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2.617 M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2)页,2.61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cc19e5cac754e090fc434b8585ff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实验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卷答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新安名族志》对某村落有如下记载:“其地罗峰高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国其南。中有二水环绕,不之东而之西,故名口口”。关于该村落表述正确的是A

.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村落B.其建筑兼具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C.其中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古民居建筑是承志堂D.是以血缘关系为组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个村落是

皖南著名古村落西递村,具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它是是以血缘关系为组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故答案为D。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村落是宏村,A错误。其建筑兼具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说的是平遥古城,B错误。承志堂位于宏村,C错误。2.在隋朝,地方官员通过科目考试由专门部门选拔。

于是写文章成为荣进之路。“夫其始,测试写作能力,专主于词章;其既仕,付之于勘籍小吏,而专查验其资格。于是选贤与能之意,无复存者矣”。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A.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B.儒生地位提升同时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C.科举制度在实施初期

存有弊端尚不完善D.儒学依附科举制度沦为奴化臣民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于是选贤与能之意,无复存者矣”表明科举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无法达到“选贤与能”的效果,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科举制的

局限,而A项是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儒生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儒学的作用,故D项错误。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总体上来说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下列项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有①周代分封制②汉代司隶校

尉③宋代的二府三司④元代行省制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分封制后期诸侯争霸,地方割据,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汉代司隶校尉是监察官职,监督朝内

的大臣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等七个郡的官员,故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故②正确;宋代的二府三司主要分割宰相权力,与地方无关,故③错误;元代行省制也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故④正确。故②④组合正确,故C项

正确。4.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A.建立理藩院B.建立密折制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答案】B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诸臣有陈奏之心……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清代密陈奏章的密折制,因此B选项正确;理藩院是清朝时处理外藩事务的部门,A选项错误;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C选项错误;军机处是雍正时期设置

的秘书班子,D选项错误。故选B。5.以下示意图中“?”处应填入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从材料“列强为扩大权益提出修约”“中国政府拒绝”“《天津条约》”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A项是英国独自发动,排除;C项是日本单

独发动的,排除;D项之后签署了《辛丑条约》,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材料“列强为扩大权益提出修约”“中国政府拒绝”“《天津条约》”。6.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学者有以下论述:“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了俄国,堵住

了俄国南下的道路;左宗棠收复新疆,也让俄国在中亚方向无所作为,所以它掉头东进;……为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日本挑起甲午战争;1895年俄国参与‘三国干涉还辽',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据此,作者要表达思

想是A.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列强对东北亚博弈的大背景下B.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俄国开始向远东地区扩张领土C.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确立了在远东的霸主地位D.在近代史上,日俄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俄国和日本同时在远东地区扩张矛盾重重,而甲午战争正是发生在列强对东北亚博弈的大背景下,因此A选项正确;俄国开始向远东地区扩张领土是在16世纪中期,B选项错误;日本确立了在远东的霸主地位是在日俄战争后,C选项错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选项错误。故选A。7.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下列对相关史料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史料历史解释A“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片面最惠国待遇

。易使列强形成侵华联盟。B“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C“……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五口通商。破坏中国贸易自主权。D“惩办伤害诸

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反帝。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指的是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而表格的“历史解释”中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C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BD史实与历史解释均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以考查史学方法论的方式考查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的不平等条约,学生需利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史实与历史解释能否形成对应关系。8.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

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①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觉醒②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④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开始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觉醒是甲午中日战争,故①错误;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是北伐战争,故②错误;③、④合乎史实,且符合题干意思,故③、④正确;选择B项符

合题意。9.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

在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红军长征的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

1937年,而在一时期体现“中国化命运”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把革命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即“中国化”。故选C。1924年和1937年出现国共两次合作,均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苏维埃政权

的建立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实行下建立的政权形式,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容,排除B。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一个成功例子,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容,D排除。【点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国民革命时期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2)土地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3)抗日战

争时期: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0.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

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材料中“现在”是指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出于抗战的需要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双方以孙中山的三

民主义作为共同的信仰,来真正反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的解放,故选C;国民革命时期就是在实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不符合题干中的“恢复”,故排除A;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出于敌对和对抗中

,所以不符合题干中的全国范围内恢复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故排除BD;故选C。11.被俘后的国民党第18军长后来回忆道:“淮海战役后,但见四面八方,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呈现出千千万万民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场面,……我以前带着部队经过这些地方时,连一撮猪毛都没看见,现在怎么有这么多?真是怪事!”这

种“怪事”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历经“三大战役”连续的军事失败,丧失民心B.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C.解放军运用游击战、运动战术取得军事胜利,赢得民心D.解放区实行了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的土

地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解放区实行了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物力保证,因此D选项正确;淮海战役时“三大战役”尚未结束,军事失败不是国民党

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A选项错误;B选项是在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排除;军事胜利不是共产党解放军赢得民心的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故选D。1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

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表明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港人治港”保证香港政治独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香港回归后,虽然享有高度自

治权,但其权力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中国依然是单一制国家,而非联邦制或邦联制,国家结构并未改变,因此B选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香港回归,不是该法的制定,A选项错误;高度自治只是“港人治港”原则的内容之一,不能说明其最终确立,C选项错误;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国,并非政治独立,D

选项错误。故选B。13.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

次会议A.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B.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C.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20世纪五十年代……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应该是指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答案选C,A项是1953年周恩来在

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口号,B项与题意无关,D项发生在万隆会议时期。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14.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召开时,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

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国家的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这些举措A.体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B.提高了人民的参政热情C.保证了城邦的巩固统一D.确立了公民大会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

建议”“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可知,伯里克利充分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故选A;伯里克利推行的措施激励的是公民的参政热情,而非“人民”,排除B;雅典城邦的这种直接民主并不能保证城邦的巩固统一,否则雅典何以衰落,故排除C;公民大会地位在

伯里克利之前就早已确立,故排除D。15.独立后的美国仍处于一片混乱状态,为了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1787年5月在如图哪个地点召开了制宪会议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5月,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因此①项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②纽约

、③波士顿和④约克镇都不是1787年制宪会议的召开地,其他选项错误。故选A。16.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

政安排。”下列对“普鲁士式的宪政”解读正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皇帝自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B.宰相要对皇帝和联邦议会负责C.由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拥有较大决策权D.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普鲁士领导下德国完成了统一,完成了

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利于资产阶级,因此资产阶级“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可见不是实行美国的三权分立,而是有普鲁士特点的宪政,即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故答案为D。德意志

帝国首相自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A错误。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联邦议会负责,B错误。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较小,C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德国近代的政体,要求结合1871摸哪德意志宪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1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对人类优秀历史经验批判总结的结果,结合下图指出这些历史经验出自的国家和地区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地图上对应的国家是:①德国,②法国,③英国

,④沙皇俄国,综合以上所述①②③为正确的国家和地区,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8.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阶段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

度。”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二月革命时期B.《四月提纲》发表前后C.攻占冬宫之后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指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应该是在二月革命之后,而这个政府还存在,说明是在十月革命之前,故答案为B项,排除A项;“攻占冬宫之后”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均属于十月革命时期,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19.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

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宋代时‘坊市制

’已经瓦解……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等信息可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故选A;材料并未体现市在时间上的突破,排除B;材料中政府的做法是必要的城市管理措施,而不是巧立名目收取杂税,排除C;宋代依然固守重衣

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依然受到封建政府的限制,排除D。20.江苏省的手工工场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以最重要的手工棉纺织为例,在1899—1911年间,江苏开设的手工棉纺织工场数量接近全国一半。对此信息解读正确是①江苏省近代工业水平领先全国②推翻君主专制为民族工业发展

扫清了障碍③救亡图存思想激励了实业救国④传统棉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仍占重要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899—1911年”信息可知,在甲午战后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

、“实业救国”,③项正确;依据材料中“江苏开设的手工棉纺织工场数量接近全国一半”信息可知,传统棉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仍占重要地位,④项正确,因此B选项正确;近代工业的特征是机器大生产,不是手工工厂,①项错误;中

国封建君主制结束的时间是1912年2月,②项错误,其他选项错误。故选B。2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纺织业成为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图中属于当时新的纺织中心的是A.①②④B.③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纺织业由

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因此D选项正确;①上海、②杭州和④广东在此之前已经成为纺织业中心,不是一战期间出现的新纺织业中心,排除,其他选项错误。故选D。22.下图所示是被称为新中国第一股的“飞乐音响”股票。但当初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却遭遇困难。工商局

工作人员用疑惑的口气问道:“你们是什么所有制的?”厂长秦其斌回答说:“我们是股份制的。”工商局工作人员说:“股份制?所有制中没有股份制!”改革开放后,此“困局”在政策上被破解是在A.六届人大二次会议B.九届人大二次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新中国第一股的“飞乐音响”股票在登记时面临困难,一般认为股票是资本主义产物,为解决此“困局”在政策上被破解是在1992年之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发生在1992年之后,D项正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

984年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排除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C。故选D。23.在皖南古村落和平遥古城中保存着很多古民居,它们是中国

南北古民居的杰出代表。两地古民居的共同之处有①夹溪筑屋是其择地特点②配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作为装饰③反映长幼有序的传统礼制观念④具有粉墙青瓦马头墙的显著特征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

解】本题考查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结合所学可知,徽派建筑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夹溪筑屋是其择地特点;粉墙青瓦马头墙;木雕、砖雕和石雕建筑“三绝”。平遥古城布局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院落里面,精美的木雕、

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显现一股典雅俊秀之气。分析可知两地古民居的共同之处有配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作为装饰和反映长幼有序的传统礼制观念,因此②③项正确。①④项只是徽派古民居的特点,不符合题意,错误。B选项正确;A、

C、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4.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卫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自由手工业者成为建筑工人的主体,而且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自由手工业者总数的25%,建筑项目的实施“使财富变成活跃的事业,从中出现各种工作,供应各种

需求,激发每一种技艺”。据此,下列有关雅典卫城重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大规模重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②是一项体现公民精神的杰作③大大推动雅典建筑技艺的提高④承担着多项公共职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卫城重建于

前480年,是公元前5世纪初期,故①大规模重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错误,从材料并联系所学可知雅典卫城的重建,②是一项体现公民精神的杰作,③大大推动雅典建筑技艺的提高,④承担着多项公共职能均正确。综上所述表述正确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5.他多才多艺,兼雕塑

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特别是他的雕塑,代表欧洲文艺复兴雕塑艺术最高峰。下列各项属于“他”的作品的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他”指的是米开朗琪罗,①是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完成的天顶壁画,

②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④是米开朗琪罗的代表性建筑,因此C选项正确;③是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建造的,排除,其他选项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

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明代社会发生了一些主要变化。明中后期苏州地区“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日取分金为谷飨计”。朱棣重视阁臣个人素质,阁臣的进退完全取决于成祖朱棣对他们能力的认同。后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机构,完善内阁制度。宣宗时,以票拟批答的方式处理政务,加强了内阁的权力。但由于权力制衡的需

要,宣宗培植宦官势力,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整理自《明神宗实录》《明代内阁的发展演变与皇权的关系》材料三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

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明代内阁的发展状况,并指出

明代后期社会变迁的新态势。(3)根据材料三年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雅典)实施分权的举措。指出美国政治制度中“立体分权”的内涵。【答案】(1)措施:宋代以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别掌握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相权。(2)状况:内阁制度趋向完善;

内阁权力扩大,但受司礼监牵制。态势: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萌芽,君主专制日益强化(3)举措:以四百人会议或五百人会议负责行政;以公民大会负责立法;以陪审法庭负责司法。内涵:中央政府内部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与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

强,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解析】【详解】(1)措施:依据材料一中“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信息结合所学从宋代二府三司分别掌握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分割相权等方面指出宋代分割相权的措施。

(2)状况:依据材料二中“后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机构,完善内阁制度……加强了内阁的权力。但由于权力制衡的需要……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信息可概括得出明代内阁的发展状况。态势:依据材料二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阁臣的进退完全取决于成祖朱棣对他们能力的认同……完善内阁制度……加强了

内阁的权力……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等信息可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等方面指出明代后期社会变迁的新态势。(3)措施:结合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相关所学可从四百人会议或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分别负责行政、立法和司法的角度指出分权措施。内涵:依据材料三中““立体分

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信息结合所学从中央政府内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中央与地方实行联邦制等方面指出其内涵。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自变法以来,侵略所得的土地,大抵直隶君主,大的置郡,小的置县,郡县的长官都

非世职,也无世禄。始皇沿着成例,每灭一国,便分置若干郡。……既吞并了六国,秦遂成为一个纯粹郡县式的大帝国。于是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狱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

。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1945年,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70年

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进而形成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伟

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材料三香港回归历程: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1984年12月中英联合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

明;1990年全国人大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纯粹郡县式”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是如何建立庞大帝国的?(2)根据材料二,“台湾被外族侵占”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宣布采用和平方

式统一祖国的现实背景。(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基本法》制定的原则,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的影响【答案】(1)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皇帝任免调动;实行官僚政治措施: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②北击匈奴,

收回河套地区;③平定岭南,置郡,实行行政管理和军事镇守;④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免官吏。(2)标志: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背景: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国内外环境。(3)原则: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影响: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抵直隶君主……郡县的长

官都非世职,也无世禄”信息结合所学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皇帝任免调动郡县长官、实行官僚政治等方面概述“纯粹郡县式”特点。措施:结合秦始皇拓展疆域的措施相关所学进行说明即可。(2)标志:依据材料二中“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1945年,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信息结合所学

可知,“台湾被外族侵占”的标志是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背景:结合20世纪70年代国际国内时代背景相关所学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

境等方面分析其现实背景。(3)原则:依据材料三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基本法》制定的原则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

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28.正在热播的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再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

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

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论》1940年材料三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怎样理解该事件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结合所学指出李大钊一文意味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之道上发生的重大转变。(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的

含义,并结合20世纪10年代的历史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特殊性”的主要原因。(3)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答案】(1)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理解:冲破世界帝国主

义阵线,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工人运动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

践指导力量(开辟民族解放运动新时代)。转变: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2)含义: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原因:一战后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资本主义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任选2点)(3)表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析】【详解】(1)事件:依据材料一中的“1917年俄罗斯的

革命”、“Bolshevism胜利”信息结合所学可知,“Bolshevism”意为布尔什维主义,该事件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理解:结合十月革命的影响相关所学进行说明即可。转变:结合所学可知,在十月革命的

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之道上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2)含义: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信息结合从其领导阶级、革命前途等方面说明其含义。原有: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

骤……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信息结合所学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道路无法实现、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方面说明原因。(3)表现:结合所学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方面指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主要表现。29.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并在建筑规划思想上体现出地域性和民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李蓓蓓《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材料二颐和园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山

南的昆明湖组成。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展拓后的昆明湖呈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水面辽阔,约占全园四分之三。”——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材料三四合院,是一种由四面房

屋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内院式建筑(如图)。四合院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尤以北方地区最为典型。对于四合院的解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视角:①遵循了建筑与自然环境、气候的和谐统一:从剖面看,庭院南北向距离与房高的

平均比例为10:3,这样低矮平缓的比例便于夏季风的进入,能在湿热的夏季带走多余的热量和水份。这一特征在中国古代大量的建筑中都有所体现②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的秩序感:四合院民居在布局上多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房屋四角以廊道或围墙联系围合,形成主次分明、安静内敛的

居住环境。这种结构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法要求——根据朱瑾、王军《四合院的文化阐释与伦理解读》等论文摘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40年代以前和20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的规划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划

思想的?(3)根据材料三结合学说知识,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视角的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角度,以秦长城为例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从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这个角度,以平遥古城的民居为例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1)趋势: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城市化基本停滞。原因: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趋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市化发展较快。原因:国民经济快速恢复;“一五”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2)乾隆展拓昆明湖湖面东部使山与湖结合更加自然;运用传统造园手法(借景),以西山群峰为背景,把玉泉山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以西堤柳色遮挡西部围墙,构成山外有山景中有景的幽美意境;园林布局,处处从全局着眼,注意协调山湖、前后山、园内外等各种关系。(3

)选①:秦长城的修建,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当地自然环境和谐融为一体。东段山地用天然石块垒砌城墙,河谷地段挖掘沟堑代替城墙;中段依托山脉以石块垒砌;西段凭借黄河天险构筑障塞城堡。选②:平遥古城的民居大多为四合院建筑,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的传统礼制观念。轴线对称,主次分明,正房为长辈居住,厢房和侧房供儿孙辈居住。【解析】【详解】(1)趋势: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不大,城市化基本停滞。20世纪40年代之后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较大,城市化发展较快。原因:结合19世纪4

0年代之前的相关史实从古代中国的经济模式、经济政策等方面说明19世纪40年代以前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原因。结合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相关史实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五”计划的影响等方面说明20世纪40年代之后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原因。(2)体现:依据材料二中“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

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信息结合所学从展拓昆明湖湖面东部、将玉泉山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以西堤柳色遮挡西部围墙、从全局着眼,注意协调山湖、前后山、园内外等各种关系等方面说明其对因地制宜规划思想的体现。(3)本

题为开放性试题,可选择①项,然后结合秦长城修建的史实相关所学从其修建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凭借原有地形等方面说明其与自然环境、气候的和谐统一。或选择②项,然后结合平遥古城相关所学从轴线对称,主次分明、正房为长辈居住,厢房和侧房供儿孙辈居住等方面说明其体现的秩序感。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