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永丰县永丰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x,共(10)页,154.31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e189a275343034eb0c4cc798f2339b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永丰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汉高祖立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文帝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景帝实施“削藩”,而武帝颁布“推恩令”、《
阿党附益之法》《限占田宅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汉时期()A.君相矛盾日益激化B.土地兼并愈加严重C.王国问题彻底解决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2.唐开元十一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
一,称之为“中书门下”,下设5房分主政事,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府。门下省名存实亡,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宰相专权趋势出现B.三省六部制被废除C.专制皇权有所削弱D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明朝中后期,皇帝的命令须交内阁转发,臣下的奏章须由内阁拟办,否则就是违制。没有上谕或奏章,内阁不能擅自拟旨。这说明内阁()A.在中枢系统中的地位上升B.平衡了君臣间的权力分配C.具有了制度化的参政职权D.变成了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4.清
朝继承发展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在东北、外蒙和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内蒙古设立盟旗。以上这些措施()A.比元代行省制更先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朝贡体系的发展D.说明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多元5.古罗马帝国时期,关于合伙、监护、信托的审判中因贪污、侵吞、盗用他人财物受处罚者,还有侵
害、欺诈、重婚、作虚假宣传等行为者,除判处财产刑、体罚刑外,还将被判定为“不名誉”。罗马法把“不名誉”规定为一项制度,使受处罚者进行某些行为或从事某种职业的权利被削减。这一制度说明罗马法()A.注重保障个人权利B.重视司法的程序化C.旨在调解贸易纠纷D.维护社会诚信原则6.德意志帝国时期
,美化传统农村家乡生活,表达“乡愁及对家乡和传统的渴望”的乡土文学出现了繁荣迹象。各地还争相编撰出版乡土教程并明确将其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这些现象反映了()A.浪漫主义思潮进一步传播B.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C.建立民
族统一国家的愿望D.小农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7.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中指出,我们反对国民党领袖们在南方对于农民的错误政策:他们只想利用农民,并不实际保障农民的利益,便要农民拥护国民党;他们要农民赞助自己,但并不强逼大地主对农民让步,不去
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逐渐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开始了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C.突破了国民革命对农民的限制D.关注农民的政治和经济权益8.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
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9.英国学者
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共产党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准备C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10.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中共中央,
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B.内战局势已然明朗C.战略态势明显转折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11.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
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馄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12.在某公报中,一方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
常化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另一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这一公报的发表()A.加快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B.推动了中日邦交的
正常化C.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D.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完成了从“革命与战争的宣传者”到国际体系“参与者与建设者”的转换,积极寻求通过平等协商来谋求国际合作。这一转变,说明中国
外交()A.开始打破西方的孤立与封锁B.积极营造睦邻友好外部环境C.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D.致力于推进多边外交的发展14.20世纪50、60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
、军事援助。此举旨在()A.扩大杜会主义运动的影响B.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C.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抗衡D.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5.冷战结束后,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这一“态势”反映出()A.新国际格局
尚未定型B.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C.美国力量遭到了削弱D.世界多极化基本形成16.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
重资本的运用。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A.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点B.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C.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17.1982年宪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正,其中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A.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
经济的发展B.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上升C.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18.1715至1787年间,法国海外进口商品增加10倍,出口商品增加7至8倍。英国在1698至1775年期间
进口和出口商品都增长500%以上。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A.鼓励海盗行为B.商业革命推动C.工业革命扩展D.经济垄断模式19、18世纪以前,英国政府明令禁止进口印度纺织品,并采取了保护性的粮食政策。19世纪以来,政府逐渐取消了纺织品进
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原料的进口税率,并规定谷物可以自由进口。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世界市场的拓展B.工业化进程的推动C.殖民帝国的形成D.自由贸易思想的出现20.“19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
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时期的“技术进步”()A.主要源于技术工人经验积累B.使蒸汽机成为产业革命原动力C.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D.使资本主义由此确立全球优势21.19世纪80年代德国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疾病、
失业、养老保险等体制,俾斯麦因此被称为欧洲社会福利计划的奠基人。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德国()A.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B.重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完善C.为了对外战争而改善人民生活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22
.1920年,列宁把农民看作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土壤,看作一种“异己力量”。晚年他多次提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由此表明,新经济政策()A.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是列宁对现实
的思考和政治策略C.消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D.尝试建立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23.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
关键因素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5.2%40.6%28.4%16.5%8.4%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24.“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西欧和日本崛起而崩溃。八十年代,美国发起对日本的贸易战,阻止了日本对美经济威胁。美国针对欧盟、中国等经济体,也经常单方面采用贸易打击政策
。上述现象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不断B.美国长期推行美元霸权政策C.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D.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趋势25.据《时代》周刊统计,到2014年12月下旬,有6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抗击非洲埃博拉疫情提供了援助:世界银行动员了接
近10亿美元的资金向西非疫区提供紧急援助。据此可知()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B.消除非洲贫困才能应对重大疫情C.世界银行致力于灾后重建工作D.国际合作是应对重大问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
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
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材料二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材料三帝国议会
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
。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5分)(2
)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5分)(3)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与不足之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6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贵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品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材料二机器制造创于泰
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千,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
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1878年12月14日《申报》材料三1869年英国驻华领事商务报告中说“洋标布是一种近似土布的织物,对它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为了适销对路,在漂白洋标布运到中国通商口岸后,染成蓝色,相当于青蓝大布,并裁
成段,折迭成匹,每段“恰足制成一件中国人穿着的长衫”,以适应中国市场。据海关商务报告书中记载“漂白市布经如此加染后,迅速地并大量地代替了以前作为缝制衣着主要来源的土布”……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大量进口,成为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冲击着闭塞、停滞的中国社会经济。——段本洛《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机
械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洋标布”倾销中国市场的原因,并简述进口外国机制棉纺织品对近代
中国经济的影响。(7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材料一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
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材料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
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摘编自吴志成、吴宇《
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材料三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
“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摘编自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第一次逆转”的背景和主要表现。(6分)(2)据材料二,“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
致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6分)永丰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2)选择题(25*2=50分)(2)-10DACDD\BDBAC11-20DBDCA\ABBBD21-25DBDDD1、答案:D
知识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依据材料“推恩令”“《阿党附益之法》《限占田宅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题干“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藩”“推恩令”等信息体现对王国的控制;
“《阿党附益之法》《限占田宅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反映了汉武帝通过立法来约束地方豪强贵族,故D正确。题干涉及的君主专制,排除A。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彻底”说法绝对,排除。2、答案:A解析:题干主要表明唐玄宗调整中央权力机构,将中书省与门下省进行职权合并
,中书门下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原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职权扩大,成为独揽大权的宰相,而门下省及官员权力减弱。因此,相权由分散走向集中,宰相专权趋势出现。故答案为A项。B项,题干只涉及中书省与门下省职事调整,并未涉及尚书省,据题干无法判断三省六部制度是否被废除,且该项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中央权力机构调整由皇帝主事,且减弱门下省封驳审核之权,反映出专制皇权加强,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排除3、知识点:明朝的内阁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有:皇帝的命令须交内阁转发,臣下的奏
章须由内阁拟办,否则就是违制等。解答:根据材料否则就是违制“不能擅出敕旨”可得出,内阁具有制度化的政务参与权,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内阁地位的变化,故排除A。内阁的设置使权力进-一步向皇帝集中,皇权独大,故B项中“平衡”的说法错误,排除。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排除D。4.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加强君主专制,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发展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在东北、外蒙和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内蒙古设立盟旗”,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即可。解答:材料没有体现清朝和元朝制度的比较,排除A;清朝继承
发展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在东北、外蒙和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内蒙古设立盟旗,体现了清朝针对不同的少数民族地方采取不同的政策,体现了治理方式的多样性,B错误,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朝贡体系,排除C。5、知识点:罗马法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罗马
法把“不名誉”规定为一项制度,使受处罚者进行某些行为或从事某种职业的权利被削减。解答:材料“罗马法把‘不名誉’规定为一项制度,使受处罚者进行某些行为或从事某种职业的权利被削减”体现了对“诚信”的重视,故D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并没涉及司法程序,排除B。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6、知识
点: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解题的关键是“乡土文学出现了繁荣迹象”“各地还争相编撰出版乡土教程并明确将其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解答:由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文学出现了繁荣迹象,乡土教程
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从侧面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较快,故B正确;AD材料未体现,排除;此时德意志帝国已经完成了国家统一,故C错误。7、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题干“我们反对国民党领袖们在南方对于农民的错误政策…不去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我们反对国
民党领袖们在南方对于农民的错误政策…不去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开始关注农民问题,故D项正确。A项,国民革命期间,中共长期受右倾机会主义影响,排除。B项,土地革命开始于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C项,题干说明国民革命对农民利益依
然存在束缚,排除。8、B9、A10、C11、知识点: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答案:D分析:本题以起草五四宪法背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五四年宪法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解答:A.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形势因素,排除;B.五四
年宪法后历经多次修改,并非社会主义宪法集大成者,排除;C.表述错误,排除;D.材料反映了五四宪法科学融合国际和历史经验,正确。1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出自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该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关系开启正常化进程,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B正
确。1971年中国已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A。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D。故选:B。13、答案:D解析:本题在提供中国外交角色转换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以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为
素材,体现中国发展,凸显中国态度,展现大国姿态,培育考生政治认同,考查家国情怀素养。材料中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国际合作”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在国际上的全方位性,这是广泛进行多边外交的体现,D项正确;中国外交开始打破西方的孤立与封锁,早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实现,A项错误;睦邻友好外交只是多边外交的一个方面,B项错误;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也是多边外交的内容之一,C项错误。14、知识点:美苏冷战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冷战的理解与认识。解答:通过材料“宣传亚
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为新生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可以看出,这是苏联在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故C正确;扩大社会主义运动不是苏联行为的政治目的,排除A;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排除B;支持民族解
放运动不是目的,只能是客观作用,排除D15、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多元争极”说明世界上“极”的地位尚未明确或定位,这是国际力量没有完成重新组合的结果,反映出新国际格局并未定型,A项正确。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是失衡局面,因而形成了“一超多强”,没有出现平
衡,B项错误;C项表述明显错误;现在仍是“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并没有形成,D项错误。16、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结合题干“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典当行不仅把库
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可知,明中叶后典当业出现利用资本借贷及扩充进行经营,反映当时的典当业初步具备早期金融机构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现象,排除;C项,典当业的借贷行为与对外贸易无关,不
能反映是否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排除;D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增加政府税收的作用,排除。(2)B18、B19、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主要原因”,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即可解答:18世纪以前,英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保护性的商业促进政策,为保护国内市场,
对进出口采取了一些限制,工业革命要求英国去获得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英国政府转变政策,积极推动贸易的自由化,B正确;ACD都是英国政府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英国自身经济的发展。20答案:D解析:根据“19世纪下半叶”,结合所学,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
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统治,故D正确;ABC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时间不符合“19世纪下半叶”,排除。21、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19世纪80
年代德国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疾病、失业、养老保险等体制”。解答:19世纪80年代德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疾病、失业、养老等问题,表明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故D正确;A材料未体现,排除;BC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22、知识点:新经济政策答案:B分析:本题
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解答:“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
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表明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现实的思考和政治策略,故B正确;AD材料未体现,排除;C太过绝对,排除。23、D24、答案:D,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答:材料“八十年代,美国发
起对日本的贸易战,阻止了日本对美经济威胁。美国针对欧盟、中国等经济体,也经常单方面采用贸易打击政策”体现的是世界多极化对美国的冲击,D选项符合题意。中国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A选项排除。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5、答案:D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趋势,关键信息是“到2014年12月下旬,有6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抗击非洲埃博拉疫情提供了援助”。解答:材料“到2014年12月下旬,有6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抗击非洲埃博拉疫情提供了援助”表明国际合作
是应对重大问题的关键,故D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指公正、合理的新秩序,建立新秩序就是要改变大国主导的现状,使其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材料的主题为疫情期间的国际援助,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无关,故A项错误;B
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错误;材料中世界银行的援助主要为应对疫情,而非灾后重建,故C项错误。26、答案(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4分)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1分)(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
;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2分)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3分)(3)进步: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2分)不足:帝国总理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2分)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
;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2分)27、答案为:(1)商业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上贸易空前兴盛。货币化: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4分)(2)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2分)原因:①自然经
济逐渐解体;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写到三点即可得3分)(3)原因:①英国机制棉纺织品质优价廉(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②生产出适应中国市场的棉织品③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④英国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4分)影响:①导
致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②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在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3分)28、答案:(1)特点: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2分)背景:经济大危机的冲击。(2分)表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2分)(2)变化:
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政治力量主导)。(2分)原因: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干预自由市场;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消减;民族(民粹)主义思想抬头。(任写两点即可得4分)(3)实质:调
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2分)不利: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任写两点即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