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12月第〇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38.213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12月第〇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12月第〇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12月第〇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12月第〇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答案.docx,共(18)页,38.21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aee6e8ae6504b67e8358074e5c58f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密·2021年12月17日18:15前重庆市2022年高考第〇次诊断性检测高三生物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A【解析】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理论和科学实验的结合,结论是可靠的,A错误;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结构的

统一性,B正确;C、细胞学说中动植物结构在细胞结构有相同的结构,所以统一于细胞水平,同时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正确;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通过理论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提出的,D正确;故选:A。细胞学说的

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英国的虎克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木栓组织并命名为细胞,荷兰的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活细胞;(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到德国的魏尔肖;细

胞学说的内容:(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3)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3)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5)生物体是通过细胞

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6)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8)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细胞学说的意义:(1)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揭示了生物间存在着一定的

亲缘关系。(3)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掌握细胞学说的意义2.【答案】D【解析】解

:A、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A错误;B、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的数量不同,B错误;C、③是染色质,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遗传物质,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分裂时有周期性变化,C错误;D、④表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代

谢旺盛的细胞中活跃度比较高,D正确。故选:D。据图分析,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核孔,③表示染色质,④表示核仁,⑤表示核膜。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答案】

C【解析】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但是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原核生物的拟核和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的作用相似,都含DNA,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正确;D、原核生物中的支原

体没有细胞壁,D错误。故选:C。根据细胞有无核膜(或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生物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动物、植物和真菌等共性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

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答案】A【解析】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可以利用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例如噬菌

体可以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A正确;B、所有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DNA,B错误;C、绝大多数真核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杆菌,病毒不存在呼吸作用,B错误;D、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进行二分裂

,D错误。故选:A。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

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的结构特征,意在考查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答案】A【解析】解:A、结合分析可知,胰岛素的合成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进行,形成肽链后被运输到内质网上进行初加工,A错误;B、胰岛素的加工运输以及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

确;C、控制胰岛素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而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C正确;D、分泌蛋白向外运输的过程中内质网膜转变为囊泡、囊泡转变成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再变成囊泡,囊泡再转变成细胞膜,故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中相关生物膜发生了更新,D正确。故选:A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

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

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

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6.【答案】C【解析】解:A、从图可以推测甲可能为男性,乙为女性,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故常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制

作该染色体核型图,B错误;C、据图中染色体的差异性大小,可以确定甲乙两人是否有亲缘关系,C正确;D、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D错误。故选:C。题图分析:甲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乙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说明乙为女性。本题考

查减数分裂和染色体核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答案】B【解析】

解: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正确;B、反渗透技术通过对半透膜一侧的海水施加压力,让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故淡化海水时,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移向低浓度溶液,B错误;C、反渗透技术淡化海水时,施加的外界压力大于海水渗透压,水分子

从高浓度溶液移向低浓度溶液,因此图中淡水一侧的液面上升,C正确;D、在未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水分子总体从淡水向海水移动,即由低浓度溶液移向高浓度溶液,D正确。故选:B。1、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作用

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2、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由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且原生质层两测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因此,当成熟的植物

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本题考查的渗透作用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水分的总体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考查了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D【解析】解:A、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

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A正确;B、假说是指按照预先设定,对某种现象进行的解释,即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详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细胞膜结构模型的

探索过程,也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B正确;C、由于细胞器大小、质量不同,差速离心法一般先选用较低的离心速度离心,然后改为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分离,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C正确;D、同位素标记法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特征射线的性质,探测标记物质的运

行和变化,但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采用的是荧光标记法,D错误。故选:D。1、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一

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得出该类事物所有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2、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

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

是物理模型。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4、分离破碎细胞的细胞器时采用的是差速离心法,这些细胞器大小、质量不同,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本题考查生物学中常用的科学

方法,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9.【答案】A【解析】解:A、血液中③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过高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都有抑制作用,A错误;B、几乎所有的

细胞都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因此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B正确;C、激素具有高效性,含量甚微的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D、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D正确。故选:A。1、甲状腺

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

便甲状腺激素减少。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2、由图判断:①是TRH、②是TSH、③是甲状腺激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理解能力,准确理解负反馈调节,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10.【答案】

D【解析】解: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B正确;C、昆虫原种和昆虫新种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

确;D、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D错误。故选:D。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

化;昆虫原种和昆虫新种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考查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该考点知识的掌握,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11.【答案】D【解析】解:A、“2”和“3”组成的结构叫脱氧核苷,A正确;B、DNA分子中的碱基含量遵循卡伽夫法则,

B正确;C、DNA双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所以DNA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C正确;D、大多数的脱氧核糖上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但每条链末端的脱氧核糖上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错误。故选:D。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

糖,3是含氮碱基。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答案】D【解析】解:A、孕妇(甲)为某伴性遗传病,根据分析可知,该病

为伴X显性病,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个体1的基因型为XDY,个体2的基因型为XdY(父亲),个体3的基因型为XdXd,可见他们是性别不同的双胞胎孩子,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

XDXd、XdXd,C正确;D、个体1的基因型为XDY,其与正常异性(XdXd)婚配,所生女儿都患病,D错误。故选:D。题图分析:空圈代表无放射性,深颜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则图中孕妇甲既含有D基因

,也含有d基因,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DXd);个体1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个体2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个体3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所以

其基因型为XdXd。本题结合基因诊断结果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空圈代表无放射性,深颜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判断图中4个个体的基因型;其次根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3.

【答案】D【解析】解:A、F2中高秆:矮秆=(66+9):(9+16)=3:1,同理抗病:易感病=3:1,所以等位基因B、b与T、t的遗传都符合分离定律,A正确;B、因为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符合9:3:3:1及变式,所以不符合基因的自

由组合定律,B正确;C、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6:9:9:16,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这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D、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当用bbtt对BbTt测交时,也不会出现1:1:1:1的比例,D错误。故选:D。分析每一对性状,在F2代都符合3:1,因此控制高杆和矮杆、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即不符合9

: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最可能的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正确分析题干数据,明确

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4.【答案】D【解析】解:AB、图中显示一条X染色体移接到一条Ⅱ号染色体上,变异后染色体数目少了一条,因此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也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AB正确;C、若X染色体和正常的Ⅱ号染色体移向一极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则会产生正常的卵细胞,C正确;D、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4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D。分析题图:图中显示一条X染色体移接到一条Ⅱ号染色体上,这导致Ⅱ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时也

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条,即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5.【答案】B【解析】解:A、在使用抗生素前,细菌中就含有抗药性的个体,使用抗

生素起选择作用,A正确;B、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使其它细菌转化为具有抗药菌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使用抗生素起选择作用,将抗药性个体选择下来,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C正确;D、短期内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杀菌效果,D正确。故选:B

。分析题图可知: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易感细菌,但少数细菌因为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

其的影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C【解析】解:AC、B细胞和T细胞均为免疫细胞,二者都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A正确、C错误;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脾、淋巴结和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和作战的场所,B正确;D、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能够吞噬消化抗原,D正确。故选:C。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

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免疫细胞的相关内容,要求

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种类、起源、分布及功能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7.【答案】D【解析】解:A、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A正确;B、图a中的①是顶芽,由于具有顶端优势顶芽生长最快,B正确;C、Ⅰ和Ⅱ处均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Ⅰ侧伸长速度大于Ⅱ

侧的原因是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作用更明显,C正确;D、图a芽的生长情况能体现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而图b在只能提醒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D错误。故选:D。1、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

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2、据曲线图分析,背光侧生长较向光侧快,故曲线Ⅰ代表背光侧,曲线Ⅱ代表向光侧。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内

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题图的能力,难度适中。18.【答案】A【解析】解:A、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A正确;B、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等,B错误;C、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形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C错误;D、植物

激素往往是由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也可在产生部位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A。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

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

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叶、花、果实等器官脱落的作用。6、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

比会影响组织分化,如在愈伤组织分化中,细胞分裂素含量高有助于生芽,生长素含量有助于生根。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的能力。19.【答案】D【解析】解:A、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岛屿上各种生物可形成一个群落,对该群落研究时应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演替情况、空间结构等方面,A正确;B、由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留居种数加大,物种的迁入率就下降,灭亡率则相反,留居种数越多,灭亡率也越高,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故当灭绝和迁入的速率达到相等时,物种的数目就处于平衡稳定状态,C正确;D、达到平衡时的物种数,与岛屿大小和距大陆的距离有关,据图分析可知,最大种群数应出现在距离较近的大岛,D错误。故选:D。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

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2、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岛屿面积越大且距离大陆越近的岛

屿,其留居物种的数目最多,而岛屿面积越小且距离大陆越远的岛屿,其留居物种的数目最少。本题结合平衡说考查考生对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C【解析】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清除藤本植物对对照组

和实验组的食虫鸟类和杂食鸟类的数量减少,导致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所有鸟类数量减少,A错误;B、在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乔木植物处于优势地位,对群落影响最大,B错误;C、实验组食虫鸟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藤本植物减少,以它

为食的昆虫种群密度降低,昆虫的捕食者鸟类也会随之减少,或者由于藤本植物减少,导致食虫鸟失去了栖息地而数量减少,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清除藤本植物导致食虫鸟类和杂食鸟类的数量减少,可能使得该森林的发生虫灾的风险增大,D错误。故选:C。识图分析可知,与清除藤本植物

前鸟类数量相比,清除藤本植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食虫鸟类和杂食鸟类的数量减少,原因可能藤本植物减少,以它为食的昆虫种群密度降低,昆虫的捕食者鸟类也会随之减少,或者由于藤本植物减少,导致食虫鸟失去了栖息地而数量减少。由于食

虫鸟和杂食鸟类数量的减少,导致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鸟类的数量也减少。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1.【答案】设置至少3个重复组,求平均值(或所有实验重复测定至少3次)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光合速率大

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出O20.855戊二醛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捕获光能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解析】解:(1)通过增加实验样本的方法可以排除偶然因素产生的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不同戊二醛浓度条件下设置重复组或者重复测定均能够

减小实验误差。(2)光照条件下,戊二醛浓度为5mg•L-1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要产生ATP,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要产生ATP,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培养液中溶解氧增加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大于呼

吸作用消耗氧气量,大水榕向外界释放氧气。大水榕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指植株的真光合速率。根据题干可知,戊二醛浓度为5g•L-1时,光照2h,溶解氧增加量是1.00mg•L-1,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是0.5

mg•L-1▪h-1,黑暗2h,溶解氧减少量是0.71mg•L-1,植株的呼吸速率是0.355mg•L-1▪h-1,所以植株的真光合速率是0.855mg•L-1•h-1。(3)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戊二醛浓度的升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减少,叶绿素捕获光能减少,光反应产生ATP、NA

DPH减少,暗反应C3的还原减弱,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故答案为:(1)设置至少3个重复组,求平均值(或所有实验重复测定至少3次)(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出O20.855(3)戊二醛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捕获光能减少,

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植物细胞中,能合成ATP的过程包括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应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中类囊体膜。本题以戊二醛对大水榕生长的影响结果为背景,考查植物的ATP、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和对表格的分析,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及无关变量,进而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22.【答案】X灰身AAXBXB×aaXbY让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与多只任意黑身雄果蝇进

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灰身:黑身=1:1,则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子代全为灰身,则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解析】解:(1)由亲本组合②实验结果可知,后代雌蝇均为灰身长刚毛、雄蝇均为灰身短刚

毛,说明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中有黑身和灰身,而子代中只有灰身,说明果蝇的灰身和黑身中显性性状为灰身。(2)亲本组合①中,♀灰身长刚毛与♂黑身短刚毛杂交,后代只有灰身长刚毛,说明组合①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让其产生的F1(AaXBY、A

aXBXb)随机交配,则F2中灰身短刚毛雄蝇所占的比例为×=。(3)若让组合②的F1(AaXBY、AaXBXb)随机交配,获得F2。欲验证所获得的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的基因型(AAXBXb、AaXBXb),其实验

步骤和预期结果及结论如下:实验步骤:让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与多只任意黑身雄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灰身:黑身=1:1,则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子代全为灰身,则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AAX

BXb。故答案为:(1)X灰身(2)AAXBXB×aaXbY(3)①让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与多只任意黑身雄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②若子代灰身:黑身=1:1,则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子代全为灰身,则F2中灰身长刚毛雌蝇

的基因型为AAXBXb图表分析:亲本组合①中,♀灰身长刚毛与♂黑身短刚毛杂交,后代只有灰身长刚毛,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长刚毛对短刚毛是显性。亲本组合②中,♀黑身短刚毛与♂灰身长刚毛杂交,后代雌蝇均为灰身长刚毛

、雄蝇均为灰身短刚毛,说明长刚毛和短刚毛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是伴X遗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仔细分析实验中的两对相对性状,根据亲本、子一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各自的显隐性关系,根据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以及是否与性别相关联

判断基因的位置以及亲本的基因型。23.【答案】胞吐流动性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积累导致线粒体膜损伤,影响胞吐作用的能量供应;神经细胞膜损伤,无法正常进行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大脑/大脑皮层甲状腺非特异性免疫体液调节/激

素调节向患者体内注射抗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抗体抗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抗体可与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结合,降低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对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解析】解:(1)β淀粉样蛋白为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吐排出神经细胞,该过程体现的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分析题意可知,神经细

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因此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积累导致线粒体膜损伤,影响细胞中能量的供应,进而影响胞吐作用;神经细胞膜损伤,无法正常进行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2)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记忆衰退、词不达

意,说明其语言功能受损,说明大脑皮层受损。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患者无精打采可能是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所导致。吞噬细胞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3)雌激素参与的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由题意可知,阿尔茨海默症

是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的,利用免疫系统清除β淀粉样蛋白可治疗该病。因此,制备抗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抗体,使之与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结合,降低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对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故答案为:(1)胞吐流动性神经细

胞外β淀粉样蛋白积累导致线粒体膜损伤,影响胞吐作用的能量供应;神经细胞膜损伤,无法正常进行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2)大脑/大脑皮层甲状腺非特异性免疫(3)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向患者体内注射抗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抗体抗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抗体可与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结合,降

低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对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经过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2、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3、人体的免

疫系统构成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本题综合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掌握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4.【答案】3竞争增加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3300生产者有机物③负反馈调节生产者固定

的太阳能的总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解:(1)甲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含有3条食物链,蚱蜢突然减少,蚯蚓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因此数量增加。(2)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已知图甲

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以上的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鹰每增加9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9×÷10%÷10%+9×÷10%÷10%÷10%+9×÷10%÷10%÷10%÷10%=33300千克。(4)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

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还可以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所以生产者与大气应该是双箭头,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C表示消费者,碳元素在消费者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5)据图分析,③表示光合作用,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6)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不能利用代谢中产生的热能。故答案为:(1)3竞争增加(2)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33

300(4)生产者有机物(4)③负反馈调节(5)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甲图:甲图是一个食物网结构示意图,其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析乙图:首先根据双向

箭头可判断出A是生产者,D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C为消费者.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图乙种个字母的含义;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5.【答案】选择培养基青霉素(抗生素)果胶酶包埋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萃取粉碎干燥【解析】解:

(1)要筛选得到纯净的酵母菌种,通常使用的是选择培养基,如青霉素等抗生素有杀灭细菌的作用,而对酵母菌等真菌没有伤害,所以在分离酵母菌时,可在选择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等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可从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中分离酵母菌。(2)果胶酶能使果胶水解成半乳糖醛酸,使

果汁变得澄清,故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澄清度,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果胶酶处理;由于酵母菌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酵母细胞的固定多采用包埋法。(3)花青素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混合溶剂中,所以采用萃取方法进行提取;新鲜的葡萄含有大量的水分,在花青素的提取过程中,要对原材料进行干燥处理,

且为提高提取效率,还需进行粉碎处理。故答案为:(1)选择培养基青霉素(抗生素)(2)果胶酶包埋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3)萃取粉碎干燥1、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2、酵母细胞的固定多采用包埋法。本题

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基以及酵母细胞固定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灭菌和消毒的区别,区分识记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方法,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26.【答案】逆转录酶(特异性)引物BamHIDNA连接基因枪Y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细胞核中(Y蛋白是核蛋白)常温(条件下)NaCl处理玉米叶片24小时利

用转Y基因植物,改善盐碱地【解析】解:(1)由mRNA获得c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利用PCR进行扩增时,需要根据Y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获得Y基因。(2)据图可知,BamHI酶切位点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故需要利用该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此后利用DN

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由于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因此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方法为基因枪法。(3)若用显微镜观察转基因玉米叶片细胞,发现发出绿色荧光的区域与玉米的细胞核位置重叠,则可推测Y基因的表达产物定

位在细胞核内(Y蛋白是核蛋白);据图可知,Y基因在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且常温NaCl处理24h时表达水平最高,故后续实验中应选用的实验材料及其处理是常温(条件下)NaCl处理玉米叶片24小时。(4)本题实验结论可知,Y

基因可以提高植物抗盐能力,常温NaCl处理又可以提高Y基因的表达水平,所以利用转Y基因植物,改善盐碱地。故答案为:(1)逆转录酶(特异性)引物(2)BamHIDNA连接基因枪(3)Y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细胞核中(Y蛋白是核蛋白)常温(条件下)NaCl处理玉米叶片24小时(4)利用转Y基因植物,改

善盐碱地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PCR扩增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需要限制

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对于单子叶植物采用基因枪法;导入

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导入微生物细胞采用钙离子转化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PCR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PCR扩增的条件,把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正确分析图示获取有效信息,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图示准确答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