达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上。将士们燃起许多烽火,擂鼓吹起号角。狄道城中的将士看见救兵到了,都奋发踊跃。姜维没有料到曹魏救兵突然赶到,急忙登山前来进攻,陈泰率兵与他们交战,姜维率部逃走。15、D、“托物言志”错,不是来表现自己的志向意愿,且“感情更为悲凄”不妥。16、①格律上:词要
求严格,每个词牌格式较为固定,一般分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散曲较灵活自由,元曲套数由同宫调同韵的多曲联缀而成,每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等各不相同。②词的韵脚稍疏;曲的韵脚稍密。③词用衬字较少;曲常用衬字。④词
讲究含蓄蕴藉;曲则贵直言急切,不掩饰。⑤词用语相对较为典雅含蓄;曲用语趋向口语化,更为通俗活泼。(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17(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3)明月半墙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等18.①呼之欲出(栩栩如生)②大有裨益③炉火
纯青(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9.他的画作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对戏曲人物的形态加以夸张变形,不但呈现了戏曲舞台的精彩瞬间,而且展现了文人画传统的写意趣味。(4分)【解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他的画作在追
求形神兼备的同时”还未说完,后面语句的主语却变成了“戏曲人物的形态”,应将“戏曲人物的形态被加以夸张变形”改为“对戏曲人物的形态加以夸张变形”;二是不合逻辑,“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应将“展现了文人画传统的写意趣味”与“呈现了戏曲舞台的精彩瞬间”互换位置。2
0.C(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拟写对联要兼顾内容和形式。拟写对联时,首先应知道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可排除AB。内容上必须相关联,上联的内容主要是对关良画作
中人物特点的概括,那么下联既可以继续概括画作中的人物特点,也可以总结关良画作的整体特点,结合“关良融西学而内化,在水墨画中探索出一条简拙至美的戏曲人物画之路”说明他的画作是中外融合的,“观其画作,不拘泥
于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说明他的画作技法自由,不受局限,呈现的效果是“展现了文人画传统的写意趣味”,从中提取出关键词。而C项笔墨比D项笔划更能体现其水墨画的特点,且D项的结构、平仄皆不合对联要求。21、①出门不带手机②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愈发不可或缺③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交流)22、有人把手机使
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果真如此,(假设观点为真1分)那我们使用手机便都会出现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甚至于心理疾病。(推出明显错误1分)但事实上,“手机依赖”或出于工作需要、或出于支付需求,或为了避免尴尬等,(实际情况证明
1分)所以,“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对立”的观点不成立。(得出结论1分)23.立意参考:分析力求辩证周密,避免单一片面的论述。结合材料一分析,例如:①人应有爱心,要爱亲人,爱他人,但也要爱自己。②爱可推己及人但有
等差。结合材料二分析,例如:①爱是相互的,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社会才会和谐;②奉献爱心,无需回报。结合材料三分析,例如:①爱的方式要合理恰当,父母对子女,深爱而不溺爱,教化严格而不失度;②爱需要理智,子女孝顺,理
解父母,但也不能盲目顺从。③严父亲子,为政以德。综合分析,例如:人之大爱,在于推己及人、兼相仁爱;国之大爱,在于为政以德、化育万民。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